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蚕豆病-PPT.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440341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蚕豆病-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蚕豆病-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蚕豆病-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蚕豆病-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蚕豆病-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蚕豆病蚕豆病 1蚕豆病蚕豆病favisml蚕豆症的正式医学名称为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酵素缺乏症l定义: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有这个病的人,在吃了蚕豆以后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所以叫做蚕豆病。这个病与遗传有关,吃蚕豆不能引起。2发生机制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G-6-PD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当G-6-PD缺乏时则红细胞被破坏而致病。该病通过性联不全显性遗传,G-6-PD基因在X染色体上,病人大多为男性,男女之比约为71。有的学者认

2、为,蚕豆病的发病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3l初步研究发现,蚕豆浸出液与缺乏G6PD的红细胞温育后,能使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这一结果提示蚕豆浸出液中含有类似氧化剂的物质。研究者对从蚕豆中提取出的多种生物质如蚕豆嘧啶核苷、蚕豆嘧啶、异脲脒和多巴进行分析,发现均有抑制G6PD活性或减少缺乏G6PD红细胞的GSH含量的作用。也有可能在体内几种毒性物质协同作用。蚕豆中引起溶血的物质究为何物,至今仍未清楚。至于为何新鲜蚕豆比干蚕豆容易致病,研究发现新鲜或阴天采集的蚕豆皮中含有更多的毒性物质。晒干后,蚕豆皮中蚕豆嘧啶核苷和多巴被氧化,毒性因而减低。4l蚕豆病蚕豆

3、病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东和华北各地均有发现,而以广东、四川、广西、湖南、江西为最多。3岁以下患者占70,男性患者占90。成人患者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病人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由于G6PD缺乏属遗传性,所以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本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绝大多数病人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本病因南北各地气候不同而发病有迟有早。5毒理l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有遗传缺陷者在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皆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病。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焦点但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遇蚕豆中某种因子,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所致。6遗传特征l蚕豆病蚕豆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9

4、岁以下小儿为多见。大多发生于每年蚕豆成熟季节,一般在食蚕豆或其制品后数小时至数天后发生急性溶血。乳母吃蚕豆,婴儿吸吮其乳汁亦可发病。该病轻者仅有轻度溶血,不伴有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重者可在短期内出现溶血危象,表现为迅速贫血伴有黄疸及血红蛋白尿。由于红细胞大量溶解时其分解产物对机体的作用,常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腰痛等。血红蛋白尿的出现提示溶血严重或溶血仍在继续,尿色可呈酱油色、浓茶色或血色。极重型者病情迅速发展,严重贫血、黄疸,明显血尿,甚至可见神志不清、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7临床表现l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

5、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患者脾大。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日内死亡。l起病急,常在吃蚕豆后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发病,起病急,常在吃蚕豆后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发病,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食欲

6、不振、腹泻、发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食欲不振、腹泻、发热、黄疸及贫血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昏迷、抽搐、热、黄疸及贫血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昏迷、抽搐、血红蛋白尿,甚至休克,偶然可以致死。症状轻血红蛋白尿,甚至休克,偶然可以致死。症状轻重与食蚕豆的多少无关,有时吃重与食蚕豆的多少无关,有时吃1、2粒也发病;粒也发病;有的吸入或接触蚕豆花粉即可发病。有的吸入或接触蚕豆花粉即可发病。8诊断l1.有进食青蚕豆或吸入蚕豆花粉史。l2.临床特点潜伏期数小时至48小时。中毒表现: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

7、。实验检查: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MHb)正常人还原率75%(比色法),蚕豆病患者MHb还原率31%74%(杂合子遗传者),还原率30%(纯合子型);血中含变性珠蛋白小体(赫恩兹小体)可高于5%以上(正常为00.28%)。9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10蚕豆病有哪些实验室发现?蚕豆病有哪些实验室发现?l蚕豆病的症状出现后,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迅速而明显地下降,最低者可达3g/dl以下,红细胞计数降至100万以下/l。早期很多细胞发生收缩、变形,有一些细胞的边缘似有缺少血红蛋白

8、的空隙,而其余部分因血红蛋白浓缩而染色较深。在起病12小时内,红细胞用甲紫作活细胞染色,可见到Heinz小体,最多可达80%,但以后就减少,到3648小时便不再见到,除非脾切除者。起病2天后,上述变形红细胞已不见,可有少数球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有时外周血液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常增多,并出现左移现象。11l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自溶血亦增多。血清黄疸指数多在1030之间,间接胆红素增高。尿潜血试验可以阳性。有闭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血清尿素氮增高,血浆CO2结合力降低,血钾增高。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或揭示磷酸己糖(HMP)旁路缺陷的各种试验的结果,与药物诱发

9、溶血性贫血的结果相同。G6PD活性大多明显降低12急救处理l1.人工催吐。l2.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l3.25%硫酸镁口服导泻。l4.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l5.必要时换血或输入鲜血。l6.碱化尿液,适当予静脉补液和使用利尿剂,积极防治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l7.对症处理。13【注意事项】l1禁食蚕豆或蚕豆生加工品,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2禁止使用含萘的臭丸放入衣柜驱虫。3禁止使用的药物乙酰苯胺、美蓝、硝咪唑、呋喃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苯肼、伯氨喹啉、扑疟母星、戊胺喹、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吡啶、噻唑酮、甲苯胺蓝、SMZ、TNT等14l4慎用的药物扑热息痛、非拉西丁

10、、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安坦、维生素C、维生素K、氯霉素、链霉素、异烟肼、磺胺嘧啶、磺胺胍、磺胺异恶唑、氯喹、秋水仙碱、苯海拉明、左旋多巴、苯妥英钠、普鲁卡因酰胺、乙胺嘧啶、奎尼丁、奎宁、SM、TMP、优降糖等5感染性诱因病毒性肝炎、流感、肺炎、伤寒、腮腺炎等6病历注明:本人是G6PD缺乏症患者,请医生针对病情合理用药。7凡感染后或接触/服用以上食物或药物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面黄或苍白、尿呈黄褐色或暗红色等症状,属急性溶血反应,应立即到医院急诊科就诊.15预防l(1)蚕豆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家属中有人得过此病,应禁食蚕豆及其制品。l(2)在G-6-PD缺陷的高

11、发地区,进行群体G-6-PD缺乏普查。l(3)凡过去得过蚕豆病的或已知有G-6-PD缺乏者应避免食蚕豆及其制品,忌服有氧化作用的药物。l(4)提醒患儿的家长要约束患儿去种蚕豆的地方,避免接触蚕豆花粉。16治疗l(1)输血:本病为急性溶血,且贫血严重,输血或输浓集红细胞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严重者可反复输血。但对血液来源应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快速筛选检查,以避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供血,使患者发生第二次溶血l(2)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免疫抑制作用,应争取早期、大量、短程用药。l(3)纠正酸中毒:蚕豆病溶血期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严重者单纯输血无效,应积极纠正。这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措

12、施。17l(4)补液:应多饮水或输入液体,以改善微循环,维持有效血循环,促进肾脏排酸及排血红蛋白尿功能。但应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l(5)对症处理:蚕豆病如合并感染可加重溶血,高热、缺氧和心率加快可出现心力衰竭等,故应积极处理并发症。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18l目前尚缺乏对这类疾病的特效治疗方法。因此只能立足于预防,坚决杜绝近亲结婚。凡有这类遗传病家族史或生育过患病子女的妇女,再次怀孕一定要做产前诊断,一般只保留女胎,以防患儿出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l当前,国外已可进行胎儿宫内诊断,从而可保留未患遗传病的男胎。有遗传病家族史的青年,结婚前应去遗传咨询门诊检查,患有严重遗传病的患者,不宜结婚生育,这样于国于已均有利。19l蚕豆病发病情况颇为繁杂,如蚕豆病只发生于G6PD缺乏者,但并非所有的G6PD缺乏者吃蚕豆后都发生溶血;曾经发生蚕豆病者每年吃蚕豆,但不一定每年都发病;发病者溶血和贫血的程度与所食蚕豆量的多少并无平行关系;成年人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小儿。由此可以推测,除了红细胞缺乏G6PD以外,必然还有其他因素与发病有关。可见,蚕豆病发生溶血的机理比G6PD缺乏所致的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复杂,尚有待进一步探讨。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