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09∕T 003-2019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规程(濮阳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7158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6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09∕T 003-2019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规程(濮阳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4109∕T 003-2019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规程(濮阳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4109∕T 003-2019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规程(濮阳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4109∕T 003-2019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规程(濮阳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4109∕T 003-2019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规程(濮阳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B 4109/T XXXXXXXICS 65.020.20B22D DB B4 41 10 09 9濮阳市地方标准DB 4109 /T 0032019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规程2019 - 12 - 30 发布2020 - 01 - 01 实施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1/T 0032019目次前沿.11范围.2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23.1 宽幅播种.23.2 播量.23.3 早中茬和晚茬.24整地.24.1 秸秆还田.24.2 土壤造墒.24.3 科学施肥.34.3.1 施肥量.34.3.2 施肥方法.34.4 土壤处理.34.5 耕地.34.6 作畦.35品种选择.35.1

2、 早中茬麦选用半冬性品种.35.2 晚茬麦选用弱春性品种.36播前种子准备.46.1 种子质量.46.2 种子处理.47宽幅播种.47.1 播期.47.2 播种量.47.3 播种机具选择.47.4 宽幅播种作业.47.4.1 播种前准备.47.4.2 宽幅播种.47.5 播后镇压.5DB41/T 00320191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濮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市植保站、濮阳县农业农村局、范县农业农村局、南乐农业农村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 丹.秦海英.谢文芳.高洪泽.司晓军.陈艳利.王艳敏.程 星.宋青山.朱保存

3、.郭 慧.孟令勇.时世龙.马志超.王利花.李大华.秦根辉.樊爱娟.时方方。DB41/T 00320192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小麦生产中秸秆还田、播前造墒、施用底肥、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准备、播期播量、 宽幅精播机具选择和播种、 播种深度、 播后镇压等一系列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规范。本规程适用于濮阳市各县区小麦种植区(稻茬麦田除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文件均为不同时间发布的综合文件。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

4、标准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996-2006小麦精少量播种机作业质量DB41/T 1250-2016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3.1 宽幅播种播幅 812cm(目前机型播种幅宽 8cm、l0cm、l2cm),行距 2530cm。3.2 播量适期范围内播种的小麦适宜播量控制在 812kg/亩,最多不超过 15kg/亩。3.3 早中茬和晚茬早中茬为小麦种植前茬作物收获较早, 小麦播种能够在 10 月 15 日前进行的茬口。 前茬作物收获

5、较晚,小麦播种在 10 月 15 日后进行的茬口即为晚茬。4整地4.1 秸秆还田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5cm,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深耕将秸秆耕翻入土, 耙耱压实, 并浇塌墒水。 同时, 在配方施肥基础上每亩增施尿素 57kg,加速秸秆腐解。4.2 土壤造墒秋作物成熟后及早收获腾茬,耙耱保墒。如播种前遇旱,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根据“宁可稍晚播几天,也要保证足墒播种”的原则及时浇灌底墒水,使耕层 020cm 土壤含水量壤DB41/T 00320193土达到 1618%、两合土 1820%、粘土地 2022%,确保适期足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耕层适宜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

6、080。底墒不足麦田应在播前 1015 天施肥、耕翻后灌水造墒。一般年份灌底墒水 5080m3/亩,9 月份降水少于常年时取上限(80m3/亩),多于常年时则取下限(50m3/亩)。4.3 科学施肥4.3.1 施肥量亩产 600kg 以上的高产田块,亩施纯氮(N)1416kg,磷(P2O5)68kg,钾(K2O)35kg;亩产 500kg 左右的中产田块,亩施纯氮(N)1214kg,磷(P2O5)68kg,钾(K2O)35kg;亩产 400kg 以下的低产田块,亩施纯氮(N)1013kg,磷(P2O5)45kg。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 0.5mg/kg,每亩施硫酸锌 12kg。4.3.2 施肥方法

7、将有机肥、全部的磷钾肥、锌肥、50%氮肥施作底肥,小麦起身拔节期再追施 50%氮肥。4.4 土壤处理每亩可用 40%辛硫磷乳油或 40%甲基异柳磷乳油 0.3kg 加水 12kg, 也可选用 3%甲基异柳磷或 3%辛硫磷颗粒剂 2.53kg,拌细土或麦麸 2025kg,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4.5 耕地大中型拖拉机耕翻,耕深 25cm 左右,耕后直耙、斜耙 3 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深耕细耙,达到无明暗坷垃,上虚下实,表层不板结,下层不悬空;旋耕播种麦田要旋耕2 遍,旋耕深度 15cm 左右,并要耙实;连续旋耕 23 年的麦田必须深耕或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层。4.6 作畦根

8、据播种机播幅作好畦埂,一般畦埂 3050cm、畦宽 2.83.0m(10 行)或 3.33.5m(12 行),地面坡降控制在 1/1000 以内。5品种选择选用已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本生态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5.1 早中茬麦选用半冬性品种高产田:百农 207、周麦 27、郑麦 7698、郑麦 369、新麦 26、濮麦 10 号、周麦 36、濮麦 8062、濮麦 053、百农 4199、百农 418、周麦 22、豫麦 949、众麦 1 号、周麦 28、周麦24 等。中低产田:百农 207、矮抗 58、丰德存麦 1 号、濮麦 10 号、濮麦 8062、濮麦 053 等。5.2

9、晚茬麦选用弱春性品种高产田:众麦 2 号、周麦 23、偃展 4110、怀川 916、西农 9718 等。中低产田:众麦 2 号、周麦 23、西农 9718 等。DB41/T 003201946播前种子准备6.1 种子质量播前精选种子,去除病粒、秕粒、烂粒等不合格种子,晒种 12 天,确保出苗快而整齐。用种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规定(GB 4404.1-2008):种子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6.2 种子处理纹枯病、条锈病等多种病害重发区,选用 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悬浮种衣剂或 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小麦全蚀病重发区,选用 12.5

10、%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或 3%苯醚甲环唑(敌委丹)悬浮种衣剂+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选用 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 30%噻虫嗪悬浮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多种病虫混发区,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拌种后的种子不宜久放,要随拌随用,以防产生药害。7宽幅播种7.1 播期适宜播期:半冬性品种 10 月 715 日,弱春性品种 10 月 1523 日。7.2 播种量适播期内,小麦的适宜播种量控制在 812kg/亩。整地质量好或茬口早的高产麦田:半冬性

11、品种播种量 810kg/亩;秸秆还田旋耕或中晚茬的中产田:半冬性品种播种量 1011kg/亩,弱春性品种播种量 1112kg/亩;整地差的麦田,根据情况因地制宜确定播量,保证适宜的基本苗。误期晚播麦田选用弱春性品种,随播期推迟适当增加播量,每晚播 3天播种量增加 0.5kg/亩,但播量最多不超过 15kg/亩。7.3 播种机具选择采用小麦耧腿式宽幅精播机或圆盘式宽幅精播机播种。 整地质量较好的地块采用耧腿式或圆盘式小麦宽幅播种机播种, 整地质量差、 秸秆坷垃较多的地块采用圆盘式小麦宽幅播种机播种。7.4 宽幅播种作业7.4.1 播种前准备宽幅播种机正式作业前,先行试播种。检查播种量、播种深度、

12、播种行距、镇压强度等指标。如不符合农艺要求,则需要调整。可通过排种量调节手轮和排种器下面的卡子调整播量和工作长度。松动开沟器(耧腿)U 型螺栓,移动耧腿,调整行距。通过拖拉机两悬挂支臂和垂直拉杆调整播种深度。 单行播种深浅不一致时, 可通过调整耧腿的安装高度调整播深。7.4.2 宽幅播种宽幅播种机作业应符合小麦精少量播种机作业质量(NY/T 996-2006)要求。采用播幅宽度 8cm、l0cm、l2cm,行距 2530cm 等行距播种,播种深度 34cm。根据地力水平、品DB41/T 00320195种特性等调整行距, 中低产田应缩小行距, 与经济作物间作套种的麦田还应注意留足留好预留行。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播量、播深、行距。7.5 播后镇压小麦播种后进行适度镇压。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宽幅精播机械, 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下扎,提高抗旱抗寒能力。旋耕播种麦田,在播前或在播种的同时镇压踏实土壤,防止播种过深,播种后也应及时根据墒情适当镇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