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3∕T 2727-2018 泛能规划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河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5825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8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T 2727-2018 泛能规划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河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B13∕T 2727-2018 泛能规划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河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B13∕T 2727-2018 泛能规划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河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B13∕T 2727-2018 泛能规划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河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B13∕T 2727-2018 泛能规划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河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7 F 04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27272018 泛能规划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2018 - 04 - 09 发布 2018 - 05 - 09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3/T 2727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廊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泛能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孟莹、范家法、郭艳军、杨智勇、王烨、何茂全、徐吉富、郝城。DB13/T 27272018 1 泛能规划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1 范

2、围 本标准规定了泛能规划指标体系的术语和定义、指标体系及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泛能规划指标体系确定及计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DB13/T 2031.1-2014 泛能微网技术标准体系 第一部分:基本定义及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89-2008和DB13/T 2031.1-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2589-200

3、8和DB13/T 2031.1-2014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泛能网 Ubiquitous Energy Internet 泛能网是一种具有区域分布性、由能源网、物联网和互联网构成,利用能源和信息技术,将天然气和多种可再生能源高效转换为冷、热、电等不同种类和品位的互联网能源,形成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对称、平等参与、自由多边的智能分布式能源网络。 DB13/T 2031.1-2014,定义2.1 3.2 泛能微网 Ubiquitous Energy Micro Grid 泛能微网为微网的一种,是分布在用户侧、由单个或多个泛能站、用能负荷及控制系统构成,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对区

4、域冷、热、电、气等多种能源和信息进行高效集成的小型智能化网络。可作为泛能网的一个基本单元。 DB13/T 2031.1-2014,定义2.2 3.3 泛能规划 Ubiquitous Energy Planning 泛能规划是依据一定时期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分析能源利用现状与问题,依托区域能源资源秉赋,按照“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原则,构建多目标能源指标体系,对用能侧、供能侧、能源网络、储能系统以及能源信息系统进行统筹规划与布局,对泛能网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DB13/T 27272018 2 3.4 基年 base year 泛能规划评定指标的参考年。 注:可获得现

5、状典型量化数据的年份可作为基年,一般选取规划工作开展当年较近的某一年份。 3.5 能量的当量值 energy calorific value 按照物理学电热当量、热功当量、电功当量换算的各种能源所含实际能量。按国际单位制,折算系数为1. GB/T 2589-2008,定义3.2 3.6 能量的等价值 energy equivalent value 生产单位数量的二次能源或耗能工质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折算成一次能源的能量。 GB/T 2589-2008,定义3.3 3.7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能自然得到补充且补充速度快于开采速度,并且不会因为开采而枯竭的能量来

6、源。包括生物能、水能、海洋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热能。 注1:可再生能源不包含回收的或废弃的能量。 注2:市政垃圾的有机部分可以被考虑为一种可再生能源。 注3:存储于某一技术系统内的能量是否可再生,取决于原始能量来源的性质。 注4:依据当地的环境原因或其他原因,用于将能量来源归类为可再生的标准在不同的司法管辖地可能是不同的。 ISO/IEC 13273-2-2015,定义3.1.5 3.8 余热 waste heat 以环境温度为基准,被考察体系排出的热载体可释放的热。 GB/T 1028-2000,定义2.1.1 4 指标体系 4.1 通用指标 通用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表1所示各项内容。

7、 DB13/T 27272018 3 表1 通用指标 序号 指标层 单位 1 电力供应自给率 % 2 天然气气化率 % 3 能源消费总量 tce 4 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 5 清洁能源利用率 % 6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 7 单位 GDP 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8 综合节能率 % 9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 10 余热利用率 % 11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t/a 12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t/a 13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t/a 14 粉尘排放总量 t/a 15 二氧化碳减排率 % 16 氮氧化物减排率 % 17 二氧化硫减排率 % 18 粉尘减排率 % 19 单位 GDP 碳排放强度 吨/万元

8、 20 能源监管覆盖率 % 21 储能能量转移量 kWh 22 泛能微网能源设施建设规模降低率 % 23 泛能微网能源设施利用率 % 24 泛能微网能源设施利用率提升比例 % 4.2 特色指标 特色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表2所示各项内容。 表2 特色指标 序号 指标层 单位 1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 2 工业能源强度 吨标准煤/万元 3 建筑能耗密度 kWh/m2 4 集中供暖覆盖率 % 5 区域供热率 % 注:根据对象不同,选择表中相应指标。 5 指标计算方法 DB13/T 27272018 4 5.1 通用指标 5.1.1 电力供应自给率 电力供应自给率指区域可在本地消纳的本地稳定电源点装机规模

9、占地区总用电负荷的比例,按式(1)计算: (1) 式中: 本地电源点装机规模占地区总用电负荷的比例,单位:%; 本地稳定电源点装机规模,单位:MW; 本地总用电负荷,单位:MW。 5.1.2 天然气气化率 天然气气化率指使用天然气的人口数与人口总数的比值,按式(2)计算: (2) 式中: 天然气气化率,单位:%; 使用天然气的人口数,单位:万人; 人口总数,单位:万人。 5.1.3 能源消费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指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类能源消费数量之和,按式(3)计算: (3) 式中: 能源消费总量,单位:tce; 消费能源类别,纳入国家能源统计体系的各类能源; 第i种能源的消费实物量; 第i

10、种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折标系数参考GB/T 2589-2008附录A。 DB13/T 27272018 5 5.1.4 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指煤炭使用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按式(4)计算: (4) 式中: 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单位:%; 煤炭消费量,单位:tce; 能源消费总量,单位:tce。 5.1.5 清洁能源利用率 清洁能源利用率指清洁能源利用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按式(5)计算: (5) 式中: 清洁能源利用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单位:%; 清洁能源利用量,单位:tce; 能源消费总量,单位:tce。 5.1.6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11、指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按式(6)计算: (6) 式中: 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单位:%; 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单位:tce; 能源消费总量,单位:tce。 5.1.7 单位 GDP 能耗 单位GDP能耗指每产生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量,按式(7)计算: DB13/T 27272018 6 (7) 式中: 万元GDP能耗,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能源消费总量,单位:tce; 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5.1.8 综合节能率 综合节能率指泛能规划方案节约能源的数量与可比常规方案能源消费量的比值,按式(8)计算: (8) 式中: 综合节能率,单位:%; 可比常规方案

12、能源消费总量,单位:tce; 泛能规划方案能源消费总量,单位:tce。 5.1.9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指终端能源需求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按式(9)计算: (9) 式中: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单位:%; 终端能源需求总量, 指工业、 建筑、 交通等终端用户实际需求的各种能源实物量的折标值,其中电力按能量的当量值进行折算。单位:tce; 能源消费总量,单位:tce。 5.1.10 余热利用率 余热利用率指余热利用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按式(10)计算: (10) DB13/T 27272018 7 式中: 余热利用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单位:%; 余热利用量,单位:tce;

13、 能源消费总量,单位:tce。 5.1.11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指因能源消耗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按式(11)计算: (11) 式中: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t/a; 消费能源类别,纳入国家能源统计体系的各类能源; 第i种能源的消费实物量; 第i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5.1.12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指因能源消耗造成的氮氧化物排放的总量,按式(12)计算: (12) 式中: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单位:t/a; 消费能源类别,纳入国家能源统计体系的各类能源; 第i种能源的消费实物量; 第i种能源的氮氧化物排放系数。 5.1.13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二氧化硫

14、排放总量指因能源消耗造成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按式(13)计算: (13) 式中: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单位:t/a; DB13/T 27272018 8 消费能源类别,纳入国家能源统计体系的各类能源; 第i种能源的消费实物量; 第i种能源的二氧化硫排放系数。 5.1.14 粉尘排放总量 粉尘排放总量指因能源消耗造成的粉尘排放的总量,按式(14)计算: (14) 式中: 粉尘排放总量,单位:t/a; 消费能源类别,纳入国家能源统计体系的各类能源; 第i种能源的消费实物量; 第i种能源的粉尘排放系数。 5.1.15 二氧化碳减排率 二氧化碳减排率指泛能规划实施后,与基年现状排放量相比,因能源消耗造成

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的比例,按式(15)计算: (15) 式中: 二氧化碳减排率,单位:%; 泛能规划实施后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单位:t; 基年现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单位:t。 5.1.16 氮氧化物减排率 氮氧化物减排率指泛能规划实施后,与基年现状排放量相比,因能源消耗造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的比例,按式(16)计算: (16) 式中: DB13/T 27272018 9 氮氧化物减排率,单位:%; 泛能规划实施后氮氧化物的减排量,单位:t; 基年现状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单位:t。 5.1.17 二氧化硫减排率 二氧化硫减排率指泛能规划实施后,与基年现状排放量相比,因能源消耗造成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16、降低的比例,按式(17)计算: (17) 式中: 二氧化硫减排率,单位:%; 泛能规划实施后二氧化硫的减排量,单位:t; 基年现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单位:t。 5.1.18 粉尘减排率 粉尘减排率指泛能规划实施后,与基年现状排放量相比,因能源消耗造成的粉尘排放量降低的比例,按式(18)计算: (18) 式中: 粉尘减排率,单位:%; 泛能规划实施后粉尘的减排量,单位:t; 基年现状粉尘的排放量,单位:t。 5.1.19 单位 GDP 碳排放强度 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因能源消耗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按式(19)计算: (19) 式中: DB13/T 27272018 10

17、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吨/万元;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t; 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5.1.20 能源监管覆盖率 能源监管覆盖率指用能单位能耗监管覆盖个数占所有用能单位的比例,按式(20)计算: (20) 式中: 能源监管覆盖率,单位:%; 用能单位能源监管覆盖个数,单位:家; 所有用能单位个数,单位:家。 5.1.21 储能能量转移量 储能能量转移量指储能系统能量转移总量值,按式(21)计算: (21) 式中: 储能能量转移累积量,单位:kWh; 储能第i次放电的能量转移持续时间,单位:h; 储能系统效率,单位:%。 泛能网储能第i次放电功率,单位:kW。 5.1.22

18、泛能微网能源设施建设规模降低率 泛能微网能源设施建设规模降低率指泛能微网方案设计规模较可比常规方案降低的比例,按式(22)计算: (22) 式中: 泛能微网能源设施建设规模降低率,单位:%; DB13/T 27272018 11 常规解决方案设计能源设施规模,单位:kW; 泛能微网方案设计能源设施规模,单位:kW。 5.1.23 泛能微网能源设施利用率 泛能微网能源设施利用率指能源设施年累计实际供能量与在供能季内系统全年计划开启小时满负荷运行的理论最大供能量的比值,按式(23)计算: (23) 式中: 能源设施利用率,单位:%; 年累计实际供能量,单位:kJ; 全年计划开启小时满负荷运行的理论

19、最大供能量,单位:kJ。 5.1.24 泛能微网能源设施利用率提升比例 泛能微网能源设施利用率提升比例指泛能微网实施后高效能能源设施利用率提升的比例,按式(24)计算: .(24) 式中: 泛能网方案高效能能源设施建设规模降低率,单位:%; 可比常规方案高效能能源设施利用率,单位:%; 泛能网方案高效能能源设施利用率,单位:%。 5.2 特色指标 5.2.1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指城市能源消费增长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按式(25)计算: (25) 式中: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DB13/T 27272018 12 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5.2.

20、2 工业能源强度 工业能源强度指区域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按式(26)计算: (26) 式中: 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单位:tce;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万元。 5.2.3 建筑能耗密度 建筑能耗密度指单位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面积所消耗的能源量,按式(27)计算: (27) 式中: 建筑能耗密度,单位:kWh/m2; 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年总能耗量,单位:kWh; 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面积,单位:m2。 5.2.4 集中供暖覆盖率 集中供暖覆盖率指采用集中采暖供应面积占总采暖面积的比值,按式(28)计算: (28) 式中: 集中供热覆盖率,单位:%; 集中采暖面积,单位:m2; 总采暖面积,单位:m2。 DB13/T 27272018 13 5.2.5 区域供热率 区域供热率指采用区域集中热源供应工业蒸汽等供热量占总供热需求量的比值,按式(29)计算: (29) 式中: 工业园区区域集中供热覆盖率,单位:%; 工业园区区域集中供热量,单位:kJ; 工业园区总供热需求量,单位:kJ。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机械/制造/汽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