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465976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1.工程概况.11.1 一般概况.11.2 工程地理位置.11.3 工程规模.21.4 基坑概况.21.5 周边环境概况.21.6 围护设计概况.61.7 工程地质概况.8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92.1 方案编制依据.92.2 方案编制原则.103.监测目的.114.监测等级及监测项目.124.1 监测等级.124.2 监测项目.125.本工程监测点的布设原则.136.监测点布设数量汇总表.157.基准点、监测点布设方法.167.1 基准点的布设方法.167.2 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点布设方法.177.3 裂缝监测点布设方法.187.4 围护墙体深层侧向位移(测斜

2、)及土体测斜监测点布设方法.187.5 支撑轴力监测点布设方法.207.6 坑外水位监测孔布设方法.217.7 立柱隆沉监测点布设方法.227.8 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方法.227.9 外滩通道沉降监测点布设方法.227.10 管线监测点布设方法.227.11 周边地表垂直位移监测点布设方法.237.12 坑底回弹监测点布设方法.248.监测精度要求.249.监测方法.259.1 建立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监测网.259.2 垂直位移监测.259.3 水平位移监测.259.4 深层侧向位移(测斜)监测.259.5 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279.6 坑外潜水水位监测.289.7 坑底回弹监测

3、方法.2910.监测频率.3011.监测报警值及报警制度.3112.本工程拟投入的仪器列表.3213.监测成果的提交.3314.监测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3315.施工配合措施.3416.安全文明作业的保障措施.3517.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3518.管理承诺.3619.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3620.监测应急预案.3721.本项目第三方监测组织结构图.3822.监测布点示意图.38第1页 共 39 页1.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1 一般概况(1)建筑名称上海黄浦区外滩 XXX 项目(2)建筑地点位于中山南路、东门路、外马路、会馆弄共同围合之地(3)主要用途商业、办公等(4)

4、业主上海滨江祥瑞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5)主体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2 工程地理位置本工程地块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东门路交汇口,会馆弄以北,黄浦江以西。图图 1 1地理位置图地理位置图594 北块 N1基坑位置黄浦江第2页 共 39 页1.3 工程规模本工程位于上海黄浦区外滩 594(北块)地块,地上建筑为 1 幢办公塔楼 N1(80 米),整体设置三层地下室,其中地下一层设置一夹层,裙楼区域埋深约17.00 米,塔楼区域埋深约 17.40 米。1.4 基坑概况(1)基坑规模:XXX 区域基坑面积约为 5636m2,总延长米约为 346m。(2)基坑开挖深度:本工程0.0

5、00=+4.450,底板面标高为-16.750,普遍区域底板厚度 1200mm,厚底板区域底板厚度 1600mm,考虑基底设置 200mm 厚素砼垫层。各区域基坑开挖深度详见下表:图图 挖深度平面布置图挖深度平面布置图1.5 周边环境概况上海黄浦区外滩 594(北块)地块项目位于中山南路、东门路、外马路、会馆弄共同围合的地块,邻近黄浦江,四周以市政道路为主。此外,594(北块)西侧为第3页 共 39 页中山南路,道路下方为外滩通道,且分布有大量的市政管线;东侧为十六铺综合改造二期地块;南侧已有建筑目前已经全部拆除,现有施工单位新建的临时用房。因此,本工程周边环境较为复杂,保护要求较高。1)基坑

6、北侧红线:该侧地下室外墙紧贴红线。道路:594(北块)北侧为东门路,道路宽约 20m,地下室与道路边线的最小距离约 10m。邻近建筑物:东门路对面为上海银行总行营业部(28 层),距离地下室外墙最近距离为 41m。该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形式为桩基础。市政管线:东门路下埋设有市政管线,详见下表:表 2东门路市政管线信息表2)基地西侧红线:该侧地下室外墙与基地红线最小距离约为 5m。道路:594(北块)西侧为中山南路,道路宽约 38m,地下室与道路边线的最小距离约 16m。邻近构筑物:中山南路中央下方为外滩通道,594(北块)基坑位于外滩通道ZXK0+156ZXK0+289 的里程范围内。

7、外滩通道距离地下室外墙为 32m。a.ZXK0+156ZXK0+186 里程范围内:底板厚为 500mm,其下设有 200 厚垫层,外墙厚为 300。该范围内原来施工时采用 1:2 放坡开挖,周边采用850600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止水帷幕深为 5.0m;b.ZXK0+186ZXK0+214 里程范围内:底板厚为 600mm,其下设有 200 厚垫层,外墙厚为 400。原围护体采用850600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挡墙深度为 68.2m;c.ZXK0+214ZXK0+242 里程范围内:底板厚为 700mm,其下设有 200 厚垫层,外墙厚为 500。底板下设有桩基础,桩型

8、为600 的钻孔灌注桩,桩底绝对标高为-20.000。原围护体采用850600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挡墙深度为第4页 共 39 页9.2m;d.ZXK0+242ZXK0+289 里程范围内:底板厚为 700800mm,其下设有 200 厚垫层,外墙厚为 600700 mm。底板下设有桩基础,桩型为600 的钻孔灌注桩,桩底绝对标高为-24.000。原围护体采用650 工法桩内插 5003001118 型钢,工法桩深度为 1315m;图中山南路外滩通道图中山南路外滩通道市政管线:中山南路下埋设有市政管线,详见下表:表 3市政管线信息表3)基地南侧红线:地下室与该侧基地红线净距约为 5.0

9、m。道路:594(北块)南侧现为会馆弄,部分路面已在本工程地下室范围内,根据规划将取消该道路。邻近构筑物:会馆弄对面为新外滩龙园酒家(8 层)和交通银行上海第一支行(17外滩通道外滩通道第5页 共 39 页层)。新外滩龙园酒家在本基坑正式实施之前拆除,现为施工单位新建的临时用房,生活区与办公区均为 3 层,其中生活区距离 594(北块)地下连续墙约6m,办公区距离 594(北块)地下连续墙约 19m,临时办公楼与生活用房与基坑的平面位置见图 11。交通银行上海第一支行距离地下室外墙最近距离为 38m,该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形式为桩基础。图交通银行图交通银行图图相对关系图相对关系图市政管

10、线:会馆弄下埋设有配水管(100)、雨水管(600),已在本工程地下室范围内,基坑开挖之前需搬迁。4)基地东侧第6页 共 39 页红线:该侧地下室外墙紧贴红线。道路:594(北块)东侧为外马路,道路宽约 14m,地下室与道路边线的最小距离约 3m。邻近构筑物:外马路对面原先为多幢低层建筑,外马路至黄浦江防汛墙之间区域为后期十六铺二期的地下空间开发范围,目前该侧低层建筑均已拆除。远处为黄浦江防汛墙驳岸,距离地下室外墙最近距离为 50m。市政管线:外马路下埋设有市政管线,详见下表:表 4 外马路市政管线信息表图图 6 6外马路现状外马路现状1.6 围护设计概况围护体系概述围护体系概述:本工程基坑总

11、面积约 5531m2,外围周长约 343m。本工程地下 3层底板结构面标高-16.75m(相对标高),垫层计 200mm,自然地面标高为-1.150m(绝对标高 3.30m),基底标高(含垫层)-18.15 和-18.55,挖深 17m 和 17.4m(局部深第7页 共 39 页坑挖深 18.6m)。基坑采用 1000 和 800 厚“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体,作为开挖阶段的挡土止水围护体,同时作为地下室外墙。地下连续墙采用圆形锁口管接头。图图 7 地下地下连续墙平面图连续墙平面图坑内槽壁加固和被动区加固采用850600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加固,槽壁加固与坑内加固间隙处填充加固及局

12、部深坑加固均采用二重管法工艺高压旋喷桩施工。支护体系概述支护体系概述:坑内竖向设置四道临时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及围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第二道混凝土支撑及围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第三、四道混凝土支撑及围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40,支撑杆件主筋保护层厚度均为 30mm。第8页 共 39 页表表 5 5594 地块地块支撑表支撑表项目项目中心标高中心标高围檩围檩主撑主撑八字撑八字撑连杆连杆强度等级强度等级第一道第一道-1.85010007001000700900700600700C30第二道第二道-6.00012008001000800900800700800C35第三道

13、第三道-10.100140080012008001000800800800C40第四道第四道-14.25012008001000800900800700800C40为了满足挖土需要,在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上设置栈桥,栈桥板厚为 25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栈桥竖向支撑采用立柱桩,利用800 钻孔灌注桩作为栈桥立柱桩,桩长 25m,内插 4L160X16口字形钢格构柱,基坑立柱桩共 47 根。立柱桩桩身混凝土等级水下 C30。图图 8第一到四道砼支撑第一到四道砼支撑平面平面布置布置图图1.7 工程地质概况(1)土层概况拟建场地属于滨海平原地貌类型。拟建场地原地形大部为旧建筑等,地势平坦。实

14、测各勘探点的孔口地面标高在 3.084.28m 之间,高差 1.20m。表表 6 6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综合成果表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综合成果表第9页 共 39 页层序层序土名土名重度重度(N/m(N/m3 3)直剪固快峰值直剪固快峰值渗透系数建议值渗透系数建议值 K K(cm/scm/s)C(Pa)()1 1杂填土18.0020/3 3江滩土18.24291.79E-53 3粘质粉土18.3528.56.24E-51-11-1粘土17.612128.23E-81-21-2粉质粘土18.215195.01E-7粉质粘土19.63918.51.01E-71 1砂质粉土18.6432.51.60E-42-

15、12-1粉砂18.9334/(2)地下水概况1)潜水本工程基地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主要为浅层的潜水,由于场地浅部以粉性土为主,渗透性较强,场地东侧为黄浦江,场地内地下水水位受黄浦江潮水位影响较大。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水位埋深一般为 0.0-1.5m。2)承压水拟建场地内承压水主要为深部第、层承压含水层。第一承压含水层层和第二承压含水层层相连,水量非常丰富,且总厚度大,围护结构不可能完全隔断坑内外的水力联系。根据勘察资料,层稳定水位埋深约 68m 范围,但根据周边596 等项目基坑经验、抽水试验及监测资料,第层的承压水位埋深基本在 4.8m3m左右。因此,按不利情况考虑,本工程的第层承压含水层

16、初始水位埋深按 3m 考虑。开挖深度 17.4m 超过 14.4m,已不满足承压水抗突涌稳定性验算要求,需对该层进行减压降水。2.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2.1 方案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2)工程测量规范(国家标准)(GB50026-2007);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GB50497-2009);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8-2007);5)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10页 共 39 页7)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7、(上海市标准)(DGJ08-11-2010);8)基坑工程技术规范(上海市标准)(DG/TJ08-61-2010);9)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上海市标准)(DG/TJ08-2001-2006)(2011);10)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上海市标准)(DG/TJ08-2001-2006);11)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20-2007);12)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B/TJ08-2051-2008);13)本工程相关设计图纸及勘查报告;14)各相关主管部门对监测方的要求。2.2 方案编制原则基坑开挖是基坑卸荷过程,由于卸荷而引起坑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同时也引起

18、围护墙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水平方向位移和因此产生的墙外侧土体的位移。基坑变形包括围护墙的变形、坑底隆起及基坑周围地层移动等。这种变形所产生的影响范围一般在 2 倍基坑开挖深度内,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建筑(构)物等变形控制是基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监测工作可以有效、合理地控制围护及坑外土体位移,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根据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和现场具体环境情况,从时空效应的理论出发,本监测方案按以下原则进行编制:1基坑施工影响范围(一般约为 2 倍基坑开挖深度,本工程监测范围为 2.5 倍基坑开挖深度)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基坑本身作为本工程监测及保护的对象。2设置的监测内容及监测

19、点必须满足本工程设计方案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并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及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化情况,确保监测内容设置合理、测点有效。3 监测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并按以下监测控制流程执行。第11页 共 39 页 设计指导思想、地质、环境、施工条件分析、掌握施工中的重要问题。基坑监测方案设计 基坑施工方案设计 确定监测项目及内容 提出各监测项目的具体要求、警戒值 仪器配置和校验 监测设施安装与调试 现场监测工作实施 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及配套的施工记录 现场信息反馈有针对性提出建议 服务于信息化施工 与施工工况

20、相适应 与施工步序相配套 现场施工措施实施 施工监测(控制)流程 4)本着技术上可靠、有效、先进和经济上节约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成熟的监测手段以获取必需的监测资料,经综合分析后提供全面、正确的监测成果。5)合理安排和组织相关资源的投入,确保本监测方案优质、高效地实施。3.3.监测目的监测目的监测是对工程施工中所引起的土体性状的变化、周围环境与地下管线的变化、基坑和支护结构本身的安全及稳定性的变化进行的系统和系列的现场观测工作。概括而言,本次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有:1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通过监测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内力、变形情况以及周边环境中各种建(构)筑物、设施变形情况,将监测数据与设

21、计值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前步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工艺和参数,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使得监测成果成为现场施工工程技术人员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第12页 共 39 页2为基坑周边环境中的建筑、各种设施的保护提供依据。通过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管线、道路等的现场监测,验证基坑工程环境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3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基坑工程监测是验证基坑工程设计的重要方法,设计计算中未曾考虑或考虑不周的各种复杂因素,可以通过对现场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加以局部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因此基坑工程监测可以为设计和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4

22、监测工作是发展基坑工程设计理论的重要手段。4.4.监测等级及监测项目监测等级及监测项目4.1 监测等级本基坑工程依据设计确定安全等级为一级,周边环境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复杂;根据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2011)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划分表确定本工程监测等级为一级。4.2 监测项目了为基坑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提供及时有效监测数据,根据本工程基坑明挖顺筑法施工的特点,结合现场的周边环境情况及基坑围护设计提出的监测技术要求,本工程基坑本体及周边环境监测主要设置如下内容:(一)基坑本体监测项目围护墙顶部水位位移、垂直位移监测;围护体系裂缝监测;围

23、护墙侧向变形(测斜)监测;支撑内力监测;坑底回弹监测;第13页 共 39 页立柱隆沉监测。(二)周边环境监测项目土体深层侧向变形(测斜)监测;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地表垂直位移监测;邻近建构筑物垂直位移监测;外滩通道垂直位移监测;邻近建构筑物裂缝监测;邻近地下管线垂直位移监测。5.5.本工程监测点的布设原则本工程监测点的布设原则监测点的布置在满足相关规范以及施工需求外,还应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情况结合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着既能全面掌握信息的原则,在周边监测对象上布设监测点必须考虑到监测对象的特定情况,诸如重要性、距离远近、结构和基础形式等,以确保其安全和作为处理有关纠纷的重要依据。工程开工前,

24、将重点对现场周围主要的建筑物、地下管线、地面道路等情况进行调查或复核,摸清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基础形式以及允许变形量;了解主要管线的材质及长度、接头形式、阀门准确位置以及其保护标准等。各类监测点的数量必须在“监测方案”中加以说明,并在“监测方案”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5.1 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布设原则:1)本工程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和垂直位移监测点为共用点,并布置在冠梁上,监测点间距为 20m,关键部位适当加密。2)布置在两根支撑的中间部位。3)布置在围护墙侧向变形(测斜)监测点处。5.2 裂缝测点布设原则:本工程围护体系裂缝监测内容包括裂缝形态、长度、宽度、深度描述,监测点布

25、置符合下列要求:1)当围护体系出现肉眼可见裂缝时,及时布置监测点。2)宜在裂缝中部和两端各布置裂缝宽度监测点。5.3 围护墙侧向变形(测斜)监测点布设原则:第14页 共 39 页1)本工程测点布置间距为 10-35m,每侧边监测点至少 1 个;2)监测点布置深度宜与围护墙(桩)入土深度相同。5.4 支撑内力监测点布设原则:1)监测点宜布置在支撑内力较大的支撑上;2)每道支撑内力监测点不少于 3 个,并且每道支撑内力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上保持一致;3)对钢筋混凝土支撑,每个截面内传感器埋设 4 个。4)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选择在两支点间 1/3 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5.5 坑外地下水水位监测点布

26、设原则:1)监测点宜布置在邻近搅拌桩施工搭接处、转角处、相邻建(构)筑物处、地下管线相对密集处等,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外侧约 2m 处;2)本工程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点间距宜为 1530m,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处适当加密;3)本工程潜水水位观测管埋置深度为 8m。5.6 土体深层侧向变形(测斜)监测点布设原则:1)监测点布置在邻近需要重点监护的地下设施或建(构)筑物周围土体中;2)监测点布置间距宜为围护墙侧向变形监测点布置间距的12 倍,并宜布置在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旁,每侧边监测点至少1 个;3)土体侧向变形监测(测斜)孔布置深度大于围护墙(桩)埋深的5m。5.7 立柱隆沉监测点布设原则:1)

27、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地质条件复杂等位置的立柱上,不同结构类型的立柱宜分别布点;2)顺做法监测点不宜少于立柱总数的 10,且不应少于 5 根立柱。5.8 邻近地表监测点布设原则:1)监测点按剖面垂直于基坑边布置,剖面间距宜 1530m,每侧剖面线至少 1条,并设置在每侧边中部;2)每条剖面线上的监测点由内向外先密后疏布置,本工程每条剖面线上布设 5个测点,测点间距分别为 2 米,3 米,5 米,10 米,15 米。5.9 邻近建(构)筑物监测点布设原则:第15页 共 39 页1)监测点布置在基础类型、埋深和荷载有明显不同处及沉降缝、伸缩缝、新老建(构)筑物连接处的两

28、侧;2)监测点布置于通视良好,不易遭受破坏之处;3)建(构)筑物的角点、中点布置监测点,沿周边布置间距为 620m,且每边不少于 3 个。5.10 建(构)筑物裂缝监测点布设原则:裂缝监测在基坑开挖前目测调查,对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裂缝现状进行记录;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新裂缝或原有裂缝有增大趋势,应增设监测点。裂缝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裂缝的首末端和最宽处应各布设一对监测点;2)各对监测点两点的连线应垂直于裂缝。5.11 管线测点布设原则:1)取距离施工区最近的管线,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设点监测。2)一条路上尽可能选取一条最危险的管线设直接监测点;3)监测点尽可能设

29、在管线出露点,如阀门、窨井上;对重要的管线应开挖样洞,采用连接铁杆露出地面并加固作为监测点;当路面无法开挖埋点时,则直接在地面敲入道钉,并使其牢固作为间接监测点。4)本工程管线布设点位间距均为 15m。5.12 坑底回弹监测点布设原则:1)监测点宜按剖面布置在基坑中部;2)监测剖面间距宜为 10-30m,数量不应少于 2 条;3)磁环埋设在基坑底部,即垫层下 2 米以下埋设 34 个磁环,埋设深度超过地墙 5 米。6.6.监测点布设数量汇总表监测点布设数量汇总表序号序号监测内容监测内容监测点数监测点数(个个/孔孔/组)组)备注备注1基坑本体围护墙顶部水位位移、垂直位移监测14围护体系裂缝监测1

30、0估算墙体测斜14孔深 45 米支撑内力监测10第16页 共 39 页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14孔深 8 米土体测斜9孔深 50 米立柱隆沉监测18坑底回弹4地表垂直位移监测705周边环境煤气管线垂直位移监测14上水管线垂直位移监测46电力管线垂直位移监测14信息管线垂直位移监测15雨水管线垂直位移监测56污水管线垂直位移监测15建构筑沉降监测43(含外滩通道测点)防汛墙26建构筑物裂缝10估算7.7.基准点、监测点布设方法基准点、监测点布设方法7.1 基准点的布设方法1平面控制网图 9 平面控制网布点示意图水平位移控制网沿基坑布设 ABCD 四个控制点,测站点为 C,ABCD 呈四边形布设控制

31、C 点变形。ABD 距离基坑 80 米以上,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各位移点坐标;以基坑方向为北方向,用相对坐标计算成果。每个月控制网进行联测一次。2高程控制网第17页 共 39 页图10水准控制网布置示意图本工程布置 4 个水准工作基点,1 个水准基准点,工作基点距基坑距离均超过 60米;基准点距基坑边线超出 100 米(较为稳定的建构筑物上),E 点作为日常监测工作符合水准线路工作基点使用。工作基点每月进行一次联测,联测按二等水准要求进行,本工程采用相对高程进行各监测点高程计算。7.2 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点布设方法在圈梁混凝土浇捣时用钢筋直接埋入,埋入之前,需在钢筋顶端刻好十字丝,以

32、便测量围护墙顶位移。埋入钢筋顶端其高度应低于圈梁 2-3cm,再在其外套一根100mm 的刚管,钢管盖板与其圈梁水平,使其钢筋(测点)可随围护墙顶移动而本身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动。测点在施工过程中,绝对不允许受破坏。第18页 共 39 页7.3 裂缝监测点布设方法1石膏板标志用厚 10mm,宽约 5080mm 的石膏板(长度视裂缝大小而定),固定在裂缝的两侧。当裂缝继续发展时,石膏板也随之开裂,从而观察裂缝继续发展的情况。2白铁皮标志白铁板建筑物的裂缝观测建筑物的裂缝观测(1)如图上图所示,用两块白铁皮,一片取 150mm150mm 的正方形,固定在裂缝的一侧。(2)另一片为 50mm200mm

33、 的矩形,固定在裂缝的另一侧,使两块白铁皮的边缘相互平行,并使其中的一部分重叠。(3)在两块白铁皮的表面,涂上红色油漆。(4)如果裂缝继续发展,两块白铁皮将逐渐拉开,露出正方形上,原被覆盖没有油漆的部分,其宽度即为裂缝加大的宽度,可用尺子量出。7.4 围护墙体深层侧向位移(测斜)及土体测斜监测点布设方法基坑围护侧向位移变形(即为测斜),测斜管应随基坑围护同步埋设(坑外土体测斜应有钻机开孔进行埋设),测斜安装根据围护方式不同埋设方法也有所不同。本工程围护形式地下连续墙(土体测斜采用土体钻孔埋设的方法,埋设测斜),具体安装方法如下:1 1)地下连续墙内埋设测斜管方法地下连续墙内埋设测斜管方法采用在

34、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内绑扎固定 PVC 测斜管,管深与围护深度一 致。管外径为 70mm,管内有十字滑槽(用于下放测斜仪探头滑轮),有一对槽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端管口用专用盖子封好,接头部位用胶带密封;钢筋笼吊装完后,立即注入清水,防止泥浆浸入,并做好测点保护,如下图所示:第19页 共 39 页2 2)土体测斜管埋设采用钻孔埋入法进行埋设,具体步骤如下:土体测斜管埋设采用钻孔埋入法进行埋设,具体步骤如下:a)钻孔:孔深大于围护墙深度的 510m,孔径比所选的测斜管大 510cm。在土质较差地层钻孔时应用泥浆护壁。b)接管:钻孔作业的同时,在地表将测斜管专用束节连接好,并对连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

35、。c)下管:钻孔作业结束后马上将测斜管沉入孔中,然后在管内充满清水,以克服浮力。下管时一定要对好槽口。d)封孔:测斜管沉放到位后,在测斜管与钻孔空隙内填写细沙或水泥和膨润土拌和的灰浆,其配合比取决于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地质情况。刚埋设完几天内,孔内充填物会固结下沉因此要及时补充保持其高孔口。c)保护:施工阶段是测斜管最容易受到损坏阶段,如果保护不当将前功尽弃。因此必须与施工单位协调好,派专人看护好测斜管,以防被破坏。测斜管口一般高出地面 20cm 左右,周围砌设保护井或放刚套管保护,以免遭受损坏。090180270测斜管布设示意图测斜管剖面图测斜管围护结构迎土面第20页 共 39 页土体测斜孔

36、埋设示意图土体测斜孔埋设示意图7.5 支撑轴力监测点布设方法混凝土支撑钢筋计安装方法目前钢筋混凝土支撑杆件,主要采用钢筋计监测钢筋的应力,然后通过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变形协调条件反算支撑的轴力。监测传感器布置在选定监测断面的4个角或4条边上,特殊情况下也可在个别监测断面上下对称或左右对称的布置两个监测传感器。钢筋计与受力主筋通过连杆用电焊的方式连接。因电焊容易产生高温,会对传感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时有两种处理方法。其一,有条件时应先将连杆与受力钢筋碰焊对接,然后再旋上钢筋计。其二,在安装钢筋计的位置上先截下一段不小于传感器长度的主筋,然后将连上连杆的钢筋计焊接在被测主筋上焊上。钢筋

37、计连杆应有足够的长度,以满足规范对搭接焊长度的要求。在焊接时,为避免传感器受热损坏,要在传感器上包上湿布并不断浇冷水,直到焊接完毕后钢筋冷却到一定为止。在焊接过程中还应不断测试传感器,观测传感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钢筋计电缆一般要求一次成型,不宜在现场加长。如需接长,应在接线完成后检查钢筋计的绝缘电阻和频率初始值是否正常。要求电缆接头焊接可靠,稳定且防水性能达到规定的耐水压要求,最好钢筋计的编号工作。第21页 共 39 页导线测力计连接杆钢筋砼支撑横截面钢筋导线测力计测力计测力计测力计焊接缝焊接缝混凝土支撑钢筋测力计安装示意图7.6 坑外水位监测孔布设方法监测点布置在连续墙搭接处,并布置在止水帷

38、幕外侧约 2m 处。坑外地下水位主要对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的止水状态进行监控,以防止围护渗漏水引起坑外大量水土向坑内流失,从而导致基坑部分破坏或周围环境破坏。在基坑边线外 24 米处埋设直径为 52mm的左右的钢管或硬质塑料管,管底加封盖,防止泥砂进入关内。下部留出 0.50.1m 的沉淀段(不打孔),用来沉积滤水段带人的少量泥砂。中部管壁周围钻出 68 列直径为 6mm 左右的滤水孔,纵向孔距 50100mm。相邻两列的孔交错排列,呈梅花状布置。管壁外部包扎过过滤层,过滤层可选土工织物或网纱。上部管口不打孔,以保证封口质量。一般用小型钻机成孔,孔径略大于水位管的直径。成孔至设计标高后,放入裹有

39、滤网的水位管,管壁与孔壁之间用水位孔埋设示意图回填泥球透水段PVC 管回填黄砂第22页 共 39 页净砂回填过滤头,在用粘土进行封填,以防地表水流入。7.7 立柱隆沉监测点布设方法在基坑中多根支撑交汇的立柱上布设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法为在立柱浇注时放入观测钉。7.8 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方法在建构筑物的待测部位,将L型测钉打入或埋入近地面的结构体内,测钉头部磨成凸球型。测钉与建(构)筑物间不允许有松动。建筑物测点埋设示意图:7.9 外滩通道沉降监测点布设方法在外滩通道沉降监测点埋设,采用冲击钻在通道两侧结构顶部钻孔埋设测钉;测点每 15 米布设 1 只测点。7.10 管线监测点布设方法对各

40、类地下管线的监测点应尽可能采用直接监测点对其进行监测,在现场条件受限制的时候也应采用设置模拟监测点对其监测。第23页 共 39 页直接监测点刚性管线有条件的地方应埋设包裹点,开挖土体暴露管线,将钢片包裹在管线上并焊接好测量标志,伸出地面,回填土后做好保护井。柔性管线或无条件做包裹点的管线可将监测点直接布设在地下管线地面标志物如阀门井、通气孔等设备上,代替直接点。模拟监测点在管线近基坑一侧打孔至其深度以下约30cm,浇入混凝土并插入顶部焊有圆头测量标志点的钢筋,顶部伸至地面,做好保护井。如无条件打孔浇混凝土,需将顶部焊有圆头测量标志点的钢筋打入地下管线地面垂直投影位置上方一定深度,作为间接测量标

41、志点。埋设也可参照地表沉降点的埋设方式。由于施工场地周边道路下的管线均需随施工布局进行搬迁改排,管线监测点也需根据管线具体搬迁情况布设。管线监测点具体的布设及相关要求需征求有关管线权属单位意见后确定。7.11 周边地表垂直位移监测点布设方法监测点按设计位置用钢筋布设在原状土内,遇到路面等,应将结构层打穿再布设,确保监测点随周边的土体同步变形。在地面深层垂直位移监测点布设时穿透路面结构硬壳层,垂直位移标杆采用25mm 螺纹钢标杆,螺纹钢标杆深入原状土 60cm 以上,垂直位移标杆外侧采用内径大于 13cm 的金属套管保护。保护套管内的螺纹钢标杆间隙用黄砂回填。金属套管顶部设置管盖,管盖安装须稳固

42、,与原地面齐平;为确保测量精度,螺纹钢标杆顶部应在管盖下 20cm。深层监测点 埋设结构如图所示。一般监测点布设深层监测点,实在无条件布设设深层监测点时,将顶部焊有十字圆头测量标志的钢筋或测钉直接打入地表土层内,作为测量标志。道 路 结 构测 针护 管被 监 测 管 线第24页 共 39 页7.12 坑底回弹监测点布设方法根据测点布置图确定点位,再使用钻机进行成孔,成孔同时在地面上将分层沉降磁环按要求的间隔分别安装在沉降管上,分层沉降磁环的钢爪用纸绳子绑扎好,成孔完成后放入孔内。磁环在接头处遇阻后被迫随沉降管送至设计标高。然后将沉降管向上拔起 1 米,这样可使磁环上下各 1 米范围内移动时不受

43、阻,然后用膨润土在沉降管与孔壁之间进行填充至管口标高。8.8.监测精度要求监测精度要求根据上海市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 中要求监测不得低于以下指标:1)水平位移对中误差小于 0.5mm,水平位移测量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1.0mm。2)垂直位移监测网测站高差中误差 0.15mm,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0.15mm。3)裂缝宽度测量值精度为0.1mm,裂缝长度测量值精度为1mm。4)内力的观测精度不应低于满量程的 1%。5)振弦类的传感器感测分辨率不大于 0.2%(F.S),精度为0.5%(F.S)。6)地下水位的观测精度不应低于1cm。7)测斜仪的分辨率不应大于 0

44、.01mm/m,精度为0.1mm。8)分层沉降仪监测值精度为1mm。第25页 共 39 页9.9.监测方法监测方法9.1 建立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监测网A、平面:在施工场地影响范围外 80 米布设 3-4 个稳定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基准点之间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形成水平位移监测网,定期进行检测,采用视准线形式监测水平位移变化时,在测站点进行必要的检核(20 天-30 天/次)。B、高程:在施工场地影响范围外 60 米布设 5 个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一次布设成闭合环形水准网。监测基准网测量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变形测量一、二级执行。基准点需在施工开工前埋设,

45、待稳定后使用,基准点应定期联测,检验其稳定性。水平位移监测网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监测网等级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适用范围一级2001.01.01:200000一级基坑工程监测二级3001.53.01:100000二级或三级基坑工程监测垂直位移基准网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变形测量等级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计较差(m)视线离地面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差(mm)基辅分划 高差之差(mm二级DS1、DSZ1502.03.00.20.50.79.2 垂直位移监测所有的垂直位移监测均采用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和铟瓦标尺,采用闭合或附合水

46、准路线,闭合差按照一级监测等级执行。9.3 水平位移监测采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通视条件有限制时采用坐标法。视准线法基准线离开观测点的距离不应超过活动觇牌读数尺的读数范围。观测固定点需二测回,凡位移值大于3mm 的变形点均测两测回。9.4 深层侧向位移(测斜)监测测试时,测斜仪探头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在恒温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以 0.5m第26页 共 39 页为间隔,逐段测出 X 方向上的位移至管口,然后将探头转至 180再测一遍。同时用光学仪器测量管顶位移作为控制值。在基坑开挖前,分 2 次对每一测斜孔测量各深度点的倾斜值,取其平均值作为原始偏移值。“”值表示向基坑内位移,“”值表示向基坑外

47、位移。测试原理见下图:测读设备线导轮导管回填钻孔导槽测头测读间距位移Lsin电缆总位移原准测斜仪工作原理示意图测斜仪工作原理示意图计算公式:式中:Xi为 i 深度的累计位移(计算结果精确至 0.1mm)Xi为 i 深度的本次坐标(mm)Xi0为 i 深度的初始坐标(mm)J 为仪器在 0方向的读数B 为仪器在 180方向上的读数C 为探头标定系数L 为探头长度(mm)J 为倾角ijjjijjiBACLX00)(sin0iiiXXX第27页 共 39 页测斜管测斜管测斜仪测斜仪9.5 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通过振弦式频率计来测定支撑轴力,测试时,按预先标定的率定曲线,根据内力计频率推算出混凝土支

48、撑钢筋所受的力。计算公式:第28页 共 39 页振弦式钢筋计振弦式钢筋计采用频率读数仪作为二次读数仪,将读取的频率值代入上述公式,即可求得支撑轴力。9.6 坑外潜水水位监测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高程及各孔水位面到孔口高度,在计算求得各水位孔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两次均值。每次水位与初始水位标高比较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监测过程要求定期测量孔口标高,以纠正孔被压而使孔口标高变化。在布设好的观测孔中,放入水位探测头,当测探头触及到水位时启动讯响器,根据讯响读取测量钢尺距固定点(或管口)的距离。被测水位的变化量等于水位计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地下水位的观测精度不应低于 1cm。水位管内水面

49、应以绝对高程表示,计算式如下:sssDHh式中:sD水位管内水面绝对高程(m);第29页 共 39 页sH水位管管口绝对高程(m);sh水位管内水面距管口的距离(m)。由式可以分别算出前后两次水位变化即本次变化和累计水位变化:1iiissshDD0issshDD式中:isD第 i 次水位绝对高程(m);1isD第 i-1 次水位绝对高程(m);0sD水位初始绝对高程(m);sh累计水位差(m)。监测仪器设备(见下图)9.7 坑底回弹监测方法监测时应先用水准仪测出沉降管的管口高程,然后将分层沉降仪的探头缓缓放入沉降管中。当接收仪发生蜂鸣或指针偏转最大时,就是磁环的位置。捕捉响第一声时测量电缆在管

50、口处的深度尺寸,每个磁环有两次响声,两次响声间的间距十几厘米。这样由上向下的测量到孔底,这称为进程测读。当从该沉降管内收回测量电缆时,测头再次通过土层中的磁环,接收系统的蜂呜器会再次发出蜂鸣声。此时读出测量电缆在管口处的深度尺寸,如此测量到孔口,称为回程测读。磁环距管口深度取进、回程测读数平均数。分层沉降标(磁环)位置应以绝对高程表示,计算式如下:cccDHh(7-10-5)式中:cD分层沉降标(磁环)绝对高程(m);水位管水位计第30页 共 39 页cH沉降管管口绝对高程(m);ch分层沉降标(磁环)距管口的距离(m)。由式(7-10-5)可以分别算出磁环前后两次位置变化即本次垂直位移量和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