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07316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SSN1672-4305CN12-1352/N实 验 室 科 学LABORATORY SCIENCE第 26 卷 第 4 期 2023 年 8 月Vol.26 No.4 Aug.2023课程思政建设 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郑耀辉,梁 峰,王 迪,王亚杰,徐 晗(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辽宁 沈阳 110136)摘 要:针对工程训练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特点,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设计、教学途径的创新、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凝练、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和教学实践。搭建了课程思政综合应用示范平台,提出了实训创新作品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形成了课程思政与党建工作

2、、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思政育人效果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及经验为实训类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关键词:工程训练;课程思政;思政实训作品;应用示范平台;党建工作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305.2023.04.054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engineering trainingZHENG Yaohui,LIANG Feng,WANG Di,WANG Yajie,XU Han(Enginee

3、ring Training Center,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henyang 110136,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course,this paper has carried out exploration,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

4、litical construction objectives,th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the exca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so on.This paper sets up a demonstration platform for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uts forwar

5、d the teaching method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raining works,forms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arty building and party history learning,and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signific

6、antly improved.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reform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Key words:engineering train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raining works;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platfor

7、m;party building work 收稿日期:2021-10-29 修改日期:2022-07-20作者简介:郑耀辉,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改革。E-mail:zhengyh214 基金 项 目:教 育 部 产 学 合 作 协 同 育 人 项 目(项 目 编 号:201901101007);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20 年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项目编号:沈航教务发202011012)。“工程训练”课程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综合性实践类课程,具有专业覆盖范围广、学生受益人数多、思政教育资源丰富等特点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

8、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2。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工程训练”课程的实训教学特点及思政教育教学的优势,紧紧抓住教师队伍的“主力军”、课程建设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3-4,系统地建设课程思政,有效地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的紧密融合 5-6。目前,国内高校各类课程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教学,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7-8:(1)对课程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挖掘凝练的不深入、不系统,未充分体现学校、专业和课程的个性特征;(2)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多以教师主动“灌输”式为主,学生被

9、动接受思政教育,未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育人效果;(3)缺少课程思政教学及育人成果的应用示范平台。针对上述问题,工程训练中心对“工程训练”课程思政进行了系统的建设。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重点和目标,深入挖掘凝练了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搭建了课程思政综合应用示范平台,提出了学生参与思政实训作品创作的教学新方式,形成了课程思政与党建工作、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通过了 2 学期的教学实践,思政育人效果获得了明显的提升。1“工程训练”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及实施途径课程坚持以“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

10、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2为原则。紧密结合学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航空航天的专业特色以及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发挥“工程训练”课程的特点及思政教育教学的优势。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沈航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等平台,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这一主线。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航空报国、工程文化素养、工程伦理教育为建设重点。实现个个实训项目有思政、所有指导教师重育人、环境平台助思政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9。为满足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需求,课程整合工程训练中心的软硬件教育教学资源,结合现有课程思政的教学实际情况,重点开展以下课程改革工作。(1)打造思政理论教师、实训指

11、导教师、企业劳模/工匠密切协作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搭建课程思政综合应用示范平台,形成与党建工作、党史学习工作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3)创新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提出学生实训作品与课程思政元素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方式。(4)编写课程思政新形态教材,建设思政教育资源信息化库及线上课程。(5)延伸实训课程思政教育到科技竞赛等第二课堂,形成显性、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教学模式。(6)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2“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课程围绕夯实工程基础知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筑牢价值素质基础的建设需求,提出

12、的课程思政建设及实施途径如图 1 所示。图 1 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建设及实施途径812 郑耀辉,等: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1 课程思政教学的组织部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在教学顶层设计时,将学生价值塑造放在课程教学目标的首位。为了有序、有效开展实训课程的建设工作,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工程训练中心成立了“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学校教学督导、工程训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企业导师等组成。委员会统筹组织、部署课程建设及实施工作,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建设实施方案、集体教研活动、课程思政微课竞赛等制度和机制。2.2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

13、“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10。课程采用内请外聘的方式,组建了由思政理论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企业劳模/工匠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定期教学研讨、培训、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合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了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作用。2.3 思政教育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教学团队深入研究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挖掘凝练了劳动/劳模精神11、工匠精神、航空报国精神等实训课程蕴含的顶层思政内涵。同时,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指标,凝练了工程与社会、职业规范、个人与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等思政元素12。通过收集梳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

14、思政教育资源,形成了信息化资源库,依托超星平台建立了实训线上课程。编写了实训课程思政新形态教材,补充、完善了课程思政内容。教学团队通过思政元素融入策略、方法的研究,厘清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内在关系,明确了每个思政元素的教学切入点,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实训教学建设及教学过程中,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设计了教案及课件。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观看、学习思政教育资源。2.4 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及机制针对价值塑造的过程性、发展性等特点,结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课程构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调

15、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内容的设置注重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过程和对学生个体描述性的评价,关注学生纵向的自我发展。进一步完善了评学与评教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在学生优秀创新作品竞赛的基础上,增设了学生课程思政创新作品竞赛,优化了教师实训微课竞赛、教师课程思政微课竞赛等评优机制。3“工程训练”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1)采用实训创新作品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创新设计,形成了一种渗透式、入脑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方式。为了有效解决学生被动接受思政育人教育的突出问题,课程充分利用实践动手操作的教学特点和设备硬件条件及技术优势,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开展了学生创作思政实训作品的实践教学。利用 3D

16、 打印、激光切割、激光内雕、数控雕铣、线切割,钳工等制造方法和技术,学生创作了 200 余件体现爱国主义、劳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航空报国精神的优秀课程思政实训作品,编制印刷了“百件作品迎百年”的优秀作品集,如图 2 所示。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形成了一种渗透式、入脑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政育人效果。目前该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已经在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高校获得推广和应用。图 2 学生创作的课程思政实训作品912 (2)搭建课程思政综合应用示范平台,形成了课程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课程依托沈航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等硬件教育资源,优

17、化整合实训教学、科技竞赛、学生课程思政优秀作品等教学资源,搭建了一个集成课程思政教学、培训、交流、宣传、学生课程思政实训作品展示多种功能的综合应用示范平台。利用该平台开展“实训第一课”的实践教学,形成了课程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如图 3 所示。通过该平台开展的“实训第一课”教学,每学期参与人数 2000 余人。该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新颖、思政内容丰富,与实训教学内容相互支撑,实现了层次递进的课程思政教育,获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图 3“实训第一课”的教学过程(3)聘请企业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为师生做经验讲座和实训教学。通过方文墨、栗生瑞、洪家光等典型真实人物的“现身

18、说法”和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技术偶像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显著地提升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4)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的科技竞赛创新基地,延伸课程思政教学到科技竞赛等第二课堂,形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教学模式。4 结语高校“工程训练”课程不同与一般的理论课程和实验等实践类课程。一方面,课程包含的实训项目多,例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工程训练”课程包括了车、铣、刨、磨、钳、铸造、锻造、热处理、数控车、数控铣、数控雕铣、线切割、激光切割、激光内雕、3D打印等 15 个实训项目。另一方面,参与教学的实训指导教师人数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共有 37 名实训指导教师参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因此,

19、面向教学内容体量大、教学队伍人数多的实训类课程,如何有效地建设好、实施好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实现“个个实训项目有思政、所有指导教师重育人、环境平台助思政”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需要深入、系统地开展探索和教学研究。同时,通过广泛的交流和研讨,充分借鉴成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经验,实现实训类课程思政的落地落实、见功见效。总结“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建设及实施经验如下:(1)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组织机构和建设实施制度机制,保证实训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2)优化整合党建、党史学习教育的软硬件资源,搭建实训类课程思政的教学平台。(3)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特点和设备硬件条件、技术的优势,

20、通过实训创新作品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渗透式、入脑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方式。参考文献(References):1 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CDIO 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15-18.2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20.3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4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5 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

21、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6 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86-90.7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8(3):64-69.8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9 万玉凤.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8-06-22(01).10 燕连福,温海霞.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7(8):13-19.11 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17-21.12 林健.如何理解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基于华盛顿协议的界定和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7-26,38.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