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昆明区域分析.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481020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区域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昆明区域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昆明区域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昆明区域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昆明区域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昆明市区域分析目录一、昆明的地理位置二、昆明资源环境基础三、昆明发展历史四、昆明社会经济条件五、昆明市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六、昆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SWOT分析七、昆明未来发展展望一、昆明的地理位置一、昆明的地理位置融入世界看昆明融入世界看昆明放眼全国看昆明放眼全国看昆明立足全省看昆明立足全省看昆明行政区划行政区划融入世界看昆明融入世界看昆明昆明作为东盟10+1自由贸易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之一,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桥头堡,将在我国国家安全战略、西南地区面对东南亚、南亚大通道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中国国力的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了该区域的主旋律。放

2、眼全国看昆明放眼全国看昆明昆明地处“东联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提出:昆明是国家提升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能力,建设陆路对外通道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改革开放以后,昆明城市逐步成为我国西南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在未来较长时期仍会延续这样的趋势。立足全省看昆明立足全省看昆明昆明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为全省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富集区、先进生产力的密集地区,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昆明是全省和滇中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引领滇中、带动全省。行政区划为统筹市域整体城乡协

3、调发展,将昆明是分为昆明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昆明市域:含五区(盘龙、五华、官渡、西山、东川)八县(晋宁、呈贡、石林、宜良、嵩明、富民、禄劝、寻甸)一市(安宁),面积2101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包括以滇池流域为核心的昆明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和呈贡县全部行政辖区范围以及滇池流域所涉及到的晋宁、嵩明部分乡镇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06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由昆明主城、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组成中心城区,总面积为1722平方公里。二、昆明资源环境基础二、昆明资源环境基础地势、气候地势、气候矿产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人口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人口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地

4、势地势昆明市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昆明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894米。昆明市城区在滇池盆地北部,南濒滇池三面环山,空间环境良好。地处云贵高原中部,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分水岭。气候气候由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纬度低,海拔高,加之有高原湖泊滇池、阳宗海调节温湿度,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5度,年平均降水量1035毫米,相对湿度74且降雪年份极少有。由于温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能见度良好,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故有“春城”美誉,是世界上少有的全天候旅游城市。矿产资源源我市矿产资源具有优势矿种多,资源丰富,地理分布集中,配套程度高,开采建设条件好

5、,产业优势突出,找矿潜力大。同时我市已进入矿产资源消费快速增长期,后备资源不足,资源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一)矿产资源特征及其优势矿产1.矿种多、总量大,配套程度较好至2000 年底,我市共发现60余种(含共、伴生)矿产,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以下简称储量简表)的有35种,其中资源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的有磷矿、玻璃用砂岩、玻璃用白云岩、硅藻土等13种矿产。居第二位的有钛矿、铝土矿、铜矿及水泥配料用砂岩等6种矿产。矿产资源总量大,列入储量简表的各类矿产储量14.2亿吨,资源量44.7亿吨。磷资源储量23.2亿吨,资源量14.1亿吨,平均品位22.5%,集中分布于滇池周围及铁路沿线,是国内开发利

6、用条件最优的磷矿资源地。辖区内小江断裂带上,地热资源丰富,滇池盆地为全省已开发的最大地热田,产业优势明显。2.优势矿产资源找矿潜力大,优势明显一些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山,面临资源逐渐枯竭,但近年来在东川铜矿、昆钢铁矿等老矿山的外围和深部又相继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矿床。东川、寻甸地区磷矿找矿潜力巨大,具有找到大矿、富矿的条件;滇池周围地区找寻富磷矿资源潜力大;富民、禄劝地区具有找到大型、特大型钛矿的潜力;东川地区金矿找矿已取得重大突破,而东川铜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潜力巨大;寻甸、嵩明、石林、禄劝盆地可进一步扩大地热田规模。石林、禄劝、安宁等地大理石具有较大潜在优势。3.优势矿种富矿比例大,组份多,综合利

7、用价值高已探明资源储量中,高品位富矿比例大,开发价值较高,如磷矿、钛矿、石英砂等。金属矿产中共伴生组分占有一定比例,如东川铜、铁矿共生,伴有金、银、镓、锗等;先锋煤矿上覆厚层硅藻土,安宁岩盐与芒硝、石膏共伴生。4.分布集中,开采建设条件好主要矿产资源富集区相对集中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磷矿集中分布于滇池周围;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东川;黑色金属中的钛矿分布在富民、禄劝铁矿集中在安宁、晋宁、禄劝;建材非金属中的玻璃用石英砂、玻璃用白云岩等分布在西山和安宁,硅藻土分布在寻甸的先锋;化工原料盐矿、芒硝矿主要分布在安宁盆地、富民、禄劝,煤矿集中分布在宜良、寻甸、石林、嵩明。大部分磷矿、钛矿、硅藻土、石英砂均

8、可露天开采。我市列入储量简表的矿床共160个,其中大型矿床23个,中型99个,小型38个。2000年资源储量占全省的比重是:磷58.6%、铜29.3%、盐矿(固体NaCl)4.1%、钛矿35.9%、玻璃用砂岩76.3%。按照已查明矿产资源在全国、全省位居前列,属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支柱性矿产,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开发能力、产品质量好并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等评价原则,确定磷、盐、铜、钛矿、非金属建材、矿泉水及地热六类矿产资源为我市的优势矿种。(一)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二)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观念淡薄和对不可再生属性认识不足滥采乱挖情况较为严重。(三)以市场为导向的

9、商业性地质勘查运行机制不完善。(四)矿业结构不合理。(五)经济欠发达和交通不便地区矿业投入相对不足。(六)矿产资源无序开发使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三、三、矿产资源勘源勘查、开、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水资源源昆明为云南省省会城市,人口500多万(城市人口245万人),经济总量占全省1/4。昆明市已严重面临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恶化,早涝灾害三个突出问题。1、昆明水资源状况昆明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流域的分水岭,水源主要依靠大气循环降水后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水库、湖泊,人均水资源不足300m3,属严重缺水城市。目前全市各种水利设施年可供水量1316亿m3,正常年缺水216亿m3。近

10、几年来每年旱季,部分山区、半山区均会发生局部旱灾。旱灾造成了供水紧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随着昆明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一些新兴城区的开发建设对水资源的供给、利用和开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昆明市的主要水源为滇池、松华坝和宝象河水库。滇池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517亿m3;松华坝水库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1亿m3。按昆明市城市建设规模,昆明地表水远远满足不了需水要求,以致造成大量地下水被开采,水源地水量减少,部分水源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局部地段路面断裂,房屋开裂下沉。2昆明市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2.11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目前昆明城市、农村的水、空气、噪声、垃圾等污染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11、未得到有效遏制。全市2/3以上的城市河段污染严重,水质恶化,河流污染已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农村;湖泊、库塘富营养化加剧。一些地方监管薄弱,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不仅造成了资源的破坏、浪费,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12水资源日趋紧缺昆明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为全国人均占有率的11%,是全国14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滇池盆地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300m3,水资源紧缺,水资源的规划、计划、开发、节约、保护的问题未统)。管理体制不顺,多龙治水,运行机制不灵活,投资融资改革还未配套完善,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早季山区、半山区农民群众饮用水较紧张,

12、这些都制约着现代新昆明的建设。2.13资源浪费现象突出,水污染严重昆明供用水中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水损率达13%26%;水的成本核算管理在部分企业不落实,考核不严,措施不力;优水优用、分质用水、中水回用不到位,水资源浪费现象较突出。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人口密度的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剧增,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却远远未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在农村,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塘坝和沟渠,其污染程度超过工业污水。农村畜禽养殖业规模的迅速发展,带来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据有关资料,猪和牛的粪便排放量分别是人的57倍,大量的畜禽粪便没有处理便直接排放河道、田地、路面等,致使水体严重污染,

13、目前养殖业已成为农村的大污染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非常可观,按500多万人口,每人每天产生015kg 计,每天共产生215万t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大部分转移到农村,而垃圾中有1/4是不可降解的,处理方法就是掩埋,导致了垃圾填埋场封场速度加快,给封场后的绿化和开发利用带来困难。同时垃圾中的渗漏液严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市域水资源利用情况市域水资源利用情况对市域范围可供利用的水资源进行规划布局;为满足城市用水以及滇池生态补水,开发实施清水海引水工程及滇池补水牛栏江引水工程;为保证昆明主城区供水水质,设立饮水水源保护区,对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宝象河水

14、库、柴河水库、大河水库、自卫村水库等根据水库规模划分保护区范围。人口资源人口资源1、总人口变化、总人口变化根据2010年云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云南省普查实际登记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87.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08.7万人,增长7.20%。平均每年增加30.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0.70%。全省普查实际登记家庭户1235.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357.0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3人减少了0.20人。2004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昆明市调整行政区划,重新进行了自1956年以来的第一次对主城区的规划

15、 调整,调整之后,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个区分别都有城市和农村,不仅突破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障碍,也使得各个区之间的城乡人口更为合理。经过调整后,2005年五华、盘龙两区由原来的全部非农业人口调整为农业人口26814万人,而官渡、西山两区的农业人口有所减少,这样平衡了原来四个区之间农业人口极不协调的情况,也为市区农业、非农业人口的平衡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2、人口性别变化、人口性别变化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实际登记的人口中,全省男性为2385.0万人,占总人口的51.89%;女性为2211.6万人,占总人口的48.11%。总人口性别比为107.84(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

16、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11下降了2.27。3、人口年龄、人口年龄2005年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08.2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7.82%;15-64岁的人口为447.2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3.6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0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5%。五年间,少儿人口净减2.15万人,比重下降了1.27个百分点;老年人口增长较快,五年间净增14.6万人,老龄化社会的特征更为明显。据昆明市人民政府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末,昆明市共有常住人口608.57万,其中五年间净增长14.6万老年人口。4、受教育

17、情况、受教育情况第六次云南省全国人口普查实际登记的6周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65.6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385.0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263.1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994.4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013人上升为577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563人上升为837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1233人上升为2748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4768人下降为43388人。全省普查实际登记15周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人口为277.0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05.3万人,文盲率

18、由11.39%下降为6.03%,下降了5.36个百分点。5、从业人口情况、从业人口情况0 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008年2005年2000年表表3部分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部分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文化资源文化资源1、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昆明市,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文物保护单位311项,其中属国家级的16项,省级的40项,市级的35项,县(

19、市)区级的242项。昆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革命传统和灿烂的文化。在昆明这片土地上曾出现过在历史上有重大贡献并且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一批著名人物,如郑和、赛典赤瞻斯丁、兰茂、钱洋、孙髯、担当、唐继尧、聂耳、龙云、缪云台等等。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曾经发生过重九起义、护国首义、抗日救亡、“一二一”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革命运动。大观楼长联昆明被命名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名符其实、当之无愧的,其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一是昆明的历史文化充分体现了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伟大航海家、和平友好使者郑和那无比崇高的精神和世界著名的航海英雄业绩,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敢为

20、人先、勇于开拓的精神,被评为世界上的千年伟人;唐继尧领导的护国首义,震撼中外,制止了中国历史从共和制向封建制的逆转;中共云南省委领导王德三烈士在反动派的屠刀下视死如归、英勇就义,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二一”运动中的闻一多、李公朴等烈士为争取民主、自由,反对国民党特务的血腥镇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二是昆明文化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价值。堪称古滇文化精粹的青铜文化,代表了汉代滇池地区较高的生产力水平,标志着古滇国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早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一百多年,为我国的中医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出生在昆阳的高僧担当,是一位可与八大山人齐名的著名画家,他留下的200多幅佛

21、教思想浓厚的山水画,是我国的稀有瑰宝;石龙坝电站属我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标志着昆明市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城市工业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三是昆明秀丽的湖光山色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给历代文人韵士注入了诗歌的灵感。留下了一大批写景咏志的诗文楹联,如:杨慎的“滇池曲”、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当代诗人郭沫若也留下了“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的诗句。伟大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与昆明光荣的革命传统影响和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积淀无不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最近重又唱响的老昆明童谣,把春城的大街小巷数得一清二楚,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2、在建设泛亚国际文化名城的背景下,昆明应合理定位,挖掘、提升文化子品牌的

22、价值含量,并以“春城文化”为主品牌引领、整合子品牌,构建有机的品牌系统。(一)打造“春城文化”首席品牌“春城”是昆明内涵最深厚、外延最广阔、知名度最高的文化品牌,“春”是昆明最核心、最富有特色和最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元素。昆明四季如春,全年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天数有300天,年均日照时数2250小时以上。正是优越的气候品牌优势,昆明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夏避酷暑、冬避严寒的旅居胜地。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高海拔、低纬度,无霜期长、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使昆明与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东非高地的肯尼亚一起,成为全球最适宜生产优质花卉的宝地。昆明鲜花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

23、会的指定用花;以昆明为主的云南鲜切花产量连续16年全国第一;出口涵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35个国家和地区,在香港市场占有份额达到了40%以上。“斗南花卉”已成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花卉行业的驰名品牌。昆明正致力打造“亚洲花都”,一个集生产、销售、加工、物流、花卉贸易、科技研发、人才培养、花卉博览、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花卉基地。“和羹之美,在于和异”,昆明的美食,不以单一风格胜出,多元化、民族风,才是它的风格。26个民族,26种风味,彝族、回族、白族、傣族、景颇族、爱伲族等民族佳肴在昆明都可以品尝到;鲜花、竹节虫、蜂儿、野生菌闻所未闻的山茅野菜都可以被当做食材。鲜花,“春城无处不飞花”

24、人情品牌,是昆明最富有春天气息的温情品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季如春的气候、丰富厚重的历史、多元包容的文化孕育了谦和善良、热情好客、厚道、诚实、包容的昆明人,形成了厚德载物、博爱兼容、诚信质朴的民风。温暖人情使得昆明成为一座一见倾心的城市,一座极易融入的城市。美食,是昆明最富奇思妙想的独特品牌。昆明四季如春、花开不断,是个天然的“大空调”;这里生活便捷、物价合理,是可以安居乐业的幸福城市;这里山水辉映、佳景荟萃,是世人公认的旅游胜地;这里古迹星罗、名人棋布,有很多值得深究品味的历史余韵昆明是一座把“生活与体验”当做生存方式的城市,这种普世的生活方式使得昆明节奏舒缓、慵懒从容,春夏秋冬,悠闲

25、间又是一年。人情,是弥漫在昆明每个角落的无形气质石林还是“阿诗玛”的故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经典阿诗玛享誉中外;彝族传统火把节入选“IFEA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石林这张集独特自然景观和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世界级品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美丽的、舒适的、充满无限惊喜的昆明,叫响了以民族文化塑造昆明城市形象的品牌之路。宜居,是昆明最能留住异乡人的动人品牌。石林,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第六个世界自然遗产,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二)鲜花美食民风宜居石林一个不能少123451、海埂海鸥2、昆明国际花卉交易中心3、野生食用菌火锅4、汽锅鸡5、石林旅游资源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类

26、型昆明旅游资源类型构成丰富,品质较高,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根据国家标准分类体系对昆明市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行划分(表1)。2、旅游资源的吸引范围、旅游资源的吸引范围昆明是我国发展国际旅游比较早的城市之一,其旅游资源持续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昆明旅游业的五大国际客源市场为:东南业市场、港澳台市场、欧美市场、东北亚市场和北美市场。国内四大客源市场为:以广东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市场;以上海为主的华东五省市场;以北京为主的华北市场;以重庆为主的西南市场。省内市场为:西双版纳市场、大理市场、丽江市场、德宏市场,以及玉溪、曲靖和迪庆市场。同时昆明市旅游资源的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云南的旅游形象,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

27、城、春城、花城、少数民族城、高原体育训练城,如今已跻身于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城市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并成为云南旅游网络的重要结点和辐射中心,是连接其他省区及国内至东南亚旅游线路的重要枢纽,故昆明的旅游资源在云南省的作用也表现为它是区域旅游的双向发散地。特别是石林国际旅游胜地、环滇池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阳宗海会议康体旅石林国际旅游胜地、环滇池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阳宗海会议康体旅游胜地、世博旅游新区、安宁温泉度假区和轿子山国际生态旅游区等六大资源地游胜地、世博旅游新区、安宁温泉度假区和轿子山国际生态旅游区等六大资源地更成昆明市主要旅游精品项目,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旅游客。12341、滇池2、阳

28、宗海3、安宁温泉4、轿子雪山城市改造建设不够完善,资源总体开发程度较低。例如,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挖掘还不够,一些民族文化只停留在表面,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达不到春城应有的内涵,造成了一定的浪费。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了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而一些具有文化、科学、历史、艺术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削弱了昆明旅游地的形象。资源的保护意识差。资源开发过程中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例如石林外围石柱及部分珍贵地质现象在采石活动中遭到破坏;滇池等优质景区,受到污染的影响和威胁;阳宗海、翠湖景观受到人为活动的较严重影响。资金不足

29、,宣传力度不够。这已严重制约了开发的力度和进程,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使昆明比其他旅游发达地区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此类问题导致1/3的游客只在昆明短暂停留或不停留而转向云南省其他景区。究其原因并不是昆明的资源不够吸引游客,而是旅游发展规划需要创新。3、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三、昆明发展历史三、昆明发展历史1、昆明城市发展回顾、昆明城市发展回顾2、昆明总体规划轨迹、昆明总体规划轨迹1、昆明城市发展回顾、昆明城市发展回顾昆明市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滇池东岸就有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公元前三世纪,楚将庄跷率二万将士入滇,“变服从俗”,

30、并在滇池地区建立了统一国家。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郭昌以兵威服滇王,建立益州郡,郡治所滇池县(今晋城)。治代开南夷道,设置郡县,召募内地治人到云南屯田。外地人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中原文化,促进了滇池地区经济社会和交通的发展。从唐初开始,滇池流域的开发重心逐步转向滇池北岸。唐永泰元年(765年),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是联系巴蜀、交趾的交通中心,控制西南的战略要地,地方政权南诏国的陪都,大理国亦如此,这段历史长达490年。元代至元十一年,改鄯阐城为中庆路,成为行省府城,自此,昆明成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任平章政事赛典赤詹思定。明代设中庆路为云南府,并在洪武十五年,将城址移动并改筑砖城

31、(今圆通山东北角,尚留有城垣残段)。清代昆明城市基本在明代形成的格局和形制中发展。抗日战争期间,大量工厂、学校、政府机关纷纷迁至昆明,使得城市迅速膨胀,人口由10万增至30万。经济高速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历史上城市发展较快的时期。在建国后至今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昆明城市发展主要呈现了三段有特点的发展时期。A、恢复发展期(19531966年)城市以老城为中心,外溢式发展新区,并跳跃式发展了市郊工业片区。城市田园风貌良好,滇池环境良好。建成区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B、发展重振期(19761992年)城市继续按照单一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即以旧城为中心,外溢式发展新区和大力发展市郊工业片区,

32、继续保持城市田园风貌的框架,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C、发展高速期(19922000年)“99昆明世博会”有力的促进了昆明城市的跳跃发展。但“摊大饼”式的发展,导致城区与市郊工业区连片;老城区大量被拆;交通、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出现了问题,滇池环境受到了破坏,城市供水水源开始短缺。2、昆明总体规划轨迹、昆明总体规划轨迹(一一)初级阶段初级阶段1943年年从1943年到1962年近20年时间内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蓝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问题一直是开展昆明城市总体规划时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城市发展人口和用地规模、城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城市发展人口和用地规模、城市大交通中铁路与城市关系、

33、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及道路宽度、工业产业布局。市大交通中铁路与城市关系、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及道路宽度、工业产业布局。城市发展形态为依托老城同心圆外扩,商贸等核心功能布局依托老城同心圆外扩,商贸等核心功能布局,依托火车站、盘龙江,向东、向北拓展,文教区安排在西北部(至今沿用),工业区安排在东部丘陵地为主,可理解为跳开昆明平坝第一空间落位,相对形成隔离。居住区居住区安排在西南部靠近滇池,城市规划总人口85万,规划用地面积170平方公里,人均综合用地达200平方米。作为城市对外交通的铁路规划利用米轨铁路米轨铁路自成体系,与我国内地交通联系从图示川滇车站(今北站)看出,是从四川进入即从内江经昭通至沾益。准轨

34、铁路是否修到昆明,在何地换乘、换装,规划未作交待。城市对外交通的公路,过境交通呈典型的东西向过境交通呈典型的东西向(此状况一直延续至上世纪90年代未变),东依滇黔公路进入,西接滇缅公路出碧鸡关,利用“二环”路迂回转向,交通节点枢纽为塘子巷、穿心古楼、西站、弥勒寺。随着40年代东北部军用公路的修建,过境交通外迂,上述枢纽节点才被东站、小菜园、黄土坡所替代。昆明市为适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需要,在分析研究1955年前各次规划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昆明市城市初步规划设计。其中:准轨铁路仍由四川引入,改北进为东进,铁路枢纽站设在东郊黑土凹、羊方凹,客站设在南窑,此举奠定了昆明城市大交通结构布局的基础,但

35、铁路乃呈南北包围城市。城市发展形态以向东、向北、向西发展为主,控制向南发展;城市过境交通仍为东西向。城市道路网络为:二个环(为今日昆明环路之基础),南北向主干道北京路(和平路),东西向主干道金碧路,两条道路形成十字型交叉(红线宽40米到50米)。由大观楼经大观路、小西门、翠湖、圆通山、金殿至黑龙潭道路为园林景观大道。规划首次提出开设一环加十字形无轨电车线网。上述方案中涉及城市发展方向和铁路枢纽总站、准轨客运站的问题,经城建部、铁道部、冶金部及城建部苏联规划专家共同讨论,最后否定铁路部门的意见,肯定了昆明市的规划方案,即昆明铁路枢纽走南线,日后按此方案进行建设,奠定了昆明城市结构布局的基础。抗战

36、期间,昆明分别在1943年和1953年编制了两版规划,确定了城市围绕老城向外拓展的模式,是昆明城市发展“同心圆”形态的雏形阶段。(二)(二)1953年年1957年年1959年年在1953年版、1957年版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指导下,昆明城市规模有了一定的扩大。此时,城区人口为48.6万,相对应城区面积20.9平方公里,工业项目布局(除轻纺工业外)全部集中在城区外围,为昆明城区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创造了较为理想的条件。一环路未全部形成,完整的城市主干道只有东风路一条,人民西路已开始修建。1959年,为适应当时工农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邀请国家建工部城市设计院和省市规划部门共同完成了昆明城市总体

37、规划编制。其中:远期规划(20年)人口100万,用地79.5平方公里(人均综合用地125平方米),其中城区人口65万,用地44平方公里。铁路与城市的关系在1957年版总规划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即弃内昆,而改由贵昆、成昆进入昆明,对城市不构成切割封闭。公路过境交通仍为东西向,道路网络为典型的方格、环形加放射的路网结构。设两个环,南二环其路径位于铁路枢纽内侧,确保了严格控制城市向南发展,远离滇池草海。1959年版规划在城市发展形态、人口用地规划功能结构布局、网络等方面还是能结合昆明实际并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特别是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塑造城市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所突破,规划安排了一批公园、广场、绿地,

38、对体现春城特色等方面有较强的预见性。此后,国家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在总结1959年城市总体规划存在规模过大、占田过多、标准过高、求新过急等问题基础上,编制了以近期为主的十年建设规划。规划对“1959年规划”很多内容既不否定又不肯定。规划核心内容是开出10年内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生活配套项目的“菜单”,视财力情况而组织实施。部分项目如盘龙江整治、和平路(今北京路)、凉亭货场、羊方凹铁路枢纽及昆明火车站等建设项目得到了实施。1966年后的一段时间,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工作遭到全面废止。在城市恢复发展期内,昆明在1959年正式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后又与1962年编制了城市十年建设规划。两

39、版规划对圈层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明确,是城市“同心圆”形态的定型阶段。(三)全面复苏(三)全面复苏1982年年上世纪80年代,昆明市规划设计工作从恢复到发展,按要求建立了系统的规划设计体系,完成了大量的规划设计成果,为80年代到90年代初昆明市城乡建设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为后来的城市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进入上世纪80年代,昆明城市规划工作迎来了建国以来第二个春天。为了有利于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1981年3月市领导决定规划和建筑设计分开,成立昆明市规划设计管理处,并于1982年编制了昆明市第二部昆明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该规划1984年1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1982年昆明市辖

40、四区(盘龙、五华、官渡、西山),四县(安宁、呈贡、晋宁、富民),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总人口194.9万人。昆明城市在过去历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建设起来,已初步形成城区、近郊区、远郊工业城镇三个层次的结构布局。城市干道网络已基本形成“方格、环形、放射”路网结构。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将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游览城市。城市对外交通由铁路、公路、民航组成。城市主要出口由5个增加到7个,机场由二级扩建为一级,开辟新民航路入城。城市道路网络在原“方格、环形、放射”路网结构基础上,在城区南北边缘增辟过境干道二条(远期形成外环路),逐步形成“方

41、格、环形、放射、过境”的道路系统。城市建设采取控制城区抓改造、近郊大力抓配套、合理发展到远郊的原则。恢复和改善城市生态平衡,对城市周围环境以“造林蓄水”为主。规划以滇池为中心,草海为重点,结合外围风景点组成风景游览区。城市远期规划用地规模:市区用地由70平方公里,发展到98.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由22.12平方公里增加到3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近期控制在207万,其中城镇119万,市区88万;远期全市人口控制在245万,其中城镇138万,市区107万。1984年1月10日,国务院批复原则上同意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并对城市性质、规模布局、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特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全面、系

42、统的批示,指示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要严格执行。1987年开始编制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大纲(1981年-2000年)。规划强调与昆明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案密切结合,在保持城市原有特色、地方建筑风格和春城风貌的基础上,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保护建设管理方面要逐步实现现代化,力争昆明市到2000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达到中上水平。规划调整了总规范围,行政区划调整为四区八县,总面积15561平方公里。昆明市区由市中心区和近郊8个片区组成,按既相对独立相互分隔,又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原则,形成一个放射型组团城市。对城市外围远郊卫星城、小城镇、集镇按“利用优势,全面规划,合理发展”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对昆明

43、郊区三个重点保护区(石林、滇池、松华坝水源)提出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原则要求。城市对外公路由“一环六出口”的城市干道网发展为“二环九出口”格局。总体规划调整工作1989年完成上报,市政府于1991年11月12日批准实施。经过文革十年后,昆明在1982年进行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1987年又进行了总体规划的调整。这个时期的规划进一步延续了之前规划确定的圈层式发展模式,是城市“同心圆”形态的固化阶段。(四)高速发展(四)高速发展90年代年代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全面深入,昆明城市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其间,先后建立了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中国昆明

44、出口商品交易会(从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第六届亚洲民间艺术节、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城市功能有所拓展,城市形象大为提升,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也出现突破性增长。昆明城市开发建设的机制,也通过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行政上的改革措施,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运作和发挥经营土地的杠杆作用等多样创新手段,使昆明城市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春城昆明由一个边疆城市发展成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前沿口岸城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规划,我国第一条内侧式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盘龙江沿岸绿化美化规划设计,以及众多的片区规划,详细规划和道路、供水、排水、防灾、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设计,均取

45、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和社会效果。本规划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对1984年国务院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和1987年省政府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大纲的修订规划。昆明的城市性质是:云南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商贸旅游城市。昆明主城是城市工业、商业、金融、政治、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聚集的地方。规划至2010年,人口达到172.9万,用地达到164.3平方公里。主城结构形式为:南北主轴,东西两翼,一主四副。二环路以内为主核心所在区,并开辟中心商务区;同时在东、西、南、北分设4个副中心。昆明

46、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采取抢救、保护、恢复、发展的方针。从地域空间上,划分为旧城区、滇池地区和远郊地区三个层次,分别提出保护和发展内容。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优化交通系统结构。二环路以内地区,以公共交通为主,适当控制小汽车交通。静态交通系统同步进行合理安排。对外交通方面,规划在主城外围择地建设昆明新民用机场。为了新老规划能够正常衔接过渡,因此在2008年便开始策划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年)。另外,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明显,城市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现行规划。比如,上次规划的城市人口为168万,可用地空间为164万平方公里,但到2005年人口便达到272万,建筑用

47、地250万平方公里,已超出规划的预期。在上次规划的实施期间,昆明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调整,东川的撤市立区,行政中心迁移呈贡和空港经济区的建设等重大调整也预示着全新的规划势在必行。这次的规划为昆明确定了自己的位置中国面对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上的枢纽门户。同时确定以430万人口和430平方公里可用地空间作为发展的框架。强调了加快对外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对国际机场、国际铁路和国际公路的建设都作出了规划。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考虑,将更多的自然因素考虑到城市空间管制里,将城市分为可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域。修编对区域的研究,也首次从城市扩大到了城乡,让昆明尽快融入到“滇中城镇

48、群”,以大理、曲靖和玉溪为三角支撑、以昆明为中心的发展方式。这样的发展,在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避免了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将人口压力释放,保证城市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城市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结合新的发展要求,昆明市在1996年编制了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后2002年结合99世博会后城市新的发展需求,对规划结合实际进行了适当调整。该阶段的规划是城市“同心圆”形态的强化阶段。四、昆明社会经济条件四、昆明社会经济条件一、昆明产业发展现状的简要分析二、昆明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一、昆明产业发展现状的简要分析“十五”时期及2005年,昆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产业总量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产业发展态势

49、,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二、三次产业并驾齐驱共同助推昆明经济发展1、“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呈现。“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规划提出的21项主要指标全面或超额完成。经济社会逐步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120.37亿元,年均增长12.7%;人均生产总值达33550元,比2005年增加1599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45.349。2、产业园区发展加快,产业集群化逐步推进。以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已成为了昆明重要的产业发展基地,规模效应开始初显。3、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引导优势产业向产区集中。县域特色

50、产业基地、产业区建设成效扩大,目前已形成一批工业发展基础较强的县(市)区。(二)优势产业不断壮大1、农业优势产业继续巩固、提升,产业化发展加快。2、特色产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外向型农业发展蓬勃兴起。创建品牌,扩大出口规模,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蔬菜、花卉和畜牧业产业化程度提高成为昆明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农业经济主要增长点。(1)外销和无公害蔬菜已形成规模,订单交易积极推行(2)花卉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成为除烤烟外,继蔬菜产业后近年来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又一优势产业。昆明斗南花卉拍卖市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使昆明和斗南作为云南乃至全国花卉市场的中心得到了加强。(3)畜牧业产业在全市农林牧鱼总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