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六章第六章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v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v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理论(自学)v第三节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v一、自我意识的含义v二、自我意识的结构v三、自我意识的功能(自学)一、自我意识与行为调节(一)什么是自我意识v自我意识也被称为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二)自我意识的作用1.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2.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3.自我监督、自我教育二、自我意识的结构v个体的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行动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共同作用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一)自我认知(二)自我体验(三)自我行动(一)自我认知v自我认知包括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知两个方面。v个体通过自我认知,产生自我观念、自我评价,同时伴随着自身体验,并表现为对待自身的行为倾向。自我认知的方式1.自我观察2.自我分析3.社会比较4.自我暴露5.自我蒙骗(二)自我体验v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的一种态度。例如:自信、自备、自满、自责、自我欣赏等。v自我情绪体验反映了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v若客体的我满足了主体的我的要求,个体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表现为自我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表现为自我责备。1.自我价值感v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即自尊、自卑等自我情绪体验。2.成功体验与失败体验v成功体验(success experience)与失败体验(experience of failure)一般与工作是否取得成功有关,但它们还决定于自己的期望水平,这就是说,客观的我所取得的成绩虽然已达到了社会的水准之上,但能否产生成功体验,还要看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要求,即期望水平。3.自豪感与羞愧感v一般来说,自豪感的体验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理想自我形象相符合时产生。v羞愧感的体验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未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形象的要求而产生的。4.内疚v内疚与羞愧不同,羞愧是感到自己比不上他人,偏重于个体的智慧,认为自己努力不够,对社会贡献少于他人;而内疚是由于自己的行为违反社会道德准则,侵犯了他人利益而受到良心上的责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感到“对不起”父母、师长和领导。(三)自我行动v自我行动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过程。v自我行动的意义在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使个体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谐。自我行动的方式1.整饰自己,以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好印象2.投其所好,以获取他人对自己的好感3.自我防卫,以变换自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三、自我意识的功能(一)提高认识水平(二)丰富感情世界(三)发展意志能力(四)促进道德形成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理论 一、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理论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94)是美国精神分析医生,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之。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阶段 阶阶段段年年龄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发发展展顺顺利利发发展障碍展障碍1 11 1岁岁半半对对人信人信赖赖对对人不信人不信赖赖对对人信人信赖赖,有安全感,有安全感与人交往,焦与人交往,焦虑虑不安不安2 21 1岁岁半半-3-3、4 4岁岁自主自主羞怯、疑羞怯、疑虑虑能自我控制,行能自我控制,行动动有有信心信心自我自我怀怀疑,行疑,行动动畏首畏尾畏首畏尾3 34-54-5岁岁主主动动感感内疚感内疚感有目的方向,能独立有目的方向,能独立进进取取畏惧退畏惧退缩缩,无自我价,无自我价值值感感4 46 6岁岁-青春期青春期勤勤奋奋感感自卑感自卑感具有求学、做事、待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人的基本能力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满失失败败感感5 5青年期青年期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自我混自我混乱乱自我自我观观念明确,追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方向肯定生活缺乏目生活缺乏目标标,时时感彷徨感彷徨迷失迷失6 6成年期成年期亲亲密感密感孤独感孤独感成功的感情生活,奠成功的感情生活,奠定事定事业业基基础础孤独寂寞,无法与人孤独寂寞,无法与人亲亲密密相相处处7 7中年期中年期关心后代关心后代自我关注自我关注热爱热爱家庭,栽培后代家庭,栽培后代自我恣自我恣纵纵,不,不顾顾未来未来8 8老年期老年期完美感完美感失落感失落感随心所欲,安享天年随心所欲,安享天年悔恨旧事,悲悔恨旧事,悲观观失望失望二、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理论奥尔波特(Allport,1961)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我意识的发展模式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发展到心理自我。三、米德的自我意识理论v米德(Mead,1934)从社会人际互动的角度阐述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个体脱离他人就不可能形成自我,个体的自我意识在个体借助语言符号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v他提出三阶段的自我意识发展模式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模仿阶段第三阶段是社会角色扮演阶段。四、洛文格的自我意识理论v洛文格(Loevinger,1980)采用造句测验的方法搜集大量资料,长期研究自我发展,提出七阶段的自我意识发展模式。第一阶段为前社会的、共生的阶段第二阶段为冲动阶段第三阶段为自我保护阶段第四阶段为遵奉阶段第五阶段为公正阶段第六阶段为自主阶段第七阶段为整合阶段第三节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v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学)v二、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个体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指标(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三)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一)个体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指标v第一个指标是出生后第一年末,儿童从动作对象中能够区分出自己的动作,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动作的目的和动机,也就是发生了初级的自我意识。v第二个指标是儿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v第三个指标是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v第四个指标是能使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白己。(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v1.自我中心期v2.客观化时期v3.主观化时期(三)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v1.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v2.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v3.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二、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v(一)全面认识自我v(二)积极悦纳自我v(三)努力完善自我(一)全面认识自我v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v一般来说,个人很难恰如其分地评价、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容易过高或过低,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v1、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v2、根据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v3、通过和自己相当的人加以对比来认识自我v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二)积极悦纳自我v悦纳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报认可、肯定的态度。v是否悦纳自己是个体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它涉及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三)努力完善自我v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v自我完善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合理确立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 自我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主动改变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复习题v1、名词:自我意识。v2、名词:自我认知。v3、名词:自我体验。v4、名词:自我行动。v5、简答或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