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T 3516-2019 毛木耳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862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6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T 3516-2019 毛木耳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32∕T 3516-2019 毛木耳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32∕T 3516-2019 毛木耳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32∕T 3516-2019 毛木耳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32∕T 3516-2019 毛木耳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7.080.20B 31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 32/T 35162019毛木耳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of cultivation for Auricularia polytricha2019- 01 - 12 发布2019- 01 - 30 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2/T 3516-2019I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林、李辉平、林金盛、曲绍轩、侯立娟、蒋宁、宋金俤。DB32

2、/T 351620191毛木耳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毛木耳栽培技术中产地环境与设施、前期准备、接种发菌、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控和采收干燥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自然季节下人工袋式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2728食用菌术语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695 毛木耳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3、总则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 5010 无公害食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产地环境与设施3.1产地环境生产场地及栽培用水应符合 NY/T 5010 的要求,应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通风良好,交通便利,远离医院、居民区和畜禽养殖厂,周边 2 km 以内不应有“工业三废”等污染源。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3.2栽培设施可选择闲置房舍,温室、塑料大棚等场所。栽培设施应具有保温、耐用、隔热效果好等特点,棚顶应有覆盖物,具有防雨、遮阳、挡风等基础设施,所用材料均应无毒、无害、无挥发性刺激成份,应符合 NY/T

4、 2375 的规定。4前期准备4.1栽培设施消毒DB32/T 351620192使用前采用消毒剂严格消毒,处理方法见附录 A,处理后封闭消毒 48 h72 h。对密封性好且有蒸汽管道的菇房,在进料前进行蒸汽消毒,上料前 1 天向菇房中通入高温蒸汽,使菇房的空气温度达到70 ,保持 12 h 以上。4.2菌种菌种要求选择有资质的菌种供应单位,也可自行繁育栽培菌种,菌种的繁育生产需符合 NY/T 528的规定。4.3栽培料预处理毛木耳栽培使用的原料应符合 NY 5099 的规定,包括提供碳源的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提供碳源的麦麸、玉米粉等和调节 pH 值的轻质碳酸钙、石膏、石灰等。原料配比宜根

5、据当地原材料供应情况进行调配,pH 值灭菌前应调至 88.5。杂木屑至少要提前 1 个月进场堆积处理。配制时首先按比例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按料水 1:1.2的比例缓慢将水加入混合均匀,使其含水量达到 55 %63 %之间。料混匀后堆成高 1.0 m1.1 m,长、宽视栽培量和场所定进行发酵,发酵周期 7 d10 d,间隔 1 d2 d 翻堆一次,采用翻堆机将料堆内外翻透。发酵结束后,料中间有一层白色的放线菌,料的外观为均匀一致的深褐色,不应有氨气、醛类等不良气味。4.4装袋灭菌不同栽培模式应准备不同规格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 长袋栽培宜使用 55 cm15 cm 规格, 短袋栽培宜使用 33

6、 cm17 cm 规格。培养料填装到塑料袋中,压实,应在当天装完灭菌。灭菌应采用 121 高温高压保持灭菌 3 h 或者 100 常压灭菌保持 12 h。5接种发菌5.1接种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帐)或超净工作台中接种。接种前按无菌操作程序对接种环境、工具、菌种瓶表面等进行消毒,保持无菌的接种环境。待灭菌后的培养袋料温降到 28 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选用活性好的适龄优质菌种,打开袋口将菌种掰成块状接入,扎紧袋口,接完种后,及时把培养料袋运往发菌场所,进行发菌培养。5.2发菌发菌期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20 25 ,菌袋摆放 5 层6 层。正常温度下从第 7 d 开始翻垛,然后每隔 7 d10 d 翻

7、垛一次。菌丝长满菌袋即发菌完成。6出耳管理6.1排袋排袋方式宜用墙式、三角、井字、吊袋式、斜立式等。6.2开袋墙式栽培应在栽培袋两头袋肩用小刀从上往下割袋开 2 个 1 cm2 cm 左右的小口。DB32/T 351620193三角、井字、吊袋式、斜立式栽培,应用小刀在袋身外侧划 1 cm2 cm 的小口,数量根据袋子空间大小决定。6.3温度管理环境温度达到 15 20 时进行开袋。生长阶段控制在 13 30 ,以 15 25 为最佳。当棚温高于 26 时,耳片生长快,但品质差,应采取措施降低耳棚温度。当棚温低于 10 时,耳片基本上停止生长,应采取措施提高耳棚温度。6.4湿度管理耳基形成 3

8、 d5 d 天后耳基部连续成片,此时要求向料面喷雾化水,喷水量以水滴自然滴下为宜。每天 1 次2 次,连续喷雾化水 5 d7 d,大的耳基逐渐形成耳芽,要求每袋保留 23 个耳芽,耳芽生成后停止向料面喷水,改向空间和地面喷水。采用少喷、勤喷的方法补足水分,要求每天的早、中、晚至少喷水一次水;同时注意喷水不宜过多,避免耳片积水。6.5通风管理通风管理与喷水结合进行,上午喷水前将耳棚两头薄膜卷起,喷水后要通风后再把薄膜放下,下午及晚上喷水时只开门通风,喷水 1 h 后再关门;若阴雨天,空气湿度大,可减少喷水通风。6.6光线管理毛木耳生长期间需要适当散射光,控制在 400 lx500 lx 照度下,

9、宜根据所需耳片颜色要求调节。6.7间歇期管理每批毛木耳采收后应清理料面上死耳和烂耳,保持耳棚内卫生。应停止喷水 3 d5 d 进行养菌,再重新喷水管理出耳,一次接种可采收 3 次6 次。7病虫害防控7.1主要病虫害栽培毛木耳主要杂菌有链孢霉、木霉、曲霉、青霉、黏菌、细菌及酵母菌等,主要虫害有螨类、菇蚊、线虫、白蚁和老鼠。7.2防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贯彻绿色防控理念,对毛木耳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控。7.3防控措施应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发菌期应结合翻垛检查有无杂菌感染,若发现异色杂菌,用消毒刀挖去,撒上石灰消毒。在出耳期使用农药应符合 GB/T 8321

10、、NY/T 393 和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的规定,不应使用剧毒、高毒以及药毒残留高的农药。耳基形成后至采收不应使用任何农药。出现菌蚊、菌蝇、螨虫等宜在耳基形成前喷施 4.3 %氯氟甲维盐乳油,用药浓度为 0.13 g/m20.22 g/m2。8采收干燥DB32/T 3516201948.1采收毛木耳的耳片大小、 厚度、 色泽达到产品标准 NY/T 695 要求即可采收。 采收前 2 d3 d 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手拿着刀一手托着耳片从耳蒂头处割下。 采收的耳片应及时清理蒂头, 并按不同用途进行处理。8.2干燥采收的鲜耳修剪蒂头,摊放在洁净通风处干燥,摊晒时应使背面向上,一片

11、一片地张开摊晒,在耳片未发硬时不宜翻动。DB32/T 351620195附录 A(资料性附录)毛木耳栽培环境及器具消毒产品及使用方法名称使用方法适用对象75 %乙醇浸泡或涂擦接种工具、子实体表面、接种台、菌种外包装、接种人员的手等紫外灯直接照射,紫外灯与被照射物距离不超过1.5 cm,每次30 min以上接种箱、接种台等,不得对菌种进行紫外照射消毒直接照射,离地面2 m的30 W灯可照射9 m2房间,每天照射2 h3 h接种室、冷却室等,不得对菌种进行紫外照射消毒酚皂液(来苏水)0.5 %2.0 %,喷雾无菌室、接种箱、栽培房及床架1 %2 %,涂擦接种人员的手等皮肤3 %,浸泡接种器具新洁尔灭0.25 %0.50 %,浸泡、喷雾接种人员的手、 手臂等皮肤上、 培养室、 无菌室、接种箱,不能用于器具的消毒漂白粉1 %,现用现配,喷雾栽培房和床架10 %,现用现配,浸泡接种工具硫酸铜/石灰硫酸铜1 g+石灰1 g+水100 g,现用现配,喷雾,涂擦栽培房、床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