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T 655-2016 (代替 DB33∕T 655.1-2007、DB33∕T 655.2-2007、DB33∕T 655.3-2007)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tea****ft 文档编号:147272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0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T 655-2016 (代替 DB33∕T 655.1-2007、DB33∕T 655.2-2007、DB33∕T 655.3-2007)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33∕T 655-2016 (代替 DB33∕T 655.1-2007、DB33∕T 655.2-2007、DB33∕T 655.3-2007)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33∕T 655-2016 (代替 DB33∕T 655.1-2007、DB33∕T 655.2-2007、DB33∕T 655.3-2007)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33∕T 655-2016 (代替 DB33∕T 655.1-2007、DB33∕T 655.2-2007、DB33∕T 655.3-2007)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33∕T 655-2016 (代替 DB33∕T 655.1-2007、DB33∕T 655.2-2007、DB33∕T 655.3-2007)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6552016 代替 DB33/T 655.1-2007、DB33/T 655.2-2007、DB33/T 655.3-2007 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los Lonicerae Japonicae production 2016-08-30 发布 2016-09-30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6552016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 655.12007无公害中药材 金银花 第1部分

2、:产地环境,DB33/T 655.22007 无公害中药材 金银花 第2部分: 种苗 , DB33/T 655.32007 无公害中药材 金银花 第3部分:生产与加工技术规程,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原标准名称无公害中药材 金银花修改为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 增加金银花的术语和定义(见 3.1); 修改产地环境内容,整合为产地选择(见 4,DB33/T 655.12007 的 4); 删除了火坑烘干及其内容(见 DB33/T 655.32007 的 4.3.2.1); 增加苗圃管理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要求(见5.1.5); 修改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附录 A, DB33/T 655.3

3、2007 的 3.6); 增加了金银花商品药材质量要求(见附录 B); 增加金银花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附录 C)。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江星坪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正明、姜武、吴志刚、黄品湖、朱进洪、李林。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 655.12007、DB33/T 655.22007、DB33/T 655.32007。 DB33/T 6552016 1 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银花的术语与定义、产地选择、种苗、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收与产地

4、初加工、药材质量要求及档案管理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金银花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

5、准。 3.1 金银花 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3.2 扦插苗 利用金银花枝条扦插繁殖而成的苗。 3.3 苗高 种苗近地面根茎处至顶端的长度。 3.4 DB33/T6552016 2 茎粗 近地面2 cm处地上茎的直径。 3.5 苗龄 从扦插至出圃的时间计算:8个月12个月 (含12个月)称一年生苗; 12个月24个月 (含24个月)称二年生苗;24个月36个月(含36个月)称三年生苗。 4 产地选择 宜选择生态条件良好, 无污染源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农业生产区域。 环境空气应符合GB 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水质应符合GB 5084

6、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应符合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 5 种苗 5.1 种苗繁育 5.1.1 选择插条 选择品种优良的金银花母树,择取1年2年生充实健壮的枝条,剪成25cm30cm的插条,下端剪成斜面,保留3个节,摘除下部的叶片,保留上部2片4片叶。将插条捆成小把,下端在IAA(500mg/L)溶液中浸5min10min,再用8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10 min,晾干后即可扦插。 5.1.2 苗圃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砂壤土。 5.1.3 苗床要求 苗圃地翻耕整平做畦,畦面成龟背形,畦宽120 cm150 cm,沟深25 cm30 cm。 5.1.4 扦插 5.

7、1.4.1 扦插时间 以冬、春扦插为宜。 5.1.4.2 扦插方法 在苗床上开横沟,行距30 cm,沟深20 cm,按株距5 cm10 cm把插条摆放在沟内,然后再开下一行,并把土覆盖在前行沟内,压实。或按株行距5 cm30 cm直接把插条插入土内1/22/3,使上端露出5 cm8 cm,压实,浇水。也可采用遮阴方法。 5.1.5 苗圃管理 DB33/T 6552016 3 保持苗床土壤湿润。4 月5 月,当插条长根抽芽后用1%的尿素结合浇水施入畦面,每亩用量2.5 kg3 kg;6 月用1%的尿素施第2次,每亩用量3 kg5 kg;7 月9 月结合中耕松土除草再用1%的尿素施一次,每亩用量4

8、 kg6 kg。及时进行人工拔除杂草。 5.1.6 起苗出圃 10 月后苗木停止生长,可以出圃定植。起苗前应浇透水,然后依次把苗挖起,按种苗质量标准分级、打捆包装。 5.2 种苗等级 应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金银花品种(如“金丰1号”等),以二年生种苗为宜。金银花种苗等级指标见表1。 金银花种苗质量要求 级别 高度(H)cm 茎粗(L)cm 一年生苗 一级 40 0.6 二级 30 H40 0.4L0.6 二年生苗 一级 60 0.9 二级 40H60 0.6L0.9 三年生苗 一级 80 1.5 二级 60H80 0.9L1.5 5.3 包装 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同一级别的种苗以

9、50 株或 100 株扎成小捆,500 株或 1 000 株捆成大捆。散装或用麻袋等包装。长途运输的种苗要保湿处理; b) 包装应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 c) 包装材料应干燥、清洁、无异味,不影响产品质量。 5.4 贮运 暂不种植的种苗,应假植、防晒和保湿。种苗运输时,要有防雨防晒措施。异地运输前,应经过检疫并附植物检疫证书,检疫对象按GB 15569规定执行。 6 种植 6.1 选地整地 选土层较深、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整平作宽约40 cm的畦。 6.2 种植时间 DB33/T6552016 4 宜在秋、冬休眠期种植。 6.3 定植 按株行距130 cm150 cm开穴,

10、穴深、宽各30 cm40 cm。基肥与底土拌匀,每穴栽一株,填土压实,浇透定根水。 6.4 中耕除草 在植株周围松土,直径为60cm70cm,近处浅锄,外围深锄。 6.5 施肥 6.5.1 原则 依据NY/T 496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为主,化肥的施用应遵循有效剂量原则,控制硝态氮肥,实行磷钾肥配施。 6.5.2 方法 每年施肥3 次: 第 1 次在植株现蕾初期,喷洒 1 次浓度为 0.5%的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作根外追肥; 第 2 次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头茬花蕾采摘后,每株施用尿素 50 g100 g。结合深翻松土埋入土中或在植株周围 30 cm35 cm 处开深 15 cm

11、20 cm 的环形沟,将肥料施入沟中,用土填盖; 第 3 次在 11 月12 月,用腐熟堆肥或厩肥等有机质肥料,每株用堆肥或厩肥 5 kg,与尿素50 g100 g 混合施入。 6.6 整形和修剪 6.6.1 整形 每年整形1 次,使树体呈理想的“伞塔形”,树高和冠幅应控制在1.3 m左右。定植后第1 年,新芽萌发后, 在植株基部留饱满芽2 枚3 枚, 其余全部除去, 并在饱满芽的上方1 cm 2cm处剪去老枝。新梢长到30 cm时,留一直立健壮枝,在15 cm20 cm处定主干。入夏生长速度加快,主干出现2 次芽后,将下部芽全部抹除,在上、中部的适当距离内留饱满芽3 枚4 枚,培养主枝。主枝

12、长到20 cm时进行摘心,并在主枝上培养侧枝3 个4 个;次年继续在侧枝上培育开花枝条,冠形即可基本形成;第3 年继续整形,使主干高20 cm左右,粗度3 cm4 cm,冠幅和树高均达1 m以上。 6.6.2 修剪 6.6.2.1 修剪方法 主要的修剪方法为: 短截:短截多为重短截,即剪去枝条的 1/22/3。1 年生新梢冬剪留 3 个4 个节,夏剪留 4 个5 个节间; 疏剪:疏除病虫枝、干枯枝、纤细枝、交叉枝、缠绕枝、重叠枝等; 缩剪:在结果母枝的分杈处,将顶枝剪除; 长放:对一年生枝条不加修剪,使枝条延长和加粗生长,以扩大冠幅。 6.6.2.2 冬剪 DB33/T 6552016 5 冬

13、剪宜在每年12 月下旬至次年早春尚未发出新芽前进行。疏除过密枝、徒长枝和病虫枝。 6.6.2.3 夏剪 夏剪宜在每茬花蕾采摘后进行。以短截为主,疏剪为辅。根据新梢腋芽的萌发程度和长势来确定短截的轻重。多数新梢以2 茎节6 茎节处萌发较早,可留3 个5 个节间修剪。短截徒长枝,疏除过密枝、病虫枝。 7 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病虫害 主要虫害有蚜虫、铜绿金龟子(幼虫为蛴螬)等;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枯萎病等。 7.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7.3 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

14、病品种和无病种苗。加强生产场地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科学施肥。发病季节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销毁。 7.4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或黑光灯)、粘虫板等诱杀害虫。整地时发现蛴螬,及时灭杀。 7.5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采用信息素等诱杀害虫。使用印楝素、乙蒜素等生物农药防病避虫。 7.6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按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执行。选用已登记的农药或经农业、林业等技术推广部门试验后推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不宜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优先使用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及生物源农药。禁止使用除草剂及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

15、的农药种类参见附录A。 7.7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具体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8 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8.1 采收 8.1.1 采收时间 5 月8 月,花蕾由绿色开始变白,即下部绿色,上部白色膨胀将要裂口而尚未开放时采摘为宜。 8.1.2 采收方法 DB33/T6552016 6 宜在上午9 时前采摘。采摘要轻,做到轻摘、轻拿、轻放,避免挤压。装盛工具应通风透气。采摘后应及时加工干燥。 8.2 产地初加工 8.2.1 晾晒 刚采摘的花蕾,均匀地撒在有支架的竹廉、苇席或其它编制的晒具上晾晒,不可翻动。晚上连晒具一同搬进室内。连晒数日,直到用手一搓即碎,一折就断,即可。 8.2.2 烘箱烘干 自动调

16、温、控湿烘箱内保持30 55 范围(采用每隔2 h逐渐升温的方法)进行多层烘烤,直到用手一搓即碎,一折就断,即可装袋储藏。烘房宜建于干燥、阴凉处,应配有通风口,大小可视金银花数量及烘箱大小而定,一般可建造8.5 m5.0 m3.5 m的烘房。烘箱与烘房内壁间距以80 cm120 cm为宜,烘房应通风、无异味,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及霉变。 9 药材质量要求 药材质量要求参见附录B。 10 档案建立与管理 栽培单位应建立生产档案,保存完整、真实的产地环境质量资料,生产栽培管理和销售记录: 产地环境情况记录包括土壤、灌溉水、空气等环境质量状况和当年气象资料; 生产栽培管理和销售记录包括种植的品种、种苗

17、来源、数量、购买时间与地点、用法、使用时间,施肥次数、时间、数量和种类,病虫害发生情况、农药种类、使用量、时间和方法,生产培训情况,鲜品采收时间、采收量、鲜重,加工过程、方法,贮藏,运输等情况; 生产周期结束后档案保存 2 年以上。 11 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金银花全程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参见附录C。 DB33/T 6552016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金银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A.1 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氟虫腈、甲基对硫磷、对硫磷、

18、久效磷、磷铵、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氧化果、五氯酚钠、杀虫脒、三氯杀螨醇、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毒死蜱、三唑磷等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及除草剂。 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4号、第199号、第274号、第1157号、第203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管理的通知”(食药监2013208号)。 A.2 金银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金银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金银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19、 白粉病 在金银花大田栽培时发生较多,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茎和花。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并在表面生出白粉,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后期整片叶布满白粉层,严重时叶发黄变形甚至落叶。茎上病斑褐色,不规则形,上生有白粉;花扭曲,严重时脱落。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在发病初期选用0.5%大黄素甲醚水剂800 倍液1000 倍液; 或1%蛇床子素水乳剂800 倍液1000 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20、1000 倍液15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d10 d用药1 次,连喷2 次3 次。采花前15 d20 d应停止用药。 枯萎病 主要危害根、茎,病株多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变黄,早期病叶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可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 终致萎蔫下垂以致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变褐萎蔫以至脱光仅剩茎杆。劈开病根、病茎分枝及叶柄等部位,可见其维管束变褐色。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 可用每克含 1000 亿活芽孢的枯草芽孢杆菌浇根进行预防。 在发病初期用 80%

21、乙蒜素乳剂 800 倍液1000倍液;或 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15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浇根。每隔 7 天浇根 1 次,连续 2 次3 次。采花前 15 d20 d 应停止用药。 DB33/T6552016 8 表 A.1 (续) 主要病虫害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蚜虫 一般在清明前后开始发生,多在叶子背面。立夏前后阴雾天,危害极为严重,可使叶片和花蕾卷缩,嫩梢扭曲,生长停止,造成严重减产。 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在植株群体上方 20 cm30 cm 按每 667 放置 25 块30 块(规格:25 cm40 cm)。 在初发生时用 0.3%印

22、楝素乳油 1000 倍液2000 倍液,或 1.8%阿维菌素乳油 3000 倍液6000 倍液,每隔 7 d10 d 喷药一次,喷施 1 次2 次即可控制。采花前 15 d20 d 应停止用药。 铜绿金龟子 成虫为害金银花的叶、花、芽等地上部分。成虫咬食叶片成网状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剩主脉,群集为害时更为严重。常在傍晚至晚上 10 时咬食最盛。 幼虫啮食植物根和块茎或幼苗等地下部分, 为主要的地下害虫。 用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灯下放置盛虫的容器,内装适量的水,水中滴入少许煤油。 幼虫用毒饵诱杀。将麦麸炒香,用90%晶体敌百虫30 倍液,将饵料拌湿或将鲜草切成3 cm4 cm长,用50%辛硫

23、磷乳油0.5 kg加鲜草50 kg拌湿,于傍晚撒在畦的周围诱杀。 发现成虫为害时, 用0.36%苦参碱水剂稀释400 倍液1000 倍液,每隔7 d10 d喷药1 次,采花前15 d20 d应停止用药。幼虫防治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每公顷约30 kg。 DB33/T 6552016 9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金银花商品药材质量要求 B.1 要求 B.1.1 性状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e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呈棒状, 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 cm3 cm,上部直径约3 mm,下部直径约1.5 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

24、密被短柔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B.1.2 外观等级指标 金银花商品分级标准见表B.1。 表B.1 金银花商品分级标准指标 商品 类型 等级 指标 外观 色泽 气、味 金银花 一等 花蕾棒状,中空,有花丝,上粗下细,略弯曲。无裂花、无黑头、无虫蛀、无霉变。 表面绿色或绿白色,断面绿黄色。 气清香,味淡,微苦。 二等 花蕾棒状,中空,有花丝,上粗下细,略弯曲。个别裂花,个别黑头、无虫蛀、无霉变。 表面绿黄色或黄白色,断面黄色。 气清香,味淡,微苦。 三等 花蕾棒状,中空,有花丝,上粗下细,略弯曲。少许裂花,少许黑头、无虫蛀、无霉变。枝、叶等杂质明显。 表面绿黄色或黄白色,断面黄褐色。 气清香,

25、味淡,微苦。 B.1.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B.2中的规定。 表B.2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 水分 12.0 总灰分 10.0 酸不溶性灰分 3.0 DB33/T6552016 10 B.1.4 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指标 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指标应符合表B.3中的规定。 表B.3 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指标 项目 指标(%) 按干燥品计算绿原酸 1.50 按干燥品计算木犀草苷 0.05 B.2 检验方法 B.2.1 感官指标测定 通过目测、手握、鼻嗅、嘴尝辨别。 B.2.2 理化指标测定 B.2.2.1 水分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2 第四法(甲苯法)

26、测定。 B.2.2.2 总灰分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02测定。 B.2.2.3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02测定。 B.2.3 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测定。 B.2.4 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指标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2321测定。 B.3 检验规则 B.3.1 组批 同一产地、同一天采收、同一天加工、同一等级的金银花作为一个检验批次。 B.3.2 取样方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211的规定执行。 B.3.3 检验分类 B.3.3.1 交

27、收检验 DB33/T 6552016 11 交收验收内容为质量等级指标、标志、包装,检验合格并附合格证的产品方可交收。交收检验也可根据产品接收方要求进行。通过流通领域应按有关规定和标准检验。 B.3.3.2 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是对产品进行全面考核, 即对本部分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检验, 型式试验周期每年进行一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须做型式试验: a) 国家及有关部门提出要求时; b) 种植技术、生产条件和加工工艺等有重大改变时; c) 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差异较大。 B.3.3.3 判定规则 应符合以下判定规则: a)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标准者,判该批产品为合格; b) 凡劣变,有污染或卫生指标有

28、一项不符合要求的,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c) 交收检验时,理化指标与包装标签,其中有一项不合规定要求的,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d) 型式检验时,要求规定的各项检验中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B.3.4 复检 对检品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211的规定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C DB33/T6552016 12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金银花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群体产量与结构指标 时间 冬、春季节 12 月翌年 2 月 3 月5 月上旬 5 月中下旬8 月 9 月11 月 目

29、标产量 干 花 每 亩120 kg150 kg 农事操作 育苗期 栽种期 生长期 采收期 休眠期 贮运 1、 贮藏应置通风、 干燥、无直射光处; 2、 运输工具应干燥无异味,严禁与有毒、有污染物品混装混运; 3、运输过程应防雨、防潮、防暴晒。 场地选择 宜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无污染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的 农 业 生 产 区域。不应在非适宜区种植。 主要生产操作要点 1、苗圃地宜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砂壤土; 2、苗床要求:苗圃地翻耕整平做畦, 畦面成龟背形, 畦宽 120 cm150 cm,沟深 25 cm30 cm; 3、种苗等级:应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品种, 以二年生苗 (苗

30、高 60 cm 以上、 茎粗 0.9 cm 以上)为宜; 4、时间:以冬、春为宜; 5、扦插方法:按株行距 5 cm30 cm 直接把插条插入土内 1/22/3,使上端露出 5 cm8 cm,压实,浇水。适时遮阴; 6、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长根抽芽后和中耕时用1%尿素结合浇水施肥,按需拔草。 1、 种植地宜选土层较深、排水良好、 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整平作宽约 40 cm的畦种植; 2、时间:宜在秋、冬休眠期进行; 3、 定植: 按株行距 130 cm150 cm 开穴,穴深、宽各 30 cm40 cm;基肥与底土拌匀, 每穴栽一株,填土压实,浇透定根水; 4、中耕除草:在植株周围松土,直径为

31、 60 cm70 cm,近处浅锄,外围深锄。 1、整形:每年整形 1 次,使树体呈理想的“伞塔形” ,树高和冠幅应控制在 1.3 m 左右。定植后第1 年,新芽萌发后,在植株基部留饱满芽 2 枚3 枚,其余全部除去,并在饱满芽的上方 1 cm2 cm处剪去老枝。新梢长到 30 cm 时,留一直立健壮枝,在 15 cm20 cm 处定主干。入夏生长速度加快,主干出现 2 次芽后,将下部芽全部抹除,在上、中部的适当距离内留饱满芽 3 枚4 枚,培养主枝。主枝长到 20 cm 时,进行摘心,并在主枝上培养侧枝 3 个4 个。次年继续在侧枝上培育开花枝条,冠形即可基本形成。第 3 年继续整形,使主干高

32、 20 cm 左右,粗度 3 cm4 cm,冠幅和树高均达 1 m 以上; 2、中耕施肥:在植株周围松土,直径为 60 cm70 cm,近处浅锄,外围深锄。在现蕾初期喷洒浓度为 0.5%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作根外追肥。 1、采收: (1)采收标准:花蕾由绿色开始变白,即下部绿色,上部白色膨胀将要裂口而尚未开放时采摘为宜。(2)采收方法:宜在 9 时前采摘。采摘要轻,做到轻摘、轻拿、轻放,避免挤压、损伤。装盛工具应通风透气。采摘后应及时加工干燥; 2、产地初加工: (1)晾晒:刚采摘的花蕾,均匀地撒在有支架的竹廉、苇席或其它编制的晒具上晒干,不应翻动。晚上连晒具一同搬进室内。连晒数日,直到用手

33、一搓即碎,一折就断,即可装袋储藏。(2)烘箱烘干:在自动调温、控湿烘箱内保持 30 55 进行烘烤,直到用手一搓即碎,一折就断即可; 3、施肥:在头茬花蕾采摘后,每株施用尿素 50 g100 g,在植株周围30 cm35 cm 处开环形沟,沟深 15 cm20 cm,将肥料施入沟中,用土填盖; 4、夏剪:夏剪宜在每茬花蕾采摘后进行。以短截为主,疏剪为辅。根据新梢腋芽的萌发程度和长势来确定短截的轻重。 多数新梢以 2 茎节6 茎节处萌发较早,可留 3 个5 个节间修剪。短截徒长枝,疏除过密枝、病虫枝。 1、修剪:短截:短截多为重短截,即剪去枝条的 1/22/3。1 年生新梢冬剪留 3 个4 个节

34、,夏剪留 4个5 个节间。疏剪:疏除病虫枝、干枯枝、纤细枝、交叉枝、缠绕枝、重叠枝。缩剪:在结果母枝的分杈处,将顶枝剪除。长放:对一年生枝条不加修剪,使枝条延长和加粗生长,以扩大冠幅; 2:冬剪:冬剪宜在次年早春尚未发出新芽前进行。疏除过密枝、徒长枝和病虫枝。 3、施肥:时间在 1112 月前后,用腐熟堆肥等有机质肥料,每株用肥 5 kg,与尿素 50 g100 g 混合施入。 场地环境 环境空气应符合GB 3095 规定的二级标准;水质应符合 GB 5084规定的旱作农田灌 溉 水 质 量 标准;土壤环境应符合 GB 15618 规定的二级标准。 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及要求 主要病虫害防治 防

35、治原则 绿色防控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1、农业防治: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苗,按本标准生产。加强生产场地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科学施肥。发病季节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销毁。 2、物理防治:采用杀虫灯(或黑光灯) 、粘虫板等诱杀害虫。整地时发现蛴螬,及时灭杀。 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采用信息素等诱杀害虫。使用印楝素、乙蒜素等生物农药防病避虫。 防治对象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1、肥料:应遵循NY/T

36、496有效剂量原则; 2、农药:应符合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 3、采摘和贮运:在适宜时间采收,禁止在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内采收;贮运期间严禁违规使用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 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茎和花。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并在表面生出白粉,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后期整片叶布满白粉层,严重时叶发黄变形甚至落叶。茎上病斑褐色,不规则形,上生有白粉;花扭曲,严重时脱落。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在发病初期选用 0.5%大黄素甲醚水剂 800 倍液1000 倍液;或 1%蛇床子素水乳剂

37、 800 倍液1000 倍液; 或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1500 倍液喷雾防治, 每隔 7 d10 d 用药 1 次,连喷 2 次3 次。采花前 15 d20 d 应停止用药。 枯萎病 主要危害根、茎,病株多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变黄,早期病叶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可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终致萎蔫下垂以致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变褐萎蔫以至脱光仅剩茎杆。劈开病根、病茎分枝及叶柄等部位,可见其维管束变褐色。 可用每克含1000亿活芽孢的枯草芽孢杆菌浇根进行预防。在发病初期用80%乙蒜素乳剂800 倍液1000 倍液;或5

38、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15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浇根。每隔7天浇根1 ,连续2次3次。采花前15 d20 d应停止用药。 蚜虫 一般在清明前后开始发生,多在叶子背面。立夏前后阴雾天,危害极为严重,可使叶片和花蕾卷缩,嫩梢扭曲,生长停止,造成严重减产。 在初发生时用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2000 倍液, 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 倍液6000 倍液,每隔 7 d10 d 喷药一次,喷施 1 次2 次即可控制。采花前 15 d20 d应停止用药。 铜绿金龟子 成虫为害金银花的叶、花、芽等地上部分。成虫咬食叶片成网状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剩主脉

39、,群集为害时更为严重。常在傍晚至晚上 10时咬食最盛。幼虫啮食植物根和块茎或幼苗等地下部分,为主要的地下害虫。 幼虫用毒饵诱杀。 将麦麸炒香, 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 将饵料拌湿或将鲜草切成3 cm4 cm长,用50%辛硫磷乳油0.5 kg加鲜草50 kg拌湿,于傍晚撒在畦的周围诱杀。发现成虫为害时,用0.36%苦参碱水剂稀释400 倍液1000 倍液,每隔7 d10 d喷药1次,采花前15 d20 d应停止用药。幼虫防治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每公顷约30 kg。 金银花质量安全要求 外观分级标准 理化指标及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指标 等级 指标 项目 指标 (%) 外观 色泽 气味 水分

40、12.0 一等 花蕾棒状,中空,有花丝,上粗下细,略弯曲。无裂花、无黑头、无虫蛀、无霉变。 表面绿色或绿白色,断面绿黄色。 气清香,味淡,微苦。 总灰分 10.0 二等 花蕾棒状,中空,有花丝,上粗下细,略弯曲。个别裂花、个别黑头、无虫蛀、无霉变。 表面绿黄色或黄白色,断面黄色。 气清香,味淡,微苦。 酸不溶性灰分 3.0 三等 花蕾棒状,中空,有花丝,上粗下细,略弯曲。少许裂花,少许黑头、无虫蛀、无霉变。枝、叶等杂质明显。 表面绿黄色或黄白色,断面黄褐色。 气清香,味淡,微苦。 按干燥品计算绿原酸 1.50 按干燥品计算木犀草苷 0.05 金银花在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氟虫腈、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铵、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氧化果、五氯酚钠、杀虫脒、三氯杀螨醇、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毒死蜱、三唑磷等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及除草剂。 图 C.1 金银花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