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从业者技能水平提升对助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42215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4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从业者技能水平提升对助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从业者技能水平提升对助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从业者技能水平提升对助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16 关于从业者技能水平提升对助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思考 张 宁 淄博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摘要:党的的二十大报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中提及“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就业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视和决心。文章对新就业形态及劳动力现状分析,指明了新就业形态技能劳动者培养存在的短板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关键词:关键词:新就业形势;劳动者;就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F279 0 引言 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更多就业增长极,

2、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与新就业形态迅猛发展的态势不相匹配的是新业态领域人才供给并不充裕,为适应新业态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为新就业形态发展赋能,提升从业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刻不容缓。1 新就业形态及劳动力现状分析 新就业形态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升级以及新业态、新商业、新产业等“三新”经济的发展出现的去雇主化、平台化的各类新的就业模式。新就业形态现状分析如下:(1)与数字经济密不可分。数字经济在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新就业形态发展搭建了提供了广阔舞台,也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新动能看,已然成为新就业形态的“蓄水池”和“孵化器”,产生正向溢出效应,201

3、7 年至 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从 27 万亿增长至超 45 万亿,数字经济占 GDP 中比重已从 33%提升至 39.8%。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稳就业”的重要手段。(2)就业承载力、包容性强。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以“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当地部分新就业形态的从业者开展的专题调研数据显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占总就业人口比例为 6.9%,从事相关工作 3 年以上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近 6 成,工作呈现较强的稳定性。性别构成:男性占 63.1%,女性占 36.9%;年龄分布:“16-29 岁”“30-44 岁”“45-59 岁”和“6

4、0岁及以上”的就业形态从业者分别占 32.3%、49.6%、17.8%和 0.3%。由此可见,新就业形态发挥了就业承载力强、就业容量大等优势,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对于创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实现稳就业、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3)技能人才缺口大。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就业规模呈扩大趋势,据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 4.02 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8400 万人,5 年来,适应“三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职工队伍结构组成呈现新特点,阿里、美团、京东、滴滴、58 同城等典型互

5、联网平台快速兴起,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新就业形态就业创业机会,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群体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职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预计未来 5 年新业态人才缺口近千万。2 新就业形态技能劳动者培养存在短板 由于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发展和迭代非常快,劳动者掌握新业态从业的专业技能成为满足人才需求的关键,但目前新业态从业者培养还存在着短板。(1)培养体系有待完善。数字经济催生了新职业新业态,数字产业化要求从业者具备新技能、新素养、新知识。新就业形态技能培养方式不同于传统技能人才培养,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也不够完善,人才培养路径也有待疏通重塑,

6、人才培养的供给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所学滞后于需求是人才培养痛点,相对真正企业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17 一线的需求,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课程和实践明显滞后。新兴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通常更新速度很慢。二是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有些从教学科研老师并没有新兴产业一线实践能力,对于业内信息的获取较少,师资水平有限,师资内部激励不足,难以引进行业精英。三是缺乏统一培训标准。很多新业态的新职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未纳入到职业分类中,培训化培训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培训主体、内容、方法、考核评估会产生多种形式。(2)专业化人才供给不足。数字经济的蓬勃发

7、展催生了大量的新业态、新职业,近年人社部公布的 56个新职业中,绝大多数都与数字技能相关,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互联网营销师、数字化管理师等新职业更是与数字技能密切相关。这些新职业市场需求巨大,具备数字化新技能的人才已成为企业争夺的“香饽饽”。但在人才供需市场中,由于新业态催生的各类就业形态和职业均为短期内新兴就业形态和职业,技工院校和各类培训就专业更新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更新需要一定周期,跟不上业态发展、产业调整的步伐,新业态人才供给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增速,人才链和产业链出现脱节。(3)结构性人才供需矛盾。新就业形态不仅有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入行门槛较低的就

8、业岗位,也有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电子竞技运营师、数字化管理师、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新型技能岗位,根据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阿里钉钉联合发布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显示,首批 13 个新职业未来 5 年人才需求规模单个均超百万,未来 5 年部分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预计如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均达 125 万人左右,物联网安装调试员 500 万人,电子竞技运营师 150 万人,90%以上的企业希望通过新职业培训,提升员工成长空间,给企业注入新动力,劳动者也希望提升职业发展空间、掌握新技能。新业态从业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并存,新业态人员普遍面临着人才需求旺盛与人才

9、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要求劳动者兼具原有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形成传统产业普通技术工人过剩,而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形成技能人才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3 提升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技能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 解决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技能的问题,不应简单照搬照套原有体系制度经验,也不宜简单用原有的标准尺度去评估和应对新问题,而应从实际出发,针对新就业形态就业特点和技能需求,注重体系建设、制度创新、政策配套。(1)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打造新业态技能培养“新基建”。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举措亟须政府部门指导建立新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以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发挥公共实训机构、职业院校

10、、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的平台载体作用,构建资源充足、载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方式科学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培训载体多元发展,制定细化新就业形态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做好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机制建设,指导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明确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人才培养方案,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培养相关师资力量。(2)各培训载体应找准坐标,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一是新就业形态涉及许多新专业领域,这些新的职业更注重互联网化、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阿里钉钉联合发布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中显示“用户最想学习的新职业”为数字化管理师、无人机驾驶

11、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培训载体应紧跟劳动者需求,及时回应社会和产业对人才的诉求。政府应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培训载体多元发展。各类培训载体尤其是高校应根据新的人才就业形式的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大对一些新兴专业的发展力度,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可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凭借平台资源优势,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加大校企合作,推行产教融合,强化专业和产业的对接,围绕产业链打造专业群,提高培训水平。(3)加大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努力促进供需匹配。一是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与社会需求同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从源头上改善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与新技术、新

12、业态、新模式发展衔接匹配,推动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向知识型和技能型转型。根据新就业形态的需要,建立职业技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18 能培训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主动与新经济业态对接、与产业互动,精准对接人才缺口,找准坐标,优化技能培训结构提升丰富内涵,完善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架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科学安排数字化技术相关课程,满足数字化专业人才的需要,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使之能够快速响应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需要。二是优化职业技能人才评价。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形态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规定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通过举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大赛等

13、多种方式,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出台标准明确新就业形态相关专业职称申报评价条件,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申报评审职称和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4)精准圈定受培对象,量身定制培训项目。一是坚持就业为导向,逐步建立起“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模式。技能培训最终是为了劳动者能实现就业,对此要不断整合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要对就业重点群体进行精准识别,将新业态岗位按技能要求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分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就业群体中有意向从事新业态的就业人员,根据就业意愿、技能水平等分类建立数据库和人才档案,量身定制培训服务,通过职业技能培训

14、实现人岗精准对接,如采用校企联合定制人才的方式,让技能培训成为就业人员与岗位需求的连接点,无缝衔接。二是提高培训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精准。要想从根本上纠正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偏差,缩小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只能依靠提高职业教育课程质量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来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设置要与当地新业态发展同频共振、精准对接,培训内容要跟上岗位要求。因每个区域地区发展情况不一致,可在特定区域内开展新业态开展专项的行业企业调查,建立新业态岗位需求数据库和动态调整机制,摸清新业态的岗位需求底清,并根据新业态发展情况和企业增长情况,对岗位需求数量、技能要求进行预判,公布参考性岗位需求目录,以此

15、来引导当地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设置科目、编制课程、开展实训,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5)打造“互联网+”培训模式,以“线上+线下”拓宽学习渠道。在线学习平台为满足国民终身学习需求,以及劳动者技能提升和转换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加快“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设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管理服务组织或自我管理平台,使新形态就业创业人员通过手机 APP 就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就业岗位信息、培训信息,得到职业指导,参加职业培训和课程学习,申领就业补贴、培训补贴、社保补贴,缴纳社保费、转移接续社保关系手续、申领社保待遇、得到政策咨询服务等。目前很多平台企业自主研发使用线上培训平台

16、,培训效果良好,如通过骑手 APP 开展标准化培训学习滴滴网约出租车司机安全服务培训,线上通过滴滴课堂进行课程推送,配合弹窗、开屏和语音播报等环节培训。京东新员工入职培训飞鹰项目、员工进阶银鹰项目,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6)加强宣传引导,让劳动者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新就业形态需要的技能是随着数字经济和科学技术变革不断发生生变化,技术技能需要常学常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培养富有成效的、灵活的劳动者对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必须发展终身培训理念,解决未来的就业问题。职业培训不仅是需求驱动,也应是发展驱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营造崇

17、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就业形势背景下,应该全面提升从业者的技能,完善从业者就业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保证从业者能够从多角度、全方面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 1梁尧.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21.2綦军.我国灵活就业政策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1.3张晗.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21.4王嘉箐.新业态下劳动者灵活就业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2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宁(1990),女,山东济南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现供职单位为淄博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研究方向为职业技能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