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T 3098-20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安徽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576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3098-20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34∕T 3098-20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34∕T 3098-20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34∕T 3098-20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34∕T 3098-20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09820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The Identif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Resistance To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04 - 16 发布 2018 - 05 - 16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 DB34/T 3098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化

2、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安徽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芜湖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凤阳县植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云飞、陈雨、杨雪、姚剑、董菁、华陈意、宗凯、沈言根、高同春、戚仁德、张爱芳、谷春艳、臧昊昱。 DB34/T 30982018 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田间人工接种的鉴定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病性鉴定。 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基本信息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由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

3、ooc)引起的一种重要检疫性病害,是我国四大水稻病害之一。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基本信息参见附录A。 3 鉴定原理 用双针蘸取菌液,针刺水稻剑叶中间位置,病菌侵入形成病斑,根据病斑的长短,判定品种的抗病性,分为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 4 个级别。 4 鉴定方法 4.1 鉴定圃 鉴定圃选择在排灌方便,肥力水平中上等,从未发病的田块。 4.2 病原物来源 本省流行的强致病力的菌群C5(参见附录A.9)。 4.3 供试品种的种植 供试品种按当地的季节播种育秧,秧龄期早稻 30 d,中、晚稻 25 d。每个品种插 2 丛,每丛 10本,株行距 40 cm50 cm,最多每隔 10 个品种插抗病(IR2

4、6 或相应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金刚 30 或相应的感病品种)各 1 个作为对照。 每个品种的鉴定重复 3 次。 4.4 田间管理 鉴定圃施肥水平稍高于一般大田, 除细菌性病害无须防治外, 其他真菌病害和虫害按正常田块进行田间管理。 4.5 接种用菌液准备 接种用的菌株选用本省流行的强致病菌群 C5, 在胁本哲氏培养基 (参见附录B) 上, 28培养 4872 h。 DB34/T 30982018 2 采用麦法伦比浊法(参见附录C),用无菌水配成 3108 cfu/mL 菌液。菌液现配现用。 4.6 接种方法 在水稻孕穗期,用双针蘸取菌液,针刺水稻剑叶中间位置,每品种至少接 25 张叶片。

5、4.7 调查、记载 于早、中稻接种后 20 d,晚稻接种后 25 d 进行病情调查,随机调查 20 张叶片,量取整个病斑的长度(以双针中最长的病斑为准)并记录(参见附录D),数据统计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4.8 抗性评价方法 首先按公式(1)计算平均病斑长度,再按表1 的标准对参鉴品种的抗性进行评价。 . (1) 式中: La 平均病斑长度; Li 单个叶片病斑长度,其中i =1,2,.,M; M 调查总叶片数。 表1 抗性评价标准 病级 平均病斑长度 (mm) 抗性评价标准 1 5.0 高抗 3 5.110.0 中抗 5 10.120.0 中感 7 20.0 高感 4.9 抗性

6、鉴定有效性的判定 对照感病品种发生为害程度必须达到 7 级,鉴定结果才能认为有效。 5 鉴定报告出具 鉴定报告格式参见附录E。 La = Li M DB34/T 30982018 3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基本信息 A.1 中文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 A.2 学名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Fang et al.)Swings et al. A.3 病害英文名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A.4 分布 亚洲:孟加拉、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

7、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越南; 非洲: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塞内加尔; 大洋州:澳大利亚。 A.5 寄主范围 水稻(Oryza sativa)、虮子草(Leptochloa panicea)、雀稗(Paspalum scrobiculatum)、沼生菰(Zizania palustris)、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稻属(Oryza)、假稻属(Leersia)。 A.6 为害症状 病斑在叶尖、叶缘发生,也可在中肋两侧发生,叶鞘发生较少。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的小点,沿叶脉扩大成为宽 1/41/3,长 14 mm 的水渍状条斑。以后还可继续扩大,颜色由黄褐色转位橙褐色,但两端

8、仍呈暗绿色,对光观察,条斑呈半透明状。病斑上常泌出许多露珠状蜜黄色菌脓。 严重时,许多条斑融合成为不规则的橙褐色的大斑块,远望呈火烧状。 A.7 分类地位及生理生化特性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病原菌引起。该 病 原 菌 属 原 核 生 物 界 (Procaryotae) 、 变 形 菌 门 (Proteobacteria) 、 丙 型 变 形 菌 纲(Gammaproteobacteria)、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黄单胞菌属(Xanthom

9、onas)。 DB34/T 30982018 4 病原菌菌体单生,短杆状,大小为(1.0 m2.0 m)(0.3 m0.5 m);少数成对但不成链状,不形成芽孢荚膜,极生鞭毛 1 根。革兰氏染色阴性,在 NA 培养基上菌落呈蜜黄色,圆形,边缘整齐,光滑发亮,有黏性,好气。生理生化特性与白叶枯菌相似,不同之处该菌能施明胶液化,使牛乳胨化,使阿拉伯糖产酸,对青霉素、葡萄糖反应不敏感,它可产生 3-羧基丁酮,以 L-丙氨酸为唯一碳源,在 0.2无维生素酪蛋白水解物上生长,以及对 0.001 Cu(NO3)2 有抗性,这些特点可与白叶枯病相区别。 该菌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性和表现性状虽有很大不同,

10、但其遗传性及生理生化性状又有很大的相似性。 A.8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带菌种子、带病稻草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在种子内越冬,播后由叶片气孔、伤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带菌的黄色小球,借风雨、露水、灌水、昆虫、人为等因素传播。 病菌借灌溉水、风雨传播距离较远,低洼积水、雨涝以及灌漫灌可引起连片发病。通过种子调运作远距离传播。 A.9 病菌致病力的分化 病菌不同菌株间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郭亚辉等用 IRBB5、IRBB14、IR24、IRBB4、IRBB21 和金刚30 将我国的细菌性条斑病菌分为 6 个致病型参见表A.1。 表A.1 中国的水稻条斑病菌小种在 6 个鉴别品种上的病情反应

11、小种 水稻鉴别品种 IRBB5 IRBB14 IR24 IRBB4 IRBB21 金刚30 C1 R R R R R S C2 R R R R S S C3 R R R S S S C4 R R S R S S C5 R R S S S S C6 R S S S S S 注:R 表示病斑长度10 mm;S 表示病斑长度10 mm DB34/T 30982018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胁本哲氏培养基制作 B.1 培养基成分 Na2HPO412H2O 0.25 g,Ca(NO3)24H2O 0.5 g,FeSO47 H2O 50 mg,牛肉膏 3 g,蛋白胨 5 g,蔗糖 20

12、g,琼脂 15 g,水 1000 mL。 B.2 培养基的配置 将上述成分放入水中加热至完全溶化, 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调整 pH 至 7.27.5。 121高压蒸汽灭菌 30 min,倒成平板或斜面培养基备用。 DB34/T 30982018 6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细菌数量的测定:麦法伦(McFarland)比浊法 取 10 个试管,标上 110 的标号,在第 1 个试管中加入 0.1 mL 的 1的氯化钡溶液,以下每管递增 0.1 mL,到第 10 管为 1 mL,然后用 1的硫酸溶液每管都定容到 10 mL。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形成混浊。用橡皮塞将试管封闭,这

13、样就形成了一套混浊度不同的标准。将待测的菌液放入同样的试管中与上述标准管比较(目测或用分光光度计),即可大致知道菌液含量,小心地用无菌水调整菌液的混浊度,使之达到所要求的细菌数,然后用于接种。 混浊度与细菌数量的大致关系见表C.1。 表C.1 混浊度与细菌数量关系对照表 试管 1氯化钡 (mL) 1硫酸 (mL) cfu/mL (108) 试管 1氯化钡 (mL) 1硫酸 (mL) cfu/mL (108) 1 0.1 9.9 3 6 0.6 9.4 18 2 0.2 9.8 6 7 0.7 9.3 21 3 0.3 9.7 9 8 0.8 9.2 24 4 0.4 9.6 12 9 0.9

14、9.1 27 5 0.5 9.5 15 10 1.0 9.0 30 DB34/T 30982018 7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水稻品种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调查记载表 鉴定方法:人工接种 自然诱发 鉴定地点: 品种 编号 病斑长度 (mm) 平均病斑长度 (mm) 抗性评价 鉴定人 年 月 日 复核人 年 月 日 DB34/T 30982018 8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水稻品种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结果报告单 水稻品种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结果报告单 报告编号: 第 页 共 页 委托单位 鉴定单位 品种编号 (名称) 1、 2、 3、 4、 鉴定项目 细菌性条斑病抗病性 鉴定依据 鉴定地点 鉴定方法 人工接种 自然诱发 接种体 小种号 种植日期 接种日期 调查日期 品种编号 品种名称 平均病斑长度 (mm) 抗性评价 备注 制表人 复核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