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445888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 .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厚实的一部文学名著,托尔斯泰的传世三部巨著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

2、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 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

3、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

4、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龙斯基一再劝导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弗龙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 基季最后与莱温成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弗龙斯基则伤心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他自费带着一个连队去前线参加了塞尔维亚战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

5、不忠,使得多莉差点与他离婚,而最后多莉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高利贷,于是和好如初 看完这本书,真的很想见见列夫托尔斯泰,很想问问他,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莱温的生活、思想。而这两个主人公在整个故事中都没有什么关系纠葛,只在最后,见了一面。以后有机会去莫斯科寻找一下答案吧。 或许我该看看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了解一下他那个时代的整体状况。 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让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

6、最后各自走向毁灭 爱是什么?何以有如此魔力?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2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小说的其中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小说的其中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 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

7、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对安娜一直怀有成见的列文,都为她的美为她的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在瞬间由悠闲恬静而又显得那么优美端庄突然变为好奇,气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聪慧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得在心里赞叹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可爱,出色,惹人爱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风度。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对不幸的人怀

8、着深厚的同情,她对受了欺骗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如此一位优美的女性,他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可她的追求由一开始便注定了无尽的悲剧结局。 我们企盼着幸福有一天会来到身边。它会伴随着我们,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满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弗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

9、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弗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 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龙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弗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 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幸福,而快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 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

10、有幻灭的一天。 安娜和弗伦斯基的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安娜想起了家庭和道德,弗龙斯基想起了责任和义务。 道家说,无为而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安娜是另外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社会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3 看完安娜卡列尼娜,我不确定这到底算不算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作品。但对于安娜的遭遇,我感到很熟悉,她和红与黑中的德雷纳夫人、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似乎都有相似之处。 虽然这三位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幸,但是应该

11、说她们原本都是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的。她们有丈夫,有孩子,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几乎没有什么烦恼的事。但是后来她们都觉醒了。她们发现原来她们的幸福只是表面的,不同的是安娜和德雷纳夫人是通过爱情,而娜拉则是通过一次危机。她们都发现自己的丈夫爱社会地位、名誉更甚于爱自己。因此,她们觉醒了,前面两位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而后面那位则选择了离家出走。 安娜的命运中充满了矛盾,她一方面觉得生活很枯燥、乏味,不想在虚伪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她想追求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爱情。她在这样的感情冲突中把握不住方向。见到丈夫和儿子后,她都有了异样的感觉。在内心深处,作为妻子的她与作为独立女性的她为丈夫争辩起来:他毕竟是个好人,正

12、直、善良,事业上有成就。可是他的耳朵怎么显得这样怪呀。在安娜和情人第一次互相拥有之后,她并没有特别幸福的感觉。相反,她感到罪孽深重,又害怕又恶心。起先她把脸藏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后来脸上露出冷漠绝望的神情。她觉得无法用语言表达那种又羞愧又兴奋又恐惧的心情。这是她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与道德伦理约束之间的矛盾。但最终她勇敢地选择了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毅然与渥伦斯基相爱,她抛弃了家庭,抛弃了孩子。虽然德雷纳夫人也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她一直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她只要和于连偷情,总要受到良心的责备。起初安娜对于她的家庭、孩子也心存愧疚,安娜在难产快死的时候,说出过她真正的心里话。她的内心

13、深处充满了对丈夫的愧疚,对往事的悔恨,叫丈夫饶恕她,而他丈夫,那个富有同情心男人,也确实原谅了她。她说:在我心里有个魔鬼,她随时会占据我,另外一个那不是我,我知道。可是后来,安娜为了爱情抛弃一切,她比起德雷纳夫人更加勇敢,她敢于向大众公开她与渥伦斯基的爱,公然挑战当时的社会制度,也敢于抛弃她原有的一切。这也使得最后当安娜被渥伦斯基抛弃时变得一无所有。 令我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处于封建社会的西方,一个丈夫能够容忍妻子背叛自己,拥有她的情人。这无论在我国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社会都是无法接受的吧。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上流社会的人都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因此即便是有这样的事,丈夫也会为了维护

14、自己的声誉而当作什么也不知道。对于我国自古以来只允许丈夫背叛妻子,不允许妻子背叛丈夫的观点而言,我认为西方的封建社会已经算比较尊重女性了,更别说绅士风度之类的。 其实在上流社会里,到处都充斥着妻子背叛丈夫,或是丈夫背叛妻子的事情。但是,安娜并没有像其他上流人士那样把自己的爱情变得龌龊,见不得人,她的爱情是纯洁的、健康的,因此她敢于把自己的爱情公诸于世。可是也正因为她这样的做法,违背了上流社会的潜规则,进而遭到了她所处环境的人们的唾弃。这正因如此,当安娜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失去了情人,并且受到社会的唾弃时,安娜只能走上一条不归路了。 我在思考,安娜这样的结局,这样的命运可以改变吗?如果安娜选

15、择了安分守己,乖乖地在家相夫教子,做一个贵妇人,也许这样的生活很平静、安宁,但是她并不是真正的快乐。丈夫一开始就是安娜的姑妈介绍的,卡列宁比安娜大二十岁,难以避免肯定没有感情基础,而且年龄的关系也必会导致存在隔膜,而且卡列宁更重视的是他的工作,他的应酬。虽然这样安娜能够成为一个无论在外人眼中,抑或在家人眼中的好妻子、好母亲。但是安娜的生活中只有无奈,没有幸福。然而如果安娜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渥伦斯基私奔,安娜很快乐,但她对不起她的丈夫,她更对不起她的儿子,还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安娜父母早逝,她并不爱她的丈夫,对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她唯一的儿子,但她为了爱情却要失去她的儿子,当她的爱情也化为泡沫时

16、,她的人生毫无寄托,只剩绝望。这两种对立的结果是很难化解的。 我转而又想,如果安娜不是女性,而是一名男性,那结局还会这样吗?如果安娜是男的,一开始他就可以追求自己的爱情,可以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像列文那样。列文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基季,还可以研究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探讨人生的目的。即便他要同自己的妻子离婚也应该会比较容易些,孩子依然可以跟在自己身边。即便最后他受到了情人的抛弃,他还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地位,他还不至于绝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的女性没有独立的意识,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始终还是要依赖男性。 虽然安娜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之一,她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但是托尔斯泰对安娜有的只是

17、怜悯,他并不认同安娜抛弃家庭,他更认同传统的贤妻良母。我作为一名女性,我能够理解安娜的感情冲动与无奈,但是当自己已经有了家庭,还是要对家庭有一定的责任感,特别是对自己的孩子,这是更成熟的做法。安娜承受太大的压力,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只能说面对环境,个人的力量是相对薄弱的。 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说她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也不为过!伟大在她对人生的反思,对命运的探索,对人类的道德训诫,是作者崇高人格的流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1 看完安娜卡列尼娜,我不确定这到底算不算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作品。但对于安娜的遭遇,我感

18、到很熟悉,她和红与黑中的德雷纳夫人、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似乎都有相似之处。 虽然这三位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幸,但是应该说她们原本都是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的。她们有丈夫,有孩子,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几乎没有什么烦恼的事。但是后来她们都觉醒了。她们发现原来她们的幸福只是表面的,不同的是安娜和德雷纳夫人是通过爱情,而娜拉则是通过一次危机。她们都发现自己的丈夫爱社会地位、名誉更甚于爱自己。因此,她们觉醒了,前面两位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而后面那位则选择了离家出走。 安娜的命运中充满了矛盾,她一方面觉得生活很枯燥、乏味,不想在虚伪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她想追求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爱情。她在这样的感情冲突中把握不住方向。

19、见到丈夫和儿子后,她都有了异样的感觉。在内心深处,作为妻子的她与作为独立女性的她为丈夫争辩起来:他毕竟是个好人,正直、善良,事业上有成就。可是他的耳朵怎么显得这样怪呀。在安娜和情人第一次互相拥有之后,她并没有特别幸福的感觉。相反,她感到罪孽深重,又害怕又恶心。起先她把脸藏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后来脸上露出冷漠绝望的神情。她觉得无法用语言表达那种又羞愧又兴奋又恐惧的心情。这是她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与道德伦理约束之间的矛盾。但最终她勇敢地选择了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毅然与渥伦斯基相爱,她抛弃了家庭,抛弃了孩子。虽然德雷纳夫人也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她一直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她只要和于连偷

20、情,总要受到良心的责备。起初安娜对于她的家庭、孩子也心存愧疚,安娜在难产快死的时候,说出过她真正的心里话。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丈夫的愧疚,对往事的悔恨,叫丈夫饶恕她,而他丈夫,那个富有同情心男人,也确实原谅了她。她说:在我心里有个魔鬼,她随时会占据我,另外一个那不是我,我知道。可是后来,安娜为了爱情抛弃一切,她比起德雷纳夫人更加勇敢,她敢于向大众公开她与渥伦斯基的爱,公然挑战当时的社会制度,也敢于抛弃她原有的一切。这也使得最后当安娜被渥伦斯基抛弃时变得一无所有。 令我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处于封建社会的西方,一个丈夫能够容忍妻子背叛自己,拥有她的情人。这无论在我国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社会都是无法

21、接受的吧。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上流社会的人都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因此即便是有这样的事,丈夫也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而当作什么也不知道。对于我国自古以来只允许丈夫背叛妻子,不允许妻子背叛丈夫的观点而言,我认为西方的封建社会已经算比较尊重女性了,更别说绅士风度之类的。 其实在上流社会里,到处都充斥着妻子背叛丈夫,或是丈夫背叛妻子的事情。但是,安娜并没有像其他上流人士那样把自己的爱情变得龌龊,见不得人,她的爱情是纯洁的、健康的,因此她敢于把自己的爱情公诸于世。可是也正因为她这样的做法,违背了上流社会的潜规则,进而遭到了她所处环境的人们的唾弃。这正因如此,当安娜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失去了

22、情人,并且受到社会的唾弃时,安娜只能走上一条不归路了。 我在思考,安娜这样的结局,这样的命运可以改变吗?如果安娜选择了安分守己,乖乖地在家相夫教子,做一个贵妇人,也许这样的生活很平静、安宁,但是她并不是真正的快乐。丈夫一开始就是安娜的姑妈介绍的,卡列宁比安娜大二十岁,难以避免肯定没有感情基础,而且年龄的关系也必会导致存在隔膜,而且卡列宁更重视的是他的工作,他的应酬。虽然这样安娜能够成为一个无论在外人眼中,抑或在家人眼中的好妻子、好母亲。但是安娜的生活中只有无奈,没有幸福。然而如果安娜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渥伦斯基私奔,安娜很快乐,但她对不起她的丈夫,她更对不起她的儿子,还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安娜

23、父母早逝,她并不爱她的丈夫,对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她唯一的儿子,但她为了爱情却要失去她的儿子,当她的爱情也化为泡沫时,她的人生毫无寄托,只剩绝望。这两种对立的结果是很难化解的。 我转而又想,如果安娜不是女性,而是一名男性,那结局还会这样吗?如果安娜是男的,一开始他就可以追求自己的爱情,可以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像列文那样。列文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基季,还可以研究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探讨人生的目的。即便他要同自己的妻子离婚也应该会比较容易些,孩子依然可以跟在自己身边。即便最后他受到了情人的抛弃,他还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地位,他还不至于绝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的女性没有独立的意识,没有独立

24、的经济基础,始终还是要依赖男性。 虽然安娜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之一,她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但是托尔斯泰对安娜有的只是怜悯,他并不认同安娜抛弃家庭,他更认同传统的贤妻良母。我作为一名女性,我能够理解安娜的感情冲动与无奈,但是当自己已经有了家庭,还是要对家庭有一定的责任感,特别是对自己的孩子,这是更成熟的做法。安娜承受太大的压力,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只能说面对环境,个人的力量是相对薄弱的。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2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25、。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 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

26、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

27、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龙斯基一再劝导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弗龙

28、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 基季最后与莱温成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弗龙斯基则伤心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他自费带着一个连队去前线参加了塞尔维亚战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不忠,使得多莉差点与他离婚,而最后多莉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高利贷,于是和好如初 看完这本书,真的很想见见列夫托尔斯泰,很想问问他,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莱温的生活、思想。而这两个主人公在整个故事中都没有什么关系纠葛,只在最后,见了一面。以后有机会去莫斯科寻找一下答案吧。 或许我该看看列

29、夫托尔斯泰的传记,了解一下他那个时代的整体状况。 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让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毁灭 爱是什么?何以有如此魔力?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3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小说的其中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小说的其中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个

30、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 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对安娜一直怀有成见的列文,都为她的美为她的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在瞬间由悠闲恬静而又显得那么优美端庄突然变为好奇,气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聪慧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得在心里赞叹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可爱,出色,惹人爱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风度。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

31、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她对受了欺骗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如此一位优美的女性,他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可她的追求由一开始便注定了无尽的悲剧结局。 我们企盼着幸福有一天会来到身边。它会伴随着我们,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32、。 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满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弗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弗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 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龙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弗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 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起

33、的幸福,而快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 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安娜和弗伦斯基的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安娜想起了家庭和道德,弗龙斯基想起了责任和义务。 道家说,无为而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安娜是另外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社会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 在傲慢与偏见中,婚姻恋爱当事人对事件的态度,认识以及相关人物

34、的反应,看到当时中产阶级社会普遍的世态风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傲慢与偏见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傲慢与偏见的读书心得篇1 这是一部名著,是一部爱情小说。但抛开其中的爱情成分,仔仔细细去阅读,品尝除了爱情之外的部分,也同样可以咀嚼到独特的味道。 一、意外邂逅难测人心 本书的两位主人公,达西与伊丽莎白在一次酒会上意外相识。首次遇见,彼此对对方不屑一顾。达西认为她不漂亮,伊丽莎白则因他的见解而不屑。不快乐的遇见,也为往后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不悦的种子。 每天,我们都会遇见一些老面孔,邂逅一些新面孔。但请不要以一面就定夺一个人。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要知心,只能深交。 就好比书中的

35、威克姆先生,极其英俊,风流儒雅,俨然绅士。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花花公子,债台高筑的赌棍,却迷惑了伊丽莎白。而达西,伊丽莎白则由于他的外表以及谈吐,对于他的误解越来越大。 由此可见,人心难测,不能以貌取人。所以,也不要因此而对某个人不信任或有隔阂,而应该待人真诚,以心换心,赢得真心。即使有缺点,他也会被感化。 二、美丽改观幸福结局 两人之间的改观,其实是从肯特郡那夜争吵后的第二天,当伊丽莎白看完达西先生的信发生的。信中的内容让伊丽莎白彻底了解了威克姆先生的真面目,并且也对达西先生充满了歉意。而当伊丽莎白自从那天之后再见到达西,已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而且还是身处达西的家彭伯利庄园。事出突然,

36、大家都没有想到过这一幕会上演,唐突地见了这一面。但达西先生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傲慢的言语变得谦逊有礼。 我认为达西的这种举动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为了获得伊丽莎白的爱情,他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勇敢地改掉了所有傲慢不羁的举止,尽管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 设想,当我们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是否有勇气去面对这些,勇敢地努力着,只为朝着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从而实现自己的希望呢? 这就是傲慢与偏见在我眼中的独特魅力一部以爱情为主旋律的小说,但同样可以窥视到生命的寓意。 傲慢与偏见的读书心得篇2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又浪漫又现实的爱情故事。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

37、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爱情没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说中,种种关于门当户对,以及财富对婚姻的考虑却充斥在文字中。 伊丽莎白为自己家人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万分懊恼,达西也因此劝宾利先生离开简,后来自己也是在理智与情感较量之后万分矛盾的向伊丽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说什么是爱情?那种纯粹的感情,爱的不顾一切,单纯的洁白如雪的爱情是不是真如镜中花水中月,是不是只不过是人们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罢了,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寻找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伊丽

38、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嫁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在伊丽莎白知道威克姆的真实面目前对其充满好感,她的姨妈却说这样的青年托付终身不会幸福,因为他没有财产没有稳定收入,伊丽莎白接受这样的看法,并且主动克制了自己的感情,这样并没有给伊丽莎白抹黑,只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理智的伊丽莎白,聪明理智的姑娘。达西继承祖业,生活无忧无虑,在上流社会里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样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为过,慷慨大方,助人为善,这些东西无助与对他形象的丰富,对他倒是没什么评价。从这个发生

39、在英国的爱情故事,男主角和女主角,两人经历了很多的悲欢离合,终于排除了以前的误解,走到一起,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什么呢?-人性,尊严,爱情.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金钱、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决定,要坚持寻找真爱。如果对方的某些缺点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无法改变的话,就应该果断选择放弃;当然也应该要珍视彼此,不要由于别人的一些话就改变自己的决定,幸福要自己去经营。 不要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为了幸福而勇往直前。 傲慢与偏见的读书心得篇3 杜勒奥斯丁的这部作品,你会觉得它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世态小说。 他的主要篇幅时谈婚论嫁,中

40、心故事是本内太太嫁女儿,主要相关人物确实不过三四户人家,有贵族上古人家的有钱老爷,太爷,少爷,小姐,太太,以及军队里的亲戚朋友,还有当时社会的牧师。故事的情节是通过舞会,会访亲友,婚姻,市集,教堂,宴会等场合串连的,最后本内太太的五个女儿嫁出去三个,其余两个也适得其所。另外在不知不觉中还解决了邻居大女儿的燃眉之急。 在傲慢与偏见中,婚姻恋爱当事人对事件的态度,认识以及相关人物的反应,看到当时中产阶级社会普遍的世态风气。诸如对社会人生至关重要的婚姻与财产二者之间的关系。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英国封建等阶级制度的瓦解过程中社会阶级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妇女的觉醒等在众多人物中,不论是主人公伊丽莎

41、白,达西还是陪衬任务,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让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清楚地了解。伊丽莎白的独立不羁、蔑视权贵、敢做敢为、秀外慧中;达西的冷峻,高贵傲慢;简的善良客人;殡礼先生的平易近人,诚实;魏肯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本内特太太的实力,无聊等等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角色。 这也是小说思想内容的本质:对人性最彻底的了解,这一部看似又是一个灰姑娘的故事,但联系他的历史背景来看,它确实反映了当时英国平民资产阶级地位的升迁;同时也正是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法国大革命中自由,平等呼声的一个遥远的曲折回应。男主人公的傲慢女主人公的偏见都带有明显的阶级性,他们在爱情上遭逢的种种挫折,并非出于彼此偶然的误会,或有小人从中拨弄,而是由于处在不同阶级地位的双方之间横亘着一条无可回避的鸿沟。现在社会,虽然提倡男女平等,自由恋爱,但在很多时候门第祖望,家事背景对恋爱双方还是有很多影响,如果你是一个很普通的少女,可以有平平淡淡的爱情,也可以有浪漫壮烈的爱情,只要能坚持自我,洁身自好,实实在在的工作,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 不仅仅在爱情方面,爱做人上,我们更应该凭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优良品质赢得众人的尊重,倾慕。这是小说最重要表明的对人性最透彻的了解的真正目的。 21 / 2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