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T 4262-2022 水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5633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4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4262-2022 水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34∕T 4262-2022 水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34∕T 4262-2022 水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34∕T 4262-2022 水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34∕T 4262-2022 水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 0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2622022 水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ition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phllostachys heteroclada forest 2022 - 08 - 31 发布 2022 - 09 - 30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4262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

2、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德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德市林业发展中心、浙江 树人学院、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广德志云笋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广德祥云生态有限公司、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志华、吴中能、方明刚、孙慧、刘俊龙、赵竑绯、詹文勇、苗婷婷、闫彩霞、 傅宗良、张毕武、方海翔、胡志云、刘岗、张鑫。DB34/T 42622022 1 水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丰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选地与整地、

3、母竹选择、造林、幼林管护、成林管护、采伐和档案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淮河以南地区笋材篾用成片水竹林的丰产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DB34/T 2115 黄古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两锄法 Two-hoeing method 竹林林地垦复时为防止伤及鞭与芽,采用先试探性浅挖一锄,无鞭则再深挖一锄的做法。 立竹径级 L

4、iving bamboo diameter grade 立竹粗度的等级,水竹立竹胸径 2.4 cm 为大径级,胸径 2.4 cm 为小径级。 4 选地与整地 选地 选择交通便捷、背风向阳、海拔800 m、坡度15 、土层厚度 50 cm 以上的山谷、山麓、丘岗地中下部、潮土平缓地或荒地等。 整地 4.2.1 砍灌 翻垦前砍灌和清理造林地,砍灌宜在 10 月底前完成。 4.2.2 翻垦 翻垦在秋冬进行, 因地形和坡度不同, 采用不同整地方式, 坡度 6可采用全垦整地; 6 12的可带状整地;12 15的可块状整地。 DB34/T 42622022 2 4.2.3 挖穴 4.2.3.1 根据造林密

5、度,呈“品”字形布点挖穴,即相邻的两行起始栽植穴应错开半个株距。穴长 70 cm,宽 50 cm,深 40 cm,穴口与穴底等大。 4.2.3.2 栽植穴的长边方向与山坡等高线平行。 5 母竹选择 母竹林分要求 从生长良好、未开花、无病虫为害且土壤结构稍粘重的竹林中选取,应从刚刚满园立竹密度适中的 竹林中或老竹林的林缘选取,不应在立竹密度过大、生长衰弱、土壤结构松散的竹林中选取。 母竹选取要求 5.2.1 外观 健壮、长势旺盛、分枝较低、竹秆节间较短、匀称、无开花、无病虫害。 5.2.2 年龄 1 年2 年生,梅雨季节造林宜选用 2 年生竹作为母竹。 5.2.3 胸径 1.5 cm2.5cm。

6、 5.2.4 枝下高 1.5 m。 母竹挖取要求 5.3.1 留枝 母竹挖好后立即去梢,留枝 5 盘7 盘。枝叶茂密或远距离调运的留5盘6 盘,枝叶稀疏或就近栽植的留 6 盘7 盘。顶部切口距最上 1 盘留枝 5 cm 7 cm,呈马耳形或截平形,且平滑不开裂。 参照 DB34/T 2115 的规定执行。 5.3.2 留鞭 5.3.2.1 留来鞭长 13cm 18 cm,去鞭长 18 cm 25 cm,去鞭上应有 5 个以上健壮饱满的笋芽,且不得受损伤。竹鞭切口平滑不开裂。 5.3.2.2 秆柄不得受损伤,多留鞭根。 5.3.3 宿土 母竹必须带宿土,连同母竹总重 6.0 kg。 6 造林 造

7、林时间 DB34/T 42622022 3 一般在 2 月下旬3 月下旬、梅雨季节前中期或 1011 月。 造林密度 密植 1200 株/hm2 1350 株/hm2。 造林方法 栽植技术要点为“深穴、浅栽、鞭平、鞭土密接”。栽植时,先回填表土,母竹的竹鞭平置,竹秆顺其自然,不强求直立。栽植深度比原深度略高 3 cm5 cm,鞭土密接,下紧上松,表面培成馒头形。天气干旱时要浇水保湿,应一次灌透。可单株或成丛栽植,成丛栽植 2 株3 株 1 丛;单株种植时去鞭方向一致,成丛栽植时鞭向成离心状。 成活率、保存率和发笋率 造林成活率 90,保存率 85,发笋率 80。 7 幼林管护 间作 7.1.1

8、 前 2 年宜间作豆类、花生、绿肥等作物,以耕代抚。间作植物不应选择玉米等高秆作物和攀援型藤本作物,也不应套种红薯、芝麻等喜肥作物。 7.1.2 中耕不能损伤竹鞭和鞭芽,并将间作物收获后的秸秆埋于林地内。 松土除草 未间作的年份每年 6 月和 9 月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直至竹林郁闭。杂草翻埋于土中。 施肥 未间作林地在造林当年秋冬季节,沿栽植穴四周沟施有机肥 5.0 kg/株,次年 9 月和第三年 2 月 在所留新竹附近穴施复混肥 0.5 kg/株,此后至满园前各年所留的新竹于当年 9 月和第二年 2 月在其附近穴施复混肥 0.25 kg/株。 浇灌排水 造林当年栽植穴处经常盖草覆土保持湿润;

9、土壤干燥时,及时浇水;雨季经常清沟排水。 疏笋养竹 及时疏去弱笋、小笋及病虫笋,保留健壮竹笋,促使长成新竹。幼林期间,局部地方(一般在母竹 附近)竹株过密应及时疏伐细弱竹。 护笋管竹 禁止放牧,严防人畜为害。 8 成林管护 垦复 DB34/T 42622022 4 竹林地每年或隔年在 6 月全垦 1 次,垦复深度以不伤及竹鞭为准,可采用两锄法,有鞭处垦复深度略小于鞭的分布深度,无鞭处垦复深度 30 cm,重点是清除树蔸、竹伐蔸和石块,并除去死鞭、老鞭,培埋地表浮鞭、跳鞭,深埋幼、壮龄鞭,尽量保护新鞭和壮龄鞭免遭损伤。 松土除草 无垦复竹林每年 9 月进行 1 次,松土深度 10 cm,杂草埋入

10、土中。 浇灌排水 9 月笋芽分化期遇持续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 60 时应进行浇灌,浇透为止。 出笋之前 15 d至出笋期间遇持续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 65 时也应进行浇灌,浇透耕作层。雨期遇洪涝,需及时排水。 施肥 8.4.1 施肥种类及施肥量 N、P、K施肥量分别宜每年施 350 kg/hm2450 kg/hm2,250 kg/hm2300 kg/hm2,150 kg/hm2200 kg/hm2。 8.4.2 施肥方法 8.4.2.1 撒施 将肥料均匀地撒在地面,垦复时翻入土深 15 cm 左右。 8.4.2.2 穴施 在距竹秆基部上方或外围 30 cm 处开挖约 10 cm 深、20 cm

11、 宽的半月形坑(或穴),施入肥料并随之覆土。 8.4.2.3 沟施 沿等高线水平开沟,深 10 cm15 cm,宽 20 cm,沟间距 1.5 m2.0 m,施入肥料并随之覆土。 8.4.2.4 施肥时间与方式 施肥时间与方式见表1。 表1 施肥时间与方式 名称 施肥时间 肥料种类 用量比例 施肥方式 行鞭肥 6 月 含氮素较高的有机肥或复混肥 总量的 50 撒施或沟施后覆土 孕笋肥 9 月 含磷钾较高的有机肥或复混肥 总量的 20 沟施或穴施后覆土 长笋肥 翌年 4 月 含氮素较高的复混肥 总量的 30 穴施后覆土 留笋养竹 8.5.1 时间 DB34/T 42622022 5 4 月下旬和

12、 5 月初。 8.5.2 质量 留养健壮饱满、匀称、无病虫害的竹笋,留养竹笋的粗细要符合材用规格的要求。过粗、过细的 竹笋均应挖除。 8.5.3 数量 8.5.3.1 留养的竹笋在竹林中均匀分布,不符合用材规格的竹笋及早挖除。 8.5.3.2 竹笋留养数当年采伐株数(1+10保险系数) 林分结构比例 8.6.1 编织材以胸径 2.4 cm2.6 cm 之间最佳,整齐度 6 7,均匀度 6, 立竹密度 8 万株/hm2,1 年生:2 年生:3 年生竹比例=1:1:1。 8.6.2 笋用竹胸径 1.6 cm2.0 cm,整齐度 6 7,均匀度 6,立竹密度 6 万株/hm2,1 年生:2年生:3

13、年生竹比例=1:1:1。 有害生物防控 水竹有害生物是否成灾按照LY/T 1681 的规定执行,其防控方法参见附录 A。 9 采伐 采伐量 采伐量应不大于生长量,以不破坏竹林合理的立竹密度和龄级结构为准。 采伐对象 根据用途,遵照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的原则,采伐 3 年生竹,同时清除次品竹、弱小竹、病虫竹、 风倒竹、雪压竹。 采伐季节 除竹林孕笋和发笋长竹期外,其他季节皆可采伐,以当年 9 月至翌年 2 月期间为佳。 采伐方式 胸径 2.4 cm 的细秆平地砍伐或带蔸采挖,不留伐桩;胸径 2.4 cm 的粗秆平茬或带半蔸砍伐。 伐桩不高于 3 cm。 10 档案管理 参照 DB34/T 2115

14、 的规定执行。 DB34/T 42622022 6 A A 附录A (资料性) 水竹有害生物及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见表A.1。 表A.1 水竹有害生物及防治措施 序号 有害生物 危害部位 防治措施 1 竹丛枝病 (Balansia take) 枝条 a. 如期采伐老竹和衰败竹,保持适当的立竹密度,谨防过密,并进行中耕施肥,促进新竹生长; b. 清除病枝病株,在林地外集中烧毁; c. 3 月4 月,用 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20 三唑酮乳油 500 倍液喷雾防治,1 周 1 次,连喷 3 次。 2 竹煤污病 (Capnodium spp.) 叶和小枝 a. 疏伐老竹,控制竹林立竹

15、密度,使之通风透光,降低林间湿度; b. 由介壳虫、蚜虫诱发引起,在其初孵期用 5 吡虫啉乳油 1 000 倍1 500 倍液喷雾防治虫害。 3 竹秆锈病 (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 竹秆及小枝 a. 保持竹林合理的立竹密度和龄级结构,及时伐除老弱竹; b. 一旦发现个别病株,立即清除烧毁; c. 3 月底用刀刮除冬饱子堆及其周围的竹秆表皮组织; d. 用 0.5 波美度1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 15 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每周喷洒 1 次,连喷 3 次。也可在 10 月上旬、次年 3 月下旬连续 2 次用 20 三唑酮乳油原液涂抹冬孢子堆防治。 4 竹笋禾

16、夜蛾 (Oligia vulgaris) 幼虫取食竹笋 a. 加强林地抚育管理,结合林地除草、松土和施肥等,消灭杂草中越冬卵;4 月5 月及时清理林间虫笋、退笋,减少翌年幼虫虫口密度; b. 杀虫灯诱杀成虫; c. 保护好林内蚂蚁、蜈蚣、蜘蛛等天敌; d. 笋期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1000 倍液或 1.2 苦参碱乳油 500 倍液地面喷雾防治。 5 毛笋泉蝇 (Pegomya phyllostachys) 幼虫取食竹笋 a. 清除林中杂草、林地枯枝落叶,及早挖除退笋; b. 成虫羽化期,白酒 1 份、醋 4 份、白糖 3 份、水 5 份、敌百虫少许混配诱杀;6 月灯光诱杀成虫; c. 笋期

17、用 1.8 阿维菌素乳油 1000 倍液或 1.2 苦参碱乳油 500 倍液地面喷雾防治。 6 一字竹笋象 (Otidognathus davidis) 幼虫和成虫取食竹笋 a. 加强林地抚育管理。秋冬两季对竹林进行除草松土,破坏竹笋象虫土室,降低越冬虫口; b. 竹笋长到 1 m 时套上塑料袋,保护笋尖免遭为害; c. 人工捕捉。 7 竹蝗 (Ceracris spp.) 成虫和若虫取食竹叶 a. 冬季垦复,破坏土茧的越冬场所; b. 每 100 kg 人尿加 40 乙酰甲胺磷 2 kg 拌均,浸透稻草人工诱杀; c. 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高效阿维菌素喷雾防治,上竹后用 1.8 阿维菌素乳油喷烟防治。 8 竹黛蚜 (Melanaphis bambusae) 在竹叶背面取食。 a. 保护瓢虫、草蛉、食蚜蝇和竹蚜茧蜂等天敌; b. 在其初孵期用 5 吡虫啉乳油 1000 倍1500 倍液喷雾防治虫害。 DB34/T 42622022 7 9 竹梢突唇斑蚜 (Takecallis taiwanus) 群集嫩竹叶、笋尖刺吸竹汁。 a. 保护天敌; b. 在其初孵期用 5 吡虫啉乳油 1000 倍1500 倍液喷雾防治虫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