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价值和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5889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价值和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价值和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验交流241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的有效做法,是切实加强宣传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服务群众的务实措施,是引导广大民众加强交流、说出心声、积极投入家乡振兴中的内生力量。高校是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力量,发挥高校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对于高校而言,让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工作中,是发挥自身优势、强化自身职能、改进自身优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可以助力地方共同在机制构建、资源整合、整体布局和内涵发展等多个方面实现协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目标,可以有效地助力民众参与建设和社区管理

2、的主动性,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带来新动力。广泛推进开展地校共建,进一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的应有功能,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全面步上正轨的有效实践与创新之举,是各高等院校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现实要求与长期现实做法,也是各高等院校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教育重要方针的实际需要与长期现实有效做法。一、高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现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开展校地共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创新之举,已有不少经验可循。调查显示,自2018年全国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单位将区域内的高校优势充分发挥,通过成立“高校新时代文明实

3、践中心”等举措,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多方位探索新的卓有成效的范式。例如: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十余所江西省高校于2018年底积极行动、迅速落实,在校地合作上吹响了冲锋号,江西省也成了我国第一个创建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省份;重庆北碚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高校青年分中心,推动大学生投身于文明实践工作中,不仅让高校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而且还推动了地方工作的有效开展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和模式的开展,通过与高校建立沟通渠道、与广大师生密切联系,不断吸收借鉴各种实践经验,切实实现以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推动为民众办好事、为民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民众满足各方面需要的目的,切实实现以创新机制和

4、整合资源达到为师生开拓舞台、为师生展现自我、为师生改善提高的目的。二、高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定位(一)以打造阵地为路径阵地资源建设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与社区大实践教学相整合、课堂思政与思政课堂大融合大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基层单位、社区应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利用党员活动室、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各高校、广大师生通过打造理论宣讲平台、志愿服务平台、文化育人平台,从而满足文明实践活动的需求。在打造阵地过程中,高校与基层可以共同建立起集文化科普、精神建设等寓教于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多途径的综合场所,让群众广泛参与文体生活,丰富精神文化需要。广大师生

5、也可以及时探索这一资源模式,总结出组织动员、宣传引领的好经验好做法,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建设工作。(二)以搭建舞台为形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广阔舞台,高校将主战场、主阵地放在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高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价值和路径研究卢正宏(北华大学,吉林吉林132013)摘要:文章对中国高校教育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作出了研究,在挖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基础之上,透视高校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等方面能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的“利好”,探索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进路,以期能为高校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思路与方法。关键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作者简介:

6、卢正宏(1995),男,汉族,吉林白山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基金项目:吉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高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367)。经验交流242之中,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形式。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处于建设、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志愿服务水平和工作成效是展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的重要指标。在志愿服务不断深化的过程和阶段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建设需要让志愿服务真正落实到地,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志愿服务工作带来的体验感、成就感和获得感。志愿服务工作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建设过程中不是一时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这个广阔舞台长期展示、坚持,推

7、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三)以建立机制为导向高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须形成层层有责、层层尽责的工作格局,统筹协调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发挥出高校在思想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优势,打造出全新的创新体制机制。学校党委应该高度重视,统筹全校各级职能部门、单位,让师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发挥作用、实现个人成长;宣传部门应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宣讲团,让文化普及到群众之中;校院两级团委应该大力组织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之中,发挥自身力量。三、高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价值(一)全面构建协同育人格局一直以来,高校都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校园里,广大师生能够接受到知识的洗礼,但是由于很

8、多时候学生并不直接接触社会,这些知识才干、理论素养和道德情操需要得到社会大课堂的进一步检验。实际上,高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相统一的重要途径。学生深入社区、走进群众,将从理论中习得的思想政治观念和行为规范要求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认同和接受,能够有效检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成效。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还能够感知社会生活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涵养学生道德情感,塑造学生向上向善的人格特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与社会全面构建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二)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优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能够作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施展的重要

9、舞台,能够在深化服务过程中将社会资源和高校资源协同整合,充分发挥两个平台的资源优势,实现工作合力。第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中,整合资源、协同运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重要方向。在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智力、人力、物力等优势,强化服务性,使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社区、农村火起来强起来,切实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第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中,发挥高校担当、整合基层思想文化、公共服务与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途径。社区、基层单位人民群众众多、平台宽广、工作人员力量雄厚,但是这些人员往往实践经验众多却缺少理论指引。发挥高校围绕

10、人民群众所进行的一系列宣传、教育、引导和服务工作的作用,能够让科学理论、民主法治、科技创新等服务效力真正落实落细,扎根在群众心中。(三)不断深化科教文卫功能社区是承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基础单元,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最好场域。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但是无论是对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还是对于产业发展方向的把握,无论是对乡风文明的感知,还是对基础生活保障的享受,人民都缺少清醒的认知,从而导致社区、乡村的科教文卫服务水平不够、服务能力不高等问题。高校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提供解决这些基础性问题的思路和方向,让群众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增强自身的幸福感。

11、与此同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社区和基层单位在工作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和困难能够让高校科研人员、教辅人员和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症结,从而回归理论研究,提升高校在科研、教学、文化、医疗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研究与理论教学水平。(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在与社区协同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过程中,高校能够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还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寻找到提升思想认识、开展党建工作的作用,让思政教育再回到校园之中。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理论宣讲活动,在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育人过程中,所有参与其中的师生都能够积累社会经验、收获社会教育、增长社会生活才能。实际上,很多

12、高校也在社区和基层单位设立了相应的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工作人员同步推进理论学习、党员教育等党建工作,以此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实现了党团合力建设的目标。许多优秀党员师生主经验交流243动做表率,深入开展党建活动,让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时有出发点,更有落脚点。与此同时,党团一体化建设能有效加强党员师生的思想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培养高政治高素养的青年人才。四、高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路径(一)构建协同共建机制高校与地方携手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常态化进行。高校让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也不是小见成效后就终止持续开展,而是需要建立长期稳

13、定的机制。高校需与地方明确共建目标,规范具体要求与流程,为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依据和指引,建立起联络机制。高校要统筹安排宣传统战部门、团委学工部门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落实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分工,让各单位各部门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就统筹协调、安排部署、具体实施等工作开展情况实施明确的对接与联络,让高校的优势有效发挥。地方则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络,指派专人进行对接,密切与高校、社区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有效畅通的活动开展机制,为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具体的依据和指引。(二)整合协同共建资源高校与地方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双方应利用好自身的特点,取长补短,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成果

14、更加凸显。高校要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地方要发挥在经验、保障、组织等方面的长处,实现资源互通,盘活人力、物力、智力、活力。在资源充足的基础上,二者需要充分协调、深度开发,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整合和互通机制。高校在实地开展志愿服务和理论宣讲过程中,需要地方充实的经费和人力资源保障,地方单位作为中转站和桥梁,应避免高校与群众的直接对接,而是作为有效衔接点,实现双方的互通与联络。在相关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结束后,高校与地方也应该进一步分析研判,找出优势、分析不足,从而持续推进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三)优化协同共建布局高校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方面不尽相同,地方

15、在资源、规划、布局等方面也有所差异,根据高校的特色和优势与地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布局,优化统筹。不同社区不同乡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情况截然不同,因此,高校在统筹学校各类资源、各个单位时,需要以具体情况为抓手,依据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需求和整体情况,合理布局,让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化利用,让高校优势得到最大化覆盖,充分发挥出高校在理论和研究等方面的创新优势,因地制宜开创协同共建的新模式。(四)丰富协同共建内涵高校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过程中,要与地方不断实现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在创新形式的同时,丰富实践活动的内涵,在增强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成长。校地共建

16、的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推动基层工作的合理化开展,让地方工作有组织、有协调、有创新。在开展理论宣讲、文化传承、志愿服务过程中,除了让群众感受到实际的明显的变化之外,还应形成长期的持续的文化育人的效果,让群众能够把高校带来的系列资源融入基层日常工作开展的全过程之中,要让群众能够真正体会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其最终自觉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开展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实际工作之中。五、结语高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一项需要多方长期努力的持续性工作,除了高校与基层单位付诸实际之外,各地各部门同样需要大力配合,切实加强保障,为师生参与实践工作、实现个人成长保驾护航。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要

17、充分发挥好高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校地合作,贯彻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地方基层工作的深度开展,解决好地方在资源、服务等方面所面临的多种问题,并且通过实践不断形成多样的试点工作经验,以达到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实践工作的目标。参考文献:1边建平.高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时代价值及定位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82-86.2陈婧,陈莹.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工作现状及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2(6):84-85.3张拥军.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6):114-117.4胡琴.高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7):5-6.5秦靖然,高荣鑫,林敏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嵌入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0):64-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