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16864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1.下列估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B.安静的环境里你呼吸一次的时间大约为2s 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5m3 D.八年级同学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000Pa 答案:C 解析:C 【详解】 A.两个鸡蛋大约为100g,合0.1kg,重约 所以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故A不符合题意; B.安静的环境里人1min约呼吸30次,则呼吸一次的时间约2s,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合50000g,密度与水相当,约为1g/cm3,由可知体积约为 故C符合题意; D.八年级同学的体重约为600N,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04m2,则八年级同学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为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作用点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大小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答案:A 解析:A 【详解】 两种做法,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力的作用点不同,导致了力的作用效果不同。B、C、D选项不符合题意,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3.如图所示,各图与相应描述相符的是(  ) A.排球被接起后,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的合力竖直向下 B.跳水运动员能够起跳,是因为跳板对她的作用力大于她对跳板的作用力 C.空中飞行的实心球突然不受力时,将继续保持曲线运动 D.运动员举起杠铃时,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解析:A 【详解】 A.排球被接起后,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重力作用,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A符合题意; B.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运动员给跳板一个向下的力,跳板给运动员一个向上的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跳水运动员能够起跳,是因为跳板对她的作用力大于她的重力,故B不符合题意; C.空中飞行的实心球突然不受力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实心球将继续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大小并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日常生活很多实例需要改变压强,下图所示的实例中,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斧刃磨得很锋利 B.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C.在铁轨下铺枕木 D.书包背带做得很宽 答案:A 解析:A 【详解】 A.斧刃磨得很锋利,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 B.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保护路面,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铁轨下面铺枕木,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书包背带做的较宽,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应用到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墙壁上的吸盘 B.升空的孔明灯 C.三峡船闸 D.客机起飞 答案:D 解析:D 【详解】 A.吸盘能帖在墙壁上,是由于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升空的孔明灯是受到空气的浮力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三峡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客机起飞是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速不同,而形成一个向上的升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如图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的,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O为竹签的中点。这时有两只蚂蚁同时从O点分别向着竹签的两端匀速爬行,在蚂蚁爬行的过程中竹签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平衡,则(  ) A.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 B.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 D.两蚂蚁对竹签的压力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C 【详解】 ABC.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蚂蚁爬行时满足 G1l1=G2l2 由G=mg和v=得 m1gv1t=m2gv2t 所以 m1v1=m2v2 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因在蚂蚁爬行的过程中竹签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平衡,则两蚂蚁对竹签的压力等于各自的重力,不一定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两容器内盐水的深度相同。设鸡蛋在甲、乙两容器中所受浮力分别为和,盐水对甲、乙容器底部压强分别为和,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D 【详解】 鸡蛋悬浮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等于鸡蛋重力;鸡蛋漂浮在乙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也等于鸡蛋重力;所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大小相等,即;鸡蛋在甲杯盐水中悬浮,根据物体的悬浮条件可知,鸡蛋在乙杯盐水中漂浮,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所以;由于两容器内盐水的深度相同,则根据可知:。 故选D。 8.如图所示,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则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D点与C点相比,机械能不变 B.B点的动能一定大于A点的动能 C.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 D.A点到B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答案:C 解析:C 【分析】 本题考查机械能的变化。 【详解】 A.D点的机械能比C点的少,因为从C到D有部分的机械能克服空气阻力做功,转化为内能,故A不正确; B.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而从A到B的过程,木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减小的重力势能虽然转化为动能和内能,但若接触面足够粗糙,摩擦力足够大,那么木块可能在AB间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减速运动,所以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可小于A点的动能,故B不正确; C.木块从B到C,若木块与接触面有摩擦,则C点的动能小于B点的动能,从C到D,木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那么D点动能大于C点动能,所以D点的动能有可能等于B点的动能,故C正确; D.因为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则从A到B和从C到D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都是mgh(设木块的质量为m),故D不正确。 故选C。 9.如图所示,挤压矿泉水瓶,瓶子外形发生变化,表明力能__;用力越大,瓶子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__有关,瓶子盖上有很多花纹是为了 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解析: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大小 增大 【详解】 [1]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瓶子受到力的作用的外形发生变化,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用力越大,瓶子变形程度就加大,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3]瓶子盖上有很多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10.汽车在紧急刹车的过程中,总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原因是汽车具有______;当雨天路面有水时,在同样车速的条件下,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有水时更______。 解析:惯性 长 【详解】 [1]因为汽车在刹车之前是向前运动的,当刹车时,汽车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2]当雨天时,路面会有水,路面变光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摩擦力减小,汽车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运动距离变长。 11.小明在沙滩上行走时,发现双脚在沙滩上会留下一串脚印。若他在沙滩上行走对地面的压强为p1,在水泥地上行走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p1______p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析:等于 【详解】 小明在沙滩上行走和在水泥地上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受力面积都是双脚的底面积,由 可得,压力相同和受力面积相同时,对沙滩和水泥地的的压强也相等,故p1等于p2。 12.跳水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______,后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增大 减小 【详解】 [1][2]从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运动员所处的高度逐渐升高,重力势能就增大;到达最高点后,再向下落,这时运动员的重力势能随高度降低而减小,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13.如图甲所示,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放一重为30N的物体,用水平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拉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像可知,6~9s物体受到 ______对平衡力;9s后撤去拉力,物体继续滑行了9m,它能继续运动的原因是由于 ______;6~12s,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 ______J。 答案:F 解析:惯性 162 【详解】 [1]6~9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与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与摩擦力作用;故6~9s物体受到2对平衡力。 [2]它能继续运动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由F﹣t图像和v﹣t图像可知,6~9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 f=F=6N 因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在6~12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为f=6N,物体在6~9s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为 物体在9~12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为9m,所以物体在6~12s内通过的路程为 所以物体在6~12s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W=fs=6N×27m=162J 14.如图所示,一个自制气压计放在水平地面静止时,气压计的 ______和地面对气压计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若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时,细玻璃管中的水柱将 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沿着水平方向在细玻璃管管口上方吹气,水柱将 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解析:重力 上升 上升 【详解】 分析该装置可知,细玻璃管中的液体是因为瓶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气压差而升高的,瓶内气压不变,外界大气压减小则水柱上升,外界大气压增大则水柱下降。 [1]将自制气压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它受到自身的重力和地面对其的支持力,由于其处于静止状态,故二力平衡。 [2]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时,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所以水柱将上升。 [3]沿着水平方向在细玻璃管管口上方吹气,由于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所以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水柱将上升。 15.如图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铡刀实质上是一种_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甘蔗放在___________(选填“a”或“b”)点更易被切断。 答案:省力 a 【详解】 [1]铡刀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实质上是一种省力杠杆。 [2]甘蔗放在在a点比b点时的阻力臂更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会越小,更易被切断。 解析:省力 a 【详解】 [1]铡刀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实质上是一种省力杠杆。 [2]甘蔗放在在a点比b点时的阻力臂更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会越小,更易被切断。 16.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跳板跳水时的情景,跳板跳水过程有起跳、腾空、落水几个阶段。人向下压跳板的时候,感觉跳板会把人向上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若不计空气阻力,腾空上升过程,人的重力势能______,动能______,机械能______(三个空格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相互 增大 减小 不变 【详解】 [1]人向下压跳板的时候,人对跳板有一个向下的力,感觉跳板会把人向上推,说明跳板对人有一个向上的力,则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解析:相互 增大 减小 不变 【详解】 [1]人向下压跳板的时候,人对跳板有一个向下的力,感觉跳板会把人向上推,说明跳板对人有一个向上的力,则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3][4]腾空上升过程,人所处的高度在增加,自身质量不变,则人的重力势能在增大,人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小,自身质量不变,则人的动能在减小,不计空气阻力,人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则上升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大小不变。 17.物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为30牛,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它对地面的压力F。 答案:【详解】 先选取标度为15N,然后过压力的作用点(接触面的中点)作垂直于地面向下的力,使线段的长度为标度的2倍,并标明压力F的大小,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详解】 先选取标度为15N,然后过压力的作用点(接触面的中点)作垂直于地面向下的力,使线段的长度为标度的2倍,并标明压力F的大小,如下图所示 18.请在图中画出杠杆受到的阻力F2,并画出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最小的动力F1,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详解】 由图可知,杠杆所受的阻力为物体给杠杆竖直向下的拉力,经过杠杆的重心做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即为阻力的示意图;因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要使杠杆所受的力最小,即力臂最大,最大力臂就是连接支点和力的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杠杆所受的阻力为物体给杠杆竖直向下的拉力,经过杠杆的重心做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即为阻力的示意图;因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要使杠杆所受的力最小,即力臂最大,最大力臂就是连接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线段,所以连接OA,过A点做OA的垂线,该垂线即为最小力的作用线,因为杠杆所受阻力和动力使杠杆转的方向相反,所以最小力应该是垂直于OA向上,如图所示: 19.(1)如图甲所示,鸡蛋悬浮在盐水中,请画出鸡蛋受到的重力G和浮力F的示意图; (2)用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答案:(1) ;(2) 【详解】 (1)鸡蛋悬浮在盐水中,鸡蛋处于平衡状态,此时鸡蛋受到浮力和重力,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过鸡蛋的重心分别做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即为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如 解析:(1) ;(2) 【详解】 (1)鸡蛋悬浮在盐水中,鸡蛋处于平衡状态,此时鸡蛋受到浮力和重力,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过鸡蛋的重心分别做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即为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2)要使该滑轮组最省力,即拉着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最多,因为只有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所以拉着动滑轮绳子段数最多为3,如图所示: 20.小瑾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被测物体 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 物体1 0.1 0.99 9.9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为得到重力与质量关系,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______; (3)小华同学通过学习,知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她在分析了小瑾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瑾的测量数据有问题,接着便直接修改了数据,质量0.1kg,重力0.99N改成0.98N;质量0.3kg,重力2.91N改成2.94N;你认为小华的做法 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其理由是 ______。 答案:弹簧测力计 天平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不合理 实验的误差不可避免,应尊重事实 【详解】 (1)[1][2]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解析:弹簧测力计 天平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不合理 实验的误差不可避免,应尊重事实 【详解】 (1)[1][2]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测量重力及质量的大小,所以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及天平。 (2)[3]实验时,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3)[4][5]实验中难免会出现误差,但是绝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应以实验测量的数据为准,若出现误差较大的情况,可以多测几次,故小华修改数据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理由是:实验的误差不可避免,应尊重事实。 2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 ______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和乙两组数据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______; (3)小华比较甲和丙两组数据得出结论是: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老师指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理由 ______;完成了滑动摩擦力的探究,好学的小华又对空气阻力充满了好奇;逆风骑自行车时,弯着身体,会省力些;雨天,撑伞逆风行走时,风速越大,行走越困难;这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迎,风面积和风速有关;为验证以上猜想,小华选用了如下器材:可调速电风扇(高、中、低三挡)、弹簧测力计、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三块、光滑玻璃板(小车与玻璃板的摩擦不计)、小车; (4)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电风扇向小车及挡板吹风,模拟小车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根据 ______的知识,当小车静止时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 (5)小华在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数据如下: 风速 低 中 高 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N 0.8 2.2 3.8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6)小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请你帮他设计出主要的实验步骤:______; (7)你认为影响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还有 ______(写出一个)。 答案:匀速直线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二力平衡 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 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质量相 解析:匀速直线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二力平衡 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 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质量相同、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 物体的形状、相对空气速度、空气密度等 【详解】 (1)[1]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知道,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2]由图甲和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乙中接触面粗糙,测力计示数越大,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由此可知: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3]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由图甲和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同,故不能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4)[4]实验时,空气的阻力不能直接测量,但是当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知道,拉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 (5)[5]表格中的数据是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的;根据控制变量法,概括得出结论是: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 (6)[6]小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时,应控制风速不变,所以具体步骤是: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质量相同、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 (7)[7]根据物体运动时,空气对物体产生阻力的大小应注意分析物体本身和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物体的形状、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空气密度等等。 22.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根据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了图甲、乙、丙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通过观察 ________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观察甲、乙两个图后得出:________,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若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选用 ________两图来比较。 (4)如图丁所示,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他通过对图丙、丁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两次受力面的 ________不同。 答案:海绵的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相同时 乙、丙 材料 【详解】 (1)[1]本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2]通过观察甲、乙两个图可知,受 解析:海绵的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相同时 乙、丙 材料 【详解】 (1)[1]本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2]通过观察甲、乙两个图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的大小不同,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故结论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3]若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故应选用乙、丙两图来比较。 (4)[4]根据被压物体的形变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受压面的材料应相同且形变要明显;她通过对图丙、丁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23.刚刚学习完有关浮力的知识,小将同学通过网络解到“远征号”潜水艇在东海执行任务时是潜行在海水中,执行完任务回到长江后又会浮出水面,小将同学想: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应满足什么条件呢?于是,他找来如图1所示器材,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 A.在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1; B.将适量小螺丝钉放入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放入水中,使塑料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此时水面刻度V2; C.取出塑料瓶,擦干净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塑料瓶和小螺丝钉的总重力G; D.根据______原理可求得塑料瓶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用已知的物理量和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E.分析比较______的大小关系即可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 (2)探究物体下沉的条件 A.取出塑料瓶,向塑料瓶中继续添加小螺丝钉,直至旋紧瓶盖放入水中后,可观察到塑料瓶下沉; B.取出塑料瓶,用抹布擦干净水,将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2(a)所示,测出其重力G为______N; C.将塑料瓶浸没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2(b)所示,则塑料瓶受到的浮力F浮为______N; D.分析比较数据可得出物体下沉的条件是______。 探究讨论:①小塑料瓶本身就能浮在水面,而小明在探究物体上浮条件时,却向塑料瓶中放入了适量的小螺丝钉,他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②小将在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时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答案:阿基米德 ρ水g(V2﹣V1) 浮力和重力 2.4 0.6 F浮<G 可以增大小塑料瓶的重力以减小误差,进一步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没有将小塑料瓶浸没在水中 解析:阿基米德 ρ水g(V2﹣V1) 浮力和重力 2.4 0.6 F浮<G 可以增大小塑料瓶的重力以减小误差,进一步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没有将小塑料瓶浸没在水中再放手,观察塑料瓶的浮沉情况 【详解】 (1)[1][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得塑料瓶受到的浮力等于塑料瓶排开水的重力,即 [3]分析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即可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 (2)[4]由图2(a)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塑料瓶重力 G=2.4N [5]由图2(b)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8N,塑料瓶所受到的浮力为 F浮=2.4N-1.8N=0.6N [6]由实验步骤可知 F浮<G 此时所料瓶下沉,因此物体下沉的条件是 F浮<G [7]向塑料瓶中放入了适量的小螺丝钉,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大小塑料瓶的重力以减小误差。 [8]小明在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时存在的问题是:小塑料瓶没有浸没在水中。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物理实验探究: (1)探究一:晓丽在研究动能与、关系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质量为的小球从点静止释放,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沿轨道运动(其中段光滑,段水平但不光滑)。已知重力势能为(为小球离轨道的高度,当小球运动到点时,),动能为(为小球运动的速度) ①用小球去撞击木块,并通过木块___________来反映动能的大小。 ②小球从点静止释放到达点时速度,此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___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则___________,(用题目所给物理量表示)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推测与小球的质量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探究二: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小车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管道中,然后让速度相等的风和水流分别通过这两个管道,小车分别被推动一段距离,实验记录如下: 流体 风 水流 小车被推动距离/ 0.3 79 ①在相同的时间内,相同的面积上,小车从两种不同的能源上获得的能量不同。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从某种能源中所能得到的能量叫做能流密度。这是评价能源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地说,水能的能流密度比风能的能流密度___________。 ②若水的流速为,密度是,请你推导出水能的能流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 答案:被撞击的距离的远近 不变 无关 大 【详解】 (1)①[1]实验中小球撞击木块,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小球的动能越大,所以是以木块被撞击的距离的远近来判定动能 解析:被撞击的距离的远近 不变 无关 大 【详解】 (1)①[1]实验中小球撞击木块,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小球的动能越大,所以是以木块被撞击的距离的远近来判定动能的大小的。 ②[2]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其中AB段光滑,故此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故小球的机械能守不变。 [3] 小球在A点时是静止的,不具有动能,但具有重力势能,则小球在A点的机械能 E机=mgh 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到达B点时的速度vB,到达B点时,高度为0,重力势能为0,此时小球的机械能等于动能大小,即 E动=mvB2 根据机械能守恒,则有 mgh=mvB2 整理得 vB= [4]根据vB=可知,速度大小与小球的质量m无关。 (2)①[5]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相同的面积上,水流把小车推动的距离远,可以判断小车从水流上获得的能量多。所以,小车从两种不同的能源上获得的能量是不同的。根据能流密度的定义,由此可见水能的能流密度比风能的能流密度大。 ②[6]根据题意所提供的信息,水的流速为v,密度是ρ,设S为横截面积、l为水流流过的距离,则 l=vt 水流的体积 V=Svt 所以 m=ρV=ρSvt 代入Ek=mv2得 Ek=ρSvtv2=ρStv3 因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从某种能源中所能得到的能量叫做能流密度,则水能的能流密度A的表达式 25.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向___________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杠杆平衡后,在左侧A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1N,在右侧B点竖直向下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___________N。 (3)当弹簧测力计处于图中的斜拉位置时,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等于F1,应将左侧的钩码向___________(选填“左”、“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4)若要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挂在C点,并且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__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 答案:右 水平 便于测量力臂 3 变大 右 1.5 竖直向上 【详解】 (1)[1][2][3]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 解析:右 水平 便于测量力臂 3 变大 右 1.5 竖直向上 【详解】 (1)[1][2][3]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便于测量力臂。 (2)[4]在B点竖直向下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 OB∶OA=2∶3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1×OB=G×OA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5]若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即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斜向下拉时,动力臂变小,动力F变大,即测力计的示数将大于3N。 [6]要保持F1大小不变,此时的动力臂减小、阻力G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就得减小阻力臂,即应将钩码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4)[7][8]在C点竖直向上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 OC∶OA=4∶3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OC=G×OA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6.一辆自身质量为的5t卡车,装运密度为2.5×103kg/m3的石子,途经某桥梁,见到桥头立有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求卡车空载时受到的重力; (2)若卡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空载卡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 (3)通过计算说明,这辆卡车装运7m3的石子,是否允许从该桥上通过? 答案:(1);(2);(3)这辆卡车不允许从该桥上通过 【详解】 (1)卡车空载时受到的重力为 (2)卡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牵引力等于阻力,所以空载卡车受到的牵引力为 (3)7m3的石子 解析:(1);(2);(3)这辆卡车不允许从该桥上通过 【详解】 (1)卡车空载时受到的重力为 (2)卡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牵引力等于阻力,所以空载卡车受到的牵引力为 (3)7m3的石子的质量为 车设石子的总质量为 所以,该车不允许从桥上通过。 答:(1)求卡车空载时受到的重力为。 (2)若卡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空载卡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为。 (3)这辆卡车装运7m3的石子,不允许从该桥上通过。 27.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A放入圆柱形容器底部,如图1所示,缓慢向容器内注入液体1(液体未溢出),测量容器内液体的深度h,分别计算出该物块对应受到的浮力F浮,并绘制了图1中的实线图像。(g取10N/kg) (1)物块的重力为 _______N。 (2)求液体1的密度。_________ (3)求当h=6cm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_________ (4)换用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并在图2中绘制出浮力F随注入容器内的液体深度h的图像(如图2中虚线所示)。则图2中h0为 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其理由是 ______。 A.h0=10cm B.8cm<h0<10cm C.h0>10cm 答案:1.0×103kg/m3 2N A 当注入液体2的深度为h0时,物块A受到的浮力不变且小于重力8N,说明物体此时恰好浸没在液体2中,则h0=10cm 【详解】 (1)[1] 解析:1.0×103kg/m3 2N A 当注入液体2的深度为h0时,物块A受到的浮力不变且小于重力8N,说明物体此时恰好浸没在液体2中,则h0=10cm 【详解】 (1)[1]由图象可知,物块A在液体1中的深度从h=8cm(小于物块A的边长10cm)以后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注入液体1的深度为8cm时,物体A恰好处于漂浮状态,则物块的重力 G=F浮=8N (2)[2]由图2可知,当注入液体1的深度为8cm时,物块A受到浮力F浮=8N,此时排开液体1的体积为 V排=10cm×10cm×8cm=800c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液体1的密度为 ρ1===1.0×103kg/m3 (3)[3]当注入液体1的深度h=6cm时,此时排开液体1的体积为 V排'=10cm×10cm×6cm=600cm3 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1gV'排=1.0×103kg/m3×10N/kg×600×10﹣6m3=6N 则容器对物块A的支持力为 F1=G﹣F浮'=8N﹣6N=2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当h=6cm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N。 (4)[4][5]由图可知,当注入液体2的深度为h0时,物块A受到的浮力不变且小于重力8N,说明物体此时恰好浸没在液体2中,则h0=10cm。 答:(1)物块的重力为8N; (2)液体1的密度为1.0×103kg/m3; (3)当h=6cm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N; (4)当注入液体2的深度为h0时,物块A受到的浮力不变且小于重力8N,说明物体此时恰好浸没在液体2中,则h0=10cm。 28.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54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为200N,物体匀速上升了10m,不计绳重、绳与滑轮的摩擦。求: (1)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若物重只有24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1)5400J;(2)90%;(3)80% 【详解】 (1)由题意可得,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2)由图可知,重物由3段绳子承担,故绳子移动的距离 根据可知,拉力所做的功 根据可知,滑轮 解析:(1)5400J;(2)90%;(3)80% 【详解】 (1)由题意可得,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2)由图可知,重物由3段绳子承担,故绳子移动的距离 根据可知,拉力所做的功 根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不计绳重、绳与滑轮的摩擦。因重物由3段绳子承担,故拉力 动滑轮的重力 由可知,若物重只有24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1)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5400J;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3)若物重只有24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