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1、何为卫生手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1)卫生手(hand hygiene):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handwashing):指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卫生手(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
2、洗手。3、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指征)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4、 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手消毒微生物监测标准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
3、总数应10cfu/ 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5、 试述洗手的方法(内、外、夹、弓、大、立、腕) 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 手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
4、进行。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6、何为标准预防主要措施有哪些其基本特点有哪些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
5、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7、如何对不同传播途径的疾病进行病隔离与预防(隔离的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8、隔离的种类及标志有哪些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
6、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9、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1) 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2)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 0.8m。 (3)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 3床,双排不应超过 6床。 10、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3)认真执行手卫生。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
7、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4)严格执行手卫生。(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根据不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
8、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见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1、何谓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主要分哪几类?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
9、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职业暴露主要分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暴露。12、职业暴露的途径有哪些? 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经黏膜(眼、口、鼻)、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疡、擦伤)、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体液接触5分钟)。其中针刺是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方式。13、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 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CV、HDV、梅毒等。14、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时,其防护措施有哪些?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
10、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防渗漏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15、医务人员被乙肝病人血液污染的利器刺伤后应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应立即局部流水清洗后用%碘伏消毒伤口,并检测HBSAg、抗HBS,若均为阴性,应立即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同时于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ug,于1月和6月后分别接种第2第3针各20ug,第3针疫苗接种后1个月复查。16、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11、后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由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源类型、处理方法等。 (2)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17、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18、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19、医院感染的报告制度有哪些? (1)散发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即时电话报告院感科。 (2)发现以下情形时,
12、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0、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1)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2)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
13、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21、医务人员如何获得医院感染信息 医务人员获得医院感染的信息并不是太难,病人入院48小时后,根据病人症状体症、体温、血象、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室细菌培养结果等由主管医生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院感专职人员要获得医院感染信息,一是临床医生的报告,二是主动发现,每天去病区了解情况,是否有发热病人、腹泻病人等,同时重点查看这些病人病情,三是从微生物室来发现是否有院感病人。还可从医院感染管理通讯获得。2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要求达到100%(见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3、何为
14、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对哪些耐药菌加强目标性监测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泛耐药是指细菌对现有的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 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24、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医生要下床边隔离医嘱,护士在床牌上挂接触隔离标识。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
15、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卫生洁具、医疗护理物品单独使用 。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25、多重耐药菌感染报告与管理制度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临床科室。 2、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时发现及接到检验科报告后及时下发相关科室接触隔离通知单,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指导。 3、临床科室按照通知单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下“接触隔离”医嘱,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分管医生接到报告单后立即
16、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由科主任、护士长通知全科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 4、院感科指导临床科室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实在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同时在床头、病历夹上放置相应的隔离标志。 5、院感科不定期到科室检查指导临床病例的隔离消毒工作,避免院内感染的暴发。 6、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手术器械和手术间严格消毒。 7、做好工作人员和家属的宣教工作。 8、减除隔离后科室填写MDRO感染病人个案管理记录表交院感科备案。26、重点部位感染如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
17、染及手术部位感染(外科系统)预防控制措施。(核心条款 见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67页)27、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若无禁忌证,患者床头应抬高3040。定时口腔护理。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28、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置管和导管维护人员应经过培训。置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透析导管例外。置管部位至少消毒3遍,每遍均要待其自然干燥。尽早拔除导管。 29、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减少
18、不必要的导尿。 (2)导尿时无菌操作,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无菌引流袋。 (3)保持尿液引流通畅,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4)断开导尿系统时,包括放尿,应做手卫生。 (5)尽早拔除导管。30、手术部位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选择手术者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选择手术者术前的感染应得到诊断和控制。 (2)术前有潜在疾病应给予正确处理,如糖尿病应以控制,营养不良者应予以改善,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 (3)做好病人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避免皮肤破损。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时,可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进行,避免使用刀片备皮。 (4)手术室严格无菌操作。 (5)规范围术期预防用药。首次用药应在切
19、开皮肤或黏膜前1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6)术中保温: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冲洗手术部位时,应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7)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对伤口的观察。31、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术前备皮有哪些新的要求? (1)避免不必要的备皮(剃毛),除非毛发在切口部位。 (2)备皮方式:采用电动剃毛或剪毛。 (3)备皮时间:手术当日,最好术前即刻备皮。32、为什么提倡尽量不剃毛? 因剃毛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局部皮肤,有助于细菌的聚集定植,而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33、如何预防新生儿肠道感染? 接触新生儿前后、哺乳前严格洗手;患
20、感染性疾病(包括家属)严格与新生儿接触;设置专用乳库。34、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和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 (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病人、危重病人、慢性基础性病病人、原发性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放射或化疗者。35、医院感染防控新理念对医院感染的“零宽容”理念循证医学理念应用于医院感染的监控和管理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实施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的额外预防手卫生多学科合作是发现和解决临床感染控制问题的主要医学模式清洁的概念:清洁的双手、清洁的操作过程、
21、清洁的产品、清洁的环境、清洁的医疗设备36、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见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灭菌基本知识,消毒隔离制度。(见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34页)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灭菌可采用压力蒸汽、干热、环氧乙烷气体。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消毒可用煮沸、流通蒸汽。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冲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5)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
22、性能、作用时间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6)对已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应妥善包装保存,防止再污染。37、含氯消毒剂原液的有效氯浓度是多少如何配制含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5%,即500mg/L。自来水1000ml +含氯消毒剂1片,用测试纸监测浓度。38、2%戊二醛用于浸泡灭菌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浸泡消毒至少需要多长时间灭菌至少需要10小时。消毒需要1045分钟。39、灭菌物品使用应注意哪些灭菌物品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二)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卡是否合
23、格,合格后方可使用。(三)对已使用发现生物监测不合格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应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措施。40、根据器械污染使用所致的危险性大小,医疗器械分哪几类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一)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二)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
24、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试导管等。(三)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相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41、不同类别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有哪些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性高低应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一)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二)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三)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42、紫外线消毒监测分哪几类各有何要求答: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照射强度监测和
25、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等;对新进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在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W/cm2;使用中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W/cm2,强度大于90W/cm2时应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介于7090W/cm2之间时每三个月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43、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有何要求答:使用中的消毒剂和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灭菌剂每个月监测一次。结果判定:皮肤黏膜消毒剂染菌量应10cfu/ml,其他消毒
26、剂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灭菌剂应无菌生长。化学监测:连续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每日使用前进行浓度监测。44、医疗垃圾分为哪几类感染性垃圾、病理性垃圾、化学性垃圾、损伤性垃圾、药物性垃圾。45、医疗废物的收集 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装入有警示标识的防渗漏的专用黄色塑料袋内,34满时扎口密闭,锐器(针头、穿刺针、刀片等)用后放人防渗漏、耐剌的利器合内,34满时闭锁。医疗废物产生地的科室应将标注有医院名称、科室、医疗废物种类、产生时间的标签贴在收集袋上,交由专门医疗废物收集人员用防渗漏、防遗撤的专用运送工具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时存贮地,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理,并履行交接手续。医
27、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超过2天。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46、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职责? (1)负责本科室感染病例的监测和诊断,督促经管医生报告感染病例,检查医院感染漏报工作。 (2)督促本科室医院感染各项制度的落实、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无菌技术操作。 (3)了解掌握本科住院病人的基本情况,疑似感染发生时,督促及时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其他有关检查;及时了解本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出现流行或爆发趋势时及时向科主任报告。 (4)负责本科室医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工作。 (5)协助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开展调查及科研工作。4
28、7、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职责? (1)协助护士长做好本科各项消毒隔离工作,传染病人的管理工作。 (2) 指导本科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掌握抗生素的配制方法、药物配伍禁忌。 (3)定期督查各种无菌物品的储存、使用,过期物品及时更换消毒。 (4)督促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工作。 (5)指导科内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及各项防护工作。 (6)及时了解本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出现流行或爆发时,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各项控制工作。 (7)负责本科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工作。 48、手消毒剂开瓶后有效期 根据2012年5月1日实施的手消毒剂卫生要求中4.2.5.2 易挥发的醇类产品开瓶后使用期不超过3
29、0天,故规定我院使用的速干手消剂打开时必须用蓝色或黑色记号笔在瓶身注明有效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0天。 49、什么是医院感染我院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我院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手术切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50、 医院感染分哪几类医院感染包括内源性感染与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储菌库(皮肤、口腔、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菌丛或外来的已定植菌。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30、,即来自其他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病人家属和医院环境等。51、 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52、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53、本科室医院感染制度、工作流程,本科室感染率、常见感染部位、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微生物送检率、细菌耐药预警要求、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提问2-3名重点部门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