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

上传人:qu****i 文档编号:16061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9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公 路 工 程 技 术 标 准公 路 工 程 技 术 标 准 JTJ 001-97 主编部门:交通部公路管理公司 中国公路学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施行日期:1998 年 1 月 1 月 中 国 建 筑 资 讯 网中 国 建 筑 资 讯 网 第 1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目目 次次 目 次. 2 1 总 则 . 3 2 一般规定. 5 3 路线 . 7 4 路基 . 15 5 路面 . 18 6 桥涵 . 20 7

2、 车辆及人群荷载 . 23 8 隧道 . 27 9 路线交叉. 29 10 沿线设施. 31 附录 A 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表. 33 附录 B 本标准用词说明. 34 第 2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1 总 总 则则 1.0.11.0.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新建公路,必须按本标准执行。 改建公路,当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时,对本标准规定的个别技术指 标,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作合理变动;对于改线路段,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1.0.21.0.2 公路分级 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

3、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 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 通量为 2500055000 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 通量为 4500080000 辆 ; 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 通量为 60000100000 辆。 其它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分四个等级。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

4、折合成小客车 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1500030000 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 通量为 30007500 辆。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 通量为 10004000 辆。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 通量为:双车道 1500 车以下;单车道 200 辆以下。 1.0.3 1.0.3 公路等级的选用 第 3 页 1-97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 通量综合确定。 一条公路,可根据交通量等情

5、况分段采用不同的车道数或不同的公路等级。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各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 20 年;二级公路为 15 年;三级公 路为 10 年;四级公路一般为 10 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对于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已有公路,应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按照公路网发展规 划,有计划地进行改建,提高通行能力及使用质量,以达到相关等级公路标准的规定。 采用分期修建和公路,必须进行总体设计,使前其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1.0.4 1.0.4 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修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其它有特

6、殊要求的公路 时,应做出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设计。 第 4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2 一般规定 一般规定 2.0.12.0.1 设计车辆 2.0.22.0.2 公路设计所采用的各种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应符合表 2.0.1 的规定。 表 2.0.1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单位:m) 表 2.0.1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单位:m) 车辆类型 总长 总宽 总高 前悬 轴距 后悬 小客车 6 1.8 2 0.8 3.8 1.4 载重汽车 12 2.5 4 1.5 6.5 4 鞍式列车 16 2.5 4 1.2 4+8.8 2 注

7、:自行车的外廓尺寸采用宽 0.75m,高 2.00m。 2.0.2 2.0.2 计算行车速度 各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表 2.0.2 的规定采用。 表 2.0.2 各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表 2.0.2 各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高速公路一般选用 120km/h 的计算行车速度,当受条件限制时,可选用 100km/h 或 80km/h 的计算行车速度。对个别特殊困难路段,允许采用 60km/h 的计算行车速度,但应 经过技术经济论证。 在平原微丘地区的一级

8、、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应分别采用表 2.0.2 所到 100km/h、80km/h、60km/h、40km/h;山岭重丘地区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的计算行车速度分别采用表列 60km/h、40km/h、30km/h、20km/h。 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设计的各路段长度不宜过短,高速公路 不宜小于 15km;一级、 二级公路不宜小于 10km。 第 5 页 1-97 各级公路需要改变计算行车速度时,应设置过渡段。计算行车速度变更点的位置, 应选择在驾驶人员能够明显判断路况发生变化而需要改变行画速度的地点,如村镇、车 站、交叉道口或地地形明显变化行处,并应设置相应的标志。 2.

9、0.32.0.3 公路用地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新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 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 1m 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 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 3m,二级公路不小于 2m 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高真深 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地范围。 公路用地还包括立体交叉、服务设施、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停车设施、公路 养护管理及绿化和苗圃等工程的用地范围。 2.0.4 2.0.4 公路建筑限界 公路建筑限界一般规定如图 2.

10、0.4。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部件侵入。(图略) 图中:W行车道宽度,见第 3.0.2 条的规定; C当计算行车速度等于或大于100km/h时为0.5m, 小于100km/h时为0.25; S1行车道左侧路缘带宽度,见第 3.0.4 条规定; S2行车道右侧路缘带宽度,见第 3.0.5 条规定; M1,M2中间带及中央分隔带宽度,见第 3.0.4 条规定;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当 L1m 时,EL;当 L1m 时,E1m; H净高,一条公路应用一个净高,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为 5.0m,三 级、四级公路为 4.5m; L1左侧硬路肩宽度,见第 3.0.5 条规定; L2右侧硬路肩或应急停

11、车带宽度,见第 3.0.5 条及第 3.0.6 条规定; L侧向宽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侧向宽度为硬路肩宽度(L1 或 L2), (图略)图 2.0.4 建筑限界(尺寸单位:m)其它各级公路的侧向宽度为路肩宽度减 去 0.25m。 注:当桥梁、隧道设置的人行道宽度大于侧向宽度时,建筑限界应包括所增加的 宽度; 人行道、自行车道与行车道分开设置时,其净高一般为 2.5m。 2.0.52.0.5 抗震设防 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8 度、9 度地区的公路工程,应进行抗震设计;基本烈度大于 9 度地区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基本烈度为 6 度地区的公路工程,除特 别规定者外,可采简易设

12、防。 第 6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3 路线 路线 3.0.13.0.1 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其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地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 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重 大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面应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 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性以及驾驶人员的视觉 和心理反应,引导驾驶人员的视线,保持线形的连

13、续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并注意与当 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风景区公路公路的必要路段,应采用 透视图法进行检验。 路线应尽量避免穿过地质不良地区。 干线公路应避免穿过城镇。 路线设计,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依法保护环 境、保护古迹。 3.0.23.0.2 行车道宽度 各级公路的行车道宽度,一般规定如表 3.0.2。 表 3.0.2 各级公路行车道宽度 表 3.0.2 各级公路行车道宽度 公路等级 高 速 公 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 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车道数 8

14、6 4 4 4 4 4 4 2 2 2 2 1 或 2 行车道宽 度(m) 215.0 211.25 27.5 27.5 27.5 27.0 27.5 27.0 9.0 7.0 7.0 6.0 3.56.0 二级公路当混合交通量大, 并且将慢行道分开有困难时, 其行车道宽度可加宽到 14m, 并应划线分快、慢行车道。 第 7 页 1-97 3.0.33.0.3 爬坡车道和变速车道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应设置变速车道,其宽度一般为 3.5m。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3.0.43.0.4 中间带 高速公路应设置中间带

15、。 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及中央分隔带组成。路缘带设置应起到诱导视线等作用。 一级公路一般应设置中间带。当受特殊条件限制时,可不设中央分隔带,但必须设 置分隔设施。 整体式断面的中间带宽度,一般规定如表 3.0.4。 表 3.0.4 中间带宽度 表 3.0.4 中间带宽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计算行速度(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一般值 3.00 2.00 1.50 1.50 2.00 1.50 中央分隔带宽度(m) 低限值 2.00 1.50 - - 1.50 - 一般值 0.75 0.75 0.50 0.50 0.50 0.50 左侧路缘带宽度(m)

16、低限值 0.50 0.50 0.25 0.25 0.25 0.25 一般值 4.50 3.50 2.50 2.50 3.00 2.50 中央带宽度(m) 低限值 3.00 2.50 2.00 2.00 2.00 2.00 注:当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低限值;如中央分隔带埋设管线等设施时,其宽度不得小于 2.0m。 3.0.53.0.5 路肩 各级公路的路肩宽度,一般规定如表 3.0.5。 表 3.0.5 各级公路路肩宽度 表 3.0.5 各级公路路肩宽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17、一般值 3.25 或 3.50 3.00 2.75 2.50 3.00 2.50 硬路肩宽 度(m) 低限值 3.00 2.75 2.50 1.50 2.75 1.50 第 8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一般值 0.75 0.75 0.75 0.50 0.75 0.50 1.50 0.75 0.75 0.75 0.50 或 1.50 土路肩宽 度(m) 低限值 注: 当受条件限制时, 可采用低限值; 计算行车速度为 120km/h 的四车道高速公路, 宜采用 3.50m 的硬路肩;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可采用 3.00

18、 的硬路肩。 高速公路采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道左侧应设硬路肩,其宽度一般为:计算行车速 度 120km/h 时采用 1.25m;计算行车速度 100km/h 时采用 1.00m;计算行车速度小于或等 于 80km/h 时采用 0.75m。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一般为 0.5m。 四级公路路肩宽度,当采用单车道路面时,一般为 1.5m,其余情况下为 0.5m。 二级、三级、四级公路在村镇附近及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路肩应予加固。 在路肩上设置路用设施时,不得侵入该等级公路的建筑限界以内。 3.0.6 3.0.6 应急停车带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

19、 2.50m 时,应设应急停车带。应急 带的设置间距不宜大于 500m,应急停车带的宽度包括硬路肩在内为 3.50m,有效长度不 小于 30m . 3.0.7 3.0.7 错车道 四级公路,当采用 4.5m 的单车道路基时,应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 在有利地点,并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台来的车辆。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 宽度不小于 6.5m,有效长度不小于 20m。 3.0.83.0.8 视距 各级公路在平曲线和竖曲线上停车和超车视距,不应小于表 3.0.8 的规定。 表 3.0.8 各级公路停车与超车视距 表 3.0.8 各级公路停车与超车视距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20、三 四 计算行车速度(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停车视距(m) 210 160 110 75 160 75 110 40 75 30 40 20 超车视距(m) 550 200 350 150 200 100 第 9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 要求,会车视距的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 距的路段。 3.0.9

21、 3.0.9 直线 直线路段,应根据路线所处地段的地形、地物、驾驶人员的视觉、心理状态以及保 证行车安全等合理布设。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一条公路的直线与曲线长 度的比例应合理。 3.0.10 3.0.10 平曲线半径 各级公路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规定于表 3.0.10。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大于或等于 表列一般最小半径。当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半径。 表 3.0.10 各级公路最小平曲线半径 表 3.0.10 各级公路最小平曲线半径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速度(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

22、0 40 20 极限最小半径(m) 650 400 250 125 400 125 250 60 125 30 60 15 一般最小半径(m) 1000 700 400 200 700 200 400 100 200 65 100 3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5500 4000 2500 1500 4000 1500 2500 600 1500 350 600 150 位于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尽头不得采用小半径的平曲线。 3.0.113.0.11 平曲线超高 当平曲线半径小于表 3.0.10 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 超高的横坡度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类型、

23、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 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 10%,其它各级公路不应大于 8%。 各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 6%。 当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值小于路拱坡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 3.0.123.0.12 平曲线加宽 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 250m 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双车道路面的加宽规定如表 3.0.12;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的二分之一采用。 表 3.0.12 平曲线加宽 表 3.0.12 平曲线加宽 第 10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加 宽 类 别 250200

24、 200150 150100 10070 7050 5030 3025 2520 40005000 5000 以上 折减值(%) 1 2 3 第 13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3.0.20 3.0.20 竖曲线 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规定如表 3.0.20。通常应采用大于或等于或等于表列一般最小值,当受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 限制时方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值。 表 3.0.20 公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表 3.0.20 公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25、 三 四 计算行车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极限最小 值 11000 6500 3000 1400 6500 1400 3000 450 1400 250 450 100 凸形竖曲 线半 径(m) 一般最小 值 17000 10000 4500 2000 10000 2000 4500 700 2000 400 700 200 极限最小 值 4000 3000 2000 1000 3000 1000 2000 450 1000 250 450 100 凹形竖曲 线半径 (m) 一般最小 值 6000 4500 3000 1

26、500 4500 1500 3000 700 1500 400 700 20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100 85 70 50 85 50 70 35 50 25 35 20 3.0.213.0.21 竖曲线与平曲线的组合 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 曲线的转向点。在长的平曲线内,如必须设置几个起伏的纵坡时,需用透视图法检验。 第 14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4 路基 路基 4.0.14.

27、0.1 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路基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水文和材料情况等)并结合施 工方案进行设计,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 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并 结合路面排水,做好综合排水设计,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修筑路基取土和弃土时,应符合环保要求,宜将取土坑、弃土堆栈加以处理,减少 弃土侵占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 通过特殊地质、水文条件地带的路基,应做限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 行特别设计。 4.0.24.0.2 路基宽度 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应 急停

28、车带等时,尚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一般规定如表 4.0.2。 表 4.0.2 公路路基宽度 表 4.0.2 公路路基宽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车道数 8 6 4 4 4 4 2 2 2 2 1 或 2 一般 值 42.5 35.0 27.5 或 28.0 26.0 24.5 22.5 25.5 22.5 12.0 8.5 7.5 6.5 路基宽度(m) 变化 值 40.5 33.0 25.5 24.5 23.0 20.0 24.0 20.0 10 4.5

29、 或 7.0 四级公路宜采用 3.5m 的行车道和 6.5 的路基。当交通量较大时,可采用 6.0 的行车 道和 7.0m 的路基。在工程特别艰巨以及交通量很小的路段,可采用 4.5m 的路基,并应 按 3.0.7 条的规定设置错车道。 第 15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4.0.34.0.3 路基横断面 各级公路路基横断面一般规定如图 4.0.3。 其各部分尺寸, 如行车道、 中间带、 路肩、 应急停车带等部分的宽度,应按本标准第 3.0.2 条、3.0.4 条、3.0.5 条、3.0.6 条的规 定采用。城郊混合交

30、通量大的路段,快、慢行道分开的横断面类型。可根据当地的实际 经验采用。 4.0.44.0.4 路基高度 路基高度的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要考虑地下水、 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不致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设计标高,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应为路基边缘高度;有中央分隔带的公路, 应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的高度;在设置超高边宽路段,则为设置超高加宽前的路基边 缘高度。 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设计标高,应高出表 4.0.4 规定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 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 0.5m 的安全高度。 表 4.0.4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表 4.0.4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公路等级 高速

31、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设计洪水频率 1/100 1/100 1/50 1/25 按具体情况确定 4.0.54.0.5 路基压实 公路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 4.0.5 的要求。 表 4.0.5 路基压实度 表 4.0.5 路基压实度 填挖类别 路床顶面以下深 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三、四级公路(%) 零填及挖方 030 95 93 080 95 93 80150 93 90 填方 150 90 90 注:表列数值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特殊干旱或特殊潮湿地区的路基压实度,表列数值可适当降低。 第 16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32、: JTJ 00 4.0.6 4.0.6 护坡道 当路肩边缘与路侧取土坑底的高差小于或等于 2m,取土坑内侧坡顶可与路堤脚径相 衔接,并采用路堤边坡坡度;当高差大于 2m 时,应设置宽 1m 的护坡道;当高差大于 6m 时,应设置宽 2m 的护坡道。 4.0.74.0.7 路基防护 各级公路应根据当地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等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治路 基病害和保证路基稳定。 高速公路应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确保稳定,协调景观。 4.0.84.0.8 路基排水 各级公路庆根据沿线的降水与地质水文等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地面排水、地下排 水、路基边坡排水等设施,并与沿线桥涵配合

33、,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及其 边坡的稳定。 第 17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5 路面 路面 5.0.15.0.1 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面应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和公路等级、使用任务、功能、当地材料及自 然条件,结合路基进行综合设计。 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其表面应满足平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 各级公路的行车道、路缘带、匝道、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硬路肩和应急停车带等 均应铺筑路面。 各级公路路面可根据交通量发展需要,一次建成或分期修建。 5.0.25.0.2 标准轴载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

34、 100kN 为标准轴载。 5.0.35.0.3 路面等级 路面等级一般按表 5.0.3 的规定选用。 表 5.0.3 路面等级 表 5.0.3 路面等级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采用的路面等级 高级 高级 高级或次高级 次高级或中级 中级或低级 5.0.4 5.0.4 路面结构组成及其类型 路面结构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与垫层组成。面层类型规定于表 5.0.4。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沥青混合 料以及级配碎砾石等材料铺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 和底基层,除上述类型材料外,也可采用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粉

35、煤灰稳定土、 石灰工业废渣、填隙碎石等或其它适宜的当地材料铺筑。 各级公路当需要设置垫层时,一般可采用水泥稳性好的粗粒料或各种稳定类材料铺 筑。 表 5.0.4 路面面层类型 表 5.0.4 路面面层类型 第 18 页 1-97 路 面 等 级 面 层 类 型 高 级 路 面 1.沥青混凝土 2.水泥混凝土 次高级路面 1.沥青贯入式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2.沥青碎石 3.沥青表面处治 中 级 路 面 1.碎、砾石(泥结或级配) 2.半整齐石块 3.其它粒料 低 级 路 面 1.粒料加固土 2.其它当地材料加固或改善土 5.0

36、.55.0.5 路拱坡度 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按表 5.0.5 规定的数值采用。路肩横向 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 1%2%。 六车道、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宜采用较大的路面横坡。 表 5.0.5 路拱坡度 表 5.0.5 路拱坡度 路 面 类 型 路 拱 坡 度(%) 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12 其它沥青路面 1.52.5 半整齐石块 23 碎、砾石等粒料路面 2.53.5 低级路面 34 5.0.65.0.6 路面排水 各级公路,应根据当地降水与路面的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及时将降水排 出路面,保证行车安全。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肩排不与中央分隔 带排

37、水组成;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拱坡度、路肩横坡和边沟排水 组成。 第 19 页 1-97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6 桥涵 桥涵 6.0.16.0.1 桥涵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路桥梁应根据所在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将来发展的需要,按照安全、适用、 经济和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的各类桥涵和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上的小桥与涵洞的线形 及其与公路的衔接一般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 二、三级、四级公路上的特大桥、大、中桥桥位,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桥、路 综合考虑,昼选用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地质良好的河段上

38、。当桥上线形为曲线时, 其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桥上纵坡不宜大于 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 5%;位于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 3%。桥头两端引道 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 公路桥涵应根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的原则,合理选用适当的桥 (涵)型。 公路桥涵应考虑农田排灌的需要。靠近村镇、城市、铁路及水利设施的桥梁,应适 当考虑综合作用。 公路桥涵必须能安全宣泄设计洪水量,必要时应修建导流构造物或防护构造物。 6.0.26.0.2 桥涵跨径 一、特大桥、大、中、小桥及涵洞的划分 特大桥、 大、 中、 小桥及涵洞按单孔跨径或多孔跨径总长划分,

39、一般规定如表 6.0.2。 二、标准跨径 标准设计或新建桥涵,当跨径在 60m 以下时,应尽量采用标准跨径。 表 6.0.2 桥梁涵洞按跨径分类 表 6.0.2 桥梁涵洞按跨径分类 第 20 页 1-97 桥涵分类 多孔跨径总长 L(m) 单孔跨径 L0(m) 特大桥 L500 L0100 大桥 100L500 40L0100 中桥 30L100 20L040 小桥 8L30 5L020 涵洞 L8 L05 筑筑 龙龙 网网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资料编号:资料编号: JTJ 00 注: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而言。 多孔跨径总长仅作为划分特大桥、大、中、小桥及涵洞的一个指标;梁式桥、

40、板式桥涵为多孔 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涵为两岸桥台内超拱线间的距离;其它型式桥梁为桥面系车道长度。 圆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 K 睚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桥涵标准跨径规定为: 0.75m、1.0m、1.25m、1.5m、2.0m、2.5m、3.0m、4.0m、5.0m、6.0m、8.0m、10m、13m、16m、 20m、25m、30m、35m、40m、45m、50m、60m。 注: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涵以两桥(涵)墩中线间距离或桥(涵)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准; 拱式桥涵、箱涵、圆管涵以净跨径为准。 三、桥梁全长(总长度) 桥梁全长规定为:有桥台的桥梁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

41、的距离;无桥台的 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长度。 6.0.36.0.3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永久性桥涵设计洪水频率,一般规定如表 6.0.3。 表 6.0.3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表 6.0.3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公路等级 构造物名称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特大桥 1/300 1/300 1/100 1/100 1/100 大、中桥 1/100 1/100 1/100 1/50 1/50 小桥 1/100 1/100 1/50 1/25 1/25 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 1/100 1/100 1/50 1/25 不作规定 二级公路的特大桥及三桥、四级、公路的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易于冲刷情况下, 必要时可提高一级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三级、四级公路在交通容许有限度的中断时,可修建漫水桥和过水路面。漫水桥和 过水路面的设计洪水频率,应根据容许阻断变通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