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乙酸》说课(资阳中学李平).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18545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酸》说课(资阳中学李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乙酸》说课(资阳中学李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乙酸》说课(资阳中学李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乙酸》说课(资阳中学李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乙酸》说课(资阳中学李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乙酸说课资阳中学 李 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六章第六节乙酸羧酸的第一课时。本说课精彩的部分是对实验进行改进。1是给出乙酸、乙醇、乙酸乙脂沸点密度、水溶性,便于学生理解加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目的。2加热混合乙酸和乙醇时,对比加浓硫酸和不加浓硫酸,更能理解浓硫酸的作用。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一些乙酸的知识,学生对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酸性和用途有了一些认识。乙酸又是羧酸的代表物,而羧酸又是本章知识链(醇醛羧酸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学好本节知识,可对以前学过的乙醛进行巩固提高,同时也为学习酯类打下基础。由于酯化反应既是羧酸的性质,又是醇的性质,所以学习乙酸的

2、同时,也使学生对学过的乙醇的性质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另外,通过对乙酸分子结构的学习,对学过的醛氧化成羧酸的反应会有深入的理解。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学习乙酸的重要目的在于利用乙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有机合成,制取新的有机物,其前提是先弄清乙酸有哪些重要化学性质。所以教材接着重点介绍了乙酸的酸性及酯化反应。乙酸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知识的中心枢纽。由于教材对结构理论介绍的很少,仅从理论上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极为有限,更主要的是在学习乙酸的化学性质过程中,借助它的性质反过来认识它的结构,同时,乙酸的性质又决定乙酸的用途。可见,乙酸的化学性质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是本

3、节知识的重点。对酯化反应历程的认识。由于乙酸与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形式有两种可能,在酯化反应中究竟按哪种方式脱水,是无法在本节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只能通过“示踪原子法”的讲解来说明。教材在介绍了酯化反应的同时,也为酯的水解反应埋下伏笔。并利用化学平衡原理知识,对比实验,解决在酯的水解时反应条件的选择对水解反应的影响。在教材的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家庭小实验:利用食醋除水垢。以此来揭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乙酸的物理性质和俗称;2、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掌握乙酸的结构式、化学性质和用途;(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

4、以及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通过以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三)情感目标:要充分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自然、贴切、适时地进行德育、美育及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渗透。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如弱酸性、酯化反应。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本质。三、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式在课堂教学构成的诸多要素中,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它是决定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

5、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本课时主要采用研究探索式教学。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四、学生分析和学法指导1学生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苯酚、乙醛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从学生具体情况看,所教两个班,1个班77人,1个班60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强,能抽时间预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在老师批阅前自己对照参考答案进行检查。2学法指导:根据

6、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演示实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五、教学手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

7、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 “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六、课堂教学结构1、请学生写出乙醛发生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这样作的目的是复习前面学习过的乙醛性质,也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乙酸。2、学习乙酸分子式、结构式、官能团。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这样作一是联系上有机物官能团决定性质。二是为乙酸酸性及酯化反应作铺垫。3、乙酸物理性质实物展示提出观察目标,完成填空并回答。乙酸色 味 态 溶沸点 。这样作一是为了知识的完整性,课本上没有乙酸物

8、理性质,但初中化学介绍过的。二是通过实物展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这样作一是为了知识的完整性,课本上没有乙酸物理性质,但初中化学介绍过的。二是通过实物展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4、乙酸的酸性提出问题,根据要求设计实验。问题 初中化学已介绍过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请同学们根据现有的化学药品或自己寻找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 证明乙酸有酸性; 比较乙酸、碳酸、苯酚酸性的强弱。要求设计成组合连续实验。提供药品镁粉氢氧化钠溶液 氧化铜固体 硫酸铜溶液 碳酸钠粉末 乙酸 苯酚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亚硫酸钠粉末等。要求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收集并探讨实验设计的可行性,课外活动时间去

9、实验室独立完成,并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来研究探索乙酸的酸性,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主动性和参与性,使能力培养落在实处。又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认识论、方法论、教学论中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探索中感知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能潜移默化地树立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思想和建立化学思维观点。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5、乙酸的酯化反应阅读思考、观察分析、相互讨论、联想推测、归纳小结,具体操作过程如下(这是本课时的重点):演示实验观察乙酸乙酯样品如何去感知其物理性质?色、味、态、水溶性、密度(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微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投影出

10、示下表物 质 乙酸 乙醇 乙酸乙酯沸点(C) 117.9 78.5 77密度(g/mL) 1.05 0.7893 0.90水溶性 易溶 易溶 微溶混合乙酸和乙醇,加热并收集馏出液,在馏出液中加入约3倍体积的水,观察现象。(无分层现象,说明了什么?)未生成乙酸乙酯,加热时反应很慢。混合乙酸和乙醇后,再加入少量浓硫酸,加热并收集馏出液,馏出液有浓厚的果香气味。设问1 那么馏出液中是否有乙酸和乙醇?如何验证?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有乙酸。有乙酸就有乙醇,为什么?)将馏出液分成两份,第一份:加3倍体积的水第二份:加3倍体积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滴2滴酚酞)观察现象:均出现分层,但第二份中有小气泡,形成的酯

11、层比第一份用水者厚。设问2 a、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中和乙酸,吸收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降低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b、为什么产生蒸气的导管口要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防止加热不均匀,使溶液倒吸。)设问3 在上述这个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分子中的羧基上的羟基提供,还是由乙醇分子的羟基提供?如何能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能否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提出设想)介绍 酯化反应的机理(可制成软件):也可利用课本上的示踪方程用含18O的醇跟羧酸起酯化反应,形成含有18O的酯,证明这种酯化反应的实质是:羧酸脱去羧基上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说明

12、这是教材第一次用实验证明反应的历程,采用同位素示踪原子进行实验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可以直观地描述酯化反应的机理,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反应实质。设问4 在酯化反应中,为什么要加冰醋酸和无水乙醇?(由于酯化反应可逆,冰醋酸和无水乙醇中基本不含水,可促使可逆反应向酯化反应方向进行,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和吸水剂)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式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亲身感知和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6、小组讨论 (1)根据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你认为在工业上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乙酸?(2)了解了解市场上食醋的种类和用途,你能举出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用途吗?

13、(3)能否将课堂上老师所做的酯化反应演示实验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作个对比,并找出各自的特点,谈谈自己的感想。在本节课的各教学环节中,做到了(1)合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3)突出化学实验功能,帮助学生树立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4)采用小组讨论,辅导答疑、集体研究、回答提问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跟踪检测,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对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七、作业1、课本P154一、二、三题2、练习册P256第一课时作业3、预习酯及其性质、羧酸及其性质八、板书设计一、乙酸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O2

14、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羧基)二、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又叫醋酸,无色冰状晶体(所以又称冰醋酸),溶点16.6,沸点117.9。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三、化学性质(一)酸性1与Na2CO3溶液反应。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CO2 +H2O2与Mg反应Mg + 2CH3COOH (CH3COO)2Mg + H23酸性比较:CH3COOH H2CO3 C6H5OH 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 H+(二)酯化反应定义: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1反应机理:醇脱氢原子,羧酸脱羟基结合生成水。 2酯化反应可看作是取

15、代反应。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生成醋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气味)。(2)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3)抑制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4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加浓硫酸可促进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方向进行。九、教后感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创新教育,必须树立开放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教育理念,不断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论和认识论、方法论中汲取营养,从思想上解决三个问题即“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积极探索。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