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UTO-CAD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阅读设备图纸、进行制冷设备系统改造、施工绘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关注学生素质和职业岗位认知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冷设备识图及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具备阅读设备图纸,能够识读、绘制系统图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方向的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一) 知识目标1. 了解CAD软件的硬件需求。2. 熟悉CAD
2、的工作界面。3. 熟悉CAD的给了工作空间。4. 掌握如何执行CAD命令。5. 了解CAD坐标系概念。(二) 能力目标1. 能对CAD文件进行基本操作。2. 能够绘制二维图形。3. 能够编辑二维图形。4. 能够填充图案与渐变色。5. 能够标注图形尺寸。6. 能够创建文字及表格。7. 能够创建简单三维图形。8. 能够打印、输出图形。(三) 职业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学习素养。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运用知识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耐心踏实的工作作风。 4. 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参考学时72学时四、课程
3、学分4学分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课时1工作界面与基本操作1. 熟悉并布置工作界面,了解AUTO-CAD用户界面的组成,会对用户界面进行基本操作2. 命令的使用,掌握调用AUTO-CAD命令的方法,会重复命令和取消已执行的操作3. 图形文件管理,会对图形文件进行新建、打开、保存等基本的操作在CAD实训室进行实训:1. 示范、演示用户界面的基本操作、命令的调用方法以及对图形文件的操作2.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加以订正3. 总结评价42选择对象1. 理解选择对象的相关概念2. 会对对象进行基本、矩形、快速和全部等选择的操作3. 会删除对象在CAD实训室进行实
4、训:1.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选择对象的相关概念2. 示范演示选择对象与删除对象的操作方法3.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加以更正4. 总结评价23绘制基本二维图形1. 理解直线、多线、样条曲线等命令的相关概念2. 会熟练运用直线、多线、样条曲线命令绘制图形3. 理解绝对直角坐标、相对直角坐标的含义,掌握坐标的输入方法,会使用绝对和相对直角坐标绘制直线类图形4. 理解构造线、圆、圆弧等命令的相关概念5. 会运用构造线命令辅助作图6. 会熟练运用圆、圆弧命令绘制图形;会根据已知条件合理选用绘制圆和圆弧的方法7. 理解多段线的相关概念、应用场合以及各命令选项的含义8. 会熟练使用多段线命令绘制图形9.
5、 理解矩形和正多边形各命令选项的含义10. 会熟练运用矩形和正多边形命令绘制图形11. 会熟练运用圆环和椭圆命令绘制图形12. 会使用点命令绘制单点和多点13. 理解定数等分和定距等分的含义14. 会熟练运用定数等分和定距等分命令对对象实现等分;15. 掌握点样式的设置方法16. 理解图案填充的相关概念以及对话框中各选项的含义17. 会熟练使用图案填充命令对图形进行正确的图案填充在CAD实训室进行实训:1.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直线、多线、样条曲线相关概念;演示直线、多线、样条曲线的操作方法,特别是命令选项的使用方法;讲解直角坐标、相对直角坐标的含义,演示其输入方法2. 示范演示构造线、圆、圆弧
6、命令的操作方法;通过设置不同任务,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绘制圆、圆弧各种方法的应用场合3.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多段线的相关概念;示范演示多段线命令的操作方法;通过设置不同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多段线命令选项的应用场合4. 示范演示矩形、正多边形命令的操作方法;重点讲解正多边形命令中“外切于圆”“内接于圆”以及“边”选项的选用方法5. 示范演示圆环、椭圆、点命令的操作方法;讲解定数等分、定距等分命令的含义,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定数与定距等分的选用方法;示范演示点样式的设置方法6. 利用多媒体讲解图案填充的相关概念;示范演示图案填充命令的操作方法7. 巩固训练,引导学生
7、独立完成任务图形的绘制,提倡互学互助8. 指导订正9. 总结评价244编辑图形对象1. 理解倒角和圆角的含义2. 掌握倒角和圆角命令的操作方法,会熟练运用倒角和圆角3. 理解修剪、旋转、阵列、镜像、缩放各命令的相关概念4. 掌握各命令的操作方法5. 会熟练运用修剪、旋转、阵列、镜像、缩放命令对图形进行编辑6. 理解偏移、复制、打断、分解各命令的相关概念7. 掌握各命令的操作方法8. 会熟练运用偏移、复制、打断、分解命令对图形进行编辑9. 理解拉伸、延伸、移动各命令的相关概念10. 掌握各命令的操作方法11. 会熟练运用拉伸、延伸、移动命令对图形进行编辑12. 理解拉长、合并、对齐各命令的相关概
8、念13. 掌握各命令的操作方法14. 会熟练运用拉长、合并、对齐命令对图形进行编辑15. 理解夹点的含义16. 会熟练运用夹点对对象进行拉伸、移动、旋转、镜像和缩放编辑在CAD实训室进行实训:1.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倒角、圆角相关概念;示范演示倒角、圆角的操作方法2. 示范演示修剪、旋转、阵列、镜像、缩放命令的操作方法3. 示范演示偏移、复制、打断、分解命令的操作方法4. 示范演示拉伸、延伸、移动命令的操作方法;重点讲解拉伸命令中对象的选择方式5. 示范演示拉长、合并、对齐命令的操作方法6. 示范演示应用夹点对对象进行拉伸、移动、旋转、镜像和缩放的操作方法7. 通过设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
9、,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编辑命令对图形实现编辑修改8. 巩固训练,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图形的绘制,提倡互学互助9. 指导订正10. 总结评价245文本标注1. 创建文字样式2. 添加单行文字3. 添加多行文字和编辑文字在CAD实训室进行实训:1. 演示并配合多媒体课件讲解文字样式对话框的含义2. 示范演示单行文字命令的操作方法和特定字符的输入方法3. 示范演示单行文字命令和编辑文字命令的操作方法4. 巩固训练,指导订正5. 总结评价66尺寸标注1. 创建标注样式2. 基本尺寸标注3. 连续、基线标注4. 引线、尺寸公差、形位公差5. 编辑标注在CAD实训室进行实训:1. 演示并配合多媒体课件讲
10、解标注样式对话框各选项的含义2. 示范演示各类型尺寸标注命令的操作方法3. 示范演示编辑标注的操作方法4. 巩固训练,指导订正5. 总结评价67图块1. 图块的基本操作2. 块的属性在CAD实训室进行实训:1.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图块和块属性的相关概念2. 示范演示创建块、插入块、定义块属性的操作方法3. 巩固训练,指导订正4. 总结评价48创建常见基本体1. 掌握创建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楔体、圆环体的操作方法。在CAD实训室进行实训:1. 示范演示命令的操作方法2.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图形的绘制,提倡互学互助3. 巩固训练,指导订正4. 总结评价2六、教学建议(一) 教学方法1.
11、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教和做中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具有成就感。2. 本课程教学分两个项目,机械识图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训在基础实验室进行,AUTO-CAD在专业实训室进行。3.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情景,加强实践操作训练。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实操项目进行实训。4.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挂图,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课件、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设备的结构。5.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
12、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6.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二) 评价方法1. 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实一体化评价模式。2. 注重评价的多元化,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实训报告、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3. 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三) 教学条件1. 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零部件实物和教具。2. 实训条件:按照学生及教师人数配置计算机及CAD绘图软件,建议师生比在1:15-1:20。(四) 教材选编1. 教材编写要把握经济
13、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线,把项目教学和任务引领教学的课程体系纳入教材编写,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 教材内容的编排要符合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并且要融入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3. 教材编写引入行业企业生产标准与规范,及时把本专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纳入教材,使教学处于本学科的前沿。4. 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特点,便于贯穿“做中教、做中学、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任务要具体,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版面设计要新颖、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表达要求文字朴实、简炼、准确、科学。(五)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1.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和特点,有效地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量的采用挂图、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活动。2. 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交换转变、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积极创造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