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中年级段的作文教学体会 铜仁市逸群小学 金娟 【关键词】:作文 难教 基础 方法 修改 讲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作文教学的成败是学生是否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对于作文课如何教学也就成了语文教师最大的一个难题。经常语文教师会因为精心准备的作文课而无效果感到作文难教。学生不会写习作,是教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作文教学应如何去教,我想凭着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我的作文教学观点:一、 基础知识要抓牢。一篇作文的形成,说简单点就是字组成词,词连成句,句组成段,再由段连成篇。从这一点出发,我觉得就要把语文最基础的知识抓牢: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认识生字和书写汉字。学生每学
2、一课的生字都必须书写过关,过关了学生才会有写习作的第一个准备。其次要让学生从认读会写的生字中多组词语,多记一些成语。运用这些词语逐渐引导学生说成句的话,在写话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一段简短的话。学生的字词量丰富了,会写了,会记了,在写习作时就解决了一道最重要的障碍。二、 方法渗透,因材施教。从作文的教学中,让我发现学生个个都有写习作的潜力,心中有想说的话,但是当要他们写出来时,却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去写,不知怎样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话在纸面上表达清楚。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就要抓住课本教材,学会运用课本教材,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1、把教材看成一个例子。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一个
3、例子,它是学生写好习作的最好素材。”想到这一点,我决定从课本的课文入手。比如我这次教学的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描写自然景观,说到这个题目可能范围有点广,作为老师就要引领学生缩小写这样习作的范围。我是这样做的:以本组课文的第四课火烧云为例,课文中描写的是以火烧云的变化为主,从它的颜色和形态变化中融入作者的感情色彩,喜爱和赞美自然景观的一篇文章,我觉得这是一篇好例文。于是,我想到生活中的“白云”学生可以经常见到,就引领学生以这篇文章为例写一写“天上的白云”,并给出一个仿写火烧云的下水作文。能自由发挥的、作文基础好的学生让他们尽情写自己想写的景象,而底子稍微薄弱的学生我就让他们随着我讲
4、的这个方法去写写他们亲眼见到的白云是什么样子,让他们也逐渐学会去想象,去发挥,写出一篇习作,避免了没有话写,不知如何去写。2、教给学生引用课本中的好词佳句。经常上完一些内容,我们会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既然积累了就要学会指导学生运用。比如说如何让学生找到最简单的方法写好开头。课本中的每一组课文前的导语和口语交际及习作里的导语都有一些语言值得借鉴作为习作的开头语。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导语: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草,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与习作中的导语:本组的每一篇课文,都像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有人曾
5、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我觉得这些语言很美,如果不用在习作中真的很可惜,这样的方法就为底子差的学生奠定了一些基石,也给其他的学生做了一个写习作开头的引子。3、以教材用教材。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写习作及语感特差的学生,我们还可以试着让学生把书关上写书本里的课文。我记得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习作:写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当时,班上有个学生的知识面很窄,写习作的思绪也很乱,她只读过盘古开天地这样课本出现的常听到的神话故事。于是我就带着她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
6、故事中每句话里的关键词找到,然后再让她把课本关上,根据写出的词语另写一篇盘古开天地,写完之后再写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当时我以为这样的方法不行,只是让她完成习作的任务。可是当她用这样的方法练习了几篇之后,却让我惊喜的发现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她理清写习作的思路,自己慢慢地可以独立完成习作了。4、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把课文所写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看看能不能在课本的文章中找到写自己习作的灵感、方法,以课文为例仿写自己想写的习作。生活是学生写习作的最好材料。现在由于电子产品的出现,特别是触屏电脑的发明,家庭条件的良好,很多家庭给孩子买触屏电话或是电脑。孩子玩后改变了“很多”,眼
7、睛得近视的得近视,头脑变迟钝的变迟钝,手脚变笨拙的变笨拙。现在的孩子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就会拿起手机玩游戏,玩得是如痴如迷。他们的生活世界里最感兴趣的就是玩游戏了,对周围景物,周围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趣,美好的生活世界已经没有兴趣去发现其中的乐趣了,这就抹杀了学生最好的写习作的生活源泉。这样下去哪来写习作的生活材料,所以也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写习作时没有话可说,没有内容可写,想要把教材中所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写自己的生活就更难了。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转向我们的大千世界,让他们多走进大自然,感受大千世界中的美好,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这样他们才会有对生活充满美好遐想的愿望,才会有领悟生活
8、给他们带来的酸甜苦辣的味道,才会有想表达内心感受,想法的愿望,逐而就有了写习作的素材,与课本教材所学的写法,积累的好词佳句相结合,这样就会有条理的写出不错的习作来。这样就解决了不会没内容可写,也给他们解决了心理障碍,学生写出的习作中也充满了真情实感和美感。比如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做过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有的学生是家里面宠坏了的小主人,大人们总认为要等孩子大了再来做这些,如果让这些学生写这方面的习作他如何去写?作为老师应该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父母是怎么完成这样的事情的,写之前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做自己和父母共同完成这项任务,然后再让他们结合课本中与自己生活相类似的文章去写一写,写成一篇自己喜欢、如意
9、的习作。5、课内教材与课外读物的结合课外读物是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丰富内心感受的一种途径。要想写好习作,就得博览群书,下笔才会有神。平时教学中应给学生提出一些与课内读物有关联的读物,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读课外读物,怎么记录课外读物中精彩的部分,与课内所读的内容在脑海中无意识的相碰撞,发现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形成自己要写的一些画面,在感知中学习别人的写文章的写法。三、修改是一个重要环节。修改习作是写好一篇习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习作是不断修改出来的,就算大作家的文章也是需要不断修改的,老师应该逐渐引导学生修改自己写出的习作。在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在修改作文能力的基础上
10、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在进入每一组课文的第一课时就提出了让学生准备如何写习作的资料。在一二年级的写话的基础上学生已有一点写习作的基础,提前让学生围绕本组课文的专题内容写一篇小练笔或是一篇日记,使习作课的质量更好一些。因孩子平时不爱表达自己内心的语言,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每一次的习作和口语交际内容都是有相关联的。在此基础上,当上口语交际课时,就可以允许学生把自己提前写好的小练笔或日记与大家交流,在交流展示中学生可以插话,提建议。在这样的训练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的表现,其实就是在对习作的表达进行一个修改。课后,在别人提出的修改建议基础上自己再次修
11、改,就会发现自己的习作比刚开始写得舒服多了。四、 批改,给出正确引导。我曾读过一些有关如何批改学生习作的书,书里面都会大同小异的讲到教师批改学生的习作,不要大动静的批改学生的习作,尽量给学生高一点分数。可能是这些老师有着自己的不同方法,也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经验。但是,我觉得这点有些太放手。我在铜仁市漾头小学工作时,有一位老师到那里支教,她给学生批改习作时,那是相当的认真,每位学生的习作,她都要逐字逐句的批改。我翻看她批改的作文本对她说:“这样的批发会不会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她告诉我要想学生的习作有所提高,必须这样批改,学生才会在老师改的语句中有进步,只要不改变学生习作本身想表达的意思就
12、行了。在一年的训练中,这个班的习作质量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语句颠三倒四,不知如何说清楚,作为老师在批改习作时应该给出一个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囫囵读一读,批上几句评语,在作文题目旁边打上一个分数。而是应该再出现错别字的地方有所注明,在语句不通之处改一改,在语句颠三倒四之处做一个标注,我想这样的批改才会对学生有意义。五、讲评,注意激励。 批改后,作文讲评时最好让学生自己再次读一读,最好能多读几遍,这样是最好的。因为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才会更清晰,还会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让自己写习作的水平更加进步。读后,学生熟悉了,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习作与其他学
13、生的习作进行对比,听取别人的建议,这样对学生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讲评时,我觉得教师的语言及其重要。在中年级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习作,虽然有一二年级写话的训练,但学生对于自己的习作不够有信心,总觉得自己能写出一篇习作是不可能的事情。当学生读出自己的习作,教师的评价语言一定要有鼓励性,婉转的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保留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他们才会有写习作的愿望,不然,他们会讨厌写习作。六、抓住机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对于学生平时写的优秀习作做一个积累,在适当的时候给出一个展示的舞台,可以在班上的墙报栏中做一个展示台进行展示,可以在班上组织朗读自己的习作,比一比谁的最出色,可以在习作比赛中,拿出进行比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是一个人内心修炼的倾吐,是一个人表情达意的归宿,更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好的一篇文章会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影响,不同的享受,这是多么美的一件事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上好每一堂作文课,让学生写好每一篇作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