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维修班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36412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修班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维修班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维修班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维修班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维修班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维修班工作总结 维修班工作总结 , 维修班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 ,全面贯彻落实公司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生产线,积极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团结拼搏,扎实工作,有效的保证了生产线设备的高效运转,较好的完成了设备组维修班职责的各项任务。 一. 互换岗位,实施多岗位培训 新年开工后不久,由于公司订单饱满,生产压力很大需要开双班;而维修班人员编制是单班,得到这个通知后,顿时感觉到压力和责任的重大。 由于公司的种种工作环境特殊性,致使我们的维修技术人员很难及时补充到位。经过上级领导的批准,在人员缺口大的情况下,从油漆线、冲压、预处理、焊接线等工段维修人员中调动很大部分去互相学习

2、。经过紧张的几个月的锻炼,我们的维修技术人员基本完成了从单一工段维修工转变为复合性多工位维修技术工。 二.增强团队凝聚力,加强团队合作 去年年终检修工作中发生一次起火。一得到消息,当时在整个厂区的所有维修工顿时从四面八方冲来,提着灭火工具直奔火场,并在第一时间通知消防员和上级领导,及时的避免更大的损失。也是团队精神的一种写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工段维修工忙不过来时,其他工段维修工主动协助参加维修,已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和谐的团队。 三.提升工作热情和转变心态 生产线的压力大,在发生设备故障时,有时在言语和动作方面有些过激。我们能作到临阵不乱,不焦不躁,以公司大局利益为重,及时修复设备,用

3、行动去证明我们与生产的协调。虽然很多的故障是生产线造成,我们还是把太多的委屈化解成互相理解,真正的做到真诚做人、用心做事。 四.提高故障处理能力 经常开展维修工段小组故障讨论会,对出现的问题大家一起探讨,研究,疑难问题再寻求支援,特别是液压方面。有效的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做好准备。 五.管理离不开沟通。 所谓人无完人。我们经常一起互相沟通及了解性格、地域的差异,合理的安排人员配合。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并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形成一个维修大家庭氛围。 六.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安全工作对维修工要求更高。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做事要准、快、稳。高空作业及在易燃区动火抢修时的互相纠正和引导,把安全责任时刻牢记

4、,“安全第一”是每个维修工工作理念。 任何设备从投入使用到退役,其故障发生的变化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机械长期使用后,零部件因磨损、疲劳,其强度和配合质量迅速下降而引起的,其损坏属于老化性质。 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冲压车间压床的故障率很高。我们抽调维修技术骨干,有时连续工作二十多个小时抢修。在生产压力大、设备供应不上的情况下;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及时将青岛旧设备300t压床恢复,连夜安装到位;以解燃眉之急。紧接的有是钢卷锥头的多次断,英格兰空压机电机烧坏,生产线大改造等等。 回想起在一次开班会上,我们维修兄弟们一起大声回答”我们能行!”那份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真

5、正的令人感动。 许多语文教师认为,高三语文复习课,只要注重讲解分析,至于朗读,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将时间挤压再挤压,只为做题再做题。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一、认识朗读的重要性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众所周知,汉语的的词法、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是比较困难的。而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

6、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 在高三阶段,大声朗读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

7、语文老师,能够让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高三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甚至自闭自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二、寻找一切朗读机会 已往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我只知学习别人的经验,精讲多练。但我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累了、疲了,他们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近一年,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

8、于是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我发现,只要有心,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而且,尽管少做了两道复习题,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两道题有用得多。 1抓好晨读有研究表明,早晨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因此我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加强识记积累。分阶段布置学生朗读背诵的内容,如15册要求背诵默写的名句名篇、文言散文、精美散文;指导大声朗读复习资料上的“多音多义字”、“易混形声字”、“易读错的成语”等,通过大声读,学生读音的错误会暴露出来,老师和同学,就能帮助他纠正错误。而且大声读,可以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积累. 2、用好课前五分钟 高三

9、复习课,老师指导,学生练习、考试,再老师订正、评析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课堂,于是,课堂上要么是老师滔滔不绝,要么是学生埋头苦做,而且往往一上课,师生就仿佛进入了临战状态,气氛很是压抑。为了改变这种气氛,我特意从时文精粹、意林、读者等杂志上选取短小精美的散文,如改变命运的“a”计划、理想的高度、一生干好一件事等,或自己或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读给学生听,抑或印发给全体学生让他们齐声朗读,感受美文的熏陶,然后稍作分析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还积累了一些作文素材。 3、将朗读用到复习课的各个环节中 指导诗歌鉴赏,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古典诗词,这可是绝好的朗读材料。大凡诗歌,都讲究

10、押韵,富有节奏,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韵味无穷。要体会到诗歌的美,必须反复诵读,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种享受,是默读所体味不到的。因此,在指导诗歌鉴赏时,所提供的诗歌材料,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朗读,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整体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发情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阅读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材料,模拟试卷中的精彩时文也是好的朗读材料,可以让学生齐声读或分组读,声情并茂地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思,思中读,并且安排学生潜心揣摩要点内容、思想、思路、语言等,在读书思索中加强体味,是可以极大的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 写作课上,我们也可以常常朗读,朗读范文

11、,使学生受到启发,开拓思路。学生的习作,老师千改万改,学生不一定认真看,很难收到什么效果,选几篇让其自己读,或请其他同学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写作、修改文章的兴趣。指导病句辨析与修改时,有些语病比较隐晦的句子,学生一时难以辨析,也可以让学生朗读这些语句(多半是轻声朗读),通过朗读,能发现默读中不易发现的问题。 三、加强朗读方法指导学生中,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学生为数不多,而大多数怕开口,怕读错,怕方言影响,怕结巴,怕同学笑话。因此,可以在语文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在讲“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时候,我特花点时间对学生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

12、干扰,读准字音、音调。在指导文段的朗读时,授之以节奏、情感、重音、押韵等诵读知识。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激情朗读,表情朗读;语文课堂上,精美时文让学生用心品读。通过指导、帮助,大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晨读时书声朗朗,复习课上也常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三个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把世代创造积累的文化财富继承和传递下去,并使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2)教师是价值引导的实践者。教师担负着人的潜能的开发和人的灵魂的塑造的重任。一个社会与民族的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这个发展取决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培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劳动。 (3)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与服

13、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是先进思想的创造者和宣传者。 六个特点: 1教师的劳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教师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对象的复杂性、内容的复杂性、工作时空范围的复杂性) 3教师工作方法的创造性 教师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教师的必须创造性的运用教学原理、原则和方法。所谓创造性工作就是在工作中不拘泥于传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生搬硬套教育原理,简单的模仿别人的作法,而是在变化的客观环境中,在变化的教育现象中独立思考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 职业教育特点之一有地方性,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科技发展的不平衡,这使得职业学校不能按照一个模式来办学。教学模式不同,教

14、师的工作有所不同,需要创造性工作。 4教师工作主体的示范性 “师者,人之模范”,无论教师自身是否意识到,他们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教师的示范性表现在教师工作的所有方面。教学、语言、仪表、思维方式、兴趣爱好、个性品质、道德风貌、进取精神、工作作风等。包括: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5教师的工作方式的独立性 教师的工作方式基本上是独立的个体劳动为主。在某些教学环节上需要与其它人合作,在合作中教师是起主要作用。如:备课、上课、答题等。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方法。过程都带有教师的个人特色、工作效果也就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劳动态度。 6教师工作成果具有长

15、期性 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某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一种缺点的克服等,都需要教师付出长期大量的劳动。由于教师工作的长期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考虑社会当前对学生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未来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师要有预见性。 三种素质: 一、教师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对社会和受教育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职业教育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对事业,无私奉献 4对学生、真诚热爱 5对同志、团结协作 6对自己严格要求,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神 二、教师的职业素质 1宽厚、精深的专业知识 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有效履行

16、教师职责的基本条件。为此教师要做到: (1)掌握所教学科扎实可靠的基本知识体系以及相应的技能、技巧。 (2)熟悉学科的历史、现代、发展趋势。 历史:提示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反映科学家的探索和创造; 发展:了解新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5)熟悉与所教学科相邻近的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知识面要宽。 2丰富的文化修养 3必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现代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否则,没有教育理论、正确的教育观;不懂教学规律、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个别差异;不能很好的运用教学模式和方法;导致教学工作高消耗、低效率。 三、教师的能力素质 1课

17、程开发的能力 2良好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应有学术研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持久的保持对学问的兴趣,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克服对教学的倦怠感。要研究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础规律、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技法。 5书面表达技能 6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和操作示范能力 三项能力:讲的能力、练的能力、研的能力; 三种形式:国家培训、省市培训、校本培训; 三块内容:教育理论、专业理论、专业实践; 三种印象:都能珍惜、都有勤奋、都有提高; 三项任务:自我提高、信息共享、宣传学校; 三个问题:学习与提高(学习是全方位的;学习促进变化;要提高只能不断学习);教育与教学;教学与教研; 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