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 5009.20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pdf

上传人:my****a 文档编号:144314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1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09.20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GB 5009.20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GB 5009.20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GB 5009.20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GB 5009.20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5 0 0 9.2 0 92 0 1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2 0 1 6 - 1 2 - 2 3发布2 0 1 7 - 0 6 - 2 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发 布G B5 0 0 9.2 0 92 0 1 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 B/T5 0 0 9.2 0 92 0 0 8 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G B/T2 3 5 0 42 0 0 9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G B/T2 1 9 8 22 0 0 8 动物

2、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醇、 -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烯醇、 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S N/T1 7 4 52 0 0 6 进出口大豆、 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验方法 、S N/T1 7 7 22 0 0 6 进出口粮谷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与G B/T5 0 0 9.2 0 92 0 0 8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 增加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荧光光度法作为第二法; 增加了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法作为第三法。G B5 0 0 9

3、.2 0 92 0 1 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方法。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粮食和粮食制品, 酒类, 酱油、 醋、 酱及酱制品, 大豆、 油菜籽、 食用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第二法适用于大豆、 油菜籽、 食用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第三法适用于牛肉、 猪肉、 牛肝、 牛奶、 鸡蛋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第一法 液相色谱法2 原理用乙腈溶液提取试样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 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G B/T6 6 8 2规定的一

4、级水。3.1 试剂3.1.1 甲醇(CH3OH) : 色谱纯。3.1.2 乙腈(CH3C N) : 色谱纯。3.1.3 氯化钠(N a C l) 。3.1.4 氯化钾(K C l) 。3.1.5 磷酸氢二钠(N a2H P O4) 。3.1.6 磷酸二氢钾(KH2P O4) 。3.1.7 吐温- 2 0(C5 8H1 1 4O2 6) 。3.1.8 盐酸(HC l) 。3.2 试剂配制3.2.1 提取液: 乙腈-水(9+1) 。3.2.2 P B S清洗缓冲液: 称取8 .0g氯化钠、1 .2g磷酸氢二钠、0 .2g磷酸二氢钾、0 .2g氯化钾, 用9 9 0m L水将上述试剂溶解, 用盐酸调

5、节p H至7 .0, 用水定容至1L。3.2.3 P B S/吐温- 2 0缓冲液: 称取8.0g氯化钠、1.2g磷酸氢二钠、0.2g磷酸二氢钾、0.2g氯化钾, 用9 0 0m L水将上述试剂溶解, 用盐酸调节p H至7.0, 加入1m L吐温- 2 0, 用水定容至1L。3.3 标准品玉米赤霉烯酮(C1 8H2 2O5,C A S号:1 7 9 2 4 - 9 2 - 4) , 纯度9 8.0%。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G B5 0 0 9.2 0 92 0 1 62 书的标准物质。3.4 标准溶液配制3.4.1 标准储备液: 准确称取适量的标准品( 精确至0.0 0 01g) , 用

6、乙腈溶解, 配制成浓度为1 0 0g/m L的标准储备液,-1 8以下避光保存。3.4.2 系列标准工作液: 根据需要准确吸取适量标准储备液, 用流动相稀释, 配制成1 0n g/m L、5 0n g/m L、1 0 0n g/m L、2 0 0n g/m L、5 0 0n g/m L的系列标准工作液,4避光保存。3.5 材料3.5.1 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亲和柱: 柱规格1m L或3m L, 柱容量15 0 0n g, 或等效柱。3.5.2 玻璃纤维滤纸: 直径1 1c m, 孔径1.5m, 无荧光特性。4 仪器和设备4.1 高效液相色谱仪: 配有荧光检测器。4.2 高速粉碎机: 转速1 20

7、0 0r/m i n。4.3 均质器: 转速1 20 0 0r/m i n。4.4 高速均质器: 转速1 80 0 0r/m i n 2 20 0 0r/m i n。4.5 氮吹仪。4.6 空气压力泵。4.7 玻璃注射器:1 0m L。4.8 天平: 感量0.0 0 01g和0.0 1g。5 分析步骤5.1 提取5.1.1 粮食和粮食制品称取4 0.0g粉碎试样( 精确到0.1g) 于均质杯中, 加入4g氯化钠和1 0 0m L提取液, 以均质器(4.3) 高速搅拌提取2m i n, 定量滤纸过滤。移取1 0.0m L滤液加入4 0m L水稀释混匀, 经玻璃纤维滤纸过滤至滤液澄清, 滤液备用。

8、5.1.2 酱油、 醋、 酱及酱制品称取2 5.0g( 精确到0.1g) 混匀的试样, 用乙腈定容至1 0 0.0m L, 超声提取2m i n, 定量滤纸过滤。移取1 0.0m L滤液并加入4 0m L水稀释混匀, 经玻璃纤维滤纸过滤至滤液澄清, 滤液备用。5.1.3 大豆、 油菜籽、 食用植物油准确称取试样4 0.0g( 准确到0.1g) ( 大豆需要磨细且粒度2mm) 于均质杯中, 加入4.0g氯化钠和1 0 0m L提取液, 以高速均质器(4.4) 高速搅拌提取1m i n, 定量滤纸过滤。移取1 0.0m L滤液并加入4 0m L水稀释, 经玻璃纤维滤纸过滤至滤液澄清, 滤液备用。5

9、.1.4 酒类取脱气酒类试样( 含二氧化碳的酒类使用前先置于4冰箱冷藏3 0m i n, 过滤或超声脱气) 或其他G B5 0 0 9.2 0 92 0 1 63 不含二氧化碳的酒类试样2 0.0g( 精确到0.1g) 于5 0m L容量瓶中, 用乙腈定容至刻度, 摇匀。移取1 0.0m L滤液并加入4 0m L水稀释混匀, 经玻璃纤维滤纸过滤至滤液澄清, 滤液备用。5.2 净化5.2.1 粮食和粮食制品将免疫亲和柱连接于玻璃注射器下, 准确移取1 0.0m L( 相当于0.8g样品)5.1.1中的滤液, 注入玻璃注射器中。将空气压力泵与玻璃注射器连接, 调节压力使溶液以1滴/s 2滴/s的流

10、速缓慢通过免疫亲和柱, 直至有部分空气进入亲和柱中。用5m L水淋洗柱子1次, 流速为1滴/s 2滴/s, 直至有部分空气进入亲和柱中, 弃去全部流出液。准确加入1.5m L甲醇洗脱, 流速约为1滴/s。收集洗脱液于玻璃试管中, 于5 5以下氮气吹干后, 用1.0m L流动相溶解残渣, 供液相色谱测定。5.2.2 酱油、 醋、 酱及酱制品, 酒类将免疫亲和柱连接于玻璃注射器下, 准确移取1 0.0m L5.1.2或5.1.4中的滤液, 注入玻璃注射器中。将空气压力泵与玻璃注射器相连接, 调节压力使溶液以1滴/s 2滴/s的流速缓慢通过免疫亲和柱, 直至有部分空气进入亲和柱中。依次用1 0m L

11、P B S清洗缓冲液和1 0m L水淋洗免疫亲和柱, 流速为1滴/s 2滴/s, 直至空气进入亲和柱中, 弃去全部流出液。准确加入1.0m L甲醇洗脱, 流速约为1滴/s。收集洗脱液于玻璃试管中, 于5 5以下氮气吹干后, 用1.0m L流动相溶解残渣, 供液相色谱测定。5.2.3 大豆、 油菜籽、 食用植物油将免疫亲和柱连接于玻璃注射器下, 准确移取1 0.0m L5.1.3中的滤液, 注入玻璃注射器中。将空气压力泵与玻璃注射器相连接, 调节压力使溶液以1滴/s 2滴/s的流速缓慢通过免疫亲和柱, 直至有部分空气进入亲和柱中。依次用1 0m LP B S/吐温- 2 0缓冲液和1 0m L水

12、淋洗免疫亲和柱, 流速为1滴 /s 2滴 /s, 直至空气进入亲和柱中, 弃去全部流出液。准确加入1 .5m L甲醇洗脱, 流速约为1滴 /s。收集洗脱液于干净的玻璃试管中, 于5 5 以下氮气吹干后, 用1.0m L流动相溶解残渣, 供液相色谱测定。5.3 空白试验不称取试样, 按5.1和5.2的步骤做空白试验。应确认不含有干扰待测组分的物质。5.4 测定5.4.1 高效液相色谱参考条件高效液相色谱参考条件如下:a) 色谱柱:C1 8柱, 柱长1 5 0mm, 内径4.6mm, 粒度4m, 或等效柱;b) 流动相: 乙腈-水-甲醇(4 64 68, 体积比) ;c) 流速:1.0m L/m

13、i n;d) 检测波长: 激发波长2 7 4n m, 发射波长4 4 0n m;e) 进样量:1 0 0L;f) 柱温: 室温。5.4.2 标准曲线的制作将系列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工作液按浓度从低到高依次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得到相应的峰面积。G B5 0 0 9.2 0 92 0 1 64 以目标物质的浓度为横坐标, 目标物质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5.4.3 试样溶液的测定将待测试样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得到玉米赤霉烯酮的峰面积。由标准曲线得到试样溶液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6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按式(1) 计算:X=V10 0 0m10 0 0f(1) 式中:X

14、试样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 单位为微克每千克(g/k g) ; 试样测定液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 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 g/m L) ;V 试样测定液的最终定容体积, 单位为毫升(m L) ;10 0 0 单位换算常数;m 试样的称样量, 单位为克(g) ;f 稀释倍数。计算结果需扣除空白值,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7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5%。8 其他本方法对粮食和粮食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限为5g/k g, 定量限为1 7g/k g。酒类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限为2 0g/k g, 定量限为6 6g/k g。酱油、 醋、 酱及酱制品中玉米

15、赤霉烯酮的检出限为5 0g/k g, 定量限为1 6 5g/k g。大豆、 油菜籽、 食用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限为1 0g/k g, 定量限3 3g/k g。第二法 荧光光度法9 原理用乙腈溶液提取试样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后, 加入氯化铝溶液进行衍生。洗脱液通过荧光光度计测定。1 0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 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G B/T6 6 8 2规定的一水。1 0.1 试剂1 0.1.1 乙腈(CH3C N) : 色谱纯。G B5 0 0 9.2 0 92 0 1 65 1 0.1.2 甲醇(CH3OH) : 色谱纯。1 0.1.3 氯化钠(N a C

16、 l) 。1 0.1.4 磷酸氢二钠(N a2H P O4) 。1 0.1.5 磷酸二氢钾(KH2P O4) 。1 0.1.6 氯化钾(K C l) 。1 0.1.7 吐温- 2 0(C5 8H1 1 4O2 6) 。1 0.1.8 盐酸(HC l) 。1 0.1.9 硫酸(H2S O4) 。1 0.1.1 0 氯化铝(A l C l31 0 H2O) 。1 0.1.1 1 硫酸奎宁(C2 0H2 4N2O2H2S O42 H2O) 。1 0.2 试剂配制1 0.2.1 提取液: 乙腈-水(9+1) 。1 0.2.2 P B S/吐温- 2 0缓冲液: 称取8.0g氯化钠、1.2g磷酸氢二钠、

17、0.2g磷酸二氢钾、0.2g氯化钾溶于9 0 0m L水中, 用盐酸调节p H至7.0, 加入1m L吐温- 2 0, 用水稀释至1L。1 0.2.3 氯化铝衍生溶液: 称取2.5g氯化铝溶解于5 0m L甲醇中。1 0.2.4 硫酸溶液(0.0 5m o l/L) : 取2.8m L硫酸, 缓慢加入适量水中, 冷却后定容至10 0 0m L。1 0.2.5 荧光光度计校准溶液: 称取3.4 0g硫酸奎宁, 用0.0 5m o l/L硫酸溶液稀释至1 0 0m L, 此溶液的荧光光度计读数相当于0.4 5。1 0.3 标准品玉米赤霉烯酮(C1 8H2 2O5,C A S号:1 7 9 2 4

18、- 9 2 - 4) , 纯度9 8.0%。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1 0.4 材料1 0.4.1 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亲和柱: 柱规格1m L或3m L, 柱容量15 0 0n g, 或等效柱。1 0.4.2 玻璃纤维滤纸: 直径1 1c m, 孔径1.5m, 无荧光特性。1 1 仪器和设备1 1.1 荧光光度计。1 1.2 高速均质器:1 80 0 0r/m i n 2 20 0 0r/m i n。1 1.3 空气压力泵。1 1.4 玻璃注射器:1 0m L。1 1.5 天平: 感量0.0 0 01g和0.0 1g。1 2 分析步骤1 2.1 提取准确称取试样4 0.0g(

19、精确至0.1g) ( 大豆需要磨细且粒度2mm) 于均质杯中, 加入4.0g氯化钠和1 0 0m L提取液(1 0.2.1) , 以高速均质器高速搅拌提取1m i n, 定量滤纸过滤。移取1 0.0m L滤液并加入4 0m LP B S/吐温- 2 0缓冲液稀释混匀, 经玻璃纤维滤纸过滤至滤液澄清, 滤液备用。G B5 0 0 9.2 0 92 0 1 66 1 2.2 净化将免疫亲和柱连接于玻璃注射器下, 准确移取1 0.0m L滤液, 注入玻璃注射器中。将空气压力泵与玻璃注射器相连接, 调节压力使溶液以1滴/s 2滴/s的流速缓慢通过免疫亲和柱, 直至有部分空气进入亲和柱中。依次用1 0m

20、 LP B S/吐温- 2 0缓冲液和1 0m L水淋洗免疫亲和柱, 流速为1滴 /s 2滴 /s,直至空气进入亲和柱中, 弃去全部流出液。准确加入1.0m L甲醇洗脱, 流速约为1滴/s。收集洗脱液于玻璃试管中, 于5 5以下氮气吹干后, 用1.0m L流动相溶解残渣供测定。1 2.3 空白试验不称取试样, 按1 2.1和1 2.2的步骤做空白试验。应确认不含有干扰待测组分的物质。1 2.4 测定1 2.4.1 测定条件激发波长3 6 0n m, 发射波长4 5 0n m。1 2.4.2 荧光光度计校准以0.0 5m o l/L硫酸溶液为空白调零, 以荧光光度计校准溶液进行校准。1 2.4.

21、3 样液测定在1 2.2得到的样液中加入1.0m L氯化铝衍生溶液, 立即置于荧光光度计中读取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1 3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按式(2) 算:X=V10 0 0m10 0 0f(2) 式中:X 试样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 单位为微克每千克(g/k g) ; 试样测定液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 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 g/m L) ;V 试样测定液的最终定容体积, 单位为毫升(m L) ;10 0 0 单位换算常数;m 试样的称样量, 单位为克(g) ;f 稀释倍数。计算结果需扣除空白值,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 4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

22、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5%。1 5 其他方法检出限为1 0g/k g, 定量限为3 3g/k g。G B5 0 0 9.2 0 92 0 1 67 第三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1 6 原理样品经-葡萄糖苷酸/硫酸酯复合酶水解后, 采用乙醚提取, 经液液分配、 固相萃取柱净化后, 用液相色谱-质谱测定, 外标法定量。1 7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 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G B/T6 6 8 2规定的一级水。1 7.1 试剂1 7.1.1 甲醇(CH3OH) : 色谱纯。1 7.1.2 乙腈(CH3C N) : 色谱纯。1 7.1.3 无水乙醚(C4H1 0O) 。1 7.1.4 三氯

23、甲烷(CHC l3) 。1 7.1.5 氢氧化钠(N a OH) 。1 7.1.6 三水合乙酸钠(CH3C OON a3 H2O) 。1 7.1.7 磷酸(H3P O4) : 纯度大于8 5%。1 7.1.8 冰乙酸(CH3C OOH) : 色谱纯。1 7.1.9 -葡萄糖苷酸。1 7.1.1 0 硫酸酯酶。1 7.2 试剂配制1 7.2.1 氢氧化钠溶液(0.5m o l/L) : 称取2 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1 7.2.2 乙酸钠缓冲溶液(0.0 5m o l/L) : 称取6.8g三水合乙酸钠用9 0 0m L水溶解, 冰乙酸调p H至4.8, 定容至1L。1 7.2.3

24、磷酸-水溶液: (1+4) 。1 7.2.4 甲醇-水溶液: (1+1) 。1 7.2.5 -葡萄糖苷酸/硫酸酯复合酶:9 60 0 0U/m L-葡萄糖苷酸,3 9 0U/m L硫酸酯酶。1 7.3 标准品玉米赤霉烯酮(C1 8H2 2O5,C A S号:1 7 9 2 4 - 9 2 - 4) , 纯度9 8.0%。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1 7.4 标准溶液配制1 7.4.1 标准储备液: 准确称取适量标准品( 精确至0.0 0 01g) , 用乙腈溶解, 配制成浓度为1 0 0g/m L的标准储备液,-1 8以下避光保存。1 7.4.2 标准工作液: 根据需要准确吸取

25、适量标准储备液, 用乙腈稀释, 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标准工作液,4避光保存。G B5 0 0 9.2 0 92 0 1 68 1 7.5 材料1 7.5.1 固相萃取柱:N-乙烯吡咯烷酮和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填料,HL B,6m L,5 0 0m g, 或等效柱。1 7.5.2 微孔滤膜:0.2 0m, 有机相型。1 7.5.3 氮气: 纯度9 9.9 9 9%。1 7.5.4 氩气: 纯度9 9.9 9 9%。1 8 仪器和设备1 8.1 液相色谱-质谱仪: 配备电喷雾离子源(E S I) 。1 8.2 组织捣碎机。1 8.3 天平: 感量为0.0 0 01g和0.0 1g。1 8.4 均质器:1

26、20 0 0r/m i n。1 8.5 振荡器。1 8.6 恒温振荡器。1 8.7 离心机:60 0 0r/m i n。1 8.8 p H计: 测量精度0.0 2p H单位。1 8.9 氮吹仪。1 8.1 0 涡旋混合器。1 8.1 1 旋转蒸发仪。1 8.1 2 超声清洗器。1 9 分析步骤1 9.1 试样制备注:在制样的操作过程中, 应防止样品污染或发生残留物含量的变化。1 9.1.1 肌肉和内脏取5 0 0g样品, 用组织捣碎机充分捣碎混匀, 均分成两份, 分别装入洁净容器作为试样, 密封。于-1 8以下避光保存。1 9.1.2 牛奶取5 0 0g样品, 充分混匀, 均分成两份, 分别装

27、入洁净容器作为试样, 密封。于04避光保存。1 9.1.3 鸡蛋取5 0 0g样品, 去壳后用组织捣碎机搅拌充分混匀, 均分成两份, 分别装入洁净容器作为试样, 密封。于04避光保存。1 9.2 水解称取5.0g试样( 精确至0.1g) 于5 0m L具塞离心管中, 加入1 0m L0.0 5m o l/L乙酸钠缓冲溶液和0.0 2 5m L-葡萄糖苷酸/硫酸酯复合酶, 旋涡混匀, 于3 7水浴中振荡1 2h。G B5 0 0 9.2 0 92 0 1 69 1 9.3 提取水解后加入1 5m L无水乙醚, 振荡提取5m i n后, 以40 0 0r/m i n离心2m i n, 将上清液转移

28、至浓缩瓶中, 再用1 5m L无水乙醚重复提取一次, 合并上清液,4 0以下旋转浓缩至近干。加入1m L三氯甲烷溶解残渣, 超声波助溶2m i n后, 转入1 0m L离心管中, 再用3m L0.5m o l/L氢氧化钠溶液润洗浓缩瓶后转移至同一离心管中, 涡旋混匀, 以40 0 0r/m i n离心2m i n, 吸取上层氢氧化钠溶液。再用3m L0.5m o l/L氢氧化钠重复润洗、 萃取一次, 合并氢氧化钠萃取液, 加入1 m L磷酸-水溶液, 混匀后待净化。1 9.4 净化使用前依次用5m L甲醇和5m L水预淋洗固相萃取柱。将1 9.3中样品提取液转入固相萃取柱。用5m L水、5m

29、L甲醇-水溶液淋洗, 弃去流出液; 再用1 0m L甲醇进行洗脱, 收集洗脱液。整个固相萃取净化过程控制流速不超过2m L/m i n。洗脱液在4 0以下用氮气吹干。残留物用1.0m L乙腈溶解, 涡旋混匀后, 过0.2m微孔滤膜, 供仪器检测。1 9.5 基质标准溶液的制备称取5份5.0g空白试样( 精确至0.1g) 于5 0m L具塞离心管中, 分别加入相应体积的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工作溶液, 配制成浓度为1g/k g、5g/k g、1 0g/k g、5 0g/k g和1 0 0g/k g的基质标准溶液,然后按1 9.2、1 9.3、1 9.4操作。1 9.6 测定1 9.6.1 液相色谱参考

30、条件液相色谱条件列出如下:a) 色谱柱:C1 8, 柱长5 0mm, 内径2.0mm, 粒径2m, 或等效柱;b) 流速:0.2m L/m i n;c) 进样量:5L;d) 柱温:4 0;e) 流动相及梯度洗脱条件见表1。表1 流动相及梯度洗脱条件时间/m i n乙腈/%水/%02 57 557 03 067 03 092 57 51 9.6.2 质谱参考条件质谱条件列出如下:a) 电离方式: 电喷雾电离(E S I -) ;b) 毛细管电压:3.0k V;c) 源温度:1 2 0;G B5 0 0 9.2 0 92 0 1 61 0 d) 去溶剂温度:3 5 0;e) 锥孔气流: 氮气, 流

31、速1 0 0L/h;f) 去溶剂气流: 氮气, 流速6 0 0L/h;g) 碰撞气: 氩气, 碰撞气压2.6 01 0-4P a;h) 扫描方式: 负离子扫描;i)检测方式: 多反应监测(MRM) , 条件见表2。表2 多反应监测条件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母离子(m/z)子离子(m/z)驻留时间/s锥孔电压/V碰撞能量/e V保留时间/m i n玉米赤霉烯酮Z e a r a l e n o n e3 1 7.11 7 4.9a0.23 02 52 7 3.90.23 02 04.3 8 a用于定量测定。1 9.6.3 标准曲线的制作按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 依次分析基质标准溶液, 得到相应的峰面积。

32、以基质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 以相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1 9.6.4 试样溶液的测定将试样溶液注入液相色谱-质谱仪中, 得到相应的峰面积, 由标准曲线得到试样溶液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1 9.6.5 定性如果样品的质量色谱峰保留时间与基质标准溶液一致, 定性离子对的相对丰度与浓度相当的基质标准溶液的相对丰度一致, 相对丰度偏差不超过表3的规定, 则可判断样品中存在相应的被测物。表3 定性测定时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相对离子丰度5 0%2 0%5 0%1 0%2 0%1 0%允许的相对偏差2 0%2 5%3 0%5 0%2 0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按式(3

33、) 计算:X=Vm10 0 010 0 0(3) 式中:X 试样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 单位为微克每千克(g/k g) ; 从基质标准曲线得到的试样测定液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 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 g/m L) ;V 试样测定液的最终定容体积, 单位为毫升(m L) ;m 最终样液所代表的试样质量, 单位为克(g) 。G B5 0 0 9.2 0 92 0 1 61 1 2 1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5%。2 2 其他方法检出限为1g/k g, 定量限为4g/k g。G B5 0 0 9.2 0 92 0 1 61 2 附 录 A玉米赤霉烯酮标准的色谱图 玉米赤霉烯酮标准的色谱图见图A.1。图A.1 玉米赤霉烯酮标准的色谱图 玉米赤霉烯酮基质标准溶液的MRM色谱图见图A.2。图A.2 玉米赤霉烯酮基质标准溶液的MRM色谱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