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83879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 技 情 报 研 究SCIENTIFIC INFORMATION RESEARCH第5卷第4期Vol.5No.42023年10月Oct.2023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综述赵阳1,2文庭孝31.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2372.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 2002373.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系,长沙 410013摘要:目的/意义 新型网络环境下信息活动是用户日常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信息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方法/过程 对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论文进行关键词统计分析和共词网络分析,系统地梳理国内外信息行为研

2、究主题,提炼研究观点。结果/结论 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行为的理论基础探究、信息行为模型构建、特定情境和特定用户的信息行为分析(以社交网络、图书馆、政务和健康等信息行为为主)、用户信息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平台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提升、信息素养和行为治理等方面,但整体上缺乏用户信息价值感知,以及信息价值与信息行为互动机制的相关研究。关键词:信息行为;信息服务;信息需求;信息素养;行为治理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7144(2023)04-0078-16DOI:10.19809/ki.kjqbyj.2023.04.006收稿日期:2022-12-22修回日期:2

3、023-01-1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的科教评价信息云平台构建和智能服务研究”(编号:19ZDA34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与提升策略研究”(编号:JKR012022003)。作者简介:赵阳,女,1993 年生,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专利信息分析,E-mail:;文庭孝(ORCID:0000-0001-6963-5897),男,1975 年 生,博 士,教 授、博 士 生 导 师,主 要 研 究 方 向:信 息 计 量 与 科 学 评 价,E-mail:。1引言“信息行为(Information Behav

4、ior)”这一概念在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的科学信息会议上首次被提出,学者开始关注对信息行为的研究。国外学者WILSON 在 1981 年最先阐明了信息行为的概念,其内涵包括基于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的所有行为总和1。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爆炸式增长,信息活动已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用户的角色从传统的“获取者”“消费者”逐渐拓展到“传播者”“创作者”2。研究信息行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用户与信息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广义的信息行为是主体所做出的与信息有关的一切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的认知、检索、遴选、采集、加工、传播、推送、共享、交换、管

5、理、分析、服务、782023年10月评论、购买等。在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一般概括为信息搜寻、选择、获取、处理、利用加以概括。其中,信息管理(如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传递、服务等)是在线平台创造价值、转移价值的信息行为,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易是实现价值的信息行为,网络用户选择和使用信息是价值消费和实现的信息行为,在线平台和网络用户信息行为共创、共享信息价值。2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在中国知网(CNKI)和 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中分别以“信息行为”“information behavior”“information behaviour”为关键词,在主题字段中

6、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日期为 2021 年 8 月 17 日),剔除会议、通知等非研究类论文数据,获得中文文献 3 753篇,英文文献1 678篇。利用SATI(文献题录信息分析工具)和 VOSviewer 可视化软件进行处理,提取关键词字段进行统计(中英文关键词词频分别选择 35 次和 12 次以上),统计结果见表 1、表 2。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如图1、图2所示。关键词信息行为用户信息行为图书馆信息需求信息搜寻用户研究影响因素信息服务社交网络信息素养频次1 233225204189174174171138132120关键词情报学信息检索大学生信息科学信息偶遇理论基础信息获取信息共享信息行

7、为模型信息传播频次93908781787572666654关键词协同信息行为个人信息情境信息伦理网络用户扎根理论虚拟社区移动互联网健康信息信息技术频次51514848454242393636表1 国内信息行为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关键词information behaviorinformation seekinginternetmodelinformation needshealth informationknowledgeinformation literacycontextcommunication频次3062329184756550434241关键词userslibrarysocial me

8、diaInformation retrievaltechnologyimpactpatternssystemscommunityperformance频次37363332262623222121关键词perceptionsservicesstudentsuncertaintycredibilityself-efficacyrelevancecancerdecision-makingquality频次19191817161615141313表2 国外信息行为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由图表可知,目前国内信息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行为理论、模型和方法、用户信息行为(包括认知、搜索、筛选、利用、传播、共享等

9、)、信息需求、影响因素、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图书馆、健康信息、社交网络、信息素养、信息伦理等方面;国外信息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行为的理论基础、信息搜索、社交网络中的信息行为、不同情境下的信息行为模型、健康信息行为、信息需求、信息服务、信息技术、信息赵阳,文庭孝: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综述79科 技 情 报 研 究第5卷第4期图1 国内信息行为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图2 国外信息行为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802023年10月赵阳,文庭孝: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综述素养等方面。通过浏览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相关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并结合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发现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主要集中

10、在信息行为理论、网络信息行为、用户信息需求、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平台信息服务、信息行为治理等方面,见表3。表3 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主题一级主题信息行为理论网络信息行为用户信息需求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平台信息服务信息行为治理二级主题基本内涵理论基础信息行为模型特定情境下的信息行为特定用户的信息行为信息需求理论信息需求类型用户需求模型主观因素环境因素信息服务模式信息服务评价信息素养行为失范行为治理3信息行为理论研究3.1基本内涵对信息行为概念的界定是为了描述和概括人们关于信息需求与利用的行为3。信息行为是主体通过媒介传送或接受各种信息4,与信息资源形成协同的过程5,具体包括信息探查、信息寻求、信

11、息利用和信息交流,还包括所有其他无意识、被动的和有目的的行为。国内对信息行为概念的研究分成多个阶段,最初,学界将信息行为称为“情报行为”,即有目的地查询、选择、搜集所需信息的活动6,1992年后开始普遍使用“信息行为”一词。与国外学者不同的是,国内学者更多地认为,信息行为是用户主动发起的活动,是用户主体为满足特定的信息需求,在外部作用刺激下表现出的信息查找、获取、加工、利用和传播等行为7。3.2理论基础自信息行为研究范式从“以系统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以来,一直受到不同学科理论的影 响8-9。2005 年 FISHER 等10合 编 的 Theories ofInformation B

12、ehavior(信息行为的理论)详尽罗列了不同学者在信息行为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包括生命周期理论、信息贫穷理论、小世界理论、本体论和认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研究集中在产生信息行为的认知理论和社会理论基础上。国内学者也在各种经典理论基础上发展信息行为的理论研究。王艳等11基于消费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引入行为理论研究网络用户信息行为;乔欢等12基于传播学经典理论“沉默的螺旋”,分析用户在网络环境下的从众行为;柯青等13在对比动物觅食行为与 Web 导航行为相似性的基础上,探究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Web导航模型的理论基础;李晶等14选取网络信息搜索、偶遇、利用、共享等典型的网络用户信息行为,分

13、析心流理论在上述信息行为中的应用;杨兰蓉等15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政法事件微博舆情生态系统,对舆情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张海16运用扎根理论,结合信息生态理论,构建网络用户信息茧房形成机制的研究模型。3.3信息行为模型信息行为模型是对信息行为理论的凝练和表达。最早建立并被学界广泛认同的信息行为模型是由 WILSON 提出的,后续又发展出其他具有影响力的信息行为模型:意义建构理论(DERVIN,1976)、信息查询模型(ELLIS,1987)、六阶段信息寻求过程模 型(KUHLTHAU,1991)、信 息 行 为 概 念 框 架(SONNENWALD,1999)、集 成 化 信 息 行 为 框 架8

14、1科 技 情 报 研 究第5卷第4期(SPINK,2006)、非线性信息搜寻行为模型(FOSTER,2004)、上下文分层嵌套模型(INGWERSEN,2008)等87。近几年关于信息行为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别的、细节性的模型研究,SHENTON17利用叙事递归模型研究青少年信息行为;SAVOLAINEN18率先对BATES、CHOO、GODBOLD、ROBSON、ROBINSON、WILSON 提出的 7种模型进行综合,交叉构建信息行为集成模型。任立肖等19针对网络用户信息查找行为构建了过程描述性模型,梳理其一般步骤为:刺激、需求、动机、查询、获取、评价、结束;宋雪雁等20基于VENKAT

15、ESH构建的技术接受与利用模型框架,进一步评价用户对风险的认知、信息平台易用期望、信息行为绩效期望、最终产生的社会影响等,促进条件对用户实际信息行为意向以及实际信息行为产生的影响;金燕等21构建了科研团队成员间的协同信息行为模型;王琳22以意义构建理论模型为基础,提出用户心智行为集成模型;薛翔等23对现有信息偶遇模型进行了系统梳理,引入活动理论分析框架,对信息偶遇行为中的活动要素、层级结构、子系统和要素间的交互、协调细节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偶遇行为生态系统模型。4网络信息行为研究信息行为研究的侧重点会伴随信息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网络普及之前,信息环境单一,信息一般记录于纸质

16、载体上,因此,学者对信息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信息的使用行为上。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及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变成信息的主要载体,对人们的信息生活和信息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24。曾频25提出,网络环境是一种新型信息环境,人们通过网络发布信息,进行信息交流。数字时代下,数字化信息呈爆炸式增加,用户只需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设备便可轻松获取与分享大量信息,与以往相比,信息行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6;BUENTE 等27调研了互联网信息活动的趋势。随着互联网信息媒介的多元化、大体量信息生产带来了信息环境的改变,预示着不同信息行为的产生,信息行为对主体所处的环境依附性更强,用户受环境的影响更大28。4.1特

17、定情境下的信息行为国内外学者对于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特定情境中所发生的信息行为,主要情境有社交网络、数字图书馆、电子政务、健康信息等。4.1.1社交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国外学者 BOLLEN 等29分析了影响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主要因素,挖掘用户心理因素和情绪因素对信息行为产生的作用。以 Twitter、Facebook 等平台构建形成的社交网络环境彻底改变了用户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行为方式,RUI等30基于信息生成和共享行为研究,提出社交网络用户贡献内容的主要动机是寻求关注。信息过载或被过度关注会增加用户的社交压力,由此RAVINDRAN等31提出社交疲劳概念,指出过度社交互动的行为会导

18、致用户疲劳,严重情况下用户将降低社交网络活动强度,甚至采取停用社交网络的方式。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类社交媒体中用户的信息交互行为、使用行为、转发行为等方面。2013年开始涌现出大量基于微博平台用户行为的研究,彭柯等32分析了微博用户的信息共享行为;刘雪艳等33分析了微博用户的各种行为特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信用户行为34、移动阅读用户行为35、短视频用户行为36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廖海涵等37采用爬虫技术爬取微博用户数据,研究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特征;邓胜利38对网络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产生、转变和交互模式进行研究;王雪芬等39研究了网络求职平台的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和模式;丁绪武

19、等40研究情绪因素对微博用户转发行为的822023年10月赵阳,文庭孝: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综述影响;田磊等41对微博用户转发行为进行了建模,通过构建的预测模型对用户转发行为进行预测,辅助提升企业推广效果。4.1.2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在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平台使用、信息检索、采纳等行为是研究的重点。在数字图书馆发展初期,用户的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是首先关注的问题,学者们结合整合理论模型42、任务-技术匹配模型43等不断丰富用户采纳行为的研究。数字图书馆用户主要进行有目的的搜寻行为,SEUNGHEE-HAN44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点击日志,识别用户的浏览与检索行为模式;ZAVALIN

20、A 等45通过对比美国两大数字图书馆的检索记录,发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领域的用户在检索时差异显著,表现在检索频率、使用高级检索的选项、检索词长度、检索类别等方面;SHAFIQ 通过识别权威的学术数据库中各种搜索功能,提出搜索界面的理想位置46;ATAKAN 等47收集了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师生资源使用偏好,评估数字图书馆多学科数据库的有效性、使用效率和价值;王晓生48通过对比分析大学生和社会公众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行为异同,发现在资源类别方面,社会公众倾向于文、史、哲类图书,而大学生更倾向于专业的社科类和理工类图书。4.1.3政务信息行为研究在政务信息行为研究中,主题集中在政

21、府信息开放获取、公众使用电子政务的行为和偏好、政府网站服务评价等。JAEGER 等49提出政府不仅要发展电子政务,还应该加强对社会公众信息需求、信息获取偏好等信息行为的研究,使电子政务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并研究了信息贫困和规范行为对电子政务的影响;蒋冠50提出政府对信息的控制程度、政府内部信息管理水平、政府信息传播渠道、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条件决定了政府信息公共获取行为;朱旭峰等51调查了中国电子政务的用户特征及其信息行为偏好;陆和建等52通过挖掘政府网站访问量、点击量、浏览页面量、访问时间、访问来源路径等日志数据,分析用户信息行为和偏好;高山等53构建了突发环境事件中地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公

22、开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上级政府干预(包括标准控制、官媒报道以及惩罚干预)下的博弈演化过程及稳定策略,剖析上级政府干预对突发环境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机理;YANG 等54从政府官员对信息的理解角度,探讨政府数据的公开行为;汤志伟等55结合网站用户信息行为模型及信息构建理论建立用户与政府网站的交互模型,并由此形成用户使用政府网站效能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分析国内政府网站的用户使用效能,为其改进方向提出建议;高洁56基于政府信息服务获取行为分析,构建了政府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4.1.4健康信息行为研究健康信息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和需要,因此,针对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已然成为信息行为研究中的

23、重要分支。国内外现有关于健康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公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健康信息搜索、利用行为以及效能评价等方面。ULRIKE 等57针对英国国民健康服务网站为样本,研究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结论表明,寻求安慰是健康信息搜索的动机之一,社会的飞速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将会刺激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58。健康信息的检索内容多为特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减肥美容、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健康信息59;MATIKAINEN 等60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是任何职业人群寻求健康信息时的重要信息源,医学咨询类网站和健康专题类网站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信息源61。不同群体利用健康信息的目的不同,亚健康或健康群体获取健康信息

24、是用于身体管理和保健预防62-63;吴丹等64研究发现,老年人认83科 技 情 报 研 究第5卷第4期为网络健康信息的可理解性较高,但认为其可信度不高;刘冰等65基于用户视角构建了包含健康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 3 个层次的网络健康信息及服务质量评价体系。4.2特定用户的信息行为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科研人员;行业从业者,如工程师、律师、医生;个体投资者;电子商务用户,如消费者;儿童及青年一代;图书馆使用者,如公共或大学图书馆用户;农村人口,如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等。总体包括 2 大类,即个体用户和群体用户。5用户信息需求研究5.1信息需求理论用户信息需求是一种用户对

25、信息内容或信息载体的期望,这种需求会伴随信息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呈现出全面化、动态化的特点,同时,信息服务的内容、服务模式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可能也会受到用户信息需求的影响66。TAYLOR67提出的信息需求四层模型奠定了现代信息需求研究的基石,此研究以图书馆员和读者的交互为情境,将读者表达出来的信息需求分为内在的需求、有意识的需求、可以表达的需求、达成折中的需求等 4 个层次,并且这些需求以一种自适应、非线性的方式变化,多数情况下内在的需求和有意识的需求难以被有效表达,后续又衍生出 2类研究主题:搜索的不可确指性68和需求的动态性69。黄清芬70引入齐普夫最小努力原则、穆尔定律、信息吸收极限定律

26、、罗宾汉效应、马太效应等来研究用户信息需求的心理规律;“黑箱”理论、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等也是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5.2信息需求类型用户信息需求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以信息需求的方式划分可以分成信息查询、获取、交流等需求;以信息需求的状态划分,邓胜利等71学者讨论了用户客观状态下的信息需求、用户认知状态下的信息需求和用户表达状态下的信息需求关系,并指出使上述3种需求相互吻合是信息服务的根本目标,即用户客观的信息需求能被完全地认知和正确地表达是最理想的状态。5.3用户需求模型用户需求模型作用于用户信息需求实现过程,通过处理和分析用户行为信息,可以更好地预测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从而提高平台信息服务质量和

27、服务效能。用户需求模型研究主要集中在需求认知模型、偏好模型、需求与行为互馈模型等方面。JARVELIN 等72提出用户的信息需求认知结构包含情感状态、知识缺口、意图、信息源、信息偏好与检索策略、压力、用户自身状态、系统交互特征等内容;SALTE 构建了匹配相似用户偏好的信息推荐用户模型73;尹柱平74利用加权函数构建数字图书馆推荐系统中的用户偏好模型;叶春蕾等75基于注册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特征信息分析及其信息需求分析,提出弱信息需求的概念和模型;BECKER等76在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信息服务系统流程和服务框架;曹作华等77提出了平台资源建设反馈模型,其基础为用户信息需求跟踪;SH

28、TYKH等78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目的和环境,构建用户信息需求识别模型,帮助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动态建模;SHIH 等79构建了用户信息需求雷达模型,通过对用户信息行为的监测、评估,反向获取用户的信息需求。6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用户的信息意识、能力、环境等因素决定其能否将信息需求直接转化为实际的信息行为,甚至是增大、强化、消费信息等2433-45。现有研究成果多将影响用户信息行为的因素归纳为主观因素和环境因素。842023年10月赵阳,文庭孝: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综述信息能力属于用户主观因素,即用户在信息环境中利用信息资源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信息资源本身的质量与信息环境都可以归入环境因素。Almu

29、tairi80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管理水平、工作经验和信息系统使用,以及3个信息行为维度(信息特征、信息类型和信息来源),了解个人和职业因素对信息行为的影响;NIU 等81对学术研究人员的信息查询行为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个体因素、角色相关和环境因素均会影响信息行为;GIADE 等82通过 Facebook 寻求信息的实践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JOO等83探讨了影响大学生网上图书馆资源选择的多种因素,发现资源质量中可访问性、可信度、覆盖率、价格和格式是在线资源使用意愿的决定因素,其中可访问性的影响最强,而可信度的影响最弱;阳玉堃等84归纳影响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偶遇状况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信

30、息因素,构建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偶遇的影响因素模型;万力勇等85基于信息偶遇理论,从学习者、学习环境、信息技术等维度分析了在线偶发学习影响因素;龚花萍等86通过调研得出大学生信息焦虑行为的5个影响因素:个体认知、信息素养、信息系统、信息质量、信息环境。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得出,主观因素包括个人认知(专业知识、感知能力、性格)、信息素养(信息需求表达能力、信息检索技术、信息遴选能力、信息应用技能);环境因素(信息质量、信息数量、可靠性)、环境条件(网络条件、系统条件、数据库质量、信息可及性)。7平台信息服务研究7.1信息服务模式随着信息服务平台的增多,如何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满足信息用户需求,

31、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关于平台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公益平台和商业平台。公益平台的研究集中在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而商业平台的研究集中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GOEL 等87认为需要对用户信息需求进行充分挖掘,才能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政府信息服务,通过建立政府服务效能反馈通道,帮助政府根据用户习惯的方式推送信息内容;HARRISON等88认为对社交媒体中公众表达的观点加以分析,可以判断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而有效提高政府信息服务质量;于施洋等89提出数据开放共享、大数据分析、数据隐私安全是中国政府信息服务创新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面对大数据环境,应从体制机制、技术路线、政

32、策扶持等方面入手,为政府信息服务模式创新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熊回香等90依据信息需求的不同,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共性化、个性化和特色化等 3 种信息服务模式。另外一个重要的公益平台是图书馆,其信息服务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如采用新技术构建云服务平台、建立移动图书馆、利用用户画像优化信息服务等91。随着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用户对信息内容和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彭杰波92认为,需要对信息服务进行创新,即一站式服务、个性化服务、个性化引擎服务、信息推送服务、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变;柴跃廷等93提出了基于自动数据采集、管理通道汇聚和业务过程优化的跨境电商平台服务模式,并且设计了基

33、础信息服务平台和基础业务服务平台,描述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的总体结构与功能。7.2信息服务评价绩效评价是信息服务平台的价值和效能体现。国内外关于信息服务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信息服务绩效评价、基于用户感知和体验的信息服务质量评价 2 个方面。吕元智94从效率、效果和效益 3个维度构建档案馆服务绩效评价的评价体系;高洁95基于公众对电子政务信息获取的行为特征,构建政85科 技 情 报 研 究第5卷第4期府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QUAN 等96研究了基于用户感知和体验的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将评价指标分为信息质量、服务可用性、有效性、可信度、易用性、安全性和领域专业性 7 个维度;QIU

34、 等97从信息服务体验质量的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组语言的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方法。8信息行为治理研究8.1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可以准确识别信息需求,具有查找、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98。信息素养涵盖面很宽,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及信息写作等 8 方面的能力,与信息技术、信息检索、信息传播等关系紧密。IBENNE 等97在回顾信息行为主要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信息素养和知识在模型中的整合,提出信息行为的新模式:信息行为的因果因素,强调信息素养和知识是信息行为总体框架内的重要因素,知识生成是信息行为的结果,用于解决特定环境中的问题;鲍雪莹等100基于管

35、理视角的信息生命周期,结合社会化媒体的特点,论述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信息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用户在该过程中的信息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学界对于新型信息素养的研究,进一步探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素养的新要求;高海涛等101从信息素养的视角出发,从信息环境、信息意识、信息检索和信息应用 4 个维度构建了大学生知识获取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提供有益指导。8.2网络信息行为失范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时,也承受着其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信息社会的良性发展。虚假信息传递、网络恶意破坏、隐私漏洞和侵犯等都属于不正当网络信息行为,即网络信息行为失范。谢俊贵

36、102认为,网络信息行为失范根据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个体信息行为失范和群体信息行为失范。个体信息行为失范包括:获取、发布、传播不正当信息和虚假信息,使用不文明网络语言,破坏网络,利用网络蓄意诈骗等。群体信息行为失范的主体是各类信息平台或团体,失范行为包括:平台发布不正当信息、非法网络经营谋取利益等。兰甲云等103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包括非法外挂刷粉行为、煽动诱导用户、滥用原创声明及赞赏功能、营销差异化、传播失衡与网络欺诈等现象;王贞瑾104探讨了网络直播平台失范行为的产生,包括利益至上、内容繁杂、观众理性缺失等。8.3信息行为治理信息行为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行为有序化。高德胜等

37、105提出社会网络信息生态的治理模式,包括政府主导治理模式、社群自律治理模式、网络技术治理模式、合作治理模式;邓建高等106认为网络信息行为治理的实施应基于多主体协作的协同治理、基于心理疏导的深度治理、基于社会张力测量的精准治理、基于社会诱发因素识别和预警的前置治理等策略。在信息行为治理研究中,平台治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JANOWSKI 等107将平台治理概括为政府通过社会系统把信息、服务、技术与人相结合,使公众自行创造价值以应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崔保国等108认为,平台治理在网络空间整体治理体系中处于政府化管理和去政府化管理之间的特殊地带,并提出了一种以权力制约为核心的数字社会契约平台治理原则

38、,以此设计了一种融合多方精神的平台公共化治理机制;陈水生109则从政务服务平台角度,揭示平台治理的感知性、数字性、互动性、无界性、智慧性等核心属性,考察了平台治理模式的四大运作逻辑,即多重功能集成逻辑、全域系统架构逻辑、全面技术驱862023年10月赵阳,文庭孝: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综述动逻辑和整体流程再造逻辑,为政府数字化治理转型提供了实践指引;张新宝110强调网络平台等大型在线企业的治理,并从法律角度提出“守门人”个人信息保护特别义务设置。9结论文献调查和研究表明,国内外关于信息行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模型、研究方法、用户信息行为(包括信息认知、搜索、选择、利用、传播、共享等)、信息需求

39、、影响因素、信息服务、图书馆服务、健康信息需求与查询、社交媒体信息行为、信息技术、信息伦理、信息素养等方面。其中信息行为模型的研究主要是对经典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搜寻行为模型)和新兴模型的构建(如信息采纳行为模型、协同信息行为模型、信息偶遇模型等),并从信息需求认知的角度,研究了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的互馈模型,但缺乏基于信息价值与信息行为互动关系的价值与行为互动模型研究。国内外网络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情境下各类型用户的网络信息行为数据挖掘,而针对在线平台的信息行为数据挖掘研究则很少。国内外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的有关研究中涉及了信息质量这一指标,但缺乏深入讨论平台存在的信息价值和用

40、户感知的信息价值对信息行为产生的影响。信息服务是平台信息行为的重要一环,国内外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服务模式的创新、商业信息服务平台的规划与建设、平台信息服务质量和效能的评价等角度研究平台信息服务能力,而从如何提高平台信息价值,实现平台信息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的研究很少。国内外关于平台治理的研究主要从政策、法律、技术等角度进行讨论,缺少从信息价值与信息行为互动视角下的在线平台生态治理和科学监管研究。参考文献:1 WILSON T D.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J.Informing Science:Special Issue on Information ScienceRe

41、search,2000,3(02):49-55.2 王知津,李圆方,李巧英,等.基于 WoS 分析的信息行为研究现状与趋势J.现代情报,2020,40(07):152-166.3 乔欢,乔人立.信息行为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 冈部庆三.关于“信息行为调查”的预备调查研究Z.东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1987.5 SONNENWALD D H.Evolving Perspectives of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Contexts,Situations,Social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HorizonsJ

42、.Exploring the Contexts of Information Behaviour,1999:176-190.6 卢太宏.情报科学的三个研究规范J.情报学报,1987,6(01):19-22.7 胡昌平.现代信息管理机制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 孙玉伟.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源(上)J.图书馆杂志,2011,30(10):7-12.9 孙玉伟.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源(下)J.图书馆杂志,2011,30(11):9-13,32.10 FISHER K E,ERDELEZ S,MCKECHNIE L.Theories of information be

43、haviorM.Medford,N.J:InformationToday,2005.87科 技 情 报 研 究第5卷第4期11 王艳,邓小昭.网络用户信息行为基本问题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6):35-39.12 乔欢,陈颖颖.基于“沉默螺旋”理论的网络信息行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9(02):33-36.13 柯青,王秀峰.Web导航模型综述:信息觅食理论视角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02):32-40.14 李晶,王文韬.心流体验理论在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应用J.情报资料工作,2015(02):62-66.15 杨兰蓉,邓如梦,郜颍颍.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政法事件微

44、博舆情传播规律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08):51-60.16 张海.基于扎根理论的网络用户信息茧房形成机制的质性研究J.情报杂志,2021,40(03):168-174.17 SHENTON ANDREW K,HAY-GIBSON NAOMI V.Modelling the information behaviour of children andyoung people:More inspiration from beyond LISJ.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2011,63(05):499-516.18 SAVOLAINEN R.Con

45、ceptual growth in integrated models for information behaviourJ.The Journal ofDocumentation,2016,72(04):648-673.19 任立肖,檀柏红.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模型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0(05):57-61.20 宋雪雁,王萍.信息采纳行为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10,28(05):760-762,767.21 金燕,李昱瑶.科研团队成员的协同信息行为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09):86-90.22 王琳.信息行为理论的二元结构与集成模型J.情报科学,20

46、18,36(06):9-12,19.23 薛翔,赵宇翔,马海云,等.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信息偶遇行为模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09):97-105.24 陈成鑫.网络一代信息行为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25 曾频.网络环境下科研用户的信息行为探讨J.情报探索,2009(08):17-19.26 邓小昭.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 第4辑:用户信息行为理论与方法探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27 BUENTE W,ROBBIN A.Trends in Internet information behavior,2000200

47、4J.Journal of the American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59(11):1743-1760.28 汪传雷,胡雅萍.信息行为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S1):258-261,246.29 BOLLEN J,GONALVES B,RUAN G,et al.Happiness is assortative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J.Artificial Life,2011,17(03):237-251.30 RUI H,WHINSTON A.Informati

48、on or attention?An empirical study of user contribution on TwitterJ.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2012,10(03):309-324.31 THARA RAVINDRAN,ALTON CHUA YEOW KUAN,DION GOH HOE LIAN.Antecedents and effectsof social network fatigue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

49、hnology,2014,65(11):2306-2320.32 彭柯,朱庆华,王雪芬.微博用户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3(02):81-87.882023年10月赵阳,文庭孝: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综述33 刘雪艳,闫强.政府微博中的热点事件信息可信度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2):6-12.34 李纲,李显鑫,巴志超,等.微信群潜水者角色识别及行为动因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6):61-71.35 蒋骁.移动阅读用户行为趋势与研究展望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04):24-27,40.36 苏涛.H5新闻的概念起源与技术

50、逻辑:基于技术视角的考察J.新媒体研究,2019,5(20):1-5,12.37 廖海涵,王曰芬.社交媒体舆情信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以新浪微博“8.12天津爆炸”事件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6(12):85-93.38 邓胜利.网络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研究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12):53-56,87.39 王雪芬,朱庆华,常李艳,等.虚拟求职社区的用户交互行为特点:以应届生求职论坛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0):62-69.40 丁绪武,吴忠,夏志杰.社会媒体中情绪因素对用户转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现代情报,2014,34(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