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时代价值与行动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79235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6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时代价值与行动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时代价值与行动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时代价值与行动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职教发展研究2023年第3期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时代价值与行动路径陆宇正(天津大学 教育学院,天津 300350)【摘要】随着职业教育重心高移化趋势的推进,高等学术课程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分析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价值发现,该举措有助于打造高品质教育品牌,塑造特色化教育模式,并提振职业教育文化属性。然而,课程融入过程中也存在顶层设计与理念不完善、课程保障制度不健全、融入运行机制不顺畅等困境。为此,有必要强化课程融入理念,优化课程开发机制,加大课程支持力度,彰显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特色优势与实践价值。【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学术课程;

2、职普融通【中图分类号】G719.2【文章编号】2096-6555(2023)03-0022-009【文献标识码】A【DOI】10.19796/ki.2096-6555.2023.03.003【作者简介】陆宇正(1994),男,江苏无锡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一、问题的提出教育是知识传承的特殊场域,而职业教育则是教育体系中技能传授、职业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随着经济和产业对劳动力技术水平要求的提高,国际职业教育朝着高移化方向进阶。2019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包括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内的 33 所职业本科院校,扩展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

3、业教育向上发展的层次与渠道,“高等性”与“本科性”成为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新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重点聚焦劳动精神、奉献精神、工匠精神等匠心文化,为我国开拓创新、博采众长的教育品牌打造提供了新的文化元素,该主题也得到学界重点关注。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场域已基本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包括职业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教育方法、课程内容、育人目标等,它渗透出一种在实践中持续生发的文化模式,反映出职业教育基于职业实践又超越职业实践的本质特征。1职业教育场域展现的文化属性聚焦于学生价值观塑造、职业认同形成、“双创”精神培养等功能,对学生职业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经济

4、繁荣具有深远影响。2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需求更新、就业机会增加、政府支持以及人民教育观念转变,我国职业教育场域无论是在形象改善上还是在文化塑形上都得以迅速提升,成为新发展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口之一。随着职业教育重心高移化趋势的不断推进,高等学术课程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之一。高等学术课程是指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提供的专门针对学术研究和知识探索的一类课程。高等学术课程是“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理论基础的课程”,它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22本刊特稿和应用性形成互补性的呼应。3在西方学术语境中,与高等学术课程相关的还有美国帕卡德(Parkard)提出的“通识课程”(general course)和由

5、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而衍生的“博雅课程”(liberal course),这些课程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与人文素养。然而,现实中高等学术课程的开设现状不容乐观。研究指出,职业院校管理层和教师受就业主义、技能主义、数据主义裹挟,“促使职业课程的学习时间的比例增大,无暇顾及和保障学术课程的开展”4。由此可见,高等学术课程虽意义重大,但实践层面却存在较多不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与教育文化共生理念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破解方案。不同教育类型协同创新的本质在于不同文化传承、融合和再塑造的过程,而课程融入反映出不同教育文化特质

6、、价值观与理念,通过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交流与互助,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相互借鉴与吸收,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积极作用。5具体到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模式,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院校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耦合性,体现出职普融通的基本样态,其协同创新的课程融入过程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课程、教学和文化等方面的交织与渗透,打破原教育体系中二元对立的“刻板印象”,有助于建设面向学生全面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提出的高等学术课程融入模式不限于院校层面的实体化合作,还涉及更广泛的观念、理念、文化等方面的融合,这对重塑职普融通新形式与“三教”协同创新

7、发展具有学理意义。虽然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但相关讨论还有待加强。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职普融通尚处于持续探索的初级阶段,亟须解决“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为什么协同创新”与“高等学术课程如何深度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等具体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探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课程内容、形式与文化等维度上的融合价值、内涵与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行动策略,进而促成不同教育类型协同创新的持续推进。二、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时代价值将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式将学术知识与职业技能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系统、更多元的教育体验。在融入高等学术课程后,职业院校教

8、学形式将不局限于技能培训与技术传递,而是拓展到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塑造上。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具备扎实学术基础和实用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一)协同创新形成互助优势,打造高品质教育品牌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将有助于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课程与教学资源上的融通互动,实现两类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显示,教育品牌是影响职业教育口碑、吸引力的重要因素。6高等学术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在增进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性上具有一定共识目标,这为提升教育品牌影响力提供了协同创新基础。而一旦某一类教育获得社会认可,学生、家长与用人单位便会产生“交叉效应”感受,

9、推动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从而为高等学术课程和职业教育场域基础设施、资本等要素的集聚提供可行空间。进一步而言,劳动力市场需求扩大将增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市场竞争力,持续推动口碑传播与教育品牌认同加强,形成职普融通与教育品牌塑造的良性互动,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发展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在塑造协同创新教育品牌方面,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将院校实情、师生特点、资源聚集情况与高等学术课程有机融合,形成独树一帜的职业教育文化品牌。例23职教发展研究2023年第3期如,部分职业本科院校开设了学术型英语课程,该课程通过模拟职场情境、商务演讲等环节使学生获得真实语言应用

10、场景的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与现实工作环境相匹配的具体技能,并提升学生职业素质。7此类品牌型学术课程可以充分满足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需求,彰显高等学术课程增进学生职业素养与适应力的特色,并与职场文化、社会现状等元素交互,形成“文化融入、多元互动、情景交融”的课程模式。综上所述,高等学术课程的融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模拟出真实工作场景,侧重于语言技能、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有助于学生高效适应岗位需求,促进职场文化与教育文化的融合、互动和情境融合,从而打造出高品质教育品牌。(二)课程融入促成

11、资源互补,塑造特色化教育模式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必要性已引发学界广泛关注。研究指出,“构建学术课程与技术技能课程结合的课程框架,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典型工作任务来设置课程内容,实现双重取向,打破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之间的界限”8。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学术课程不仅具有传授学术知识的功能,还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产生多重效应。首先,课程融入能够促进不同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创收。通过将学术课程内容与技术性、专业性内容相融合,职业院校课程能够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满足经济社会需求。此类人才在产业

12、链中发挥“快速适应”的作用,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高等学术课程也为个人成长成才提供机会,使学生获得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益于推进其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其次,融入高等学术课程还将形成一种创新课程融入模式。在职业院校开设高等学术课程能充分利用学术性知识和技术性技能的资源互补优势,延伸出以实践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研创为特色的一体化教育新职能,推进不同类型教育的协同创新。该模式的出现能够产生教育融合的协同效应,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在国际上,已有国家进行了学术课程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有益探索,如德国出现“学术教育职业化”的职业本科教育形式双元

13、制大学教育(Dualen Studium),创新出“职业教育学术化”的学习融合培训(Studienintegrierende Ausbildung,SiA),将企业、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三大组织系统联结,为年轻人提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或)学士学位的机会。9该模式能够为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参考。高等学术课程的融入表现为内容相融、教学场域互换以及师资互补等,以此培养学生创新与研创能力。学生通过接触学术课程提升全方位职业素养,这对其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另外,依托课程与教学资源融合有助于打造特色化教学场所,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功效的彰显做出贡献。(三)文化融合助推多元教育,提振职业教育文化属

14、性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使其难以摒弃文化而自治,高等职业教育的 高等性 不仅体现为其对职业教育文化内涵的彰显,也体现在其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接纳”10。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和职业性是将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为此,挖掘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教育文化上的契合性和同源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便要求全社会尊重不同类型教育场域的文化表达,保持教育文化的特性与传承方式,形成多元教育文化共存的“百花齐放”格局。不同教育类型有着文化层面上的特性表征,如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强调实践操作和专业实24本刊特稿训;高等教育更关注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要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继续教育

15、则为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满足其在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需求。然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虽是职业梦想、职业价值和个体幸福感的典型载体与展示场域,但却遭遇着社会民众认同度低的危机,这对职业教育文化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11当前,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使其成为教育文化重点保护与提振的对象,也成为创造学习型社会、技能型社会的关键领域。职业教育文化属性在于构建个体与工作世界之间的社会化桥梁,使敬业、精进、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得以回归社会并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此进程中,劳动者能够在工作之中获得精神享受和人生价值感。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促使高品质、高认同度的职业教育服务的回

16、归充满美好前景与希望。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不仅有助于传承、保护和创新职业教育文化,还有助于增强职业院校师生的身份认同,助力培育劳动者的工匠精神。为此,课程融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其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同时获得学术教育涵养。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在构建职业教育文化中起到了奠基作用,通过尊重不同类型教育的文化表达实现多元教育文化共存,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创 新,并 为 工 匠 精 神 的 回 归 确 定 社 会 文 化基调。三、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现实困境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创新探索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同时还需进一步厘清该模式在课程内容、教学

17、方式、师资打造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当前,该模式面临着理念设计不完善、制度建设落后与运行机制欠佳等困境,上述困境使社会各界对这种创新探索存在疑虑与隐忧。(一)顶层设计与理念不完善,学校合作状态零碎虽然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教育共识,但两者在观念、规划、文化上还具有明显差异,因此两者的协同创新还有待系列优化举措的推进。首先,相关部门对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创新意识还不明晰。教育部门与职业院校应意识到,高等学术课程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的创举,需要重新审视传统学科边界,拓宽课程设置,提供更具职业导向的学习路径。曾有学者指出,传统专业教育存在供给滞后、教学侧重不全等弊

18、端,而新型职业的创生势必将重新定义未来人才特征。12但在现实中,许多职业院校还停留在传统专业教育的教学框架内,缺乏对融合发展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探索。其次,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过程缺乏面向未来的展望,导致相应规划与设计方案前瞻性不足。课程融入模式需从宏观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制定长足发展规划,以明确目标与路径。然而,许多职业院校在规划课程实施时缺乏对融合发展理念的全面考量,易陷入临时性和片面性的育人实践之中,13导致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过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架构,难以形成持续推进的内生动力。不同教育类型的协同创新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法明晰与激发其持续发力的动机。虽然多数职业院校已在相关专业中开

19、设了理论物理、高等数学、外语、哲学等学术课程,但在课程实施时,常由于缺乏协同合作机制与沟通渠道,致使此类课程的教学偏重高深知识与理论讲解,缺乏与职场情境的有效对话。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往往难以紧密配合,两类教育之间的课程融入与合作较为零碎,导致出现课程资源浪费与信息孤立现象。实际上,普通高校在理论课程转化为实践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可为高等学术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情境,但高校却未能主动提供这种优势。最后,课程融入模式缺乏经典方案的支持与指导,使职业院校无法展示25职教发展研究2023年第3期此类课程的独特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应建立良性合作机制,推进长效、实体化、可持续的资源共享

20、和信息交流。通过建立课程联合开发中心,共同研制课程、组织教师培训、交流研讨等,促进经验分享与合作案例交流。(二)课程保障制度不健全,课程融入有效度欠佳课程保障制度是指为确保教学效果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和组织机制。在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过程中,课程保障制度不健全同样显见,该问题若处理不善将导致学科不协调、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从而对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第一,高等学术课程存在实施不协调现象。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需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例如,文科类学术课程(哲学、文学、历史课程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相比之下,理工科类学术

21、课程(数学、物理学、计算机与技术科学课程等)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涉及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课程融入过程中出现知识内容分布不均的问题。为破解此类问题,需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方案,有机融合不同领域的跨界知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第二,课程保障制度中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当前,许多职业院校存在课程实施责权不明、教学项目分割化、教学情境扁平化等问题,容易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为此,职业院校需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明确课程在开发、实施、评价等各方面的责任与权力,确保高等学术课程顺利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第三,高等学术课程融入

22、过程还存在课程固化问题。职业教育场域存在其特定的专业课程设计思维和教学价值观,但目前学术类课程内容融入过程中却较少关注职业教育场域特殊性,加剧了高等学术课程与不同专业之间的“知识鸿沟”,形成同质化的高等学术课程形式与授课方式,不利于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避免此类课程融入模式的固化现象,需要增强高等学术课程的综合性与跨学科融合性。职业院校教师应注重跨专业的知识理解与交流,将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和方法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术视角和思维方式。第四,部分职业院校教师不善于将高等学术课程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高等学术课程通常在普通高等教育场域中开设,而职业院校学生具有更加独特的知识积

23、累、学习背景与需求等,所以教师需要将高等学术课程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将抽象的学术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此,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策略,将学术理论与实际问题相融合。(三)融入运行机制不顺畅,课程实践效果待提高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是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制度基础,但实践中其运行机制却并不顺畅,阻碍了课程融入过程的有效性。为此,需要加强对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其顺利运行与发展。首先,管理机制的搭建需要一定前提条件作为保障。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是其中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这要求明确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建立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在

24、课程开发、融入、互动方面的协调沟通渠道。不仅如此,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和共享机制,在教育内部专业标准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方面“单打独斗”现象明显。14此外,还需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和流程,确保课程融入模式能够在职业院校中不同专业的组织层面得到支持与推动。但在实践中,教师还面临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问题。例如,部分职业院校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时,出现各教学章节分割化、孤立化现象,导致运行机制不协调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15为26本刊特稿解决此类问题,需加强管理机制研究和改革,建立适应高等学术课程融入需求的灵活管理模式。其次,从制度层面来看,职业院校还面临制度供

25、给不足的困境。多数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缺乏明确的课程融入指导方针与标准,导致难以统一和衔接不同学科课程的融合,这给教师带来备课、授课的困惑和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制约了高等学术课程的实际融入效果。此外,规则层面也存在制度保障问题。无论是教育部门出台的课程规范,还是职业院校独立设置的教学规则,制度保障在高等学术课程融入的运行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还存在法律法规滞后与不完备现象,如未能对教师在课程融入中的权益和责任做出明确规定,使得教师产生实践困惑与压力。最后,相应标准规范也存在缺失现象。当前,许多职业院校在课程融入、教育融合方面缺乏统一的评估指标和质量标准,难以准确评估和比较课程实施成效,

26、需要加强对标准规范的制定与推行,为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提供统一衡量与指导的切实依据。四、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行动路径在全球化和科技升级的大背景下,不同教育类型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议题。为确保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全面发展,制定和实施相应课程的融入行动路径显得尤为关键。为切实借助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本研究从理念与规划、体系与模式、制度与施策等方面思考,提供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一)强化课程融入理念,合理规划课程管理体系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规划先行”的思路,借助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对课程融入的指导

27、。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不同教育类型协同创新的思想便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职普融通”的提出更是为课程融入模式提供了理论遵循。第一,为切实达成课程深度融入目标,需要科学调研高等学术课程的资源、内容分布和教学方案。调研的开展有助于职业院校全面了解高等学术课程融入时所需的各类资源,并评估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所处位置与分布情况。第二,充分分析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文化,挖掘、整合并重新配置两种类型的教育文化资源,从根源处增强课程融入有效性。例如,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与普通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设机械工程专业,通过共享学校课程资源和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实际且具应用性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力学、热力学等)。16第

28、三,在课程融入过程中,授课场所、学习场所和评价场所发挥着关键功效,合理规划此类场所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知识和实践结合,为教学评价提供有效依据。职业院校学生不仅需要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提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而高等学术课程具有扩展思维、增强能力、提升职业素养等多重功能,其融入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例如,部分职业院校在开设医药类专业课程时,将基础医学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借助模拟实验、真实病例诊疗演练等方式,使学生将高深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工程技术领域,一些职业院校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在职业院校设置合理的课程同样

29、重要。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规划、设计、实施、评估和改进管理服务体系,确保高等学术课程质量、融入连贯性和开设适宜性,推动课程管理机构结构升级,保证学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与互补配合。(二)优化课程开发机制,增强教师课程融合素养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具有多重特征与意义:一是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实践性学习体验,促进理实有机结合;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其就业27职教发展研究2023年第3期竞争力;三是促进学术与专业紧密对接,推动知识创新与技能提升融合。在具体行动上,可以从课程开发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探索应对策略。一方面,可以建立以行业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机制,加强校企合作与

30、对接,确保学术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契合。同时,教师需要积极采用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投入实际运用。通过课程开发,职业院校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学术领域知识,还能够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后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打下基础。职业院校还需注意树立品牌意识,借助学术课程融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影响力,吸引更多行业企业投入资源并开展更多与行业相关的教育活动,如学术交流、研创项目、职业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与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在高等学术课程内容的准备方面需要进行跨学科交流,因此需要增强教师课程融合素养,使其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与概念,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具体而言,需要

31、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学科综合能力。首先,要厘清职业院校教师的相关专业能力。教师应具备宽广学科视野和厚实专业知识,准确把握各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并将其有机地与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结合。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跨学科思维和能力,敏锐发现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共同点与衔接点,促进跨学科课程交融。其次,职业院校需注重教师实践和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应创设各类教育活动和专业培训,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丰富其课程灵活融入的教学经验。最后,教育部门还可以加强相应技术支持和培训资源的投入,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利环境条件。(三)加大课程支持力度,设立专门部门促成精准施策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过程受学科特征、教

32、学理念、教师能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为强化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有关部门需要设计完善的课程制度,以实现教师的精准施教,确保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稳定性。第一,政府与教育部门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职业院校探索课程融入模式的具体措施提供支持。同时,教育部门应重点支持优质职业院校的特色高等学术课程融入工作,扩大优势课程影响力与覆盖面,并在政策、资源、资金上提供针对性支持,以强化职业院校整合课程的能力。此外,还需探索相应的科研支持,促进相关领域学术探索和理论创新。而在宣传推介方面,应积极推进经典模式向外传播,提高教师对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促进该模式的发展和实践

33、经验交流。第二,制定相应的课程组织形式和标准,并建立课程融入体系。职业院校需要构建课程评估机制、课程设计机制、课程评价机制等,形成一套规范化的课程治理体系。教师可以在整合课程资源时积极引入实践案例、行业技术成果和职业技能培训要素等内容,帮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此外,职业院校应有倾向地引入或自主开设高等学术课程,借助此类课程的知识视野和学术深度,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系统、深入的教育体验,发展其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确保课程融入的规范性,需完善相关的开发规范和标准,关注课程设计和实施质量要求,提高课程融入可比性与可追溯性。第三,职业院校需要建立统一的课程融入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制定融合发展的

34、课程规划与支持。该部门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和提升环境,推动不同类型课程的有效衔接。同时,该部门还需着力促成职业院校精准施策,通过制定强制性制度体系,确保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例如,可以考虑制定相关课程法律法规,明确职业院校课程开设的要求、质量评估标准和教师资格要求等。五、结 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表明新时代职业28本刊特稿教育已进入与其他教育类型协同共进的内涵式发展时期。在推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方面,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不但需要秉持“实化、深化、细化”的改革态度,还要从改善两种教育文化融合理念入手,借鉴与

35、吸收一切有利因素,并投入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之中。这种思维方式与行动策略将促使高等学术课程深度融入职业院校教学的目标、过程与评价等各个环节,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以及传承教育文化等价值。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过程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新模式,为新时代教育结构优化及完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相信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引领,随着不同教育类型的融合尝试与积极探索,随着职业院校对高等学术课程价值的认识加深,高等学术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场域的特色优势将持续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展现独特魅力,最终凸显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重大实践价值。参考文献1 薛

36、寒,李奕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文化的持守与转型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5):215-223.2 吴敏启,曹明.“职业教育适应性”语境下职业教育文化自信建设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7):68-73.3 陈鹏,庞学光.学术课程、职业课程及其整合的概念解读职业教育的视角 J.全球教育展望,2014(5):20-26.4 孙长远,陈鹏.动力困厄出路: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的三维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5(6):36-41.5 李明清.教育价值观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 J.大学教育科学,2017(4):114-120.

37、6 崔奎勇,蔡云,史娟.职业本科教育质量指数构建研究 J.中国高教研究,2022(3):94-98.7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高职 学术英语 课程标准 S/OL.(2021-10-15)2023-07-15.https:/ 于立国,赵建强,李硕,等.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视角下职业教育本科学位建设:比较与策略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2):11-15.9 徐丽莉,黄晓萍.德国本科课程融合型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4):60-69.10 肖凤翔,肖艳婷,于晨.高等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的特质与提升策略 J.高校教育管理,2018,1

38、2(6):22-28.11 陆宇正.职业本科教育“认同危机”的积极理解及突破之道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 J.中国高教研究,2023(6):93-100.12 吴健,刘昊.面向新时代通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2(4):9-13.13 张莉.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8):90-96.14 陆宇正.职业本科教育生态化治理:时代意蕴、内生逻辑与行动路径 J.职教发展研究,2022(4):20-28.15 郭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现实困境与路径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53-56.16 陆宇正,赵文君.融合

39、根植坚守: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特征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23(7):74-8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职业本科 教 育 的 推 进 路 径 及 实 施 策 略 研 究”(项 目 编 号:AJA220022)。29职教发展研究2023年第3期The Era Value and Action Path of Integrating Higher Academic Coursesinto Vocational Education FieldLu Yuzheng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trend of vocational

40、education shifting towardshigherlevel education,higher academic cours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breakthroughs in the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Analyzing the value of integrating higher academic coursesin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field,it is found that this initiative helps to build hig

41、hquality educationbrands,shape specialized education models,and boost the cultural attributes of vocationaleducation.However,there are also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course integration,such asimperfect toplevel design and concepts,inadequate course guarantee systems,and inefficientintegration mec

42、hanism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course integration,optimizecoursedevelopmentmechanisms,increasecoursesupport,anddemonstratethedistinctive advantages and practical value of integrating higher academic courses into thevocational education field.Keywords:vocationaleducation;highereducation;vocationalundergraduateeducation;academic courses;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责任编辑邱梅生)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