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个人收入的分配.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646587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31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收入的分配.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课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考考点点展展示示(1)分配制度: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知知识识概概览览高效复习导航高效复习导航个人收入个人收入的分配的分配分分配配制制度度收入收入分配分配与与社会社会公平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促进公平内容内容必然性必然性多种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方式并存按劳分配

2、按劳分配为主体为主体 考点一考点一 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 近近三年有三年有4 4次次在此处命题,属低频考点,主要以在此处命题,属低频考点,主要以选择选择题的形式题的形式出现。命题时出现。命题时高考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高考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分配方式、分配政策等的理解,复习备考可以结合财政对分配方式、分配政策等的理解,复习备考可以结合财政和税收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的宏和税收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知识去思考。观调控等知识去思考。命题揭密命题揭密 复习要求复习要求 复习本考点,要求复习本考点,要求了解了解我国按劳分配

3、为主体、多种分配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与客观必然性,方式并存的内容与客观必然性,掌握掌握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收入所得,收入所得,区分区分各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各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图示:图示:讲解点讲解点1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赵三本人赵三本人一、赵三一家人的收入属于什么分配方式?一、赵三一家人的收入属于什么分配方式?二、这体现了我国的什么分配制度?二、这体现了我国的什么分配制度?我在马路边我在马路边开了开了个小店个小店,收入比,收入比老赵还高哩!老赵还高哩!我在我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工作,工作,每月除工资、奖金、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津贴外,还炒股炒股

4、,也,也赚了不少钱!赚了不少钱!我在我在外资企业外资企业上上班,每月工资班,每月工资3600 3600。我还利。我还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当技术当技术顾问顾问,也有一份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丰厚的报酬。赵三的妻子赵三的妻子赵三的儿子赵三的儿子赵三的女儿赵三的女儿我在乡下承包了我在乡下承包了五亩责任田,五亩责任田,联联产计酬产计酬后,收入后,收入还挺不错的哦!还挺不错的哦!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讲解点讲解点2 按劳分配按劳分配 1 1 1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在公有制公有制经济中,在

5、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范围(仅限于此)范围(仅限于此)分配尺度分配尺度分配标准分配标准分配对象分配对象2 2、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的地位-主体地位主体地位 公有制公有制的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必然居式中必然居主体地位主体地位。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1)(1)个体劳动者的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收入:劳动成果扣除成

6、本和税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2)(2)特点特点:既是既是劳动者劳动者、又是、又是经营者、投资者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不仅付出劳动,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付出劳动,还要承担经营风险(3)(3)对其对其政策政策:个体劳动者个体劳动者个人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所有。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劳动收入劳动收入经营收入经营收入资本收入资本收入讲解点讲解点3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类别类别对

7、应形式对应形式按资本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债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土地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管理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外企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在私营、外企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津贴收入按信息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入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

8、入按技术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讲解点讲解点4 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 按劳分配按劳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股金收入分红股金收入分红信息服务收入信息服务收入小理发店收入小理发店收入私营企业中的工人的工资私营企业中的工人的工资国有企业工人的收入国有企业工人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出租房屋收入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小结:分配方式比较小结:分配方式比较区别区别

9、所有制基础所有制基础主体主体地位地位联系联系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生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产资料公有制制(公有制(公有制经济)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围内的劳动者动者在所有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方式中占主体地位体地位劳动者都要靠自己的体劳动者都要靠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劳动来获得收力和智力劳动来获得收入,合法收入都要受国入,合法收入都要受国家保护;坚持按劳分配家保护;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下决定的,是经济条件下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的客观要求。的客观要求。按个体劳按个体劳动者劳动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成果分配生产资料个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体所有制(个体经济)(个体经济)个体劳动个体劳动者者是我国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段的分配方式之一式之一按生产要按生产要素素生产资料私生产资料私有制有制(私营(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等)私营和外私营和外企中的劳企中的劳动者动者是我国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部分 【高考警示钟高考警示钟】高考中对分配方式的考查往往会结合工资、奖金的收入分高考中对分配方式的考查往往会结合工资、奖金的收入分配方式进行考查,关键在于明确其所属所有制经济的性质。配方式

11、进行考查,关键在于明确其所属所有制经济的性质。(1 1)只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只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收入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非公有制经济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收入则是金收入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非公有制经济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收入则是按生产要素(劳动要素)分配收入。按生产要素(劳动要素)分配收入。(2 2)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特有的分配原则,在公)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特有的分配原则,在公有制企业中除了按劳分配,也要健全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制企业中除了按劳分配,也要健全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12、。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记一记记一记记一记记一记背一背背一背背一背背一背【易错点易错点1】劳动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劳动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在我国现阶段,劳在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国家机关的工作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公有制企业、人员和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劳事业单位职工按劳分配的收入,私营分配的收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经济和外资经济中劳动者的工收入,劳动者的工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经营风险中收入,经营风险中经营者凭借复杂劳经营者凭借复杂劳动而获得的劳动收动而获得的劳动收入。入。按劳分配仅指公有制经济中劳动按劳

13、分配仅指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者的劳动收入。国有经济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的工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私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外资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的工资按劳动按劳动要素分配要素分配劳动收入正正确确图图解解个体经营个体经营者的收入者的收入按个体劳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动成果分配配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二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 近近三年有三年有1010次次在此处命题,属在此处命题,属高频高频考点,以考点,以选择题、主选择题、主观题的形式观题的形式出现。出现。从知识的考查看,主要立足国家维护公平从知识的考查看

14、,主要立足国家维护公平的具体措施,考查维护公平的措施及其意义;同时立足宏观的具体措施,考查维护公平的措施及其意义;同时立足宏观调控,考查收入公平、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从试题类型上看,调控,考查收入公平、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从试题类型上看,试题多以措施类和意义类为主,主要结合收入差距和收入分试题多以措施类和意义类为主,主要结合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变化的图表和措施,指向维护收入公平的具体措施。配变化的图表和措施,指向维护收入公平的具体措施。命题揭密命题揭密 复习要求复习要求 复习本考点,要求了解复习本考点,要求了解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体现和措施。了解的体现和措施。了解效率效率和公平和公平的关系。区分初次分

15、配和再分配。重点把握的关系。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重点把握如何实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现收入分配公平。2.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距不能过于悬殊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活需要。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实,实现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讲解点讲解点讲解点讲解点1

16、1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不是绝对平等,不是绝对平等,即平均主义。即平均主义。不等于分配不等于分配不公不公1.1.公平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合理的收入分的含义比较宽泛,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注意:注意:公平公平 没差别(或平均主义)没差别(或平均主义)差距过分悬殊,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差距过分悬殊,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2.2.理解一个制度保证:理解一个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

17、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3.3.把握两个重要举措把握两个重要举措 (1 1)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

18、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做法: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做法: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2 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要加强政府对

19、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高考警示钟高考警示钟】高考中对社会公平的考查会集中在具体措施上,其中有高考中对社会公平的考查会集中在具体措施上,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两点需要注意:(1)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收入)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20、,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分配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2)目前,我国政府不断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建立最低工资保)目前,我国政府不断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等,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障制度等,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1.根本途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区分初次分配合再分配区分初次分配合再分配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税收、政策、法律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

21、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的分配过程。主体主体主要是国家或政府。主要是国家或政府。(退出生产领退出生产领域域)主要体现:税收)主要体现:税收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主体主体主主要是

22、企业(初次分配是指要是企业(初次分配是指生产领域生产领域的分配,)。的分配,)。主主要体现要体现:工资、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工资、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1)(1)效率与公平关系:效率与公平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2)(2)分配与消费:分配与消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

23、大内需。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目标。(4)(4)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5)(5)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

24、动转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思维拓展思维拓展】维护社会公平的经济意义维护社会公平的经济意义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效率率公公平平物质前提物质前提保证保证对立性:对立性:一致性:一致性: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讲解点讲解点2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 1)效率的)效率的含义含义 效率效率=产出产出 投入投入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25、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效率,又要促进公平。(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富。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36(28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上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进行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上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进行“营改增营改增”的税制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的税制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九五”期间“十五”期间“十 一 五

26、”期间GDP增 长 率(%)8.38.811.2税 收 增 长 率(%)11.415.521.8税收弹性系数1.371.761.9520世纪80年代2000年2005年2010年0.210.270.40.4630.469材料一: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表1: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注: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若税收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即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纳税人整体税负减轻。表2: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指标。0.3以下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材料二:有关专家指出,实现十八大提

27、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与减税密不可分,当前需要“放水养鱼”,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释放经济的增长能量。结合材料一,请对我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和基尼系数作出简略判断。(4分)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实现收入倍增计划提建议。(12分)36 从“九五”至“十一五”,我国税收弹性系数比较大,纳税人税收负担过重。(2分)在新阶段,我国基尼系数越来越大,居民收入差距过大。(2分)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根本途径。(4分)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实施减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直接提高居民的收入。(4分)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