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 1254-2017 逆变型地铁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技术要求(湖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47098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6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1254-2017 逆变型地铁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技术要求(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DB42∕T 1254-2017 逆变型地铁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技术要求(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DB42∕T 1254-2017 逆变型地铁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技术要求(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DB42∕T 1254-2017 逆变型地铁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技术要求(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DB42∕T 1254-2017 逆变型地铁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技术要求(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9.200 K 46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 42/T 12542017 逆变型地铁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Power Recovery Unit Based on Inverter in Subway Vehicle (报批稿) 2017 - 04 - 12 发布 2017 - 07 - 01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2/T 1254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2、4 技术要求 . 3 5 检验方法 . 8 6 检验规则 . 11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 12 DB42/T 1254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金盘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海南金盘电气有限公司、桂林君泰福有限公司、上海金盘电气有限公司、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船重工712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陈伟、邓永艳、梁洪、王富成、周燎、龚世缨、顾硕、谢秋琪、李婳婧、袁乐。 DB42/T 1254

3、2017 1 逆变型地铁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逆变型地铁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以下简称: 装置) 的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逆变型地铁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也可作为其他类型城市轨道交通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技术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094.11 电力变压器 第 11 部分:干式变压器 GB/T 3859.1-2013 半导

4、体变流器 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 第 1-1 部分:基本要求规范 GB 7251.1-201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 1 部分:总则 GB/T 10228-2015 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 10236-2006 半导体变流器与供电系统的兼容及干扰防护导则 GB/T 10411-2005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94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 18494.1 变流变压器 第 1 部分:工业用变流变压器 GB/T 24338.6 轨道交通 电磁兼

5、容 第 5 部分:地面供电装置和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 JB/T 501 电力变压器试验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变流器 converter 由一个或多个阀器件和辅助装置(如有)组成,用于电力电子变流的运行单元。 3.2 变流变压器 convertor transformer 组装在半导体变流设备内的电力变压器。 3.3 DB42/T 12542017 2 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regenerative braking power recovery unit based on inverter 由变流器、变流变压器和附件组成,将地铁列车再生制动时产生的能量回馈

6、到电网的装置。 3.4 网侧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 on the line side ULN 规定的变流器网侧导体电压的方均根值。 如果变压器网侧绕组有分接头,网侧电压额定值应是规定的分接头(即主分接头)上的电压。 3.5 阀侧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 on the valve side UVN 在变压器网侧额定电压下,一个换相组中,依次换相的阀侧端子间空载电压矢量的方均根值。 3.6 网侧额定电流 rated current on the line side ILN 在额定工况条件下,变流器网侧最大电流的方均根值。 3.7 阀侧额定电流 rated current

7、on the valve side IVN 在额定工况条件下,变流器阀侧最大电流的方均根值。 3.8 网侧额定功率 rated power on the line side SLN 在网侧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下,网侧端子上的总功率。 3.9 额定直流电压 rated direct voltage UdN 制造商规定的变流组件或设备直流端子间的直流电压的平均值。 3.10 额定直流电流 rated direct current IdN 对于规定的负载条件和运行条件,制造商规定的直流电流的平均值。 3.11 间歇工作方式 rated intermittent operation mode 装置在运行

8、状态(持续30s)和待机状态(持续90s)轮流交替持续循环,为等效实际运行工况。 DB42/T 12542017 3 3.12 最大间歇峰值网侧电流 intermittent peak maximum current on the line side ILIPM 装置能在间歇工作方式下,能持续承载而不致损坏的最大网侧电流的方均根值。 3.13 起动电压 starting direct voltage 装置开始进行能量反馈运行时的直流母线电压值。 3.14 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 装置直流母线电压达到起动电压,到装置网侧电流达到90%最大间歇峰值网侧电流的时间。 见图1。 响应时间

9、起动电压90%峰值电流直流侧电压网侧电流时间 图 1 响应时间 3.15 直流分量 direct current component 装置变流器阀侧电流中的直流成分。 3.16 电磁兼容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装置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并且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4 技术要求 4.1 使用条件 4.1.1 环境条件 使用环境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DB42/T 12542017 4 a) 海拔:不高于 1000m; b) 环境温度:-10+40C; c) 相对湿度:日均值不大于 95%,月均值度不大于 90%(20C

10、); d) 设备安装地点应为户内。 4.1.2 交流电网电压 交流电网电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电压等级:0.38kV,10kV,20kV,35kV; b) 电压偏差:应符合 GB/T 12325 的规定; c) 频率偏差:应符合 GB/T 15945 的规定; d) 电网谐波:应符合 GB/T 14549 的规定; e) 三相电压负序不平衡度应不超过 2%,短时不得超过 4%。 4.1.3 直流电压 直流电压变化范围应符合 GB/T 10411-2005 中 4.4 的规定。 4.1.4 辅助电源 a) 加热照明电源宜采用 AC 220V; b) 监控检测电源应采用 DC 220V 或 D

11、C110V; c) 干式变压器用温控器电源可采用 AC 220V。 4.2 变压器技术要求 本标准仅对装置所使用变流变压器的特殊部分提出如下要求, 其他与变流变压器的共性部分, 应符合 GB/T 18494.1 的规定。与干式电力变压器的共性部分,应符合 GB 1094.11 和 GB/T 10228 的规定。 4.2.1 网侧额定电压及分接 变流变压器网侧额定电压为 0.38kV、10kV、20kV、35kV。网侧绕组应具有5%或22.5%的分接头。 4.2.2 短路阻抗 网侧绕组对阀侧绕组(所有阀侧绕组均短路时)的短路阻抗(即穿越阻抗)应符合表1的规定。短路阻抗的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应该在

12、-5%+10%范围内。 表 1 短路阻抗 网侧电压等级 (Kv) 短路阻抗 (%) 0.38 20% 10 20 35 4.2.3 绝缘耐热等级 变流变压器绝缘耐热等级为F级或H级。 DB42/T 12542017 5 4.2.4 局部放电量 变流变压器在GB/T 10228-2015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5pC。 4.3 结构要求 4.3.1 材料和部件的强度 装置的材料和部件的强度符合GB 7251.1-2013中8.1的要求。 4.3.2 外壳的防护等级 变流器、变压器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 4.4 介电强度要求 4.4.1 工频耐受电压 变

13、流器的耐受试验电压应符合表 2 规定。试验时应无击穿及闪络现象。 表 2 工频耐受试验电压 牵引母线直流电压等级 V 额定脉冲耐受电压 kV 1500 5.6 750 3.8 4.4.2 冲击耐受电压 变流器的直流母排之间、 直流母排回路与柜体之间应能承受表 3 所示的冲击电压, 试验时应无击穿及闪络现象。 表 3 冲击耐受试验电压 牵引母线直流电压等级 V 额定脉冲耐受电压 (波形 1.2/50s) kV 1500 18 750 12 4.4.3 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装置的电气间隙值应满足表 4 所示的最小值要求,爬电距离应满足表 5 所示的最小值要求。 表 4 最小电气间隙 牵引母线直流电

14、压等级 V 过电压等级及污秽等级 mm OV4 PD3 PD4 PD3 PD4 750 8 14 14 22 1500 14 22 22 32 DB42/T 12542017 6 表 5 最小爬电距离 牵引母线直流电压等级 V 污秽等级 mm PD3 PD4 750 14 25 1500 28 50 4.5 运行性能要求 4.5.1 起动电压 装置的起动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可连续设置,可设置的范围为:1.0UDN1.3UDN。 4.5.2 输出交流电压频率 装置阀侧交流电压频率应跟踪网侧交流电源频率,误差小于0.5%。 4.5.3 并网电压电流谐波 装置并网电流电压谐波含量应符合 GB/T 102

15、36-2006 中 4.2.3 的规定。 4.5.4 直流分量 在额定运行工况下,装置阀侧电流中的直流电流分量不得超过阀侧额定电流的 1%。 4.5.5 功率因数 在额定运行工况下,平均功率因数应不小于 0.96(超前或滞后) 。装置在 20%-50%网侧额定功率时,平均功率因数应不小于 0.95(超前或滞后) 。 4.5.6 响应时间 装置响应时间应小于 1s。 4.5.7 过载能力 装置在 1.1 倍的网侧额定电流时能长期持续运行;在 1.2 倍的网侧额定电流时能持续运行 10 分钟;装置最大间歇网侧峰值电流不小于网侧额定电流的 2 倍。 4.5.8 转换效率 在额定运行工况下,装置整机最

16、大转换效率不低于 96%。 4.5.9 温升 装置在最不利的冷却方式下额定运行工况下,装置所使用的材料和相关部件位温度不能超过表 6、表 7、表 8 规定的限值。 DB42/T 12542017 7 表 6 元器件及制造商材料等级标准不存在时的温度极限限值 元器件或材料 温度限值 电容器(电解型) 75 电容器(非电解型) 100 与外部连接的接线柱 70 装置内部的绝缘导线 额定温度 熔断器 100 印刷电路板 115 功率器件外壳与导体连接处 裸铜 75 有锡渡层 85 有银渡层 100 功率器件 外壳温升和结温由功率器件技术条件或分类标准规定 表 7 电抗器等线圈类及其绝缘系统温度极限限

17、值 耐热等级 温度限值 (表面粘贴热电偶法) 温度限值 (线圈阻值变化法和多点埋入式热电偶法) F 级 (155(F) ) 130 140 H 级 (180(H) ) 150 160 N 级 (200(N) ) 165 175 表 8 装置表面的温度极限限值 检测位置 表面材料温度 金属 陶瓷或玻璃 橡胶或塑料 日常操作时需要连续接触的器件(按钮、把手、开关、显示面板等) 55 65 75 日常操作时只需要短时接触的器件 60 70 85 日常操作时只偶尔接触的器件 70 80 95 4.5.10 噪声 在额定工况下运行,在噪声最强方向距离装置本体 1 米处检测出来的声压级应不大于 75dB。

18、 4.6 电磁兼容要求 电磁兼容抗扰度应符合GB 24338.6抗扰度试验及限值的规定。 4.7 保护功能要求 4.7.1 直流过压保护 DB42/T 12542017 8 装置具备直流过压保护功能,当直流侧电压超过预设值时,装置应封锁输出,同时发出直流过压告警信号。 4.7.2 直流欠压保护 装置具备直流欠压保护功能,当直流侧电压低于预设值时,装置应封锁输出,同时发出直流欠压告警信号。 4.7.3 阀侧过压保护 装置具备阀侧过压保护功能,当阀侧电压超过预设值时,装置应封锁输出 ,同时发出阀侧过压告警信号。 4.7.4 阀侧欠压保护 装置具备阀侧欠压保护功能,当阀侧电压小于预设值时,装置应封锁

19、输出 ,同时发出阀侧欠告警信号。 4.7.5 阀侧过电流保护 装置阀侧电流超过过电流设定值时,应封锁输出 ,同时发出阀侧过电流告警信号。 4.7.6 直流过电流保护 装置直流电流超过过电流设定值时,应封锁输出 ,同时发出直流过电流告警信号。 4.7.7 模块温度保护 当模块外壳与导体连接处温度超过预设值,装置应封锁输出,同时发出模块过热告警信号。 4.7.8 通信系统故障保护 当通信系统异常时,装置应封锁输出 ,同时发出通信系统故障告警信号。 5 检验方法 5.1 变压器试验 变流变压器试验项目及方法应符合GB 1094.11、GB/T 10228-2015、GB/T 18494.1和JB/T

20、 501的规定。 5.2 结构质量检查 在非工作状态条件下,用目测直观法按本标准第 4.3 条款规定的内容进行检验,其结果应满足本标准第 4.3 条款的要求。 5.3 绝缘耐压试验 5.3.1 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在装置的电路与接地部件间以及彼此无电连接的导电部件间进行。 试验时, 功率器件的端子应短接,印刷电路板宜拔除,试验电压为工频正弦电压。当有滤波器存在而不能施加交流电压时,也可用等效直流电压试验。试验电压从零开始,以每级为规定值的 5%的有级调压方式上升至规DB42/T 12542017 9 定值,持续 1min,试验电压符合表 2 要求,试验结果应符合 4.4.1 条款

21、的要求。 5.3.2 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冲击耐压试验在装置直流母排间及直流母排与柜体间进行,正、负极各 3 次,试验冲击耐受电压值应符合表 3 要求。试验结果应符合 4.4.2 条款的要求。 5.4 接入电网电压适应性试验 5.4.1 电压偏差试验 装置在额定工况下,按 4.1.2(b)的规定的电压变化范围,调节装置网侧电压,装置应稳定工作,网侧功率误差不超过额定功率的 2%。 5.4.2 电压不平衡试验 装置在额定工况下,按 4.1.2(e)规定的网侧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调节装置网侧的输入电压,装置应稳定工作,网侧功率误差不超过额定功率的 2%。 5.5 运行性能试验 5.5.1 响应性能试验

22、 装置的响应时间符合 4.5.6 规定。 5.5.2 连续工作试验 装置在间歇工作方式下, 网侧电流最大值为最大间歇峰值网侧电流值。 连续运行72小时的运行过程中,其各项功能、指标均应准确无误。 5.5.3 输出电流谐波试验 装置在额定工况下, 测量装置网侧电流中的谐波分量, 连续采样时间不少于 1min,总谐波失真 (THD)取最大值,测量结果应符合 4.5.3 规定。 5.5.4 直流分量试验 装置在额定运行工况下,测量变流器阀侧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连续采样时间不少于 1min,取最大值,测量值应符合 4.5.4 规定。 5.5.5 功率因数试验 装置起动运行,测量 30%、50%、75%、

23、100%的网侧额定功率时,网侧电压的功率因数,测量值应符合 4.5.5 规定。 5.5.6 转换效率试验 装置起动运行,测量 10%、20%、30%、50%、75%、100%的网侧额定功率时,装置的逆变效率,并以曲线图的形式在试验报告中给出, 同时给出每个测试点对应的网侧电压值和网侧电流值。 转换效率不应低于 4.5.8 规定。 5.5.7 温升试验 温升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DB42/T 12542017 10 a) 试验在 1.1 倍网侧额定电流下进行。温升应在最严酷的额定冷却条件下测量。如果在低于规定最高温度下试验,应进行修正; e) 环境温度应在试验周期的最后四分之一期间测量。应至少使

24、用两个测温元件对称布置在变流器的周围,其位置高度均为变流器高度的二分之一,距变流器柜体不超过 300mm。应注意避免空气流动和直接热辐射对测量的影响; f) 测试程序:调整装置网侧电流等于 1.1 倍额定值,检查各部分的温度,直至达到热平衡;测量各部件温度和环境温度, 计算温升值; 利用温升值计算折算到 40情况下的各部件温度值; g) 达到热平衡后将装置网侧电流调整至 1.2 倍网侧额定电流,运行 10 分钟后测量各部件温度和环境温度,计算温升值;利用温升值计算折算到 40情况下的各部件温度值。计算得到的40情况下的各部件温度值应符合 4.5.9 的要求。 注:当温度变化不超过1K/h,即认

25、为达到热平衡。 5.6 噪声试验 噪声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装置应处于额定工况下,在其噪声最强方向,距离装置本体 1m 处用声级计测量装置发出的噪声。声级计测量采用 A 计权方式。 b) 测量时, 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的差值应大于 3dB,否则应选择合适测试环境。 如果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的差值大于 10dB 时,测量值不做修正。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的差值在 3dB-10dB之间时,按表 9 进行噪声值修正。测量值应符合 4.5.10 要求。 表 9 噪声测量结果修正 差值(dB) 3 4-5 6-10 修正值(dB) -3 -2 -1 5.7 电磁兼容试验 装置电磁兼容试验可按 GB/T

26、24338.6 进行。 5.8 保护功能试验 5.8.1 直流过压保护试验 调节直流母线的直流电压,当电压预超过设值时,装置的工作状态应符合 4.7.1 的要求。 5.8.2 直流欠压保护试验 调节装置直流母线的直流电压,当电压低于预设值时,装置的工作状态应符合 4.7.2 的要求。 5.8.3 阀侧过压保护试验 调节装置阀侧电压,当电压超过预设值时,装置的工作状态应符合 4.7.3 的要求。 5.8.4 阀侧欠压保护试验 调节装置阀侧电压,当电压低于预设值时,装置的工作状态应符合 4.7.4 的要求。 5.8.5 阀侧过电流保护试验 DB42/T 12542017 11 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装

27、置的阀测电流模拟信号,电流超过预设值时,装置的工作状态应符合 4.7.5的要求。 5.8.6 直流过电流保护 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装置直流侧电流模拟信号,当电流超过预设值时,装置的工作状态应符合4.7.6 的要求。 5.8.7 模块超温保护试验 利用信号发生器模拟模块温度传感器信号,调节模拟信号,当超过预设值时,装置的工作状态应符合 4.7.7 的要求。 5.8.8 通信系统故障保护试验 装置通电调试,模拟通信端口故障,装置的工作状态应符合 4.7.8 的要求。 6 检验规则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型式试验和现场试验。 6.1 出厂检验 设备出厂时应对设备逐件进行检验,对检验合格的产品应填写检验记录

28、,合格后加封印,出具质量合格证明书和检验报告。检验中若有任何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判定产品质量不合格。 6.2 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是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性能和质量检查, 以验证该产品是否达到本标准规定的要求。 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 正常生产中,每三年不少于一次; b) 当产品生产停产半年以上,再恢复生产; c) 试制新产品时; d) 对于定型的产品,当生产设备、制造工艺发生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e) 当产品生产停产半年以上,再恢复生产; f) 当产品的结构,主要原材料或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时; g) 国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要求时。 6.3 现场试验 现场试验是检验设备在运输

29、及仓储过程中,针对设备的元器件是否受到损伤,绝缘是否受到破坏,标识是否齐全等开展试验验证。 6.4 检验项目 经生产部调试合格的产品, 应按型号、 生产批号相同者划分为一批。 每台按检验项目依次全项检验,出厂检验项目、要求、检验方法按照 GB/T 3859.1 的规定,检验项目如表 10 所示。 DB42/T 12542017 12 表 10 试验类型和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 出厂试验 现场试验 变压器试验 V V 结构质量检查 V V V 绝缘耐压试验 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V V V 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V V V 电网接入适应性试验 电压偏差试验 V 电压不平衡试验 V 运行性能试验 响

30、应性能试验 V V 连续工作试验 V V 输出电流谐波试验 V V 直流分量试验 V V 功率因数试验 V V 转换效率试验 V 温升试验 V V 噪声试验 V 电磁兼容试验 V 保护功能试验 直流过压保护试验 V V V 直流欠压保护试验 V V V 阀侧过压保护试验 V V V 阀侧欠压保护试验 V V V 阀侧过电流保护试验 V V V 直流过电流保护 V V V 模块超温保护试验 V V V 通信系统故障保护试验 V V V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7.1 变流变压器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7.1.1 标志 变流变压器铭牌除应符合GB 1094.11的规定。 7.1.2 包装、运

31、输及储存 变流变压器包装、运输及储存应符合GB/T 10228-2015的规定。 7.2 变流器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变流器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应符合GB/T 3859.1的规定。 _ DB42/T 12542017 1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逆变型地铁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简介 目前地铁普遍采用交流传动即 VVVF(Variable Voltage and Variable Frequency)动车组列车,其制动一般为电制动(即再生制动)和空气制动两级。在车辆高速运行时,使用再生制动,当减速到电制动不起作用时,使用空气制动。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站间距较短,列车启动、制动频

32、繁,制动能量相当可观,可以达到牵引能量的 40%以上,部分再生制动能量(一般为 20%80%,根据列车运行密度和区间距离的不同而异)可以被线路上同一供电区段相邻车辆和本车辅助系统吸收,剩余部分将主要被列车的吸收电阻消耗掉或被线路上的电阻耗能装置吸收。当列车发车密度较低时,再生能量被其他车辆吸收的概率将大大降低。资料表明,当列车发车间隔大于 10 分钟时,再生制动能量被吸收的概率几乎为零,此时绝大部分制动能量将被电阻耗能装置吸收,变成热能并向四外散发,这不仅浪费能量,而且也增加了站内空调通风装置的负担,并使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增加。如能将这部分能量回收再利用,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逆变型再生制动能

33、量回收装置是利用电力电子变流器,将列车制动能量逆变为交流电能回馈到交流电网,供其他设备再利用。该装置充分利用了列车再生制动能量,提高了再生能量的利用率,节能效果好,并可减少列车制动电阻的容量;其能量直接回馈到电网,既不要配置储能元件,也不要吸收电阻;对环境温度影响小,是目前为止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的最佳方案。根据交流电网的电压等级,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又分为中压逆变型(10kV/20kV/35kV)、低压逆变型(380V),中压电网容量更大、更稳定,对于能量的流动和分配利用更有利。 图 A.1 所示为两种中压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主回路示意图。 DB42/T 12542017 14 AC

34、ACDCDC牵引整流机组牵引整流变压器变流变压器变流器直流牵引电网直流牵引电网1010kVkV/ /2020kVkV/ /3535kVkV中压电网中压电网地铁车辆地铁车辆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ACACDCDC牵引整流机组牵引整流变压器变流变压器变流器直流牵引电网直流牵引电网1010kVkV/ /2020kVkV/ /3535kVkV中压电网中压电网地铁车辆地铁车辆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图 A.1 中压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主回路示意图 图 A.2 所示为低压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主回路示意图。 DB42/T 12542017 15 ACACDCDC牵引整流机组牵引整流变压器变流

35、变压器变流器直流牵引电网直流牵引电网配电变压器380380V V配电网配电网地铁车辆地铁车辆1010kVkV/ /2020kVkV/ /3535kVkV中压电网中压电网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图 A.2 低压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主回路示意图 附 录 B DB42/T 12542017 16 (规范性附录) 逆变型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测试平台 图 B.1 所示为逆变型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电气性能试验的参考电路。测试要求如下: a) 整流变压器(T6)网侧额定电压为 35kV/20kV/10kV/0.38kV,通过分接头可调节,阀侧额定电压为 1180V/590V。 b) 模拟牵

36、引直流电压源(P5)见附录 C。 HzGQ1 T1T2T3P1P2UT4P3T5P4Q2T6P5 说明: G交流电源; Q1、Q2开关; T1、T2、T3电流互感器 P1频率计 P2、P4示波器 T4电压互感器 T5电流传感器 P3功率分析仪 T6整流变压器 P5模拟牵引直流电压源 U被测装置 图 B.1 逆变型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测试平台 附 录 C DB42/T 12542017 17 (规范性附录) 模拟牵引直流电压源 模拟牵引直流电压源为一种模拟地铁直流牵引电网静态和动态电流电压工况特性的功率源,主要用于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试验。 典型的模拟牵引直流电压源的功能参数如表 C.

37、1 表 C.1 模拟牵引直流电压源功能参数 牵引直流电压等级 1500V 750V 控制方法 PWM 整流 输入交流参数 电压 1180V10% 590V10% 频率 50Hz10% 输出直流参数 额定电压 1500V 750V 电压纹波 0.5%FS 电流纹波 0.5%FS 稳压精度 0.5%FS 稳流精度 0.5%FS 电源调整率 0.2%FS 电压解析度 1V 电流解析度 1A 功率解析度 1W 直流电压调节范围 8002000V 可自定义电压调节曲线 4001000V 可自定义电压调节曲线 过载能力 1.1 倍额定功率可长期运行; 1.2 倍额定功率可运行 10 分钟; 2 倍额定功率可运行 1 分钟。 限流设定 0最大电流设定值(超过电流设定值保护,停止输出) 限压设定 0最大电压设定值(超过电压设定值保护,停止输出) 保护 过压、过流、过温、短路保护 注:表格中FS表示Full scale,满量程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铁路地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