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人体细胞的大小不一,如卵细胞较大,直径约120m,而小淋巴细胞的直径只有 6m 左右。细胞形态也是各种各样,这与其功能以及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如血细胞在流动的血液中呈圆形,能收缩的肌细胞呈梭形或长圆柱形,接受刺激并传导冲动的神经细胞有长的突起等。人体细胞的大小和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它们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份组成。一、细胞膜(一)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是指包围在细胞表面的薄膜。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架,每一个脂质分子由亲水端(在膜内
2、外表面)和疏水端(朝向膜的中间)组成。电镜下,细胞膜呈三层结构,即内外两层的亲水极与中间层的疏水极。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脂质双层之间,称为嵌入蛋白;有的附着在脂质双层的表面,称为表在蛋白。糖分子常与暴露在细胞膜外层的嵌入蛋白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蛋白和糖脂。这样三层结构的膜不仅见于各种细胞的表面,亦见于细胞内的各种膜性结构,如内质网膜、高尔基复合体膜、线粒体膜、核膜等,因此,这种三层结构形式的膜被认为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结构形式,称为单位膜。有人又将存在于细胞各部份的这种单位膜统称为生物膜。(二)细胞膜的功能(二)细胞膜的功能(1)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物质,如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脂溶性
3、小分子物质能从浓度高的区域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这一过程称为单纯扩散。COCO2 2 i i COCO2 2 o oOO2 2 o o OO2 2 i iKK+i i KK+o oNaNa+o o NaNa+i i (2)易化扩散:不溶于脂质或很难溶于脂质的某些物质,)易化扩散:不溶于脂质或很难溶于脂质的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和各种离子,在一定情况下,也能顺着浓如葡萄糖、氨基酸和和各种离子,在一定情况下,也能顺着浓度差通过细胞膜,但它们是借助于细胞膜结构中某些特殊蛋白度差通过细胞膜,但它们是借助于细胞膜结构中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而进行的。因此,称之为易化扩散质的帮助而进行的。因此
4、,称之为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将某些物质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即逆着浓度差)的过程。其特点是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的具有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的嵌入蛋白质,此种蛋白质称为“泵”。如钠-钾泵。当当NaNa+内内时时钠钠-钾泵钾泵:分解分解1 1分子分子ATPATP,可将,可将3 3个个NaNa+泵出,泵出,2 2个个K K+泵入。其生理意义在于泵入。其生理意义在于建立一种势能储备,供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利用建立一种势能储备,供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利用(4)胞饮和胞吐作用 细胞膜对大分子物质及固体物质是不能通透的。物质团块与细胞膜相接触,细胞膜内陷,形成
5、囊泡,然后将此物质包围在里面进入细胞内,称为胞饮作用。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被排出细胞外时,先被一层膜包围形成小泡,与细胞膜接触融合,形成小孔,把物质排出胞外,称为胞吐作用。如腺体的分泌,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5)细胞膜受体:细胞膜受体是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些蛋白质,它能与外界特定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药物等进行特异性结合,引起相应的细胞内生理效应。细胞膜上的这些蛋白质称为细胞膜受体。二、细胞质 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半透明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细胞质包括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一)基质:细胞质中匀质而无色半透明胶体溶液,称为基质。(二)细胞器:基质中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小“器官”,称为细胞
6、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中心体、核糖体等。(三)细胞内含物:是指暂时储积在细胞质中的一些物质。如蛋白质块、脂肪滴、糖原、色素、排泄物、分泌物等。三、细胞核细胞核主要由核膜、核液、染色质和核仁组成。第二节 基本组织 组织是由起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细胞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结构的物质。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将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和神经组织。一、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由大量密集的较有规则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大部分上皮覆盖在身体外表面或衬贴在体内有腔器官的內表面,其身体外表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称游
7、离面,深面以基膜与结缔组织相接处触,称基底面。上皮组织内无血管,其所需营养由深层结缔组织中的血管供应。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如皮肤表层)、分泌(如唾液腺)、吸收(如小肠上皮)、排泄(如肾小管上皮)、呼吸(如肺泡上皮)、感受(如嗅上皮)、生殖(如卵巢及睾丸上皮)等功能。上皮组织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种。(一)被覆上皮:根据上皮细胞的排列层数和形态,又将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1.单层上皮:由一层细胞组成。单层上皮又因细胞的形状不同分为四种:(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仅由一层多边形扁平细胞组成。覆盖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表面光滑有
8、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也有利于上皮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覆盖于胸膜腔、腹膜腔、肠系膜和心包腔面的上皮,称间皮,能分泌少量浆液,可减少摩擦,便于内脏活动。(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形似立方状的上皮细胞组成。表面观察呈六角形。如分布于甲状腺、肾小管的上皮等,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形似柱状的上皮细胞组成,如分布于于胃肠道、胆囊、子宫腔面的上皮,具有分泌、吸收等功能。(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这种上皮的细胞高矮不等,在垂直切面上细胞核的位置也呈现高低不同,好象是复层,但每一个细胞的基部均位于基膜上,因而,实际是单层。其游离面有许多纤毛,分布于呼吸道的腔面,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2.
9、复层上皮:有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根据浅层细胞的形态结构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和复层变移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由十余层或数十层细胞组成。表面几层细胞为扁平状,中间的数层细胞为多角形,基底层细胞为矮柱状,能不断分裂增生,以补充表层衰老或损伤脱落的细胞。这种上皮分布于皮肤表面、口腔、唇、食管、肛门、阴道等器官的腔面,具有耐磨擦和防止异物侵入等保护作用。(2)复层变移上皮:常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上皮细胞无固定形状和层次,常随器官充盈情况而变化。如膀胱尿液排空缩小时,上皮细胞可有5-8层,表层细胞成立方形,胞体较大;当膀胱充盈扩大时,仅有2-3层扁平细胞。(二)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
10、的上皮细胞,称为腺上皮。由腺上皮构成的器官称为腺。根据有无导管将腺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其分泌物(称激素)进入细胞周围的血管,随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处。如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外分泌腺。又称有管腺,其分泌物经导管排到身体表面或器官的管腔内。如汗腺、唾液腺、胃腺、胰腺等。二、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由少量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纤维和组织液。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如纤维性的肌腱、韧带、筋膜;流体状的血液;固体状的软骨和骨等。具有支持、连接、营养、保护、防御修复物质运输等多种功能。根据结缔组织的性质和成分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
11、状结缔组织等。(一)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存在于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之间、甚至细胞之间。其结构特点是基质多,细胞数量少,纤维较疏松,呈蜂窝状,故又称蜂窝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修复、传递营养和代谢产物等功能。(二)致密结缔组织 纤维多而且排列紧密,细胞和基质都较少。纤维主要为胶原纤维 和弹性纤维。如皮肤的真皮、肌腱、韧带等。具有支持、连接和保护作用。(三)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脂肪细胞胞质内脂肪聚成大滴,其余胞质成份和核被挤到边缘成一薄层。成群脂肪细胞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脂肪小叶。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皮肤下、腹腔网膜、肠系膜及黄骨髓等处。脂肪组织具有贮存脂肪
12、、支持、保护、缓冲、参与能量代谢、维持体温等作用。(四)网状结缔组织 网状结缔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主要分布于骨髓、淋巴结、肝、脾造血器官或淋巴器官等处。网状细胞为多突星形细胞,核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明显,胞质较丰富,相邻细胞的突起相互接触,相互连接,与网状纤维交织成网。这些网构成造血器官的支架。网状结缔组织主要构成一个适宜血细胞生存和发育的微环境。三、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主要由具有收缩功能的肌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所以又称肌纤维。其细胞膜称肌膜,细胞质称肌浆。肌浆内有无数纵性排列的细丝状纤维,称为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具有收缩和舒张作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活
13、动构成了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例如四肢运动、胃肠蠕动、心脏搏动、膀胱排尿等。根据肌肉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将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一)骨骼肌 骨骼肌借肌腱附着在骨骼上,与人体的运动有关。骨骼肌纤维为细长圆柱形,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周边靠近肌膜处,核多达几百个。每条肌纤维 内含有许多条肌原纤维。电镜下,每条肌原纤维又有若干粗、细肌丝组成。粗、细肌丝间的相对滑动可使肌原纤维缩短,使肌肉产生收缩。骨骼肌的收缩受意识的支配,故又称随意肌。(二)心肌心肌纤维呈短柱状,有分枝,并互相连接成网。细胞核为一个,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相邻两个心肌细胞连接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
14、状,称为闰盘。闰盘有利于兴奋在心肌细胞间的快速传导。心肌的收缩具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三)平滑肌 平滑肌纤维呈梭形,无横纹,细胞核长圆形,位于中央。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血管壁内。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其收缩缓慢而持久,有较大的伸展性,为不随意肌。四、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联系、营养、保护作用和参与髓鞘的形成。(一)神经元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的。1.胞体 胞体的大小不同,形态多样,有圆形、锥形、梭形、星形等。胞体中央有一个大而圆的细胞核,核内有着色明显的核仁。细胞质内除含有一般细胞所
15、具有的细胞器外,还有丰富的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以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尼氏体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蛋白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神经原纤维呈线状交织分布,在神经元内其支持和运输的作用。2.突起 神经元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1)树突 树突为短而分之多的突起,呈树枝状,表面有大量棘状物。一个神经元有一个至多个树突。树突的结构与细胞质相同。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入细胞体。现已阐明,有些神经元的树突也能引起其它神经元兴奋。(2)轴突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长而有时分出侧枝的轴突。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份呈圆锥形,称轴丘。轴丘内没有尼氏体。轴突末端分枝较多,形成轴突末梢,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里
16、面的胞质称轴浆或轴质,轴浆内含有细长的线粒体、微丝、微管,中间纤维和微梁网格等,它们构成立体纤维网架。它们既可作为轴突的支架,又参与轴浆内物质的运输。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及其分支可和若干个其它细胞相联接。轴突的功能是将兴奋从胞体传向外周。轴突也能由其它神经元引起兴奋。(二)神经元的分类 1.根据突起数目分类 假单极神经元:由胞体发出一个突起,但在一定距离后又分为两支,一支伸向脊髓和脑,称为中枢突(相当于轴突);另一支伸向其它组织和器官,其末端构成感受器,称为外周突(相当于树突)。胞体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双极神经元:从胞体相对的两端各发出一支突起,一为树突(外周突),一为轴突(中枢突)。如嗅
17、粘膜和视网膜中的感觉神经元及耳蜗神经节的神经元等;多极神经元:胞体发出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脑、脊髓和植物性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多属此类。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主要位于脑、脊神经节内,末稍形成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中枢。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主要位于脑、脊髓和植物神经节内,将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肌肉、腺体)。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二者之间传递信息,多为多极神经元。(三)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简称胶质细胞(glial cell),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具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也没有传导兴奋的功能。具有支持
18、、保护、营养、修复等作用。根据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将其分为以下几种:1.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呈星形,具有许多长的突起,有些突起末端膨大,附着在脑的毛细血管壁上,称为血管周足(脚板),其它突起附着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上。因而推测,星形胶质细胞不仅具有支持和分隔神经元的作用,而且具有转运代谢物质的作用,使神经元与毛细血管之间发生物质交换。2.少突胶质细胞 胞体小,胞质少,突起分枝少,其突起末端扩展成片状,包裹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髓鞘,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鞘形成细胞。分布在神经元胞体附近和神经纤维周围。3.小胶质细胞 胞体细长成椭圆,突起细长有分支,分支上有许多小棘突。分布于大小脑脊髓的灰质内,可
19、吞噬和清除坏死组织。4.施万细胞 包绕于周围神经的周围,参与外周神经轴突髓鞘的形成。周围神经纤维受损伤或离断后,施万细胞对神经纤维的再生具有重要作用。(四)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突起和包绕在外面的胶质细胞组成。根据神经纤维有无髓鞘,可分为有髓(鞘)神经纤维和无髓(鞘)神经纤维两种。1.有髓神经纤维 突起外面包有髓鞘结构。髓鞘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层层相间而成,有绝缘的作用。髓鞘并非连续不断的,而呈有规则的阶段,阶段之间无髓鞘部分称郎飞结。轴突起始段和轴突终末均无髓鞘包裹。2.无髓神经纤维 植物性神经的节后纤维、嗅神经和部分感觉神经纤维属于无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直径细,突起外面不具有髓鞘,仅有施万细胞包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