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型一选择题解答选择题的基本方法,可以归纳为“一个原则、两个关注、三个审查、五个排除”。1、“一个原则”。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它是解答选择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两个关注”。一是要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如:“中心”“基础”“核心”“关键”“前提”“根本”等,要依据关键词进行准确选择。二是要关注带有绝对性字眼的题肢,入“任何”“一切”“所有”“唯一”等。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字眼的题肢往往因观点过于绝对或片面而应被排除。3、“三个审查”。一是审题干,即要弄清题意,明确题干要求“选什么”,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二是审题肢,根据“以干求肢”的原则,对所有备选题肢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
2、。三是审题肢与题干之间的关系:分析题肢与题干材料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分析题肢与题干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分析题肢与题干要求是否相符。4、“五个排除”。排谬法:排除错误选项或题肢;排异法:排除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或题肢;排重法:排除与题干意思重复的说法;排倒法:排除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排乱法:题肢的共性可以确定备选题肢中的正确选项。选择题解答常用技巧:1、 筛选法:通过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的选项或题肢为止。2、 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题肢)或对考查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选项(题肢),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3、
3、重点突破法:通过审题确定关键词句后,如果对关键词相关定义非常了解,那么可以不用逐一考虑各个选项或题肢,而是直接确定正确选项或题肢。题型三价值判断要解答好价值判断题,可采取一下三个步骤:(1) 审题意,辩题旨,判断正误。作出正确判断是说理的前提和基础,判断一旦失误就会“全盘皆输”,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所给出的“价值取向或行为标准”作出准确判断。由于受考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所限,试题中给出“价值取向或行为标准”较为明确,只需作出正确、错误或者片面的判断即可。(2) 明理由,找根据,回归教材。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运用教材知识说明材料所给出“价值取向或行为标准”正确、错误或者片面的理由,是解答价值判断题
4、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抓住关键,突出中心,找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重点是“是什么”“为什么”。其次是回归教材,找准所给“价值取向或行为标准”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即理论依据。(3) 摆观点,查缺漏,完善答案。答案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要点明确、条理清晰,注意运用学科术语作答,切忌自编自造、长篇大论。(一) 完全正确型解题方法:这类试题所给出“价值取向或行为标准”完全正确。考生要用相关知识来论证其正确性以及在实践中应该怎么做,或者分析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二) 完全错误型解题方法:这类试题所给出的“价值取向或行为标准”完全错误。考生要用相关的知识来论述其错误,并指出其在实
5、践中的危害或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或者先表明正确的观点,然后通过论证正确的观点来驳斥错误的观点。题型四 不同设问类型非选择题(一) 是什么、哪些、列举类方法指导此类型题的设问考查一般比较简单,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设问类型一般为“是什么”有哪些”,这类题目设问直接。回答也直接。一般可分为三种,侧重点略有不同:(1) 根据时政热点和教材观点回答:应具体、有效、符合实际;切忌空洞、泛泛而谈。(2) 针对材料回答具体举措:侧重国家、政府、社会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措施做法。(3)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归纳出材料所体现的教材中的重要观点。(二) 说明、表明、反映、体现类解题思路: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
6、什么。答案一般为书上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无法明显看出观点,可综合课本观点作答或从材料中找答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一定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应,二者相符即为答案的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相结合。(三)原因类解题思路: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影响、必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的展开说明。(三) 意义、作用类解题思路:(1) 多个角度思考。要从道德
7、、法律、国情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或自身、他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多角度思考其意义、作用和重要性。首先要明确有意义。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2) 可以套用“有利于”“提高了”“增强了”“促进了”“推动”“保护”“体现了”“是的需要”等模式回答。(四) 理解、看法、认识、启示、感悟类此类题可按照“示理启”的思路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判断表态)为什么(说明原因)怎么办(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示”即展示(是什么)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即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8、通过理解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根据设问明确要求回答的问题。“理”即道理(为什么)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1) 依据:质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论依据。(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国策、战略、原则、原理、法律法规等)(2) 重要性: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作用、意义、目的等。(3) 必要性: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4) 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导致的消极后果。“启”即启发(怎么办)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学校、企业、公民、消费者、青少年等怎么做或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问题。主要通过“提”完成。“提”就是根据所找出
9、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在这方面应该怎么做。这是解好试题的落脚点。解答时,应注意运用“应”“要”“坚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题的针对性。(五) 评析、辨析类(1)找准主体找出材料中人物主体的行为,紧扣其言行。(2)性质判断判断人物行为的性质、正误、合法还是违法。(一般从法和德的角度进行评价定性)(3)理论依据寻找教材中与之相关的知识,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法律、责任、成才规律、人才标准、公民与集体等角度进行分析,角度不能重复,不能生搬硬套。(不正确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原则、没有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正确的行为符合哪些法律、原则、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4)后果影响辨
10、析材料中的言行有什么危害,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者有什么意义。(5)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如果是正确的言行应指出“我们应该进一步”“我们应该继续”;如果是错误的言行应指出“正确的做法(观点)应该是”,是违法的还应指出合法的做法。(七)做法类(1)成才报国方面此类问题一般从树立理想、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作答,注意答案要全面。(2)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方面此类试题一般从公民的义务、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敢于斗争等方面作答。(3) 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此类试题有两类不同的设问,若概括提问青少年应怎么做,可结合资源环境问题、我国的国情国策进行回答;若问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注意答案一
11、定要具体,回答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等。(4) 守法护法方面解答法律试题,应包括学法(增强法律意识)、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几个方面。(5) 维权方面维权类试题一般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能协商解决的就协商解决,必要的情况下不再起诉。(八)建议类1、确定主体。设问有时指出主体是谁,如党、国家、政府、企业、公民、消费者、经营者、父母、老师、个人等,并且指定要回答某一方面的内容;有时没有确定主体,需要自己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2、注意选好角度,多角度、多方位。(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制、环保等不同方面,党、政府、企业、消费者、个人等角度)(1)面对国家宏伟目标,可从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的角度或某一方面的具体措施入手,或从战略、国策、制度等宏观的角度作答。(2)面对社会具体问题,可从国家、政府、社会、个人的角度或道德、法律的角度入手。(3)面对未成年人的问题,可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司法、个人的角度入手;面对个人的问题,可从心理、法律、社会责任感、理想的角度或道德、法律方面的行为或能力、意识(如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的角度入手。(4)面对生活中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可找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等角度入手。3、建议要合理、贴近现实、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