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1∕T 940-2017 学生服安全技术规范(陕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356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7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T 940-2017 学生服安全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DB61∕T 940-2017 学生服安全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DB61∕T 940-2017 学生服安全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DB61∕T 940-2017 学生服安全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DB61∕T 940-2017 学生服安全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1.020 Y75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9402017 代替 DB61/ 940-2014学生服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safety of students cloth 2017 - 10 - 25 发布 2017 - 11 - 25 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61/T 940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DB61/ 940-201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性质转化为推荐性; 修改了前言(见前言,2014年版前言); 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4年版第2章);

2、 修改了使用说明(见4.1,2014年版4.1); 修改了4.3.1.2,幼儿园学生服面料仅对直接接触皮肤部分提出标称值不低于60%的考核要求,幼儿园服的直接接触皮肤部分和中小学学生服直接接触皮肤部分将棉含量改为纤维素类纤维含量(见4.3.1.2,2014年版4.3.1.2); 修改了4.3.4.1,增加了口袋布的要求(见4.3.4.1,2014年版4.3.4.1); 修改了4.4.4.1表6,明确了粗线和细线的范围(见4.4.4.1表6,2014年版4.4.4.1表6); 修改了4.4.4.1表7,更改了各种线迹的名称(见4.4.4.1表7,2014年版4.4.4.1表7) 修改了4.5.1

3、中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见4.5.1表9,2014年版4.5.1表9); 4.5.1中增加了燃烧性能的要求(见4.5.1表9); 修改了4.5.3表11接缝性能(见4.5.3表11,2014年版表11); 删除了4.5.3中接缝性能要求的补充说明(见4.5.3表11,2014年版表11); 明确了4.5.3中耐磨性考核的织物种类(见4.5.3表11,2014年版表11); 修改了4.5.3表11的注c(见4.5.3表11,2014年版表11); 删除了4.5.3表11的注d(见4.5.3表11); 删除了4.5.4中透气率的要求(见4.5.4表12); 明确了4.5.4中透湿量考核的服装种类(见

4、4.5.4表12); 增加了5.4.1.6,燃烧性能按GB/T 14644规定执行(见5.4.1.6); 删除了附录A,检针试验按GB/T 24121规定执行(见5.4.1.8,2014年版5.4.1.7); 修改了毛刺、可触及性锐利边缘和尖端试验方法,按GB/T 31702规定执行(见5.4.1.9,2014 年版5.4.1.7); 删除了附录B,拼接互染色牢度测试按GB/T 31127规定执行。 修改了水洗尺寸变化率的洗涤程序和干燥方法(见5.4.3.2,2014年版5.4.3.2); 修改了5.4.3.6检测项目名称(见5.4.3.6,2014年版5.4.3.6) 增加了5.4.3.8撕

5、破强力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见5.4.3.8,2014年版5.4.3.8)。 本标准由西安纤维纺织品监督检验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西安纤维纺织品监督检验所 、陕西省纤维检验局、西安市临潼区欧美雅制 衣厂、陕西绿夏服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毅、朱速成、李颖、孙一凡、付维娟、商仙君、雷刚、王可立。 本标准由西安纤维纺织品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本标准代替DB61/ 940-2014学生服安全技术规范。 DB61/T 940-201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61/T 9402017 II DB61/ 940-2014。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安

6、纤维纺织品监督检验所 电话:029-81779500 地址:西安高新区科技六路198号 邮编:710065 DB61/T 9402017 1 学生服安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生服的要求、检测方法、检验分类规则及判定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机织物、针织物为主要原料,成批生产的各种款式的学生日常穿着服装;不适用于36个月及以下儿童穿着的服装,也不包括学生在特定场合下穿着的服装,如:演出服、实习服、军训服、礼仪服、比赛服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7、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25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 1335(所有部分) 服装号型 GB/T 2910(所有部分)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GB/T 2912.1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 3917.2 纺织品 织物撕破性能 第2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 3917.3 纺织品 织物撕破性能 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 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 GB

8、/T 3922 纺织品 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 3923.1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条样法 GB/T 4802.1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圆轨迹法 GB/T 4802.3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3部分:起球箱法 GB/T 4841.3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 GB/T 5296.4 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 57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水色牢度 GB/T 6411 纺织品 针织内衣规格尺寸系列 GB/T 7573 纺织品 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

9、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42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 氙弧 GB/T 8628 纺织品 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 GB/T 8629 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 8630 纺织品 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 12704.2 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蒸发法 GB/T 13769 纺织品 评定织物经洗涤后外观平整度的试验方法 GB/T 13771 纺织品 评定织物经洗涤后接缝外观平整度的试验方法 DB61/T 9402017 2 GB/T 14576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光汗复

10、合色牢度 GB/T 14644 纺织品 燃烧性能 45方向燃烧速率的测定 GB/T 16988 纺织品 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 GB/T 17592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T 17593(所有部分)纺织品 重金属的测定 GB 18383 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19976 纺织品 顶破强力的测定(钢球法) GB/T 21196.2 纺织品 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 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 GB/T 24121 纺织制品 断针类残留物的测试方法 GB/T 28468-2012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 GB

11、/T 29862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GB/T 3112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拼接互染色牢度 GB 31701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GB/T 31702 纺织制品附件锐利性试验方法 FZ/T 01057 (所有部分)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Z/T 01101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测定 物理法 FZ/T 0102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四组分纤维混合物 FZ/T 30003 棉麻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显微投影法 FZ/T 80004 服装成品出厂检验规则 FZ/T 80007.3 纺织品 使用粘合衬服装耐干洗测试方法 GSB 16-1523 针织物起毛起球样照 GSB 16

12、-2159 针织产品标准深度样卡(1/12) GSB 16-2500 针织物表面疵点彩色样照 GSB 16-2921 粗梳毛织品起球样照 GSB 16-2924 精梳毛织品(光面)起球样照 GSB 16-2925 精梳毛织品(绒面)起球样照 3 产品分类 3.1 按穿着对象分为:幼儿园学生服、中小学学生服及大学学生服。 3.2 按采用面料分为:针织学生服、机织学生服。 4 要求 4.1 使用说明 使用说明按GB/T 5296.4、GB 31701的规定执行。 4.2 号型规格 4.2.1 学生服号型按 GB/T 1335 或 GB/T 6411 规定选用。 4.2.2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 GB

13、/T 1335 或 GB/T 6411 有关规定自行设计。 4.3 原材料 DB61/T 9402017 3 4.3.1 面料 4.3.1.1 按国家有关纺织标准选用符合学生服质量要求的面料。 4.3.1.2 幼儿园学生服的直接接触皮肤部分,其纤维素类纤维含量标称值不少于 60%;中小学学生服的上衣直接接触皮肤部分,其纤维素类纤维含量标称值不低于 35%。 4.3.2 里料 采用与所选面料性能、色泽相适宜的里料,特殊需要除外。 4.3.3 填充料 应符合GB 18383及相关产品标准技术要求。 4.3.4 辅料 4.3.4.1 衬布、垫肩、口袋布 采用与面料尺寸变化率、 性能、 色泽相近的衬布

14、、 垫肩和口袋布, 其质量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规定。 4.3.4.2 缝线 采用强力、 缩率、 色泽与所用面料、 里料及辅料相适宜的缝线; 绣花线的缩率应与所选面料相适应;钉扣线应与扣的色泽相适应;钉商标线应与商标底色相适应(装饰性缝线除外)。 4.3.4.3 钮扣及附件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钮扣、拉链及金属附件(装饰扣及装饰性附件除外)。所用钮扣、拉链、装饰物等附件不得有毛刺、可触及性锐利边缘和尖端,且经洗涤和熨烫后不变形、不变色、不沾色。 4.3.4.4 安全标识反光布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所用的反光布应符合GB/T 28468-2012中4.3的要求。 4.4 外观质量 4.4.1 表面

15、疵点 4.4.1.1 机织学生服表面疵点 成品各部位的疵点按表1规定,各部位划分见图1,每个独立的部位只允许疵点一处,超过一处降为下一个缺陷等级,如:轻缺陷降为重缺陷,以此类推。未列入本标准的疵点按其形态,参照表1相似疵点执行。 表1 机织学生服表面疵点要求 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 疵点名称 1 号部位 2 号部位 3 号部位 粗于二倍粗纱 3 根 不允许 长 1cm3cm 长 3cm6cm 粗于三倍粗纱 3 根 不允许 不允许 长小于 2.5cm 经缩 不允许 不明显 长小于 4cm,宽小于 1cm颗粒状粗纱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影响外观 DB61/T 9402017 4 表 1 机织学生服表面疵

16、点要求(续) 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 疵点名称 1 号部位 2 号部位 3 号部位 色档 不允许 不影响外观 轻微 不大于 0.2cm2斑疵(油、锈、色斑)不允许 不影响外观 图1 成品各部位划分图 4.4.1.2 针织学生服表面疵点 表面疵点程度按GSB 16-2500执行。针织学生服表面疵点要求应执行表2。 表2 针织学生服表面疵点要求 疵点名称 要求 毛丝 不允许 大肚纱、长花针、粗纱、油纱、色纱 轻微者允许 修疤、变质、残破 不允许 丝拉紧(挂紧丝) 累计不超过8cm 油棉、飞花 无洞眼者0.5cm两处或1cm1处 油针 轻微者允许1针15cm1处 起毛露底、脱线、起毛不匀、极光印、色花、

17、风渍、折印、印花疵点(露底、搭色、套版不正等) 主要部位:轻微者允许 次要部位:超出明显者不允许 缝纫油污线 浅淡的20cm;较深的10cm 浅淡油、污色渍 累计不超过6cm 较深油、污色渍 累计不超过2cm DB61/T 9402017 5 表 3 针织学生服表面疵点要求(续) 疵点名称 要求 底边明针 允许 重针(单针机除外) 限4cm2处 注1:“轻微”指直观上不明显,通过仔细辨认才可看出。 注2:“明显”指不影响整体效果,但能感觉到疵点的存在。 注3:“主要部位”是指上衣前身上部的三分之二(包括领窝露面部位),裤类无主要部位。 4.4.2 规格尺寸偏差 4.4.2.1 机织学生服主要部

18、位规格尺寸允许偏差按表 3 的要求。 表3 机织学生服主要部位规格允许偏差 单位:cm 部位名称 允许偏差 衣长 1.0 胸围 2.0 领大 0.8 总肩宽 1.0 短袖袖长 0.8 装袖 1.2 长袖袖长 连肩袖 1.5 裤(裙)长 1.0 腰围 2.0 4.4.2.2 针织学生服主要部位规格尺寸允许偏差按表 4 的要求。 表4 针织学生服主要部位规格允许偏差 单位:cm (身高 160cm 及以下) (身高 160cm 以上) 项目 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 衣长 -1.0 2.0 (1/2)胸(腰)围 -1.5 2.0 长袖 -1.0 2.0 袖长 短袖 -1.0 -1.5 长裤 -1.5 2

19、.0 裤长 短裤 -1.0 -2.0 总肩宽 1.0 2.0 挂肩 -1.0 -2.0 直裆 1.5 2.0 横裆 -2.0 -2.0 袖口宽 0.5 0.5 4.4.3 对称部位偏差 DB61/T 9402017 6 对称部位的偏差按表5的要求。 表5 对称部位偏差 单位:cm 项目 要求 门襟、左右侧缝不一 0.8 肩宽不一 0.8 挂肩不一 1.0 腿阔不一 1.0 长袖 1.0 袖长不一 短袖 0.8 长裤 1.0 裤长不一 短裤 0.8 4.4.4 缝制 4.4.4.1 针距密度按表 6、表 7 的要求,特殊设计除外。 表6 机织学生服针距密度要求 项 目 针距密度 备注 明暗线 3

20、cm 不少于 12 针 包缝线 3cm 不少于 9 针 手工针 3cm 不少于 7 针 肩缝、袖窿、领子不少于 9 针 三角针 3cm 不少于 5 针 以单面计算 细线 1cm 不少于 12 针 锁眼 粗线 1cm 不少于 9 针 细线 每眼不少于 8 根线 钉扣 粗线 每眼不少于 6 根线 缠脚线高度与扣眼止口厚度相适应 注:细线为 20tex 及以下;粗线为 20tex 以上 表7 针织学生服针距密度要求 线迹类型 包缝 (三线、四线、五线) 平缝双针绷缝平双针压条 三针绷缝滚领松紧带 滚带锁眼 钉扣 绒类产品 8 针/2cm 9 针/2cm8 针/2cm7 针/2cm9 针/2cm8 针

21、/2cm8 针/2cm7 针/2cm 8针/cm5 针 /眼 针迹密度 (不低于) 单面织物 双面织物 9 针/2cm 10 针/2cm9 针/2cm8 针/2cm9 针/2cm9 针/2cm5 针 9 针/2cm8 针/2cm 8针/cm/眼 DB61/T 9402017 7 4.4.4.2 各部位缝制平服、无扭曲,线路顺直、整齐、平服、牢固,针迹均匀,上下线松紧要适宜,起止针处及袋口应回针/缉牢。 4.4.4.3 领子平服,领型端正,不反翘,领子部位明线不允许有接线。 4.4.4.4 门襟平直,绱拉链缉线顺直,拉链带平服,左右高低一致。 4.4.4.5 绱袖圆顺,前后基本一致。袋与袋盖方正

22、、圆顺,前后、高低一致。 4.4.4.6 四合扣上下扣松紧适宜,牢固,不脱落;扣与扣眼及四合扣上下要对位。 4.4.4.7 锁眼定位准确,大小适宜;锁眼间的距离互差不大于 0.8cm;扣与眼对位,整齐牢固,眼位不偏斜;锁眼针迹美观、整齐、平服,且在其两端应各打套结 2 针3 针。 4.4.4.8 钉扣牢固,扣脚高低适宜,扣与眼位互差不大于 0.5cm;缠脚高度与扣眼厚度相适宜,缠绕三次以上(装饰扣可不缠绕);收线打结应结实完整,线结不外露。 4.4.4.9 机织学生服各部位缝份不小于 0.8cm,所有外露、受力缝份均应包缝。 4.4.4.10 针织学生服合缝处明缝迹用四线或五线包缝机缝制; 沿

23、边包缝合缝处应打结或缉牢; 双针机绷缝:凡上领用包缝机缝制者,后领部位用双针机绷缝或包领条。 4.4.4.11 商标位置端正,耐久性标签内容清晰准确。 4.4.4.12 对称部位缝制线路应基本一致。 4.4.4.13 明线部位缝纫曲折高低不大于 0.3cm;领子部位不允许跳针,其余部位 30cm 内不得有两处及以上单跳针或连续跳针。链式线迹不允许跳针。 4.4.4.14 色差 4.4.4.15 领子、驳头、前后过肩、前腰头与大身的色差不低于 4 级。里子色差不低于 3-4 级。 4.4.4.16 覆粘合衬或多层料所造成的色差不低于 3-4 级,其他表面部位与大身色差不低于 4 级。 4.4.4

24、.17 套装中上装与下装的色差不低于 4 级。 4.4.5 纱向和纹路歪斜 4.4.5.1 机织面料经纬纱向应前身顺翘,不允许倒翘。领面、后身、袖子、前后裤片的允斜程度应不大于 3%;色织或印花、条格料应不大于 2%。 4.4.5.2 夏装上衣针织面料纹路歪斜应不大于 9%。 4.4.6 机织学生服对条对格 面料有明显条格(大小在1.0cm以上)的按表8规定 表8 机织学生服对条对格要求 单位:cm 部位名称 对条对格规定 备注 左右前身 条料顺直,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 0.3。 遇格子大小不一时,以衣长二分之一上部为主。 袋与前身 条料对条,格料对格,互差不大于 0.3,斜料贴袋左右对称,互

25、差不大于 0.5(阴阳条格例外)。 遇格子大小不一时,以袋前部为主。领尖、驳头 条料对称,互差不大于 0.2。 遇有阴阳格,以明显条格为主。 袖子 条料顺直, 格料对横, 以袖山为准, 两袖对称, 互差不大于 0.8。 背缝 条料对条,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 0.3。 摆缝 格料对横,10cm 以下袖窿互差不大于 0.4。 裤侧缝 侧缝袋口 10cm 以下处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 0.4。 DB61/T 9402017 8 4.4.7 整烫外观 4.4.7.1 各部位熨烫平服、整洁,无烫黄、烫焦、水渍及亮光。 4.4.7.2 覆粘合衬部位不允许有脱胶、渗胶及起皱。 4.4.8 拼接 对于机织面料的

26、学生服,挂面在驳头下、最下扣眼位置以上允许一拼,但应避开扣眼位。领里可对称一拼(立领不允许),裙子、裤子腰头在后中缝或侧缝处允许一拼。其他部位除设计需要外不允许拼接。 4.5 理化性能 4.5.1 基本安全性能 成品的基本安全性能按表9规定 表9 学生服基本安全性能要求 要求 项目 直接接触皮肤类 非直接接触皮肤类 大中小学学生服:75 甲醛含量(mg/kg) 幼儿园学生服:30 300 pH 值 4.08.5 4.09.0 异味 无霉味、汽油味、煤油味、柴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未洗净动物纤维腥膻味、臊味及其它刺激性气味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禁用,限量值20mg/kg 绳索和拉带安全 (仅

27、适用初中及以下学生穿着服装) 应符合 GB 31701 要求 燃烧性能a1 级(正常可燃性) 锑(Sb) 30.0 砷(As) 0.2 铅(Pb) 0.2 镉(Cd) 0.1 铬(Cr) 1.0 铬(Cr)() 0.5 钴(Co) 4.0 铜(Cu) 50.0 镍(Ni) 4.0 可 萃 取 重 金 属 含 量(mg/kg) 汞(Hg) 0.02 1.成品内不得残留金属针。 物理安全性 2.钮扣、拉链、装饰物等附件不得有毛刺、可触及性锐利边缘和尖端。 注:非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明示的安全技术类别为A类或B类时,按明示安全技术类别考核;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明示的安全技术类别为A类时,按明示安全技术类

28、别考核。 仅考核产品的外层面料;羊毛、腈纶、改性腈纶、锦纶、丙纶和聚酯纤维的纯纺织物,以及由这些纤维混纺的织物不考核;单位面积质量大于 90g/m2的织物不考核。 DB61/T 9402017 9 4.5.2 色牢度 4.5.2.1 里料的耐干摩擦色牢度、耐皂洗沾色色牢度、缝纫线耐皂洗沾色色牢度均不低于 3 级,绣花线耐皂洗沾色色牢度不低于 3-4 级(深色 3 级)。 4.5.2.2 面料的色牢度技术要求按表 10 规定。 表10 面料色牢度要求 单位:级 项目 色牢度允许程度 变色 3-4 耐皂洗色牢度 沾色 3-4 变色 3-4 耐汗渍色牢度 沾色 3-4 干摩 3-4 耐摩擦色牢度 湿

29、摩 3-4(深色 3) 变色 3-4 耐水色牢度 沾色 3-4 耐光色牢度 变色 4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变色 3 拼接互染色牢度 4 注1:按GB/T 4841.3 规定或GSB 16-2159,颜色大于等于1/12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为深色,颜色小于1/12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为浅色。 注2: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同时考核印花部位。 注3:耐光汗复合色牢度仅考核直接接触皮肤类服装。 注4:拼接互染色牢度只考核深色与浅色相拼接的产品。 4.5.3 耐用性 成品的耐用性要求按照表11规定 表11 学生服耐用性要求 项目 要求 针织物 3-4 起球a(级) 机织物 3-4 针织学生服b直向:-6.

30、5+3.0 横向:-6.5+3.0 领大 2.0(只考核关门领) 胸围 2.5 衣长 3.5 腰围 2.0 裤长 3.5 水洗尺寸变化率(%) 机织学生服 裙长 3.5 DB61/T 9402017 10 表 11 学生服耐用性要求(续) 项目 要求 洗涤干燥后外观平整度(仅适用可水洗的耐久压烫制服式学生服)/级 4 洗涤干燥后覆粘合衬部位起泡脱胶(仅适用制服式学生服) 不允许 洗涤干燥后接缝外观质量(仅适用可水洗的制服式学生服)/级 4 水洗后扭曲率c(%) 上衣5.0;裤子1.5 断裂强力b(仅适用机织面料)/N 经向245;纬向200 缝子纰裂程度e(仅适用机织面料)/cm 0.5 裤后

31、裆缝接缝强力/N 面料140,里料80 撕破强力(仅适用机织面料)/N 面料的撕破强力应10, 纯棉织物(单位面积质量140g/m2)7 覆粘合衬部位的剥离强力/N 6 顶破强力(仅适用针织面料)/N 250 单位面积质量339g/m2 15000 耐磨性 (仅适用机织面料)/次 单位面积质量339g/m2 25000 钮扣等不可拆卸小物件牢度 受力(702)N 后不从服装上脱落 a 起毛、起绒类产品不考核起球; b 水洗尺寸变化率不考核短裙短裤、褶皱产品的褶皱向、弹力织物的横向; c 松紧下摆及裤口等式样学生服不考核水洗后扭曲率; d 采用复合布面料的学生服不考核断裂强力、撕破强力、顶破强力

32、。 e 缝子纰裂试验结果出现织物滑脱、断裂/撕裂、缝线断裂等现象,判为不合格。 4.5.4 舒适性 学生服的舒适性要求按表12规定。 表12 学生服舒适性要求 单位:g/(m2d) 项 目(仅考核夏装) 要 求 透湿量 2500 4.5.5 纤维含量 纤维成分含量应符合GB/T 29862及本标准4.3.1.2的要求。 5 检测方法 5.1 检验工具 5.1.1 钢卷尺、钢板尺,分度值为 1mm。 5.1.2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250)。 DB61/T 9402017 11 5.1.3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 251)。 5.1.4 1/12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GB/T

33、4841.3)。 5.1.5 针织产品标准深度样卡(1/12)(GSB 16-2159)。 5.2 成品规格 5.2.1 成品的主要部位规格测量方法按表 13 规定,测量部位见图 2。 表13 成品主要部位测量方法 序号 部位 测量规定 1 衣长 由前身左襟肩缝最髙点垂直量到底边,或由后领中垂直量到底边。 2 胸围 扣上钮扣(或合上拉链)前后身平摊,沿袖窿底缝水平横量(周围计算)。 3 领大 领子摊平横量,立领量上口,其他领量下口(叠门除外开门领不考核)。 4 袖长 装袖由肩袖缝的交叉点量至袖口边中间,连肩袖由后领中沿肩袖缝的交叉点量至袖口边中间。5 总肩宽 由袖肩缝的交叉点平摊横量。 6 腰

34、 围 扣上裤(裙)钩(钮扣)沿腰中间横量(周围计算)。 7 裤长 由腰上口沿侧缝摊平垂直量至脚口 。 8 裙长 短裙由腰上口沿侧缝摊平垂直量至裙底边;连衣裙由肩缝最高点垂直量裙底边,或由后领缝正中量至裙底边。 图2 测量部位图 5.3 外观质量 DB61/T 9402017 12 5.3.1 一般采用灯光照明,照度不低于 600lx。 5.3.2 如在室内利用自然光,光源射入方向为北向左(或右)上角,不能使阳光直射产品。检验时应将产品平放在检验台上,台面铺白布一层,检验人员的视线应正视平摊产品的表面,目光与产品中间距离为 35cm 以上。 5.3.3 测定色差程度时,被测部位应与纱向一致。入射

35、光与织物表面约成 45角,观察方向大致垂直于织物表面,距离 60cm 进行目测,并与 GB/T 250 样卡对比。 5.3.4 针距密度的测定方法为:在成品缝纫线迹上任取单位长度(机织物 3cm/针织物 2cm)进行测量(厚薄部位除外),取最小值。 5.3.5 纬斜和弓斜按 GB/T 14801 规定执行。 5.4 内在质量 5.4.1 基本安全性能 5.4.1.1 甲醛含量测试按 GB/T 2912.1 规定执行。面里料能分开的,分开进行检测;对用粘合剂粘合的或织造过程一次成型的多层织物样品宜整体取样; 花型特殊处理产品应将花型部分和空白部分分别进行检测。以所有单独检测的试验结果中最大的值为

36、最终试验结果。 5.4.1.2 pH 值测试按 GB/T 7573 规定执行。萃取介质采用 0.1mol/L 氯化钾溶液。取样参照本标准5.4.1.1 条进行。 5.4.1.3 异味测试按 GB 18401 及 GB 18383 规定执行。 5.4.1.4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测试按 GB/T 17592 规定执行。 5.4.1.5 绳索和拉带安全测试按 GB 31701 标准规定执行。 5.4.1.6 燃烧性能的测试按 GB/T 14644 规定执行 5.4.1.7 可萃取重金属含量测试按 GB/T 17593(所有部分)规定执行。 5.4.1.8 物理安全性的检针测试按 GB/T 2412

37、1 规定执行。 5.4.1.9 毛刺、可触及性锐利边缘和尖端测试按 GB/T 31702 规定执行。 5.4.2 色牢度 5.4.2.1 采用单纤维贴衬,测试方法按如下条款执行: 5.4.2.2 耐皂洗色牢度测定按 GB/T 3921 规定的方法 A(1)执行。 5.4.2.3 耐摩擦色牢度测定按 GB/T 3920 规定执行。 5.4.2.4 耐汗渍色牢度测定按 GB/T 3922 规定执行。 5.4.2.5 耐水色牢度测定按 GB/T 5713 规定执行。 5.4.2.6 耐光色牢度测定按 GB/T 8427 规定的方法 3 执行。 5.4.2.7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定按 GB/T 145

38、76 规定执行。 5.4.2.8 拼接互染色牢度测试按 GB/T 31127 中的规定执行,同时选择两种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以沾色最严重的试验结果作为此样品的沾色级数,报出时注明所选试验方法。 5.4.3 耐用性 5.4.3.1 起球 在成品未覆粘合衬部位随机裁取代表性试样5块或6块。毛针织物及仿毛针织物按GB/T 4802.3规定执行;其他织物按GB/T 4802.1规定执行,针织面料按压力780cN、起毛0次、起球600次进行试验,机织面料则根据不同织物依据GB/T 4802.1选择相应的参数。评级时结合GSB 16-1523, GSB 16-2924 ,GSB 16-2925,GSB 16

39、-2921的相应样照进行比对,取各试样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DB61/T 9402017 13 5.4.3.2 水洗尺寸变化率 水洗尺寸变化率测试按GB/T 8628进行标记,机织类服装和针织类服装按GB/T 8629中5A程序洗涤A法干燥,毛针织类服装按GB/T 8629中7A程序洗涤F法干燥,GB/T 8630进行测定并计算结果。在批量样本中随机抽取三件进行测试,结果取三件的算术平均值。若同时存在收缩与倒涨试验结果时,以收缩或倒涨的两件试样的算术平均值做为检验结果。如果三件样品中一件收缩,一件倒涨,一件收缩率为0,则单件分别判定,以判定结果多数为最终结果。 5.4.3.3 水洗后扭曲率 将做

40、完水洗尺寸变化率的成衣平铺在光滑的台上, 用手轻轻拍平, 每件成衣以扭斜程度最大的一边测量。以3件样品中扭曲率最大值作为计算结果,水洗前试样已有扭曲,水洗后计算时应计算在内。扭曲率测量部位按照图3、图4的要求进行。扭曲率按公式(1)的方法计算,结果按GB/T 8170修约,精确至0.1。 F=a/b100(1) 式中: F扭曲率; a上衣,侧缝与袖窿交叉处垂到底边的点与水洗后侧缝与底边交点间的距离。裤子,内侧缝与裤口边交叉点与水洗后内侧缝与底边交点间的距离; b上衣,侧缝与袖窿交叉处垂到底边的距离。裤子,裆底点到裤边口的内侧缝距离。 注1:a 表示侧缝与袖窿交叉处垂到底边的点与水洗后侧缝与底边

41、交点间的距离; 注2:b 表示侧缝与袖窿交叉处垂到底边的距离。 图3 上衣扭曲测量部位 注1:a 表示内侧缝与裤口边交叉点与水洗后内侧缝与底边交点间的距离; 注2:b 表示裆底点到裤边口的内侧缝距离。 图4 裤子扭曲率测量部位 DB61/T 9402017 14 5.4.3.4 洗涤干燥后外观平整度及接缝外观质量 洗涤干燥后外观平整度及接缝外观质量分别按GB/T 13769、GB/T 13771进行测定。 5.4.3.5 断裂强力 断裂强力测试按照GB/T 3923.1规定执行。 5.4.3.6 缝子纰裂程度 取样部位按表14规定,取样品总量的30%(四舍五入后取整)作为试验样品,以所有试样结

42、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测试方法按附录A规定执行。 表14 缝子纰裂程度取样部位 取样部位名称 取样部位规定 后背缝 后领中向下 25cm 袖缝 袖窿处向下 10cm 摆缝 袖窿底向下 10cm 裤后缝 后龙门弧线二分之一为中心 裤侧缝 裤侧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 下裆缝 下裆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 裙缝 可任意取样 5.4.3.7 裤后裆缝接缝强力 取样部位按图5的规定,取样品总量的30%(四舍五入后取整)作为试验样品,以所有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测试方法按GB/T 3923.1规定执行。 图5 裤后裆缝接缝强力试验取样部位 5.4.3.8 撕破强力 撕破强力测试时,一般织物按照GB

43、/T 3917.2规定执行,弹性织物按GB/T 3917.3规定执行。 5.4.3.9 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 按 FZ/T 80007.3规定执行,取样品总量的30%(四舍五入后取整) 作为试验样品,以所有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4.3.10 顶破强力 DB61/T 9402017 15 顶破强力测试按GB/T 19976 规定执行,钢球直径为(380.02)mm。 5.4.3.11 耐磨性能 耐磨性能按GB/T 21196.2规定执行。 5.4.3.12 钮扣等不可拆卸小物件牢度 钮扣等不可拆卸小物件牢度的测试按附录B规定执行。 5.4.4 舒适性 5.4.4.1 透湿量测试

44、按 GB/T 12704.2 规定执行。 5.4.5 纤维含量 纤维含量的测试按FZ/T 01057、GB/T 2910、GB/T 16988、FZ/T 01101、FZ/T 01026、FZ/T 30003 等规定执行。 6 检验分类及规则 6.1 检验分类 6.1.1 成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到货验收检验及型式检验。 6.1.2 出厂检验按第四章(除 4.5 外)要求进行检验。检验规则按 FZ/T 80004 规定。 6.1.3 到货验收检验按合同约定执行。 6.1.4 生产厂可依据本标准第四章要求对原材料进行质量验收。 6.1.5 有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鉴定或老产品转

45、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当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结构形式等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超过半年后恢复生产时; d) 周期检查,每年一次;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6.2 抽样规定 6.2.1 外观抽样数量按产品批量进行,抽样数量如下: a) 500 件(套)及以下抽取样本 10 件(套)。 b) 500 件(套)以上至 1000 件(套)抽取样本 20 件(套)。 c) 1000 件(套)以上抽取样本 30 件(套)。 6.2.2 理化性能根据项目需要抽取样本,一般全项检验不少于 4 件(套

46、)。 6.3 判定规则 6.3.1 缺陷分类 单件产品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即构成缺陷。 按照产品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和对产品性能、 外观影响的程度,缺陷分为以下三类: DB61/T 9402017 16 a) 轻缺陷:不符合本标准要求,但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外观有较小影响的缺陷。 b) 重缺陷:不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不严重影响外观,但较严重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缺陷; c) 严重缺陷: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严重影响外观的缺陷; 6.3.2 缺陷评定 缺陷评定按表15的规定进行。 表15 缺陷评定规则 项目 序号轻缺陷 重缺陷 严重缺陷 使用说明 1 使用说明内容不规范。 使用说明内容不正确。 使

47、用说明内容缺项。2 表面有污渍; 表面有长于 1cm 的连根线头三根及以上。 有明显污渍, 面料大于 2cm2;里料大于 4cm2;水花大于 4cm2。有严重污渍,污渍大于 30cm2。 3 缝制线路不顺直、不平服;底边不圆顺;止口宽窄不均匀,不平服;接线处接头明显;起落针处没有回针;30cm 内有两个单跳线;上下线轻度松紧不适宜 缝制线路歪斜; 30cm 内有两处以上单跳针或连续跳针;上下线松紧严重不适宜 缝制线路严重歪斜;链式线迹跳线 4 熨烫不平服;有亮光 轻微烫黄;变色 变质,残破 外观及缝制质量 5 领子面、里松紧不适宜,表面不平服; 领尖长短或驳头宽窄互差大于 0.3cm。 领窝不

48、平服、 起皱;绱领子(以肩缝对比)偏差大于0.6cm。 领子面、里松紧明显不适宜。除领子部位以外,其余部位30cm 内有两处以上单跳针或连续跳针。领窝明显不平服、起皱;绱领子(以肩缝对比)偏差大于 1.0cm。 链式线迹跳线 6 门襟长于里襟 0. 5 cm1.0 cm;里襟长于门襟 0.5 cm,门、里襟止口处反吐,门襟不 顺直。装拉链不平服,露牙不一致 门襟长于里襟 1.0 cm 以上; 里襟长于门襟 0.5 cm 以上。装拉链明显不平服。 7 包缝后缝份小于 0.8cm; 毛、 脱、漏小于 1cm. 有明显拆痕;毛、脱、漏大于等于 1cm;表面部位布边针眼外露。 毛、脱、漏大于 2cm。

49、8 绱袖不圆顺;前后不适宜;吃势不均匀;两袖前后不一致大于1.5cm,袖子起吊、不顺。 绱袖明显不圆顺;两袖前后不一致大于 2.5cm,袖子明显起吊、不顺。 9 锁眼、钉扣、各个封结不牢固;眼位距离不均匀,互差大于0.3cm;扣与眼或四合扣上、下扣互差大于 0.3cm。 眼位距离不均匀,互差大于0.6cm;扣与眼或四合扣上、下扣互差大于 0.6cm。 外观及缝制质量 10 袖缝不顺直, 两袖长短互差大于0.8cm;两袖 口 大小互差大于 0.4cm DB61/T 9402017 17 表 15 缺陷评定规则(续) 项目 序号轻缺陷 重缺陷 严重缺陷 11 肩缝不顺直、 不平服两肩宽窄不一致,互

50、差大于 0.5 cm。 12 装拉链不平服,露牙不一致 装拉链明显不平服。 13 表面绗线不顺直,横向绗线、对称绗线互差大于 0.4cm 横向绗线、对称绗线互差大于0.8cm 14 成品内含有金属针 15 口袋、袋盖不圆顺;袋盖及贴袋大小不适宜; 开袋豁口及嵌线宽窄互差大于 0.3 cm;袋位前后,高低互差大于 0.5 cm。 袋口封结不牢固;毛茬;袋口无垫袋布。 外观及缝制质量 16 拉链或缝制部位经洗涤试验后起拱。 缝制部位经洗涤试验后破损 拼接 17 不符合本标准规定 规格允许偏差 18 规格超过本标准规定 50%及以内。 规格超过本标准规定 50%及以上 规格超过本标准规定 100%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安全文明施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