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T 3138-2018 秸秆改良氨化及其饲用技术规范(安徽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700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3138-2018 秸秆改良氨化及其饲用技术规范(安徽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4∕T 3138-2018 秸秆改良氨化及其饲用技术规范(安徽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4∕T 3138-2018 秸秆改良氨化及其饲用技术规范(安徽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4∕T 3138-2018 秸秆改良氨化及其饲用技术规范(安徽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4∕T 3138-2018 秸秆改良氨化及其饲用技术规范(安徽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0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1382018 秸秆改良氨化及其饲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n straw ammonifying and feeding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04 - 16 发布 2018 - 05 - 16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3138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提出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

2、所、安徽省饲料工业协会、安徽生物工程学校、阜阳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盛农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全椒县畜牧兽医局、肥西县花岗镇农业办、安徽省安邦矿物有限公司、庐江祥瑞养殖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伦志、陈丽园、江喜春、蔡东东、杨林、王春燕、付胡翠、陈芳、高永士、夏金林、吴东、韩贤发、夏明金、吴士文、刘晓东。 DB34/T 31382018 1 秸秆改良氨化及其饲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改良氨化的术语和定义、氨化池的建设、秸秆粉碎、秸秆氨化与氨化秸秆饲用及其它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应于秸秆改良氨化及其饲用生产指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

3、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秸秆改良氨化 straw improved ammoniation 一种新型秸秆氨化方法, 系相对传统的秸秆氨化, 在普通氨化剂中添加了能够降低氨氮逸失的吸附剂,以及能够提高氨化秸秆氮沉积效率、加快秸秆粗纤维降解等化学与生物成分,从而达到显著降低氨化秸秆中非蛋白氮在空气中损失,提高非蛋白氮在动物体内沉积与菌体蛋白合成效率之目的。 3.2 氨化剂

4、 aminating agent 本氨化方法所使用的氨化剂分为 A 剂与 B 剂两个部分: A 剂含有饲用尿素、含硫化合物以及粗纤维降解菌剂(含粗纤维降解菌型)等成分,添加量为占秸秆质量比 5; B 剂主要为非金属矿土,添加量为占秸秆质量比 2。 4 氨化池建设要求 4.1 环境与条件 4.1.1 氨化池宜建在养殖场内,以便于取用。 4.1.2 养殖场周围环境应符合 GB 3095 的要求,宜距化工厂、矿厂等污染源 3 km 以上,距交通主干道、城市、村镇及其他畜牧场至少 1 km 以上。 DB34/T 31382018 2 4.1.3 以下地段不应建场:城镇禁养区、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

5、护区及环境污染严重区等。 4.1.4 氨化池所在场内位置宜地势较高、干燥、平坦、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水电方便、交通便利;在坡地建池宜选择向阳面,坡度小于 30的山坡地。 4.2 规划与布局 4.2.1 养殖场生活区、办公区及生产区要区分开,同时氨化池在生产区内的位置应该按照:无害化处理区、商品畜养殖区、种畜养殖区、幼畜育成舍、产犊产羔间、氨化池、青贮窖、精饲料加工间,依次朝主风向按顺序分开。 4.2.2 场的大门口、生产区入口应设置人行通道消毒池、洗手盆和机动车通行的消毒池,生产区入口要设置更衣消毒室,畜舍旁设置消毒脚盆和用具消毒池。 4.2.3 在下风向设置病死畜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

6、及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净道与污道不可在场内交叉。 4.3 氨化池设计要求 4.3.1 氨化池设计可以采用砖瓦结构或钢架结构的舍内或日光大棚下建池,能够遮阳防雨就可;氨化池底部与四周壁面应密实不可透气,做防水处理为宜;池体应坚固耐用。 4.3.2 舍内建池南北墙要留有窗户,推拉窗和外翻窗均可,以便透气;舍内与大棚下应该留有能满足三日最大使用量的氨化好秸秆排氨晾晒空间;池舍周边要具备符合 NY 5027 规定的清洁水源并用水方便,以符合氨化过程用水。 4.3.3 池容积根据养殖场存栏动物头数测算,羊场按每只成年羊平均每天采食 0.3 kg,肉牛场按每头成年牛平均采食 2.5 kg,奶牛场按每头成年牛

7、平均采食 3.5 kg 估算全年需要量,再按氨化秸秆容重约 300 kg/m3 来换算需要氨化池的容积。 4.3.4 单体氨化池具体设计容积没有固定要求,以取料方便与节约建筑成本为原则。一般宜池宽 512 m,长 1030 m,深 25 m。 5 秸秆粉碎 5.1 用于秸秆氨化的主要原料为禾本科作物秸秆,常见为麦秸、稻草、玉米秸等。 5.2 应选择刚刚收获的无霉变秸秆,经过脱粒后可直接打捆运至氨化池旁,对秸秆水分含量没有特别要求,使用秸秆专用粉碎机将其粉碎至约 13 cm 长度准备后续氨化处理。 6 秸秆氨化工艺 6.1 氨化剂准备 选择杂质少、新鲜、没有霉变的当年收获的秸秆,经风干、计量后按

8、照秸秆质量比添加秸秆氨化剂A 剂 4, 秸秆氨化剂 B 剂 2购置秸秆氨化剂备用, 氨化剂 A 剂分不含粗纤维降解菌型与含粗纤维降解菌型二种产品。 6.2 氨化工艺 将秸秆均匀粉碎入池, 氨化剂 A 剂以质量比 5加入占秸秆质量比 30饮用水中 (不含粗纤维降解菌型)或 45饮用水中(含粗纤维降解菌型),待完全溶解后分层均匀喷洒至经粉碎的作物秸秆(长度 13 cm)中,边喷边填边压紧,填装至顶部高出池沿约 20 cm 止;在秸秆堆集过程中按占秸秆质DB34/T 31382018 3 量比 1.0在秸秆堆顶部 20 cm 段内同时均匀喷撒氨化剂 B 剂, 以吸附逸失氨氮并随后混合秸秆中循环利用;

9、在秸秆堆顶部铺盖塑料薄膜更佳,可以进一步减少氨气逸失。 6.3 氨化秸秆感官评价 经过 40 天或 25 天(夏季高温季节)氨化处理,氨化好的秸秆感官评价是质地柔软蓬松,用手紧握没有明显的扎手感,颜色一般呈棕黄色或浅褐色,并伴有糊香味和余氨味;若氨化效果差的秸秆,颜色变化小,开袋时没有氨味,放氨后没有糊香味,颜色没有变化,质地粗硬。 7 氨化秸秆打包、运输与储存 7.1 氨化秸秆打包 对于没有条件或不宜自己调制氨化秸秆的小型牛羊养殖场或农户,可以委托生产氨化秸秆企业加工;加工好的秸秆可以通过打包设施打压成捆,无需包膜,每捆质量宜控制在 40 kg 为宜。 7.2 氨化秸秆运输与储存 氨化秸秆运

10、输应注意防雨、 防外来污染物污染; 氨化秸秆按方堆堆码在通风、 低温、 干燥仓库备用。 8 氨化秸秆饲用 8.1 氨化秸秆饲用方法 8.1.1 根据牛羊存栏数确定隔天秸秆采食量一次性从氨化池中取出。取用时最好从顶层 20 cm 下抽取氨化好的秸秆,放置空气中 24 小时以上,让残留在秸秆表面的余氨逸失后,再将氨化秸秆投入饲槽,观察牛羊采食。 8.1.2 为了降低对氨化秸秆采食应激,宜在初次饲喂时,添加少量玉米粉至氨化秸秆中混合均匀,由少及多添饲,培养牛羊适应性,最终逐步增加至正常推荐量。 8.2 氨化秸秆饲用观察 观察牛羊采食,注意其精神、采食、反刍行为有无异常,粪便有无显著变化,如出现显著变

11、化或异常行为,建议暂停饲喂氨化秸秆,寻找原因(如个体差异、精料营养不平衡、因病预防使用了抗生素等)后再做决定是否继续饲喂。 8.3 氨化秸秆饲用注意事项 8.3.1 对妊娠前期与后期牛、羊,配种期间公畜、瘤胃发育不成熟的犊牛、羔羊,建议不喂氨化秸秆。 8.3.2 对高产泌乳牛、羊应半量限用。 8.3.3 在饲喂氨化秸秆同时应确保青饲料与(或)青贮料供给,如有条件补充合理的牛羊用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效果更好。 9 档案记录 9.1 养殖场应做好生产记录,建立档案。 9.2 档案记录主要包括:氨化秸秆头均日饲喂量、精料补充料饲喂量、氨化剂使用记录、日增重、产奶量、诊疗记录,采食、反刍、排泄粪便行为观察记录等。 DB34/T 31382018 4 9.3 档案资料至少保存 3 年,有长远价值的资料应备份。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