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步设计技术性审查要点 结构序号项目审 查 内 容1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内容是否完整2设计依据 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是否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1。0。5条的规定。 本地区基本风压(雪压、气温)是否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抗震设防烈度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附录A。 本工程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是否适用于本工程,是否为有效版本。 批准的上一阶段的设计文件及相关专业的设计资料是否齐全。 采用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否经过审查。 必要时是否按工程需要提供了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风洞试验报告等资料和试验及鉴定报告。3设计安全标准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是否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2、 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是否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是否符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等级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要求。 地下室防水等级是否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类别、防常武及防核武抗力级别是否符合当地人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建筑物构件耐火极限是否符合相关防火规范的规定。4场地分析和地勘报告分析 场地基本情况简述是否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致。 工程地质概况和水文地质概况描述内容是否满足初设文件深度的要求。5主要荷载取值
3、 楼屋面活荷载是否符合荷载规范和相关规定、特殊设备荷载选取是否恰当。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风载体型系数等是否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特征周期、地震影响系数等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需要考虑温度作用时,升(降)温和有关参数取值是否正确。6地基基础及环境设计 人工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是否恰当,技术要求是否合理。 是否正确使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正确采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防腐蚀措施(地下水有腐蚀性时)等提出的建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当其与地勘建议不一致时,其措施是否恰当。 需考虑地下水位对地下建筑影响的工程,设
4、计所采用的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是否符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提水位。 基础选型、埋深、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是否合理,当无埋深时,是否满足整体稳定的要求。 是否正确采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边坡处理及支护方案提出的建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当其与地勘建议不一致时,其措施是否恰当。当为高切坡、深开挖时,是否执行相关规定。7上部及地下室结构设计 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设置是否合理,结构缝的设置超过规范限值时,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恰当。 各单元结构概况(单体最大高度、层数、层高、主要结构跨度、工业厂房的吊车工作级别及吨位等)描述是否准确全面。 结构体系选择是否合理,高层建筑是否提供有重庆市
5、高层建筑工程结构抗震基本参数表,表填写是否准确。 钢筋混凝土结构:1. 房屋结构是否超限,超限高层建筑(适用最大高度超限、适用结构类型超限及体型规则性超限的建筑)是否经过抗震设防专项审查。2. 对房屋竖向和平面规则性的描述是否准确。3. 转换层结构选型是否合理,当存在薄弱层或薄弱部位时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否合理。4.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是否符合JGJ32002第10章的有关规定。 砌体和底部框架、多排柱内框架结构:1. 房屋规则性、总高度、层数、层高、高宽比和横墙最大间距、落地墙数量、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 底框房屋的结构布置、纵横两个方向层侧向刚度比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
6、定。3. 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结构布置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第7。1。9条的规定。4. 底框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及多排柱内框架的抗震等级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第7。1。10条的规定。 普通钢结构: 所采用的结构方案是否合理。 是否说明了所采用的钢材的牌号和质量等级。采用的钢材和连接材料的强度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在建筑物的每一个温度区段内,是否按规范GB500172003第8.1.4条的要求设立了独立的空间稳定支撑系统 高层建筑钢结构:1. 房屋结构的高度和类型是否在GB50011-2001(200
7、8版)第8章规定的范围以内;超限高层建筑(适用最大高度超限、结构类型超过GB50011-2001第8章范围的建筑)是否经过抗震设防专项审查。2. 所采用的结构方案是否合理,结构的体系和布置是否符合JGJ9998第三章及GB500112001第8.1.48.1.9条的规定。(5)单层工业厂房:厂房平面的规则性、排架、吊车梁、屋盖系统、柱间支撑系统布置说明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有抗浮要求的地下室抗浮措施及施工措施是否合理,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是否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规定。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与超长结构的处理措施是否合理。8结构计算(分析) 所使用的软件是否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 所采用
8、软件的计算假定和力学模型,是否符合工程实际。 复杂结构是否采用了不少于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软件进行计算,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需进行时程分析时,地震动参数(加速度峰值、持时等)的取值是否正确。 薄弱层和薄弱部位的判别是否正确。转换层上下部结构和转换层结构的计算模型和所采用的软件是否正确,层间位移及层侧向刚度比是否符合规范、规程规定。 程序计算的主要结果是否合理有效。9主要材料选用 混凝土材料等级、钢筋种类、砌体强度等级、砂浆强度等级、钢材及焊条牌号、特殊材料或产品(成品拉索、锚具、阻尼器等)说明是否准确。10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 在结构设计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是否经过论证,是否恰当。11施工特殊要求 对施工有特殊要求时,所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12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说明而在前面的篇章中未提及的问题。 有无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问题。13图纸内容 是否提供有基础平面图及主要基础构件的截面尺寸 是否提供有主要楼层的结构平面图 是否提供有结构主要或关键性节点、支座示意图 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和宽度是否在相应平面图中表示 环境复杂时,是否提供有挡墙方案设计图 平战结合的防空地下室,是否提供有平时及战时的结构平面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