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电子政务考试参考答案1、政府(一)、政府定义:是一个政治体系,于某个区域订立、执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二)、政府的作用:政府是税收的主体,可以实现福利的合理利用。政府的服务对象依其国家的体制而不同。在民主国家中,政府服务的对象是人民,政府是由人民委任,代为管理国家的机构;在专制国家中,政府服务的对象是统治阶级,协助统治阶级进行并维持统治。(三)、政府的职能: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在国家意志方面的体现,同时政府职能也是一种公共性的职能,体现于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2、1. 政治职能是通过行政机关行使约束性、控制性、防御性、保卫性以及镇压性的功能。2.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在一系列经济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其基本目标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3. 社会职能是指政府在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承担的职责和功能。2、信息化: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3、国家信息化: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包括政府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
3、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等诸方面进行优化、改造的过程。政府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社会信息化指人们的社会生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的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改造传统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和整体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4、电子政务(一)内涵:是指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由于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政务活动的交集,所以它的内涵和外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电子技术和政府活动所下的定义。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电子政务也可以分为广义电子政务和狭义电子政务。广义的政务:
4、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包括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军队等。狭义的政务: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二)应用模式(G2G,G2B,G2C)的各个特点G2G:是一种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性应用,主要分别应用于四种不同工作关系的政府机关之间。隶属关系,业务指导关系,平行关系和不相隶属关系。G2B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化报税、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和中小企业服务。G2C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是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旨在
5、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快捷方便地获取政府公共服务的渠道,为公众提供参政、议政的实际途径,通过直接与政府的“对话”、交流,拉进政府与公众的距离,使政府能更及时、真切地了解、充分满足公众的服务需求。(三)电子政务的功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全面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全面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1)电子政务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2)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3)电子政务可以有力地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4)电子政务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5) 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的发展。(四)与传统政务相比的优缺点(网上摘录)优点:(1)电子政务可以
6、优化政府工作流程。(2)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运作公开透明。(3)电子政务可使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4)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提升政府监管能力。(5)电子政务将使政府服务功能增强。(6)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办事效率更高, 管理成本更低。缺点:内容缺乏实用;难以有效完成使用者需要达成的目标;应用操作缺乏简便。(五)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不同点:1)主体不同:EC的主体是企业;EG的主体是政府。2)目的不同:EC追求经济效益;EG实现自身职能。 联系:1)两者必须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2)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有业务往来, 对企业而言是电子商务,对政府而言则是电子政务,如政府向企业采购。3)根本目的
7、都是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六)为什么会出现电子政务:1.建设高效的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内在动力。2.信息化、民族化的需求与发展趋势:推进电子政务向前发展的内在因素。3.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电子政务强劲的“助推器”和强有力的实体支撑。(七)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起步阶段:政府办公自动化(OA): “三化”建设。呈现“三好三差”局面:WAN上的行业信息管理好,LAN上的政务信息管理差;公共信息运行好,渉密信息运行差;少数单位应用系统好,多数单位应用系统差。 基础工程建设阶段:(1)三金工程: “金桥工程” 、“金关工程” 、“金卡工程” (2)政府上网工程 (3)三网一库全面构建电子
8、政务阶段:实施电子政务。(八)未来我们还要做什么事情: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2)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组织机构建设。(3)创新思路,突破电子政务发展中的资金与技术瓶颈。(4)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5)以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政府改革的深入。5、政府信息资源(一)概念:政府信息资源是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虽然产生于政府外部但却对政府各项业务活动有影响的信息的统称。政府信息资源是相对于其它的社会组织而言的,这些社会组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医院、学校、图书馆等。(二)来源:将信息来源的源头称为信息源。按信息加工程度划分,信息源又可分为初始源与再生源。1.能直接产生信息
9、的人、事、物通常称作初始源。包括社会中的组织与个人;政府部门本身以及他们自己的各种政府处理流程。2. 信息赖以传播的各种物质载体或传输通道,如图书、网络等一类信息源称为再生源,这主要是因为再生源中的信息通常是对初始源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后二次生成的。按政府信息的采集空间范围来划分信息源,可以分成内部来源与外部来源。1. 政府信息的内部来源:主要是指从政府部门和政务处理过程或程序中获取信息。具体包括两大部分采集空间,一部分是直接处理政务的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其政务程序,另一部分则是产生政府决策信息的内部信息机构。2. 政府外部信息来源: 居民以及各基层企事业单位。 各种咨询机构、行业部门。 公共信息部门
10、。 国外政府机构以及信息机构。(三)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是指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和控制活动,特别是与信息内容极其有关的资源如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等的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框架体系结构将整个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管理分成三个层次: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存储、信息资源的集成和管理及信息资源的发布和服务。该框架的核心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强化规范化信息资源管理。(2)构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仓库,实现集成化信息资源开发。(3)开发网络化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提供多元化信息资源服务。6、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
11、在的差距现象,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指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数字鸿沟有四个层次:人与人之间的鸿沟,企业和企业之间的鸿沟,地方和地方之间的鸿沟,还有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鸿沟。地方与地方之间的鸿沟是十分显著的,在我国最明显的体现则是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别。7、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架构基础设施层:是整个电子政务体系的最终信息承载者,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政务信息以及其他运行管理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平台,位于整个分层体系结构的最底层。基础设施层主要由网络基础设施(构建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网络信任域是构建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之一)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我国的
12、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以公钥基础设施PKI、授权管理基础设施PMI和可信时间戳服务系统为重点,还包括安全保密管理系统等。)两部分组成。信息资源服务层:一般负责管理存放政府各类基础数据,通过数据转换、加工、提取和过滤等过程,向应用服务层提供数据。主要由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构成。数据中心方案设计的关键是资源目录体系设计和数据存储设计。数据交换中心方案设计则应在统一数据交换标准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信息交换平台的设计和业务数据管理的设计。电子政务业务应用支撑层:是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关键技术主要包括cegXML、基于J2EE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可信Web Service技术、工作流技术和代理技术等。)得以
13、实现的重要技术支持。作为为电子政务各种最终应用提供硬件、软件支撑的服务系统,应用支撑层分别对外网的公共服务系统和内网的办公系统提供安全系统支撑。应用层。8、元数据(一)概念:元数据(Meta 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其抽象定义为“关于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描述一个资源的属性的数据、关于数据的信息”。是使数据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二)作用(1)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各种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退休或调离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2)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各种
14、数据;(3)提供通过网络对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的方法或途径,以及与数据交换和传输有关的辅助信息:(4)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5)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9、数据库分类按信息的应用属性,一般可将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类型分为两大类:基础数据库类和业务数据库类。(一)基础数据库类:基础数据库类作为国家统一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数据库,应包括基础支撑数据库和基础数据库。其中,基础支撑数据库一般包括:元数据库、公共代码数据库、业务规则数据库和标准规范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则应包括:人口信息数据库、法人信息数据库、空间地理与自然资源信息数据库和宏观经济信息数据
15、库。(二)业务数据库类:业务数据库类可以包括共享业务数据库和决策支持数据库。共享业务数据库一般包括:办公数据库、审批数据库、政务公开数据库、企业服务监管数据库和城市管理信息数据库等;决策支持数据库可以包括:统计分析数据库、模型数据库和方法策略数据库等。10、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的定义及优点:是指服务的提供者针对特定的用户群,通过网络提供一个有统一入口的服务平台,用户通过访问统一的门户即可得到全程服务。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一方面使企业、公民办事快捷,只需要登录电子政府的门户站点,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一站式全程电子政务服务,避免了传统方式的烦琐和不便(后台的处理可能跨越不同政府部门或者同一政府部门的不同
16、处室);另一方面使得政府公务员无须在不同信息系统间反复进出办公,从而得到一站式办公,提高办公效率。11、XML(一)定义:XML是一种具有数据描述功能、高度结构性及可验证性的置标语言。是元数据基于应用层的可扩展标记语言,它将通用标记语言标准强大的表达可选性与HTML的简单性进行良好结合,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最活跃的发展之一。(二)与电子政务的关系:由于XML允许用户自行定义标记和属性,并可以依照所定义的标记与属性的语法来开发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标记来描述数据,或配合属性来辅助描述数据,因此,XML宜作为对象或标准的描述语言,并且由于可以借助验证规则来规范一个XML文件的内容和结构,所以XM
17、L又很适合用于做G2G、G2E、G2C、G2B数据交换格式。12、工作流: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部分自动执行的业务过程,并根据一系列规则,文档、信息、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13、工作流管理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为业务活动的运行提供软件支撑环境。它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可视化流程定制、工作流引擎和工作流查询工具等3大块。14、传统管理模式(一)特点:以职能为建立组织的依据;主要以职能目标为管理目标;组织主要按职能实行纵向和横向的分解;以控制、协调为主要职能形式,实行;层级节制
18、;信息沟通以逐级传递为主。(二)优势:权力完整,指挥灵便,易于统筹兼顾;分级治事,分层负责,有利于发挥各级积极性。(三)劣势: 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 ;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经常出现失去共同目标的现象; 部门职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之间的工作衔接一般要通过上一层级来安排、协调,因而管理成本高,费时、费力,工作效能比较低; 重叠、交叉的层级体系容易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信息失真严重; 管理者最关注的是不出现自己必须承担责任的结果,而对决定着结果的过程往往视而不见 。15、基于流程管理模式的优点: 在管理目标方面:流程管理模式关注的是政府管理的总战略目标,把政府管理的全部行为视做
19、一个服务于总目标的流程集合,各个具体流程的目标集合就成为政府管理的总目标, 在管理思想方面:流程管理强调管理的整体性,强调政府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配合,强调对管理过程的协调控制 在部门间的关系模式方面:流程管理强调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起以流程为纽带的完整统一关系;在管理机制方面:流程管理模式下所有的部门或岗位都是流程的一部分.避免或者减少了管理中的空白点,降低了因频繁协调而支付的成本;在管理的重心方面:流程管理重过程控制,重过程能力建设,重效率与效能的双重提升,重服务而不仅仅是管制。16、政府流程:指政府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处置一项事务,解决某方面问题所经历的活动过程的整体。
20、17、电子政务的核心和基础是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18、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目标和基本类型(一)目标:通过建立机关内部和政府系统内部通信和信息发布平台,使本机关和政府系统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实现信息共享;实现核心公务处理工作的高效化;各种保障性工作活动的自动化。(二)基本类型:事务型(具有内容简单,重复性强,数量大等特点,在替代人快速完成相关工作的优势明显);管理型(管理型公务处理系统的应用范围有非常大的扩展,在系统管理方面有较强能力,集中式管理是常用方式);辅助决策型(具有决策方案比较等辅助决策功能,常常可以利用预先设计的决策模型辅助人们做出判断和决策)。19、计算机辅助决策:可以
21、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不能解决非结构化问题。20、电子公文:是指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21、政府电子化服务(一)内涵:政府机构为了使社会公众更好、更快、更多、更省地享受政府服务,充分应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电话、信息家电、移动通信等各种途径向社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政府服务。(二)特点:随时随地提供服务;以社会公众为导向;集成性、智能化;个性化、自助化。22、需求说明书(无法确定)(一)作用:用来描述系统的行为、特性和属性,定义对系统约束的重要文档。(二)之间的关系(PPT第9章第21张
22、)23、如何进行需求分析(无法确定)需求分析方法可大致分为4类: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数据和面向控制。面向过程的分析方法的主要研究系统输入输出转化的方式。面向数据的方法强调以数据结构的形式描述和分析系统状态。面向控制的方法强调同步、死锁、互斥、并发以及进程激活和挂起。面向对象的方法把分析建立在系统对象以及对象间交互的基础之上,使得我们能以3个最基本的方法框架对象及其属性、分类结构和集合结构来定义和沟通需求。24、系统需求说明书的描述方法(无法确定) 现有的需求描述方法有3种:形式化方法、非形式化方法和半形式化方法。 形式化方法是具有严格数学基础的描述系统特征的方法.形式化方法具有准确、无二义
23、性的特点,有助于验证有效性和完整性。 非形式化方法使用未作任何限制的自然语言,易于理解和使用.但它具有固有的二义性,且难以保证其正确性、可维护性,难以用计算机系统提供自动化的支持。 半形式化方法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宏观上对语言和语义有较精确的描述,而在某些局部方面则允许使用非形式化的自然语言。25、电子政务系统开发模式:自行开发、联合开发、外包、购买现成软件等四种方式。26、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指项目管理者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电子政务系统开发这一项目所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管理,即对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发现到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
24、调、控制和总结评价,以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范围管理,计划管理,费用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集成管理。27、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一)定义:以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为对象的信息系统监理,具体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国家或政府部门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二)内容:第一,对电子政务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监督;第二,对项目合同和文档资料进行管理。概括为“三监理,即事前监理、事中监理(事中监理是整个电子政务监理活动的核心环节,具有跨度时间长,监理难度大
25、的特点,是电子政务监理的重点所在)和事后监理;三控制,即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电子政务监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电子政务监理的全过程,包括采购进货、网络施工、软件开发测试和验收等)、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二管理,即信息管理(做好信息管理工作是保证达成电子政务监理目标的前提)和合同管理;一协调,即建立相关双方的沟通机制”。28:IA和OA IA:借助图形设计、可用性工程、用户经验、人机交互、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站内容进行组织与设计的理论及方法。强调技术、用户与内容的融合。 OA:建立在计算机、数据库、局域网等技术基础上,主要是利用这些信息技术辅助行文、
26、汇总数据、报表及机关内部管理业务的协调,旨在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存储和加工处理能力,以及局域网的通讯能力,提高政府机关内部的工作效率。29、知识管理: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一种对知识的组织和再组织,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知识挖掘,以及对人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30、数据、信息、知识的关系:数据是形成信息的基础工组成部分,但只有处理过的数据,才能形成信息。信息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把人脑可用的加工的信息叫做知识。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31、防火墙:指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企业或网络全体计算机与外界通道之间,用来加强互联网与内部网络之间安全防范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它具有限制外界用户对企业内部网络访问及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部服务。32、病毒:指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有主动传染性、隐藏性、欺骗性、破坏性、衍生性等特点。33、数字证书:由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即CA中心签发的包含公开密钥拥有者信息以及公开密钥的文件,可以用来证明数字证书持有者的真实身份。以上材料均由同学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和修改,请同学以课本和PPT和各自的想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