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橄榄苦苷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2089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橄榄苦苷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橄榄苦苷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橄榄苦苷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金项目: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科 研 启 动 基 金 项 目(编 号:);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编号:)作者简介:郭卫平,男,河南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徐云凤(),女,河南科技大学讲师,博士.E m a i l:x u y u n f e n g c o m收稿日期:改回日期:D O I:/j s p j x 文章编号 ()橄榄苦苷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i ne x t r a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b i o l o g i c a la c t

2、i v i t yo f o l e u r o p e i n郭卫平G U O W e i p i n g鲁绪L UX u褚泽军CHUZ e j u n罗登林L U OD e n g l i n向进乐X I ANGJ i n l e徐云凤XUY u n f e n g(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C o l l e g eo fF o o da n d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H e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L u o y a n g,H

3、 e n a n ,C h i n a)摘要:文章对近年来橄榄苦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安全性、提取工艺、生物活性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橄榄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橄榄苦苷;生物活性;提取工艺;安全性A b s t r a c t:T h er e v i e w s u mm a r i z e dt h el a t e s td o m e s t i c a l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i n t h e b i o s y n t h e s i s

4、 p a t h w a y,s a f e t y,e x t r a c t i o np r o c e s s,a n db i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yo f o l e u r o p e i n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T h ep r o b l e m s i n t h eo l i v e i n d u s t r yw a s a n a l y z e da n di t s 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d i r e c t i o nw a sp r o s p e

5、 c t e d K e y w o r d s:o l e u r o p e i n;b i o l o g i c a la c t i v i t y;e x t r a c t i o n p r o c e s s;s a f e t y油橄榄(O l e ae u r o p a e aL)属木犀科植物,其果实是一种经济型水果,极具经济和营养价值,主要产区为地中海,约占全球橄榄产量的,全球每年所产橄榄中约 用于榨油,其余作为橄榄制品以供食用.目前,中国油橄榄树栽培面积已达 h m,年产鲜果 t,主要分布于福建、四川、云南等地,但油橄榄树与中国本土橄榄并非同一物种且研究所指橄榄皆为

6、油橄榄.一项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以橄榄为基础的地中海式饮食习惯能显著降低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的发病率,这 些 功 效 与 橄 榄 产 品 中 酚 酸 类 物 质 橄 榄 苦 苷(o l e u r o p e i n,O L E)密切相关.O L E是一种无毒,由羟基酪醇、葡萄糖分子、橄香醇酸构成的苯酚类裂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是橄榄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易被人体吸收,在酸碱条件下可水解为羟基 酪醇.现 代科 学 研究 已证 实,O L E及其 苷 元(OA)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抗病毒、养护心脑血管、抗精神疾病 等.橄榄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是当今该行业的痛点.橄榄叶及橄

7、榄工业生产中的残留物被认为是橄榄的副产品,其贮藏及销毁,包括橄榄叶的修剪都给行业带来了诸多额外成本,若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环境及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开发橄榄资源,研究拟对近年来橄榄苦苷的提取工艺、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橄榄行业的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橄榄资源在食品、医疗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橄榄苦苷概述橄榄苦苷的生物合成途径橄榄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在其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且某些化合物具有品种专一性.O L E属于二环烯醚化合物家族,此类物质主要负责橄榄产品的生物学活性,提升橄榄油的品质及改善其氧化稳定性.在植物体内,O L E可分别由香叶基二磷酸及L环己烷

8、为前体物质衍生而来,香叶醇合成酶将香叶基二磷酸催化为香叶醇,再经一系列反应催化后生成脱氧有机酸,脱氧有机酸在各种酶的作用下经过复杂的酯化及羟基化反应生成O L E.以L环己烷为前体物质时,芳香酸脱氢酶催化其生成酪氨酸,酪氨酸再由酪氨酸多巴脱羧酶、铜氨氧化酶及酒精脱氢酶共同催化为酪胺,酪胺可继续反应生成OA,OA与O L E可在葡萄糖苷酶及葡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相互转化.F OO D&MA CH I N E R Y第 卷第 期 总第 期|年 月|橄榄苦苷的稳定性O L E在碱性条件下极易水解,而对酸有较高的耐受性,其在p H为 时开始解离,当环境中p H达到 时降解完全,在酸碱环境中分解产物为羟基

9、酪醇和橄香酸;O L E干粉高温分解的极限温度为 ,在 范围内可完全降解;其水溶液在 煎煮会发生一系列分解、转化,转化产物皆为已知化合物;光照试验中未发现O L E有降解现象,但若持续加大光照强度,其中含有的酯键和醚键可能断裂 .此外,橄榄提取物中存在的葡萄糖苷酶会催化O L E降解,因此在对其进行提取分离时,应先进行灭酶处理.橄榄苦苷提取物的安全性B o n o l i v eTM是一种来源于橄榄叶的专利水溶性提取物,其酚含量约为,主要酚类为O L E,而其他组分占比较低.以B o n o l i v eTM进行遗传毒性和重复给药毒性研究,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和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试验中未见 致

10、 突 变 性;在 小 鼠 体 内 致 微 核 试 验 中,以 每 天 m g/k g的剂 量 饲 养 小 鼠,未 观 察 到 遗 传 毒 性;在 d重复剂量经 口 毒 性 研 究 中,所 测 试 的 最 高 剂 量 为 m g/(k gdBW),但仍未观察到受试雄性及雌性大鼠的任何不良反应,在所有参与者(连续 个月,每日口服 m g B o n o l i v eTM)中 也 未 见 相 关 不 良 反 应 发生.此外,在人体试验中,口服含有 的O L E的橄榄叶乙醇提取物,剂量为每天两次,每次 m g,连续周未引起任何相关血液、电解质、生化指标的变化.然而,在对另一类橄榄叶提取物进行毒理学分

11、析时,以高剂量(占总饮食 和)连续饲喂小鼠 周后,受试小鼠出现明显的胆汁淤积及肝脏损伤,甚至偶有肝纤维化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肝脏能量代谢受到抑制,呼吸控制率下降.橄榄苦苷的吸收与代谢O L E是一种大分子亲水性化合物,较难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磷脂双分子层,因其含有一个共轭葡萄糖部分,其吸收可能由葡萄糖转运蛋白所介导,即经S G L T 转运蛋白进入上皮细胞,再通过位于细胞基底外侧的G l u t 转运蛋白进入血液循环.此外,分子模拟结果显示,尽管O L E的最小球形半径大于回肠中细胞旁连接半径,考虑到O L E的最小体积为立方体而非球形,因此其经肠道吸收时细胞旁路也有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12、.O L E的体内代谢途径见图,在胃酸或酶的作用下,其中含有的糖苷键断裂,释放出苷元及葡萄糖部分,橄榄苦苷苷元不稳定,会再次裂解为羟基酪醇,这些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代谢后,经尿液排出体外;经灌胃给药后,大鼠体内的O L E的代谢符合非线性药代谢动力学过程,O L E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大部分以橄榄苦苷原型经尿液排出 .图O L E吸收及生物转化概图F i g u r eO v e r v i e wo fO L Ea b s o r p t i o na n db i o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橄榄苦苷的提取工艺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多利用相似相溶的原理,该法操作简

13、单,成本低廉,能保证萃取物的稳定性,但有机溶剂需求量大,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提取橄榄多酚常用的萃取方法有微波、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加压液体萃取法等,以溶剂萃取法提取活性物质时,效率会受到溶剂类型、温度、p H、萃取步骤、溶剂体积和萃取物粒径等因素的影响.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在微波场中不断吸收能量,细胞内部热应力升高而破裂,从而加速活性物质的流出.该法污染小,所需设备简单,被誉为绿色提取工艺.王化等 和王晓杰等 分别以暴马丁香和油橄榄叶为对象,使 用 微波 辅助 联用 溶 剂萃 取的 方 法 提 取O L E,最终得率分别为,;超声波提取是在其特殊作用下,使细胞在溶媒中瞬时产生空化泡

14、而裂解,溶媒随之渗入细胞内部使目标成分溶于其中,且在超声作用下,提高了活性成分的溶解度,该法能耗小、工艺简单安全.C o n t r e r a s等 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橄榄枝叶中提取橄榄多酚,含量可达 m g/g.加压溶剂萃取法具有高选择性、低溶剂损耗、在提取过程中能保持橄榄多酚稳定性等优点,而被视为传统萃取方法的较优替代.该方法选用无害溶剂乙醇为萃取剂,在恒压和可变参数下进行全自动提取,以充分保证萃取剂的稳态并提高效率.M a r t i n G a r c i a等 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了橄榄叶中提取多酚的最优条件,并用高效液质联用技术对提取物进行分析,得出以 、乙 醇、提 取 时

15、间 m i n时 酚 类 得 率 最 高,可 达.该方法成本低、耗时短,适合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证据 表明,冷冻干燥后的橄榄中酚含量远高于鲜果,这是由于冻干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任何不利于酚研究进展A DVAN C E S总第 期|年 月|类化合物稳定的酶促反应.因此,冷溶剂萃取法在橄榄多酚的提取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将粉碎后的橄榄叶在液氮中冷冻,并以 保存个月,冻干后冷溶剂萃取,可使酚类损失低于.大孔树脂吸附法大孔树脂吸附法主要依靠静电、疏水作用、氢键等对活性物质进行吸附,该法成本低廉,大孔树脂选择性好,易再生,吸附量大,生产效率高.然而,因为大孔树脂中存在的疏水骨架及内腔结构,在吸附芳香族化

16、合物时存在选择性差、机械强度低等问题,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实际操作中常会对大孔树脂进行改性处理.将D 型大孔树脂联用有机溶剂萃取,从橄榄提取物中分离纯化O L E,经响应面试验分析,得出最优提取条件为大孔树脂 g,上液质量浓度 g/m L,吸附时间h,有机溶剂选用B V的 乙醇,洗脱速度为B V/h,最后经乙酸乙酯萃取,此工艺条件可使O L E的萃取率达到 .考虑到O L E是一种具有邻苯二酚结构的化合物,将大孔树脂进行硼酸修饰后,可通过化学结合的方式吸附于大孔树脂,硼酸亲和树脂对O L E的吸附符合动力学一级速率方程;而解吸和分离活性物质时,通常会优先考虑能与活性分子形成氢键的洗脱剂,以正

17、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建立四联O L E洗脱体系,能够得到高纯度的目标活性物质,该吸附与洗脱条件能使O L E的提取纯度达到(),对分离纯化邻苯二酚类化合物具有指导意义.橄榄苦苷的生物学活性抗氧化作用机体内进行的各种生化反应都会产生自由基,其在某些生理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机体免疫、细胞增殖、前列腺素合成等,但过量的自由基会攻击细胞、组织、器官,从中掠夺电子,几乎所有疾病的进程都有自由基的参与,其清除作用及活性见表.已有大量证据表明,植物多酚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调节体内自由基动态平衡,预防衰老和疾病的发生.O L E在应对D P P H自由基及OH自由基氧化时,效果甚至优于抗坏血酸,

18、在对核桃油抗氧化稳定性研究过程中,由橄榄多酚复配而成的抗氧化剂仍能发挥理想的效果,其抗氧化能力甚至与目前公认的最理想的油脂抗氧化剂T B HQ相当.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有效抵御体内超氧自由基,是一种重要的人体细胞保护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能够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如HO),防止细胞结构及功能受到氧化损伤,这两种酶是机体抗过氧化的重要指标.P C 细胞经HO诱导产生氧化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表O L E的作用对象及清除率/活性T a b l eT a r g e t a n dc l e a r a n c e/a c t i v i t yo fO L E作用对象提取方法/药物浓度清除率/活性/

19、参考文献D P P H自由基 g/m L 微波辅助提取 热浸法提取 m g/k g m o l/L A B T S自由基微波辅助提取 热浸提取 OH自由基 g/m L m g/k g F e还原 m g/m L 亚硝酸盐清除 m o l/L 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m o l/L 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显著降低,而O L E可对其产生拮抗作用.抗肿瘤作用以橄榄为主的地中海式饮食习惯能显著降低一些肿瘤的发生率,如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O L E作为橄榄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扰侵袭、抑制增殖、阻滞细胞周期等方式实现其抗癌活性 .O L E成本低

20、廉,无毒性,在肿瘤治疗中可与化疗药物联用,其具体抑制机制见表.在作用于MC F 与MD A MB 乳腺癌细胞系时,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加其凋亡率,具体机制为O L E使m i R b、m i R 、m i R a及 外 源 凋 亡 调 控 基 因TNF R S B的表达增加,并降低B c l 、m c l 等细胞中潜在靶基因的表达,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纤维酶原激活抑制物(P A I )是一种溶血酶抑制物,该因子的高表达除了加剧血栓的形成,还与一些肿瘤的低生存率密切相关,P A I 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癌细胞转移,抑制凋亡等机制发挥其促癌作用,抑制P A I 的表达,是治

21、疗乳腺肿瘤的又一突破点 .通过电子分子对接分析,确定O L E是P A I 的一种强效对接分子,在由MC F 与MD A MB 乳腺癌细胞系所构建的E R/P R 型乳腺癌模型中,O L E选择性破坏P A I 分子并激活其凋亡通路c a s p a s e,值得注意的是,抑制P A I 表达的治疗方案,在应对E R/P R型乳腺癌时效果并不理想.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转移,原发肿瘤细胞透过基膜,经血液或淋巴管迁移到其他组织器官,进而形成继发性肿瘤.有研究 证实,某些离子通道在肿瘤的转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电压门控钠离子|V o l ,N o 郭卫平等:橄榄苦苷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

22、研究进展表O L E对不同类型肿瘤的抑制机制T a b l e I n h i b i t o r ym e c h a n i s mo fO L Eo n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o f t u m o r s肿瘤类型细胞系作用机制文献白血病J u r k a t调节B c l 、B a x、p 的活性 结肠癌C a c o 阻滞细胞周期于G/M,抑制p 及C R E B的磷酸化 胃癌S G C 降低S T A T 的磷酸化,上调c a s p a s e、B a x等促凋亡因子活性,下调C D K、B c l 等活性 卵巢癌S KOV 上调B a x,下调B

23、c l 的表达 肝癌H e p G 激活c a s p a s e途径,抑制AK T过表达,调节B c l 家族基因 乳腺癌MC F、MD A MB 增加m i R b、m i R 、m i R a及 外 源 凋 亡 调 控 基 因TNF R S B的表达,抑制B c l 、m c l 等靶基因 乳腺癌(E R/P R)MC F、MD A MB 降低P A I 分子活性并激活其凋亡通路c a s p a s e 前列腺癌MA T L y L u下调V G S C编码mR NAS C N A的表达 胶质瘤U 、A 降低AK T的 磷酸化,上 调B a x,下 调B c l 的 表 达,抑 制MM

24、P 、MMP 的表达 通道(V G S C)广 泛 参 与 前 列 腺 癌 细 胞 的 扩 散 与 侵 袭.O L E作用于大鼠前列腺癌MA T L y L u细胞系后,能破坏其细胞形态,抑制细胞横向运动,下调VG S C活性,且其编码mR NAS C N A的表达亦受到影响,证实了O L E在前列腺肿瘤治疗上的潜力.B c l 家族密切参与胶质瘤的凋亡过程,此外,胶质瘤的扩散主要通过蛋白质和细胞外基质实现,细胞外基质与表面黏附因子是侵袭的分子学基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特别是MMP 和MMP ,可降解多种胞外基质,破坏胶质瘤的组织屏障,在胶质瘤的组织间转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O L E

25、能诱导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 及A 凋亡,并阻遏其侵袭与转移,其具体机制为对B c l 家族进行调控,且下调MMP 及MMP 的表达,此外,P K抑制剂能增加O L E的抗肿瘤作用,提示O L E或通过抑制AK T活性而削弱胶质瘤的转移与侵袭.延缓衰老作用酪氨酸酶(T Y R)在自然界生命体中广泛存在,是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限速酶,T Y R的过度表达会加速黑色素的生成,加剧机体衰老.目前常用的T Y R抑制剂多为曲酸、氢醌等化学制剂,效果显著却极易引起皮肤炎症,甚至皮肤癌的发生,进而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天然来源.有研究 表明,酚类、黄酮类、有机酸类、香豆素类等植物源活性物质或能对T Y R产生良好

26、的抑制效果.O L E对B 细胞内T Y R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呈剂量依赖性,酶促动力学研究表明,O L E对T Y R的抑制类型为可逆的非竞争性抑制,其不干扰T Y R与底物L多巴的结合,而是在结合部位以外的必需基团与之作用,限制T Y R与底物的反应.此外,O L E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还能通过清除过氧化自由基,促进机体代谢,使已有色素沉着消散,进而发挥其美白功效.注射D半乳糖是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的常规方法,其机制为D半乳糖进入机体后被代谢为不能分解的半乳糖醇,半乳糖醇持续在细胞内蓄积,引发由细胞到组织的代谢紊 乱,这 与自 然 衰 老 过 程 相 类 似;此 外,过 量 的D半乳糖

27、还会被半乳糖氧化酶分解为大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机体的过度氧化会损伤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影响组织功能,这是其诱发衰老模型的又一机制.衰老会削弱机体对氧化损伤的调节能力,因此血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机体衰老程度,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是一种蛋白,其作为糖基化衰老假说中的重要指标,是探讨机体衰老程度最为直观的指标.服用 纯度的O L E能将衰老小鼠血清及脏器中的各衰老相关指标酶调节到正常水平,并显著降低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这是O L E抗衰老功效的又一佐证.抑菌作用酚类化合物中的羟基可与细菌的膜结构相互作用,破坏其稳定性并使细胞内

28、容物流出;此外,羟基的抗氧化活性还能改变微生物生长环境中的氧化还原稳态,限制一些需氧微生物的生命进程.与其他酚类化合物相类似,橄榄苦苷通过破坏细菌的肽聚糖层以实现其抗菌能力,该活性可能得益于其含有的邻二酚结构,但这种抗菌效果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晰.有研究 表明,橄榄苦苷对G菌的抑制效果强于G菌,可能是由于G菌中的脂多糖层比G菌中的肽聚糖层更能抵御小分子抗菌物质的转移.以超声波辅助提取获得的纯度为 的O L E进行药敏试验,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产生较强的抑制活性,其M I C分别为 ,m g/m L.抗病毒作用H I V 感 染 可 扰 乱 细 胞 应 激、凋 亡、蛋 白 激 酶C、研究

29、进展A DVAN C E S总第 期|年 月|H e d g e h o g信 号 转 导 相 关 基 因 的 表 达,O L E可 以 逆 转H I V 感染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此外,分子仿真对接试验显示,O L E能与H I V g p 结合域表面的疏水分子口袋相结合,从而削弱其毒性,抑制病毒的复制;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VH S V)是一种以鱼类为宿主的弹状病毒,能致鱼类溶血或贫血,而对人类尚无威胁.O L E处理VH S V后,可显著降低其滴度及病毒蛋白聚集,抑制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感染前施加O L E治疗,能使VH S V的感染力降低至 ;另有一项美国专利 声称,含有O L E的各类药

30、方可对疱疹病毒、肝炎病毒、轮状病毒、犬类细小病毒等产生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天然源尤其是植物源抗病毒活性物质在将来仍有巨大的开发空间.养护心脑血管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是世界范围内心力衰竭及猝死的主要原因,早期再灌注治疗是减少最终梗死面积的有效手段,该疗法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死亡率大幅降低,但长期死亡率及心梗后心力衰竭问题依然棘手 .较为矛盾的是,缺血再灌注也能诱导心肌细胞的死亡,I R I(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多样,与活性氧和炎症通路密切相关,因此,在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心脏保护措施,能有效降低缺血期间心肌细胞的死亡,P o s t C是临床上常用的抗I R I手段.O L E具有极强

31、的抗氧化及抗炎活 性,具 有 多 靶 点 抗I R I的 潜 力.有 学 者 对O L E抗I R I的潜在机制进行了评估,发现其能与P o s t C产生协同作用,显著降低受试动物梗死面积,值得注意的是,心肌保护通路抑制剂并不能对O L E产生拮抗作用,O L E也不调控C a的转运,不增加c GMP的水平,说明其对心肌细胞直接进行保护,且O L E通过增加n r f 及其下游靶点的表达,在P o s t C的基础上对心肌细胞提供额外的保护作用.抗精神类疾病作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原因复杂,除了各种环境因素,还涉及一些遗传及表观遗传因素.有研究 显

32、示,氧化应激可能是包括抑郁症在内诸多精神类疾病的重要发病诱因,临床数据表明,严重抑郁症与一些内源性抗氧化物水平降低有关,其中包括维生素E、辅酶Q 、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此外,活性氧及活性氮能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活性胺的水平与活性,这些生物胺与抑郁症发病进程中所涉及神经递质密切相关,因此,使用抗氧化剂辅助治疗精神类疾病拥有巨大潜力.以皮质酮(m g/k g)建立小鼠抑郁样模型,该模型使小鼠产生皮质酮效应,与正常小鼠相比,模型小鼠在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中不动时间增加,旷场试验中移动次数减少,蔗糖利用度减少.该效应机制为谷胱甘肽的过量消耗、脂质过氧化的增加、一些生物胺的减少.在应对皮质

33、酮效应时,O L E与抗抑郁药氟西汀均可对其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在一些结果中,O L E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氟西汀,肯定了其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潜力.总结与展望目前常用的橄榄多酚提取方法多为萃取法及大孔树脂吸附法,得率理想.橄榄苦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高,但生物利用度不佳.可通过多通路、多靶点发挥其生物活性,能在抗氧化、抗肿瘤、延缓衰老、抑菌、抗病毒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从成分上来讲,除了不饱和脂肪酸外,橄榄产品中还包含 种酚类物质,这与橄榄产地、种类有关,橄榄苦苷是其中含量最为丰富,活性最为突出的酚类,但其在生物体内利用率较低,难以在临床上发挥出理想的效果,目前食品加工领域常用水凝胶包裹、纳米颗粒

34、制备等技术解决此类问题,橄榄苦苷在此方向仍有巨大的开发空间;就食品领域而言,天然产物尚无法大规模运用于食品加工行业,究其原因,是因为天然来源活性物质缺少相应的毒理、代谢动力学研究,且相关法律审批困难,而提取物往往需要过量加入才能保持其理想效果,这无疑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及味道,这些都是当今天然产物在食品领域应用的难点.此外,橄榄苦苷结构复杂,包含多种化学键,加入到食品中是否会发生复杂的反应,进而对食品的一些指标产生影响还无从得知;在医疗保健领域中,含橄榄多酚保健品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橄榄苦苷的某些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探明,未来对其在此方面的研究还需继续深入.参考文献1 VOGEL P,MACH

35、ADO I K,GARAVAGLIA J,et al.Polyphenolsbenefits of olive leaf(Olea europaeaL.)to human health J.Nutricin Hospitalaria,2015,31(3):1 4271 433.2 GAMLIF.The health effects of oleuropein,one of the majorphenolic compounds of olives,Olea europaeaL.J.Italian Journalof Food Science,2016,28(2):178189.3 李聚桢.我国

36、油橄榄产业发展概况及前景展望J.粮油食品科技,2006(4):810.LI J Z.Overview and prospect of ol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ChinaJ.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ereals,Oils and Foods,2006(4):810.4 李楠,赵兴文,郭美佳,等.油橄榄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0):327331,338.LI N,ZHAO X W,GUO M J,et al.Advances in extraction andpharmacologica

37、l activitiesofeffectiveconstituentsfromoleaeuropaea leafJ.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2020,41(10):327331,338.5 SABRY O M M.Beneficial health effects of olive leaves extractsJ.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Research,2014,4(19):19.|V o l ,N o 郭卫平等:橄榄苦苷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6 SCHWINGSHACKL L,HOFFMANN G

38、.Does a mediterraneantypediet reduce cancer risk?J.Current Nutrition Reports,2016,5(1):917.7 赵艳霞,卜文文,刘常金,等.油橄榄叶羟基酪醇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研究J.食品工业,2017,38(4):813.ZHAO Y X,BU W W,LIU C J,et al.Study on extractionprocessing optimization of hydrotyrosol from olive leaves and theirantioxidant activitiesJ.The Food In

39、dustry,2017,38(4):813.8 CAN A,AYVAZ H,PALAU,et al.The potential of near andmidinfrared spectroscopy for rapid quantification of oleuropein,total phenolics,total flavonoi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olive tree(Olea europaea)leaves J.Journal of Food Measurement andCharacterization,2018,12(4):2 7472

40、757.9 RUZZOLINI J,PEPPICELLI S,ANDREUCCI E,et al.Oleuropein,the main polyphenol ofOlea europaealeaf extract,has an anticancer effect on human BRAF melanoma cells and potentiates thecytotoxicity of current chemotherapiesJ.Nutrients,2018,10(12):1 950.10 SOMERVILLE V,MOORE R,BRAAKHUIS A.The effect ofol

41、ive leaf extract on upper respiratory illness in high schoolathletes:A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J.Nutrients,2019,11(2):358.11 MA S C,HE Z D,DENG X L,et al.In vitroevaluation ofsecoiridoid glucosides from the fruits of ligustrum lucidum asantiviral agentsJ.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1,49(

42、11):1 4711 473.12 XING C,XU L,YAO Y.Beneficial role of oleuropein in 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Possible Involvement of GSK3/NFkB pathwayJ.Acta Cirrgica Brasileira,2021,36(1):e360107.13 MIKAMI T,KIM J,PARK J,et al.Olive leaf extract preventsobesity,cognitive decline,and depression and improves

43、exercisecapacity in miceJ.Scientific Reports,2021,11(1):12495.14 ALAGNA F,MARIOTTI R,PANARA F,et al.Olive phenoliccompounds:Metabolic and transcriptional profiling during fruitdevelopmentJ.BMC Plant Biology,2012,12(1):162.15 谢普军,黄立新,张彩虹,等.油橄榄叶提取物中橄榄苦苷稳定性及对亚铁离子的螯合作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4):133136.XIE P J,

44、HUANG L X,ZHANG C H,et al.Stability of oleuropeinin olive leaves extracts and its chelating action to ferrous ionsJ.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2013,34(4):133136.16 刘飞飞,刘录,马晓霞,等.橄榄苦苷的热转化产物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6(1):58.LIU F F,LIU L,MA X X,et al.Study on the heattreatmenttransformatio

45、n products of oleuropeinJ.Journal of Yunnan Minzu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2017,26(1):58.17 王强,王仲明,谢跃杰,等.油橄榄叶提取物橄榄苦苷的酶法水解产物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8,33(7):99104,109.WANG Q,WANG Z M,XIE Y J,et al.Assessment of enzymatichydrolysis produces and its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oleuropein inolive

46、leaf extractsJ.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Association,2018,33(7):99104,109.18 CLEWELL AE,BRES E,VRTESI A,et al.A comprehensivetoxicological safety assessment of an extract ofOlea europaeaL.leaves(BonoliveT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xicology,2016,35(2):208221.19 SUSALIT E,AGUS N,EFFEN

47、DI I,et al.Olive(Olea europaea)leaf extracteffectiveinpatientswithstage1hypertension:Comparison with Captopril J.Phytomedicine,2011,18(4):251258.20 ARANTESRODRIGUES R,HENRIQUES A,PIRES M J,et al.High doses of olive leaf extract induce liver changes in mice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11,49(9):1

48、9891 997.21 EDGECOMBE S C,STRETCH G L,HAYBALL P J.Oleuropein,an antioxidant polyphenol from olive oil,is poorly absorbed fromisolated perfused rat intestine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00,130(12):2 9963 002.22 何海荣.油橄榄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大鼠尿排泄特征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3037.HE H R.A Study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o

49、live leaf extract andurinary excretion in ratsD.Lanzhou:Lanzhou University,2016:3037.23 尹营松.橄榄苦苷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D.承德:承德医学院,2013:3243.YIN Y S.Studies on pharmacokineics of oleuropein in ratsD.Chengde:Chengde Medical University,2013:3243.24 王化,周丽萍,李梦莎,等.微波辅助提取暴马丁香中紫丁香苷和橄榄苦苷的工艺研究J.植物研究,2016,36(1):141145.WAN

50、G H,ZHOU L P,LI M S,et al.Optimization of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syringin and oleuropein fromSyringareticulataJ.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2016,36(1):141145.25 王晓杰,黄立新,张彩虹,等.微波辅助提取橄榄苦苷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7):140145.WANG X J,HUANG L X,ZHANG C H,et al.Microwaveassistedextraction of o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