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班级文化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91788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文化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班级文化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班级文化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班级文化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班级文化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的动机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质就在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形成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及职业的要求,为社会发展有所贡献。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群体,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是学生步入社会前最主要的类社会性群体组织。班级文化是指在班主任引导下,班级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包括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及职业素质的培养。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对班集体具有导向、凝聚、约束和熏陶等教育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

2、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有重要作用。(一)研究现状纵观近几年国内外关于中职学校班级文化的研究,侧重理论层次的研究占大多数,大多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题。在中职层面的研究,以知网搜索结果为例:知网以关键词“班级文化”、 “中职”的搜索结果,显示从2002年至今的十年时间里,共有31篇文章。从数量上讲不是很多,从深度上讲有深有浅,有个案调查分析,也有理论层面的探讨与实践方面的尝试,还有一些对班级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的界定,可以总结为: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并未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和就业文化。从文献资料上看,理论研究占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

3、系统的对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还不多,往往忽视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就业文化指导这四个贯彻中职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构成因素之间的联系,忽视其在构建完整的班级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在以往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鉴于当前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实践研究为抓手及突破,探索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二)存在的问题当前,随着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学生学习模式、成长模式、生活模式的许多新变化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抓管理练内功,探索一套适应职业学校特点的班级文化实践模式,达到优化班

4、级管理过程与策略、提高班级工作绩效的目的,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这是我们每一名班主任、每一名教师及管理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原来入学时均匀分配的各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呈现不同的班级特征特点,究其原因就在于班级文化不同。因此在实践层面上探索班级文化的内容、功能、途径方法及规律,对于强化班级建设及管理,对于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对于学生全面成长,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之才有重要意义。纵观近几年国内外关于中职学校班级文化的研究,从数量上讲很多,从深度上讲有深有浅,有个案调查分析,也有理论层面的探讨与实践方面的尝试,还有一些对班级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的界定。但是有

5、一定规模的系统的对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还不多,往往忽视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就业文化指导这四个贯彻中职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构成因素之间的联系,忽视其在构建完整的班级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在以往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鉴于当前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实践研究为抓手及突破,探索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质就在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形成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及职业的要求,为社会发展有所贡献。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群体,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是学生步入社会前最主要的类社会

6、性群体组织。班级文化是指在班主任引导下,班级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包括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及职业素质的培养。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对班集体具有导向、凝聚、约束和熏陶等教育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有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原来入学时均匀分配的各个

7、班级,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呈现不同的班级特征特点,究其原因就在于班级文化不同。因此在实践层面上探索班级文化的内容、功能、途径方法及规律,对于强化班级建设及管理,对于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对于学生全面成长,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之才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学生学习模式、成长模式、生活模式的许多新变化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抓管理练内功,探索一套适应职业学校特点的班级文化实践模式,达到优化班级管理过程与策略、提高班级工作绩效的目的,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这是我们每一名班主任、每一名教师及管理者

8、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理论意义:班级是学习成长的最基本的环境,而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核心与灵魂,独特而富有魅力的班级文化,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水平,对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与认知,对于促进班级自主性德育与制度化管理的有机融合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旨在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就业文化指导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对于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构建有机的系统的班级文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意义:通过班级文化实践研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学生人格,成就学生终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

9、高教师教学效率,成就教师教育幸福。班级文化实践研究课题可以为年轻班主任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班主任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让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并进一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可持续科学发展。三、理论依据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独特性,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研究人的潜在能力和善良本性,设想通过理想的教育发展人的潜能,实现社会和谐和个人幸福。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必须

10、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2.自组织理论“自组织”是指一种有序结构,是在外界环境作用下,系统内部各要素协同合作而自发产生的。自组织管理理论认为,人是“自己长成的人”,而不应是“被捏制成的人”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自组织个体”,其成长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性。这是一种以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导,以尊重人的需要和满足为基础,对组织的结构与机制进行设计,追求秩序、稳定、简单、高效,以实现组织资源最大化利用的一种管理模式。3.班级社会学理论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班级作为学校中的“小

11、社会”,是中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班级环境、班级规范、班级活动、师生人际交往等都对学生社会化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到的社会的制约作用发生了变化,内部强化逐渐取代了外在的强化,来自成人和社会的控制显著降低,对事物的评判及其行为反应主要是由内在的价值尺度和主观的认知能力决定的。因此在班级文化构建中必须顺应这些特点,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主体,才能更好促进其社会化过程。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但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理解力,形成对

12、问题的某种解释以及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反对客观主义的外塑论,更强调学习者的内部生成作用。因此,班级文化构建过程中,要注意因势力导随机性的教育、情境性教育,给予学生有效的活动机会,使学生在活动和讨论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5.双主体合作论德育专家詹万生教授指出“在教育思想上,我们主张双主体论,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主体。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可以指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进

13、行道德价值判断,从而选择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在班级文化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和学生两个主体是平等合作的关系。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尊重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放手让他们去策划、去组织,使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有让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具有自主性,成为主角而不是配角的时候,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6.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八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关注学生的不同特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14、就是开发多元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发展被忽视的智慧,激发沉睡的天资。四、研究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对中职学校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探索班级文化的内容、功能、形式、途径方法及规律,建立中职特色班级文化实践体系。构建班风正、学风好、目标明确、凝聚力强、自主管理、人际和谐、充满活力的班集体,促进学生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班风、学风和良好行为习惯及认知的养成,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管理绩效,为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2.具体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学生成长目标: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

15、的体验感悟为途径,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为引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唤起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求知、主动成长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促进学生提升全面素质,更好更快成长。(3)课题成果目标:根据班级实际,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专业特点的、独特的班级文化,建设积累相关案例,撰写相关论文,形成中职特色班级文化实践体系。五、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阐明什么是班级文化、组织文化等相关概念,以及了解省内外研究现状,参考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信息研究方法: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

16、践,以实现新的目标。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并进一步指导班级文化实施的实际实践。行动研究法:我校5个专业,30个班级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形成独特而富有魅力的班级文化,发挥其具有的导向、激励、约束、凝聚、调控等作用,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班风形成,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并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和谐、和睦,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校本研究法:在校内开展,针对本校实际和本校发展的实际需要的班级文化活动,以本校教师为研究的主要力量,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实际工作中,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制,促进班级自主性德育与制度化规范管理的有机融合

17、。访谈研究法:通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探讨与思辨,了解学生的心理、就业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深层探索,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事实依据。问卷调查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六、研究内容1概念界定: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在班主任引导下,班级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包括班风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及职业素质的培养。班级物质文化:通过对班级所在教室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 构造一种教育和学

18、习的外部文化环境, 包括硬环境建设( 教室布置) 和软环境建设( 黑板报、图书交流中心等) 。班级行为文化:指在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标准,并且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它是精神文化的内化与外在表现形式。班级精神文化: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班级制度文化: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体现班级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班级心理文化: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心

19、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对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对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通过责任感的培养塑造学生人格;通过人格塑造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班级管理文化:班级的管理,即教育者与班级中全体学生一起,为着既定的目标,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班级、调控、沟通、评价等手段,不断创造和整合班级教育资源、优化班级生态环境、促进合作与沟通,使学生健康愉快地生活,实现其主动、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的活动过程。班级就业文化:紧紧依靠班级文化这个大环境,提倡务实的就业理念,培育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广泛提炼、宣传正确的就业理念,引导学生科学定位、合理就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创造正确、合理、务实、科学的就业文

20、化氛围。2研究具体内容首先从班风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引导、就业指导四个子课题着手,以其为基本导向,在此基础上各班班主任针对各班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子课题一:班风学风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通过班风学风建设,以班级目标引领学生,以团队精神凝聚学生,以核心作用团结学生,以和谐氛围塑造学生,弘扬正气,把班级建设成为“民主、团结、和谐、创新”的集体,成为育人的“优质摇篮”、成才的“培养基地”。在学风建设中,通过转变态度、调动兴趣、寻找方法、互助合作,使广大同学变厌学为乐学、勤学、会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

21、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子课题二:行为规范养成行为规范养成包括保证班级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班级规章制度、成员角色规范三方面内容。通过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将能够体现先进理念的行为规范落实到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语言规范、行为习惯到仪表着装等班级日常运行的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训,使学生由规范的学习演变成自觉的习惯,象一种无形的模具,去内化、塑造全班学生,引导他们逐渐形成高尚的品格,文明的行为和良好的作风。子课题三:健康心理引导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心理健康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的

22、生活目标,使他们学会调适情绪,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环境;掌握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子课题四:就业文化指导就业文化是中等职业教育最有生命力、最有成长性的一朵奇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定位应渗透到教育的最小单位-班级,依托班级文化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学习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提倡务实的就业理念,引导学生科学定位、合理就业。创造正确、合理、务实、科学的就业文化氛围,让学生尽早适应职业人的角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七、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10年4

23、月2012年10月)第一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1月)组织准备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理论调研、分析。完成中职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申报。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选定实验班级。第二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研究探索阶段。完成课题基本内容的研究,实现具体研究目标。对中期研究作出总结,提出改良方案,进行论证。课题组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分析会,部署下一阶段任务,达成预期目标。建立中职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对行之有效的模式进行校内推广。第三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0月)深化、巩固、总结阶段。总结实践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在对所研究班级进行调

24、查、分析、实验及各项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每人撰写一篇论文或案例,并以论文集的形式形成最终研究成果。揭示中职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律、本质、特征。完成中职特色的班级文化实践体系的构建。八、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我校08级、09级、10级在校生和实习生。九、研究成果通过校本班级文化实践研究, 构建了适合我校特点的班级文化实践体系-三横四纵的网格式体系。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我校各专业学制为三年,我们按照学生不同年级特点,将班风学风建设、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引导、就业指导四个方面贯穿三个年级,不同年级侧重点不同。 1、一年级。俗称“新生”。一方面他们带着中考失败的阴影进入中职学校,缺乏足够的自信,另一方面

25、很多学生对学习、生活环境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对此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尝试:(1)班风学风建设。我们侧重于集体荣誉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自主性德育与制度化规范管理的有机融合。主要通过入学教育、新生军训、“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等活动来展开。 (2)行为习惯养成。主要以微型班会、行为习惯实践日制度、国旗下演讲、礼仪课教学及文明礼仪讲座等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3)心理健康引导。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新生入学心理调适”讲座等,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适应、人际适应、自我认知与发展、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在“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中对学生进行“家”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对“

26、家”的认同感。(4)就业指导文化。我们主要是结合专业特色及就业方向,确定班级文化特色,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就业指导讲座、引入企业文化等,让学生产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二年级。通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对学校以及所学专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他们开始逐步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开始关注现实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思考今后的职业走向。对此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班风学风建设。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及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主要通过召开不同主题的微型班会、开展评比和竞赛、学生动手布置教室文化

27、、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来进行。(2)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共性的问题,如文明习惯、仪容仪表、吸烟、迟到等问题召开专门的主题班会;开展吸烟、文明用语等专项治理活动;通过习惯养成实践日等,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文明素养,创建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爱护公物的良好氛围。(3)心理健康引导。主要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以发现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人际关系辅导为主,举办校园心理剧展示、心理健康演讲比赛等;辅之以诸如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相处之道等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青春期交往、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健康引导。(4)就业指导文化。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每年举行职业生

28、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保持健康开朗的阳光心态、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3、三年级。这个时间段学生即将进入实习就业期,我们的一切活动围绕学生的顺利就业展开。(1)班风学风建设。着眼于成功心态、行动力的培养及职业指导,主要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比赛等,促进学生品德的知心合一、品格的自我发展与完善。(2)行为习惯养成。主要是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让学生了解企业行为规范及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并通过专题报告会,举办模拟招聘会等,实现职校生与企业员工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毕业就能适应企业要求,成为合格企业员工。(3)心

29、理健康引导。主要围绕就业心理、准确定位、社会适应等来开展活动。探索尝试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开展了“我能行”、我也要做“万人迷”等一系列训练辅导。举办就业心理讲座,消除学生害怕就业、恐惧就业心理问题;(4)就业指导文化。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及不足,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主动参与就业竞争,迎接社会的检验;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与培训;召开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用他们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摆脱择业、就业等所带来的一系列烦恼。举办模拟人才招聘会,由学生自己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提前感受市场的激烈竞争。召开校园招聘会,广开渠道,千方百计为

30、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成功就业。 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以及班级文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我校在办学方向和教育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实践经验,也是对我校近三十多年的办学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是我们全校师生心血和力量的结晶。在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的同时,为我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我们在课题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已经在我校推广实施,比如:班风学风建设方面对班主任工作、班干部培养、班级活动、班级学习、班级环境、班级舆论导向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与改善;在行为规范养成方面我们实施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制度,促进了我校的学生管理,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

31、范,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心理健康引导方面,我们把心理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进程,积极摸索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育方法和实施途径,积累了一定的心育经验,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就业文化指导方面,学校开设就业文化指导课,全面、深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了解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就业观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科研素质与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对文献资料的分析能力有限,对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掌握不够全面,我们发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

32、善。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们将致力于课题文献资料的深入挖掘,科研方法的深入学习,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和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科研研究方向方面,我们将在对本课题在我校进行全面推广和实施,制定有效的课题管理与实施制度,做到执行有力。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育教学。同时,作为后续研究工作重点对课题中没有研究透的地方,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做进一步的总结与分析,并在本课题基础上进行延伸,进行细化,比如从心理健康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因素等角度,在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咀嚼,再消化,再分析,再研究,以本课题为起点和基点,激发我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动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并力求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

33、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只有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与水平,才能搞好科学研究,才能借科学研究这个有力的工具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才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科学依据。参考文献:1 崔景贵.心理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整合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曾静文,黄建伟,蓝敏.国内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7.3 陈旭,张大均. 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 教育研究, 2002.4 陈蔚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J.校园心理,2011第三期.5 王芳.中职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调适J.校园心理,2011第三期.6 心

34、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7.7 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7.8就业指导100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9 唐远苏.由企业看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管理新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高新城.创业素质与案例.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11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12创新职业指导-新操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3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4田立忠.淄博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 .天津大学;2005年15李海燕.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D .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16赵伟;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 .天津大学;2007年17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8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朱颜杰.学校管理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