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及答案
1.某小组的同学尝试测定一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首先,取一粒核桃仁,称其重量为5克,切取一部分用做实验材料,称其重量为0.5g。然后,组装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用点燃的核桃仁给锥形瓶中的水加热。水量多少合适呢?水量过多,温度变化过小,不易读数;水量过少,则可能出现________现象,从而造成较大的误差。所以,将水量定为20毫升。
(2)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核桃仁从锥形瓶下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经过讨论,形成了以下三种不同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火焰熄灭时 B.核桃仁灰烬凉透时 C.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
(3)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测定锥形瓶中水的温度升高了10℃,请计算每克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____焦,这粒核桃含有的能量是__________焦(不考虑能量散失造成的误差)。
(4)从这粒核桃仁上再取相似大小的两块,分别用相同的装置、同样的做法重复测量,计算出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分别是8544焦、8610焦。根据这三次计算的结果,确定最接近这粒核桃仁含有能量真实值的数值。________焦。
2.图1是中共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最底层(E层)事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该营养物质在图2消化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内被消化(填代号)。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_____________层食物(填代号)。
(3)“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____________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4)图2中,[ ]____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_____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5)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____________,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 ]____________,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______________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3.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 ___________系统,完成图中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
(2)②过程是通过[B] ___________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共同完成的。
(3)血液循环途径可分为____________循环和 __________循环。
(4)夏天,人的饮水量增加,排尿却减少,其原因是大部分水分由生理过程[___]排出 (填数字)。
(5)上述生理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__________调节的影响。
4.如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和呼吸运动的模拟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______和[ ]______两部分组成。
(2)发声器官是[ ]______。
(3)肺泡的壁由___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外面有______围绕着,适于它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4)痰的形成是由于[ ]______和[3]支气管壁内有腺细胞,能分泌黏液吸附着吸入气体中的细菌、灰尘,随管壁上纤毛的摆动被送到咽部,随咳嗽排出。
(5)呼吸运动模拟图中乙处于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此时④模拟的______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外界大气压。
5.下图是呼吸系统及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呼吸道中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密切,图2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1中[③]____(填名称)应处于________状态。
(2)人体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膨大形成了肺泡,肺泡的数量非常多,如图2所示,肺泡壁很薄,由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样的结构有利于__。
(3)图3中曲线BC段表示_____,其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_________状态,此时肺内气压的值_____大气压。当我们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______(选项:扩张/回缩),导致肺内气压_______,气体不易进入。
6.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⑥]______组成。
(2)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______、湿润、清洁。
(3)[②]______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4)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______。
(5)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______,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7.乐乐在自己的手背上做了这样的小实验:左手保持握拳姿势,使手背“青筋”突起明显。用右手拇指向下按压在左手“青筋”A点处(见如图),再用食指从拇指按压处沿着“青筋”向手肘(箭头所指)方向推挤一段后,食指离开,但拇指始终压在 A处。原本隆起的“青筋”变塌陷。松开按压的拇指后,手背“青筋”恢复如初。据题中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手背上突起的“青筋”是_____血管,当左手A处被按压后,左手指端的血液_____(能、不能)通过该血管流向手肘方向。
(2)在右手食指的推挤下,A点左侧被推挤的该段血管中的血液迅速被排空,由于此段血管中有_____存在,近手肘端的血液不能_______,导致血管塌陷。
(3)某工人手指因外伤导致严重感染,需从A处输液治疗,药物从此处进入血管到达患处的途径为:药物经上肢静脉→_______→食指患处。(填写字母和箭头)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肺静脉 d.肺动脉 e.主动脉
f.各级动脉 g.左心房、左心室 h.右心房、右心室 i.毛细血管
8.科普阅读题
白血病又称血癌。1847年德国著名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首次使用“白血病”这个词,意思是“白色的血液之病”。
众所周知,人的血液颜色是红色的,其实白血病人也不例外。只是部分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目是正常人的数百倍,使血液颜色比正常人稍浅。这种病人的血液经过离心静置分层后,清晰地显现出厚厚的白色细胞层,这是由于异常白细胞增多的缘故。
这些异常白细胞在骨髓中大量产生,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浸润重要脏器和腺体,从而造成这些器官肿大或功能异常。此外,由于骨髓受到严重损害,不能继续制造足够多其他类型的血细胞,使得整个血细胞群体的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机体由正常白细胞构成的防御机制也失效,引起多种不良反应。这些异常白细胞被为白血病细胞。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白血病患者体内有2种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细胞,一种是占99%的普通白血病细胞,另一种是数量非常少的白血病干细胞。白血病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它们虽然含量极少,但是具有自我更新和不断增殖的能力,能产生大量普通白血病细胞,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静脉化疗和骨髓移植等。静脉化疗就是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将杀灭癌细胞的药物输进体内,然而,静脉化疗却难以根除白血病,因为有白血病干细胞的存在,理论上说,只要残留一个,就可以“春风吹又生”。
骨髓移植是指将正常人的骨髓植入病人的体内,产生3种正常的血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做骨髓移植的条件非常苛刻,而且配型很不容易成功,这使得很多白血病患者失去了治愈的可能性。因此,人们还在积极探索其他的治疗方式。
(1)将某位白血病患者的血液加入抗凝剂离心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厚厚的白细胞层位于图中的第________层。(填图中数字)
(2)据材料推测,白血病患者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有________。
A.贫血B.抵御疾病能力增强
C.肝、脾、淋巴结肿大D.出血不易凝固
(3)由材料可知,引起异常白细胞大量增生的诱因是患者体内具有________。
(4)骨髓移植后,其中的造血干细胞除了能够分裂分化成正常的白细胞之外,还能产生________和________,使患者3种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恢复正常。
9.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________表示:心房、心室舒张,血液经________流回心房;图________表示: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2)心脏内有能开闭的瓣膜,图乙中,__________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入心房。
(3)A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B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A、B血管分别是______。
A.主动脉、肺动脉
B.肺静脉,上、下腔静脉
C.肺动脉、肺静脉
D.肺静脉、肺动脉
(4)血液由左心室泵至全身,再返回右心房,这是________循环途径;血液由右心室泵至肺部,再返回左心房,这是________循环途径。
10.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生理过程叫________。
(2)图中1生理过程进行时,膈肌处于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图中心腔A与B之间、C与D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________。若从手臂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4)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变成________血。
(5)某肾炎患者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此人肾脏的________可能发生了病变。
(6)肺泡壁、小肠绒毛壁以及毛细血管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壁很薄,只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11.如图是人肾单位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肾单位包括[ ]_____、[ ]_____和[ ]_____三部分。
(2)尿液形成的第一个过程是_____,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的水、无机盐、_____和_____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_____。尿液形成的第二个过程是_____,在这个过程中,被重新吸收回血液的成分有_____。
(3)血液流经肾脏以后,明显减少的成分有_____(至少写出2种)。
12.读图理解
如下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 表示人体的四大系统,①~⑥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系统是________ 系统,C系统是________系统。
(2)在B系统中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______,外界的氧气通过过程②进入B系统时,膈肌处于_______状态。
(3)氧气从B系统通过③过程进入C系统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 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至少需要_____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
(5)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若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的___________ 。
(6)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②④⑤⑥途径中,不属于排泄的是____。
13.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激素是把双刃剑
人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各种激素职责明确、分工精细,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被喻为“人体内的魔术师”。但如果身体中某种激素含量过多或若缺少某种激素,则可影响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可以说激素是把“双刃剑”。
身体里可分泌激素的细胞数量很多,且分布广泛,被称为内分泌细胞,一些分布比较集中的内分泌细胞构成内分泌腺。人体内激素的含量很微小,力量却大得惊人:可调节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确保各个器官与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影响衰老过程;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促进生殖器官与生殖细胞发育和成熟等。
激素可由血液运送或经弥散到达靶细胞,与其受体结合引起反应。其发生作用较慢,但可同时使不同器官产生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激素这个庞大的家族成员之间,有时也相互作用,甚至同一激素也可呈现不同的作用机制。
尽管激素有利于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分化等,但如果不分对象,不加节制地滥用,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在研究激素时,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类“环境激素”。如焚烧垃圾时释放的致癌物质--二恶英。还有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和排放的化学物质,如洗涤剂、化妆品、汽车尾气等。
研究发现,这些“环境激素”与人体内激素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它们通过各种渠道混入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后,会与相应“受体”结合,诱使机体渐渐改变某些生物化学反应,干扰人体内分泌。久而久之,就会使人体发生严重的差错和病变。
由此可见,要想让激素真正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激素的应用必须极其严格,使用时需要反复权衡利弊,以免危害人体自身健康。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激素是由____分泌的,经血液运送或弥散到达____,与其受体结合引起反应。
(2)青春期,垂体分泌的_____激素,可促进人体身高快速增长。如果该激素在此时期分泌过少,可能会影响______ 。研究结果表明,该激素80%在睡眠时分泌,且 22:00到凌晨2:00是分泌高峰期,该信息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
(3)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一种激素只对一种特定靶细胞起作用
b.激素过少或过多均可影响生命活动
c.应完全限制使用激素,以免危害人体
d.激素调节作用快,持续时间长
(4)下列有关“环境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焚烧垃圾、汽车尾气均可释放“环境激素”
b.“环境激素”能致癌,或扰乱激素调节
c.“环境激素”只影响环境,不影响人体
d.“环境激素”与人体内激素争抢“受体”
14.在2019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世乒赛上,马龙豪取男单三连冠,一举追平了前辈庄则栋的纪录。请据图回答问题。
(1)我们在观看精彩的比赛时,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为:乒乓球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____]_____上的感光细胞(成像部位)→视神经→___(形成视觉)。
(2)马龙在与瑞典黑马法尔克的对抗过程中,以精湛的技术演绎了搓、托、拉、吊等接球法,这属于________反射,其结构基础是___。这样精湛的技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仅靠图2所示结构___(能/不能)完成该反射。
(3)马龙在球场上要及时移动步伐,时刻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主要体现了大脑和______的功能。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4)在比赛过程中,马龙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以便更好地适应比赛环境。由此可知,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和____系统的共同调节。
(5)在4:1战胜法尔克最终夺冠后,观众能够听到马龙高呼“I am made in China!”的声音。听觉感受器位于图3中的[_____]______内,受到刺激后会产生___,经听神经传递,最终形成听觉。
15.今年的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我市中小学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逃生演练活动,提高了生存意识和技能。回顾演练过程,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随着警报响起,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警报声引起了图中[]_____的振动继而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2)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球的[]_____曲度过大,形成近视,可以通过配戴_____进行矫正。
(3)一名同学在逃生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膝盖,校医在清理他的伤口时,他感到非常疼痛,说明脊髓具有_____功能,他强忍疼痛没有缩回,请写出该过程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____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这说明_____。
(4)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该细胞生有许多_____,这是它与其他细胞的明显差别。
1.C
解析:沸腾 C 1680 8400 8610
【解析】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含有碳,能够燃烧;而无机物一般不含有碳,不能燃烧。
(3)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设置重复组的必要性。
【详解】
(1)用点燃的核桃仁给锥形瓶中的水加热,水要适量(20毫升)。水量过多,温度变化过小,不易读数;水量过少,则可能出现沸腾现象,从而造成较大的误差。
(2)火焰熄灭时,还有余热,此时若及时计数,会导致数据偏低,A错误;
核桃仁灰烬凉透时,由于这一过程热量的散失,会导致数据偏低,B错误;
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说明不再有热量产生,此时记录数据比较科学,C正确。
(4)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测定锥形瓶中水的温度升高了10℃,请计算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4.2焦×20毫升×10×10=8400焦。每克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是:8400÷5=1680焦。
(5)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即(8400+8544+8610)÷3≈8518。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学会测量食物的热价。
2.D
解析:淀粉(或糖类) ②⑦ D 蛋白质 ④肝脏 胆汁 ①皱襞 ③毛细血管 上皮细胞
【分析】
图1可知,平衡膳食宝塔的E层中含糖类丰富的食物,D层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蔬菜的食物、水果类,C层和B层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A层含有脂肪多的食物。图2中可知: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图3中可知,①皱襞,②小肠绒毛,③毛细血管。
【详解】
(1)平衡膳食宝塔的E层中含糖类丰富的食物,D层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蔬菜的食物、水果类,C层和D层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A层含有脂肪多的食物。糖类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因此,图1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糖类),该营养物质在图2消化道的②口腔、⑦小肠内被消化。
(2)维生素C的作用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平衡膳食宝塔中的D层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因此,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D层食物。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因此,“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4)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具有乳化脂肪的功能。图2中,④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5)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①皱襞,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③毛细血管,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膳食的原则,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A
解析:消化 小肠 呼吸 体 肺 ③ 激素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可知:A系统是食物进入体内的系统应该判定为消化系统,C系统题干中已经给出答案是循环系统,通过模式图也可以看出该系统把几个系统有机的联系到一起,是因为它具有运输功能的原因.B系统所示是空气与人体进行交换的过程,故为呼吸系统.在图示中①是在消化系统中食物的营养成分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代表消化吸收过程;图示中②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图示中③是汗液的分泌过程;图示中④是肾小球的过滤与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1)通过识图分析可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必须经过消化吸收过程,变成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故①指消化和吸收过程,人体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图示中②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发生在血液和肺泡之间,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是通过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共同完成的。
(3)血液循环途径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4)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三个过程一个是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另一个是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第三个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在这个三个过程中水分的排出都有,水分的排出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而在炎热的夏天,人的饮水量增加,人体为了降温排出了大量的汗液,所以有一部分水分是以汗液的形式被排出了。
(5)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是一个器官或系统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各个器官、系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人体内废物的排除途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神经和激素调节,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对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并且要将知识与图形的转换相联系,难度中上,属于掌握层次。
4.呼吸道 7肺 2喉 1或一 毛细血管 6气管 呼气 膈(肌) 高于
【分析】
图中的1鼻腔,2喉,3支气管,4肺泡,5咽,6气管,7肺。图甲中模拟的是:①气管、②肺、③胸廓、④膈肌。
【详解】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7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2)2喉除了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外,还是发声的器官。
(3)4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它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外面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围绕着,适于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4)由于6气管和3支气管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不要随地吐痰,以免传播病菌。
(5)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模拟图中乙处于呼气状态,此时④模拟的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有关知识点。
5.A
解析:膈肌 收缩 一 气体交换 呼气 舒张 大于 扩张 增大
【分析】
图1中,①是鼻,②是气管,③是膈肌,图2中,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c是吸气过程,d是呼气过程,图3中,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详解】
(1)图2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是吸气。吸气时,③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胸廓容积扩张,肺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
(2)肺泡的数量非常多,如图2所示,肺泡壁很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也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气体交换,使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
(3)图3中曲线BC段表示呼气,其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此时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的值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当我们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扩张,肺不能扩大,导致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易进入。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容积、肺的状态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及肺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注意理解。
6.肺 温暖 咽 动脉血 下降(或向下)
【分析】
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组成,⑥是肺,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⑥]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2)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因此,呼吸道不仅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3)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②]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4)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流经肺后,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5)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或向下),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7.A
解析:静脉 不能 静脉瓣 倒流 a→h→d→i→c→g→e→f→i
【分析】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流缓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慢慢渗出。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详解】
(1)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手背上突起的“青筋”是静脉血管,因为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的血管,所以当左手A处被按压后,左手指端的血液不能通过该血管流向手肘方向。
(2)在人体的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可以保证血液只能流向心脏,而不能倒流。因此,在右手食指的推挤下,A点左侧被推挤的该段血管中的血液迅速被排空,由于此段血管中有静脉瓣存在,近手肘端的血液不能倒流,导致血管塌陷。
(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医生从A处静脉滴注药物治疗,药物进入血液后,经过a上腔静脉→h右心房、右心室→d肺动脉→i肺泡周围毛细血管→c肺静脉→g左心房、左心室→e主动脉→f各级动脉→i手指周围毛细血管→食指患处,因此,药物到达患处的途径为:a→h→d→i→c→g→e→f→i。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出血的特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8.B
解析:② B 白血病干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分析】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我们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称为血细胞,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
【详解】
(1)如下图:
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有一层白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是暗红色的红细胞,图中①血浆,②白细胞和血小板,③红细胞。
(2)据资料可见:白血病又称血癌,这种病人的血液经过离心静置分层后,清晰地显现出厚厚的白色细胞层,这是由于异常白细胞增多的缘故,这些异常白细胞在骨髓中大量产生,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浸润重要脏器和腺体,从而造成这些器官肿大或功能异常。此外,由于骨髓受到严重损害,不能继续制造足够多其他类型的血细胞,使得整个血细胞群体的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机体由正常白细胞构成的防御机制也失效,引起多种不良反应,这些异常白细胞被称为白血病细胞,可见B符合题意;
(3)据资料可见:白血病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它们虽然含量极少,但是具有自我更新和不断增殖的能力,能产生大量普通白血病细胞,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4)据资料可见:骨髓移植是指将正常人的骨髓植入病人的体内,产生3种正常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理解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D
解析:丙 静脉 甲 房室瓣 D 体 肺
【详解】
(1)图丙所示的心脏处于舒张状态,心房舒张,心室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图甲表示的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2)图乙中表示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心室里的血液进入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回流心房。
(3)与心房相连的血管是静脉血管,流动脉血的静脉血管是肺静脉;与心室相连的血管是动脉血管,流静脉血的动脉血管是肺动脉,故甲血管是肺静脉,乙血管是肺动脉。故D符合题。
(4)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部→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由于血液流经各器官时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点睛:解答此题要掌握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内瓣膜的作用。血液循环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10.A
解析:吸收 舒张 房室瓣 A→B→C→D 动脉 肾小球 一层上皮细胞
【详解】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图中1是呼气,2代表的是排尿,4是排遗,5是吸气,a是吸收,bc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①肾动脉,②肾静脉。
(1)分析图示可知,a是吸收。
(2)分析图示可知,1是呼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3)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即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B→C→D。
(4)在肺循环中,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5)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是不含蛋白质和血细胞的,只有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时,蛋白质和血细胞才会进入肾小囊中,而肾小管对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进行重吸收,这些物质就会随尿液排出.因此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的肾炎病人,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6)肺泡壁和缠绕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等结构上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因此,共同特点是壁很薄,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与物质交换相适应。
【学科网考点定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肺的结构。
【名师点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肺通气,尿的形成和排出,肺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1.④肾小囊 ⑤肾小球 ⑥肾小管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尿素 葡萄糖 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葡萄糖、水、无机盐 尿素、氧气
【分析】
图示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处是入球小动脉,②处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④是肾小囊,⑤肾小球,⑥肾小管。
【详解】
(1)据分析可知:④是肾小囊,⑤肾小球,⑥肾小管,三者构成肾单位。
(2)当血液流经⑤肾小球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⑥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3)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因此流经肾脏以后,尿素减少;肾脏的组织细胞完成呼吸作用需要从血液中获取氧气,同时会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血液中,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氧气减少,养料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点睛】
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
12.A
解析:消化 循环 肺 收缩 气体扩散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两) 肾脏 肾小球 ④
【分析】
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吸收、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遗、排尿、排汗等人体的生理过程。
【详解】
(1) 分析图可知:食物由消化道进入A系统,因此A系统是消化系统,C是消化后的食物经过①吸收后进入C系统,因此C系统是循环系统。
(2) 分析图可知B是呼吸系统,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B呼吸系统中,然后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外界的氧气通过过程②肺的通气进入B系统时,膈肌和肋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膈顶部下降,完成吸气动作。
(3) 外界的氧气从B呼吸系统通过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进入C循环系统是通过气体的
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总是从含量高的地方向含量低的地方扩散,在肺泡内氧气向血液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里扩散,直到气体达到平衡为止。气体经过肺泡处的交换后,含有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4)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