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全员必备的基础知识一、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无明显潜伏期的,一般指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1、外源性感染 2、内源性感染(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划与指导。 感染控制科: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工作的监督、指导与落实。 各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负责本部门医院感染的防控。(四)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职责是什么? 1、严格执行医
2、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暴发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5、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伤;7、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管理;8、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规定报告。(五)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做好清洁消毒及隔离。(六)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有哪些? 包括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手术室、内镜室、消毒供应室、产房、血液透析室、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七)医院感染的三要素(感染链)是什么?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八)
3、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及标识?1、接触传播(蓝色)2、飞沫传播(粉色)3、空气传播(黄色)(九)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什么?1、侵入性操作; 2、放化疗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3、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地下的原发病; 4、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5、医疗器械、空气、医务人员手等的污染。二、手卫生知识 (一)什么是医务人员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二)什么是洗手? 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三)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4、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掌心相对揉搓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拇指在掌中转动揉搓指尖并拢在掌心中揉搓两手互握互揉搓腕部。4、每个步骤最少施行10次,认真揉搓双手不少于15秒5、流动水下彻底冲洗,擦干(如为非接触龙头应采取防污染措施)(四)卫生手消毒定义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五)外科手消毒定义 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六)手卫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
5、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七)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八)什么叫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九)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
6、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十)手卫生监测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方法有何要求? 采样时间应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方法是: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中,及时送检。(十一)手消毒的效果应达到什么标准?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5cf
7、u/cm2。(十二)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十三)洗手不可忽视的环节有哪些?包括掌心、手背、指缝、大拇指、指关节、指尖六步,总揉搓时间至少15秒。(十四)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具体措施有哪些?1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 3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如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针具和U形针具等。 4使用带有刀片回缩处理装置的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
8、伤害。5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6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人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 7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 8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 9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二、消毒、隔离与防护知识 (一)什么是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
9、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二)什么是灭菌?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三)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灭菌?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四)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消毒?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五)标准预防的原则是什么?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六)标准预防包括哪些关键措施? 1、遵守手卫生规范。 2、血液体液可能污染面部时,要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3、血液体液可能污染
10、皮肤或衣服时,要穿防护服。 4、 要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5、收治传染病患者时要根据可能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6、仪器/设施和环境怀疑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污染后应清洁消毒。 7、遵守安全注射的原则。(七)空气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负压病房、医务人员戴防护口罩、患者戴外科口罩。(八)飞沫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单人病房、医务人员戴外科口罩、患者戴医用口罩。(九)接触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 单人病房、手套、隔离衣、仪器、设备专用。(十)安全注射包括哪些内容? 1、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2、对实施注射者无害;3、注射产生的废弃物对他人无害。(十一)用注射针、套管针和静脉输液系统时,应遵循下列要求
11、。 1、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一针一管一用,包括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 3、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品。 4、量注射用药品不得分数次使用。 5、量包装药品每次使用时注射针(套管)和注射针筒必须无菌。 6、时应按照厂家建议保存,疑有污染时应立即丢弃。 7、多位患者共用袋装或瓶装的静脉输液。8、滥用注射。 (十一)试举3种容易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1、进行操作时,光线不足、体位不稳、患者不配合 2、徒手传递锐器 3、徒手缝合创口 4、徒手安装或拆卸手术刀片 5、注射器使用后双手回套针帽 6、用手分离注射器和针头 7、弯曲针头 8、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破损玻璃等锐器 9、锐器
12、盒装载过量三、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一)什么是多重耐药菌?是指细菌同时对三类或三类以上 (每类中至少1种或1种以上) 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不敏感(包括中敏和耐药)三类: 是指-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类等这些大类中的三类,而不是每一类中的三种,如只有对一代头孢、二代头孢、青霉素都耐药就不算MDRO,只能算对-内酰胺类耐药。(二)常见多重耐药菌有哪些?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 4、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
13、R-AB); 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三)发生多重耐药感染应如何处理?(1)设立醒目的蓝色隔离标志,并通报全科医务人员,以防止耐药菌的交叉传播。 (2)应严格实行接触隔离。 (3)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包括护工和保洁人员。 (4)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5)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班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 (6)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
14、施。 (7)患者标本连续2次(间隔应大于24 h)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后解除隔离。 (8)在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环境来源相关时,对环境如物品表面、公用设施进行采样培养。(9)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患者,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和评估。(五)造成MDRO感染危险因素(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侵袭性操作未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手卫生不到位(4)长期置管(5)免疫力低下(6)隔离不及时或未有效隔离(7)物品消毒不彻底或共用(8)患者周围的环境消毒不及时等五、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知识(一)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5、1、床头应抬高3040。 2、定时口腔护理:用洗必泰冲洗没4-6小时1次。 3、吸引气管插管气囊上方的分泌物。 4、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 5、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二)手术部位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正确脱毛方法,术前即刻剪毛手术部位感染率低。 2、根据指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h使用抗菌药物 ;24h内停用抗菌药物;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品种。 3、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温。 4、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手术技巧。 5、控制围术期血糖在正常水平。 6、缩短术前住院时间。(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尽量避免留置导尿。
16、 2、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4、保持导尿系统的通畅和密闭。 5、尽早拔除导管。(四)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措施是什么? 1、留置导管术时采用大手术巾。 2、采用碘伏消毒皮肤。 3、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使用抗菌导管。 6、加强插管后护理。 7、每天评估师傅需要继续留置导管,并记录。六、医院感染暴发的防控知识(一)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是谁?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二)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是谁? 本科室负责人。 (三)医院发现哪些情况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
17、、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四)医院发生哪些情形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五)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时应该怎么办? 1、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2、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六)什么叫医院感染?指病人在住院期间
18、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无明显潜伏期的,一般指入院48小时候发生的感染。(七)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院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八)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院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七、传染病报告知识 实施控制措施(一)法定管理39种传染病分类: 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
19、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二)发生传染病如何上报? 1、甲类和乙类种按照甲类管理的窜如下非典型肺炎、炭疽重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
20、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要2小时内先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其他法定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卡,有专人负责网络直报。3、医生一旦发现AFP(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后应12小时内报告。(三)急性迟缓性麻痹(AFP)定义?任何小于I5岁 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额,及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病种,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伟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八、医疗废物管理知识(一)医疗废物分几类? 共分5类,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如何分类收集?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
21、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使用有效封口方式,使封口紧实、严密。盛装医疗废物前,应确保包装物无破损、渗漏;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废弃的麻醉、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废物的处理依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交专门机构处置;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交专门机构处置;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等高危险废物,应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隔离的传染病人
22、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第二部分护士、医技人员还需掌握的知识(一)消毒、灭菌基本程序是什么? 1、一般器械: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2、特殊感染(朊毒体、炭疽杆菌、原因不明感染病原体)病人用后的器械执行:先消毒,再清洗,然后消毒或灭菌。(二)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有哪些?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三)84含氯消毒剂原液的有效氯浓度是多少?5%,即50 000mg/L。(四)如
23、何配制含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原液稀释100倍,即自来水99ml +84含氯消毒剂原液1ml。(五)如何配制含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原液稀释25倍,即自来水24ml +84含氯消毒剂原液1ml。(六)2%戊二醛用于浸泡灭菌至少需要多长时间?至少需要10小时。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七)朊毒体污染的处理流程1)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2)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lmol/ 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本标准 5.35.8
24、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 ,60min。 3)注意事项: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2)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OOOmg/L2OOO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OOO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照本标准5.35.8进行处理。(3)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八)使用中的消毒剂有效期: 所有消毒剂开
25、启后标明开启日期和时间(1)蘸取用的小包装的消毒剂有效期暂定为72小时(3天);(2)倒取用的大包装的消毒剂有效期暂定为30天;(3)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配制好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期为24小时(1天);(4)浸泡用2%戊二醛有效期7-14天(监测浓度);开启的原包装戊二醛28天内用完。2、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1)所有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2)在没有明确标明有效期和失效期的具体日期下,有效期指当月最后一天(如有效期至2010年7月是指在2010年7月31日前有效);失效期指上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如失效期至2010年7月是指在2010年6月30日前有效);3、院内灭菌的无菌物
26、品管理(1)所有院内灭菌的无菌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2)灭菌包效期:纺织品:环境符合要求14天,否则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 1个月医用一次性皱纹纸、无纺布、纸塑袋、硬质容器:6个月(3)打开后的无菌包/无菌物品(换药包、储槽、敷料缸、棉签、纱布、棉垫)要标明开启时间,有效期24小时4、相关治疗用物品管理无菌纱布、棉球、棉签等一经打开在24小时内使用,在容器外注明开启时间,消毒液棉球现用现泡。碘酒、酒精小瓶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后更换2次。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燥使用,每4小时更换一次,注明开启时间。药物现用现配,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
27、24小时小包装皮肤消毒剂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两次,容器每周灭菌两次并有灭菌日期、启用时间。大包装酒精、碘酒(碘伏)等清毒剂一经打开在1月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瓶盖严密。第三部分 相关表格及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多重耐药菌患者安置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单间隔离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人员限制限制,减少人员出入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限制,减少人员出入手部卫生六步洗手法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眼、口、鼻防护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近距离操作
28、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应穿一次性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专用,用后应清洗与灭菌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专用,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无特殊处理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29、,连续两次培养阴性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医疗废物的分类医 疗 废 物 分 类 目 录类 别特 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
30、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类 别特 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损伤性废 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
31、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说明: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
32、用医疗、护理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4若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
33、抗菌药物即可。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 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 500 m1),术中应追加一剂。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4术前皮肤消毒,2氯己定乙醇优于聚维酮碘。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三、手术后 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
34、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 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 mgd1。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35、。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 cmH2O上;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置管时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
36、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3宜采用2氯己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4宜选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 5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二.插管后 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
37、,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 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 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培训与管理 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
38、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一BSI)的发生率。 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 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3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4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5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6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插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3根据年龄、性
39、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 F,女性宜选14 F。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二、插管时1使用00501 %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三、插管后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
40、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11应每天评价留置
41、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四、其他预防措施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
42、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2隔离衣。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
43、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四、患者转运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4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六、环境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
44、表面,应经常清洁消毒,每班至少1次。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原,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特别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 h内)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四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