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篆书教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434656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篆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篆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篆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篆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篆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黑河学院美术系课程教案教 学 内 容 (包括课程讲授内容、单元小结、作业布置等)第一章 篆书概述一、教学内容:1、篆书概述中国书法的每种字体都有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而篆书的发展是与古文字发展紧密相联的。它作为篆、隶、草、行、楷五体书之首,是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立意义并独具特色的书体。今天,篆书在文字应用方面虽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这种书体处在前书法的文字起源与应用时期,直接关系到研究我国古代文明,追溯历史的重大课题,再加上这种书体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史中,经历了多次演变,又以它在书法上的独有特征和美的表现贯穿于整个书法史中。因此,它是文化传承的命脉,在考古、文字研究、哲学、美学以及人类社会学诸方面,具

2、有任何书体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研究价值。我国文字历史悠久,形体变革多样。在古文字阶段,对篆书的分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是。按通常讲,在篆书系统中把秦以前的文字称为“大篆”,把秦实行统一的文字称为“小篆”,这是较宽泛的说法。实际上在我国最早发现陶文之后,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用汉字记载的文字资料,应该说是“甲骨文”。也就是说,应当把甲骨文单独作为一种书体;其后是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到东周时期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进而又发展为秦国的小篆。这些在文字孳乳演变期中的不同说法,都涉及到古文字的许多学问。从篆书书写的入门考虑,只将篆书演变期中的主要书体及篆书的发展分别作一概述,而后以小篆作为主要学习对象

3、,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介绍与引导。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乃至周初,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因其内容绝大 多数是王室的占卜文辞,也称“卜辞”。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市郊的殷 尚废墟小屯村,故又称“殷墟文字”、“殷契”等。 据记载,殷墟以洹水南岸的小屯为中心,是殷商王朝的国都。商王朝灭亡后,这些卜辞长埋于地下,无以面世。数千年后,当地农民在犁 田时偶而发现,因古骨研末治刀创,随将其作为“龙骨”卖给药铺。1898年,曾有古董商拿了一些给天津的王襄、孟定生辨认,他们认出是古代珍贵遗物,意言为“古简”。1899年,北京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对甲骨作了鉴定,认定是商代文字。这发现,震动了考古界。之后,有

4、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考古学家在大量收集、整理甲骨的基础上,对甲骨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撰写了许多著录和专门著作。自此,我国近代学术史上又一新的研究领域甲骨学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商朝历史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还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一门独立的国际性学科,同时在中国书法史研究及书法创作方面也产生厂深远的影响。 从甲骨出土的十五万片实物,5000余字的文字看,已经是经过相当时期发展。并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文字,其间汉字构形规律已有大部分符合“六书”之说(如象形、会意、形声),文法也和后代相近;从书法角度看,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字体风格亦有所

5、异,但文字书写的整体风格自然率意。因是契刻文字,笔画单一质朴,字形朴茂天真,结构大小参差,章法浑然天成。不仅显现出古代先民在文字书写方面追求自由、情趣、美观的审美意识,而且从中可以体悟篆书的笔法以及由于载体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给后世书法创作以启迪和借鉴。 (二)金文 金文是继甲骨文之后的书体,因其模铸或契刻于青铜器而得名。古时称铜为金,所以这类铭文一般称“金文”。其内容多为祭典、扬其先祖、明告后世的言论记录。 西周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兴盛时期,周人的文化较商代有显著的进步。西周的金文随着周人对礼制的进一步提倡以及青铜冶铸业的异常发达而有极大的发展。留存于世的金文数量大约在六七百篇以上。自宋以来,

6、金石之学广泛兴起,从辨识到摹写,从研究到创作,不断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笔法体系和审美领域、在书法方面的影响程度要比甲骨文大得多。 金文和甲骨文在造字上是个系统,在书法上也显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因其载体是青铜器,从而形成笔势特殊、线条圆润、字形凝炼、结构生动等鲜明的特征。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大盂鼎、散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还有1977年在陕西扶风县出土的墙盘郡是初入门者学习的极好范本。 (三)籀文 籀文是周、秦间通行于秦国的一种文宁,以周宣王史捅大篆十五篇而得名,现在所能见到的是许慎说文解字中所注明“籀文”的几百字。从书法角度讲,籀文和金文又合称“大篆”,而又以“石鼓文” 为其代表,它的特点比金

7、文更加规范,字体更加成熟,反映了金文向小篆过渡的轨迹。 (四)小篆 小篆为大篆的对称,也称“秦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同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国策,其中有“书同文”,就是要求全国统文字,废除六国文。小篆就是在战国时秦同文字的基础上,吸收了六国文字的优点,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从而进步整齐、简化、规范了的文字,这是中国古代史上对古文字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整理,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统一后的小篆,顺应书写的需要趋于抽象化,象形意味大大减少,符号化更加明显,对后代文字的规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代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很快被汉王朝所替代,官用

8、标准书的小篆有赖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得以保存下来还有秦始皇时,以宣耀皇威,传为李斯所作的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会稽刻石等也留传于世。秦代小篆其成就和对书法的贡献就在于线条的表现上和书体的结构上。线条笔笔中锋、圆劲古雅、含蓄蕴藉、沉稳端庄,是善书者欲达之目标,结构均衡对称、疏密有致、整齐规矩、风格严谨,它的整体美无疑是具有适应大众审美需求。切于实用等特征,对后世隶、楷的结字,特别是篆刻的布白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秦篆以后的延续和发展 篆书到了汉代虽不占主流地位,但在一些典重的场合仍作为首选的字体,如碑额、瓦当、印玺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相继在洛阳偃师出土的两通汉篆碑袁安和袁敞,山

9、于墓主身份较高,故碑文用篆书, 其笔势遒劲,结体宽博,刻工精湛,为汉篆的典型。传世之作还有祀 三公山碑、少室神道石阙铭、开母庙石阙铭,这些刻石淳厚茂密,方峻挺拔,独具风貌。东汉以后,三国时魏正始三体石经,集古文、小篆、隶书为石,被奉为标准经文的字体。三国时吴皇象所书天发 神谶碑,以方笔作篆,笔力惊绝,以其气势宏伟著称。到唐代,著名书家李阳冰的传世书迹有三坟记、城隍庙记、拪先茔记等,其篆书历来被宗为楷范。到五代、北宋,有徐铉、徐锴(世称“二徐”),精 于小篆。徐铉所摹峄山碑及精心校定的说文,由国子监雕版印行, 广为流传。徐锴编说文系传,对保存和解释说文原著也有功绩。元、明两代篆书略呈颓势。直到清

10、代碑学兴起,大批文人志士由于特定 的历史原因,纷纷投身于金石、文字之学,进而涌现出大批的篆书大家。随着金石出土日多,又开阔了他们学习取法的视野,使清代成为篆书发 展的复兴和昌盛时期。清代前期王澍、钱坫、洪亮吉、孙星衍等,他们在碑版考证取得卓著成绩的基础上,开创了书学和文字学结合之风。清代中叶以后,邓石如用长锋羊毫作篆,讲究笔墨变化,沉雄朴厚,自成格。受他的影响而又各领风骚的篆书大家有吴熙载、杨沂孙、赵之谦、吴大澂等。清末民初,吴昌硕、齐白石、赵铁山、常赞春、王福庵、邓 散木等也均以自己独到的篆书新面貌立于书法艺术之林。在古文字学界,先后有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丁佛言、郭沫若、容庚、董作宾、于

11、省吾、唐兰、商承祚、张颔等名家在研究古文字基础上,对篆书诸体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表现出了与传统不同、极具创新意识的艺术魅力,拓展了篆书创作的思路,推进了篆书艺术的发展。 这里需要重笔提的是清末民初世居山西的著名书法家赵铁山,他倾其一生治学,深通经史诗文,考据金石文字,博学守正,融于笔墨。以书法四体皆精名著于世,尤以篆书为最,影响至巨。三晋碑版、商号招牌大多出自亲笔,康有为评其书法:“大江以北,无出其右”。和他同时期的常赞春,也是远近闻名的书法大家,毕生研究金石书画,诵习经史词章,讲授文学书法,著述颇丰,其篆书、篆刻凝练古拙,造诣超群,风格独树。赵、常二人无疑为当时华北书坛巨擘,影响甚远,乃至在

12、山西孕育出了一批精研篆学的高手,延伸至今。显然,清末民初不仅在南方涌现出了大批的书家,北方也是名家辈书,蜚声海内外。近午来,赵、常二人为中外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在日本还成立有“赵铁山书道研究会”,几十年来,远渡来晋,寻访考证,出版碑铭者众,成就斐然。笔者就此在本章“篆书概述”中提出,旨在为篆书爱好者对篆书历史发展有一个全面综合的了解。 以上,我们对篆书书体的产生和发展作了简要的概述。它在整个书法史生成过程中起着主导、拓展以及更深层的文化、审美意义不是本篇所能涵盖了的。作为初学者,只能初步择要地了解篆书渊源,这对学习篆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识篆的途径与方法“写篆容易识篆难”,习篆者大多数有

13、这样的休会,初学者更是见篆生畏。实际上篆书虽属于古文字,但它和现代汉字脉相承、是现代汉字的源头,并不是孤立而存在,是有规律可循的。全赖用心研求,知难而进。当然,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下面试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以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为根本。 说文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因此,它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绝不可少的阶梯。查检说文,大多数人感到难以释读,这主要是不明其体例所致。说文首创汉字部首,按“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的原则排列汉字,因此,

14、部首是打开说文的钥匙。熟悉说文部首,利用部首记忆篆书的结构,有益于我们查检篆书的归属。从部首入手,再了解其说解。说文的说解,是给小篆所作的注释,言其“某也某也”是诠释字义;言其“象某形”、“从某从某”、“从某某声”是分析字形;这两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言其“某声”、“读若”、“某某切”是字的标音,这是全书的基本体例。姚孝遂著的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详尽介绍了说文的有关内容、体例和部首等,初学者可与说文对照参阅,对于理解和掌握说文一书的内容会有所帮助的。说文的版本要以中华书局1964年、1977年新印本即以清陈昌治据孙星衍本为底本改刻的缩印本最为恰当。 对初学者还须指出,查篆字切忌仅

15、仅翻看说文,单纯地对号入座,只取形体不顾音义,这样很难说出准确程度。清代素有“说文四大家”之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桂馥的说文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都是研究说文的总结,各有所侧重。最好的注本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形音义三者并重,是说文相佐的工具书。对读通说文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初学者要深入得法,尚须参阅上述专著,才能真正弄通、弄懂篆字。 (二)以“六书”理论为指导。 “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的意义主要依从说文所举字例的说法。从说文中了解篆字的形、音、义,首先必须了解“

16、六书”的原理,通过“六书”的提示,可以提纲挈领,从根本上达到识篆的目的。学习篆书要掌握“六书”,重要的不是这个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而是要了解篆字的结构以及组成部分,弄清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的汉字篆法就自然获得解决。有关“六书”的基本原理可参看唐兰著的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及裘锡圭著的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三)强记特殊的篆法。 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楷字形体相距甚远,是识篆的最大障碍。为辨别楷篆的正误,防止杜撰臆造,前人针对篆楷字形的差异和用字等情况,编过不少口诀,如元应在编撰的篆法点画辨诀、清朱之蕃的篆书偏旁歌诀,清沙青岩的篆法百韵歌诀(收入说文大字典)等都是极为适应习

17、篆入门的参考书。读之上口,易于记诵。初入门者不妨在诵读之余加以理解,逐渐掌握篆字形体,排除障碍。 (四)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习篆。 古文字学是一门比较艰深的学问,往往开始容易深入难。关键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比如从说文中查出某个字的形体,知道了这个字的音义,还要了解这个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以及这个字和同时代其它字的横向关系(这里只指特殊情况下的字),重要的是把它放到所写内容中看看是否文义贯通。这样似乎不易,但是日积月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唐兰先生曾为占文字研究设了六条戒律,基本要略是:1戒硬充内行2戒废弃根本;3戒任意猜测;4. 戒苟且浮躁;5戒偏守固执;6戒驳杂纠缠,很值得我们遵循和借鉴

18、,详细内容可见李学勤著的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出版)。 识篆是一门学问,绝不可草率从事,只有坚持正确的方法,掌握篆字并不是难事。为了帮助初学者准确无误地识篆和书写,开列书目如下 工具书目: 说文解字 汉许慎撰 中华书局 说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注 上海古籍山版社 清代书家篆隶字集 日北川博邦 西泠印社小篆疑难字字典 王同愈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篆通假校补 王福庵著 四泠印社 其它工具书及有关文字学书目可视其文中介绍以及入门程度逐步增置。 临摹碑、帖书目: 王福庵书说文部首邓石如篆书弟子职、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六屏 吴让之篆书四条屏粱吴均与朱元思书 杨沂孙篆书道德经、金人铭 赵之谦书汉铙歌真迹 赵铁

19、山和铭真迹(见上海书法2001年第7期)二、小结:1、篆书是最古老的字体 2、学习难度大 3、要了解和掌握篆书的基本知识三、作业:1、选帖大篆与小篆最少各有一本 2、每人必备一本说文解字黑河学院美术系课程教案教 学 内 容 (包括课程讲授内容、单元小结、作业布置等)第二章小篆特点一、教学内容:1、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

20、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二、小结:1、篆书的特点变化比较大,风格各异。2、小篆特点是近长方,笔画粗细变化不大。三、作业:1、掌握小篆的基本特点2、每日书写一页黑河学院美术系课程教案教 学 内 容 (包括课程讲授内容、单元小结、作业布置等)第三章 小篆笔法分析 一、教学内容(一)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

21、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3)行至底点勿顿 (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

22、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 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 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9.弯曲弧 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

23、方法加以完成。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 (二)搭接笔的技法 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能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二、小结:1、小篆的笔法规律性比较强,容易掌握 2、控制好笔性,注意节奏以及笔画的搭接三、作业:1、掌握篆书的笔法特点 2、每日书写一页黑河学院美术系课程教案教 学 内 容 (包括课程讲授内容、单元小结、作业布置等)第四章 小篆笔顺特点一、教学内容(一)笔

24、顺特点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1、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2、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

25、,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3、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4、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5、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二、小结:1、篆书的笔顺与楷书的笔顺有些一样 2、篆书的对称性决定一般先中间后两边,这样容易写的对称三、作业:1、掌握篆书的基本笔顺 2、每日一页篆书黑河学院美术系课程教案教 学 内 容 (包括课程讲授内容、单元小结、作业布置等)

26、第五章小篆结构分析一、教学内容掌握篆书的结构是写好篆书的重要环节。小篆在说文解字中有9353字,现在常用的也有3至4千字。每个字都各自构造,各有形态。要想在一幅作品中协调一致,达到统一,就要对字的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前人关于书法结体布白的论述,结合篆字构造以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可将篆书分为几种结构类型来阐述。供初学者参酌,在联系中准确把握。 (一) 独体结构 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结构的字没有偏旁,独立而自成体势。篆字的独体结构一般分直势和曲势两种。直势形正,而骨涵其中,要不偏不倚,严整端稳;曲势和婉而字形美观,要掌握好重心,稳而得势。 直势 曲势 (二)向背接构 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弓之背

27、向外,弦向内者,指内抱,谓之“相向”;背向内,弦向外,指外抱,谓之“相背”。两者各有体势,不可等而视同。相向者虽向内抱,但两部分皆有独存之势;相背者虽向外分,但两部分皆存联络之形。 相向 相背 (二) 相让结构。有的篆字由于自身的特点,两部分的字都朝向一个方向,安排不好,极易歪斜。这就要求对字作出相对的提升左侧或提升右侧的安排,彼此相让,以达到和谐统一。 相左 相右 (四)附丽结构。有的篆字存在有主有次的情况,也就是说字的一部分附于另一部分,两者不可偏离。这类字一般是以曲附正,字的正势要写得端庄凝练,而旁附的另一部分要写得多姿多态,这样才会静中有动,风神飘逸。 (五)天覆结构 。这类字属上重下

28、轻者,状如顶戴,欲得其势,应注意上下对准,不可偏倚,更不可头重尾轻。 (六)地载结构。这类字多半是上轻下重者,状如生长之草木。承上部分要耸起,地载之笔要托住。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幅作品中,地载结构的字最下面一画要略高于有垂脚篆字的底线。 (七)排叠结构。字的左右为排,上下为叠。称排的字,书写时要有收有放,宽狭得所,自成体势;称叠的字要消纳停匀,蹙缩得当,连接紧密。 排 叠 (八)包裹结构。包裹结构都有围包着的体势。上包下、右包左的字宜阔,要围中有缺,有舒展秀劲之气;下包上、左包右和四包围的字宜收,使外围而不死,有静穆之感;使内布置爽然,内外有呼应之势。上包下 右包左 下包上 左包右 四包围 “字

29、之间架,如人之骨相,务使长短相称,骨肉调匀,左右整齐,前后舒泰”(陆维钊书法述要)。篆字结构千变万化,必须善于随形布置。随体赋形,丝毫马虎不得,布置得当,才能使字字生动有趣,整篇血脉贯通。 根据一本字帖去阐释篆书的技法、所列字例因其字数的有限,不一定很有针对性,难免存在附会之弊。初学者叫可择其技法要领,通临原帖,做到精熟后,再从王福庵的其他作品中去体会运用。汲取真髓。在此基础上,博研众家之长自然会登其堂奥。水到渠成。二、小结:1、篆书结构是写好篆书的关键,对于学习其他书体也有帮助 2、小篆的基本是上部紧结,体势狭长三、作业:1、掌握篆书的基本结构规律 2、每日一页作业黑河学院美术系课程教案教

30、学 内 容 (包括课程讲授内容、单元小结、作业布置等)第六章 大篆的临摹一、教学内容(一)、1、甲骨文特征:(1)刀刻的效果:锋芒外露,两头尖锐而中部饱满。转折略须而自然。显示出轮廓清晰。(2)文字书写并部固定,因所刻甲骨大小部定,凹凸部平;(3)基本奠定了章法基础: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章法漠式。2、临摹技巧:(1) 笔锋略带弹形,露锋(不逆锋),中部要实在;留意刀锋的特殊意味。(2) 直笔与屈笔或斜笔要交替使用,不可一味直挺,刚柔搭配。(3) 注意繁简形态的变化,独体与合体的交替变化,很少雷同,已具有强烈的审美意识。参照现代名家所临或创作的甲骨文书法进行临写。(二)、金文又名“钟鼎文”,是西

31、周时期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吉金文字。金文最早产生于商代早期,但文短,铸在不显眼的位置,西周时期是金文大发展时期,随着对礼制的大力提倡而发展很快。金文的特征是用笔有粗细变化,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结构偏短,严密朴重,章法自然。风格上叫甲骨文显得雄奇雍容,朴茂生动。金文再用笔上比较率意,质朴,浑重,体现更多的笔意。节奏感甚强。字形偏短,线条变化大,一字多形,风格浑成,速度优快优慢,比较丰富,重笔重点加强了视觉冲击力。篆书相传史黄帝史官仓颉所作,至周宣王太史籀,整理古文,著太史篇十五,史称大篆。金文反映了大篆的特征。(1) 殷商时期的金文雍容大度,气势非凡;如司母戊鼎;(2) 周初金文匀整

32、端重,笔势遒放,如大盂鼎;(3) 西周中期金文平稳端正,秀美圆熟;如墙盘;(4) 西周晚期的金文整齐圆美,和谐精熟。如毛公鼎等;(5)春秋战国金文:复杂多样,地方色彩很浓,齐国的陈曼簠,字形瘦长,笔画精细,谨严刚劲;楚国的王孙遗者钟透露神秘和浪漫色彩。1, 笔法临摹:掌握以上特征,要求掌握金文(1)朴拙之美;(2)感情色彩;(3)总体气象。用笔的利钝,曲直,粗细对比;结构的诡形殊制,自然万象;随势生形,错落有致。章法的形散神凝,繁而不杂,纵而能紧,齐而不板。内在的节奏变化很重要。二、小结:甲骨文最成熟的而文字,金文是最具有金石气的 他们都具有天然之美三、作业:1、掌握甲骨文与金文的基本临摹技巧

33、2、每日一页作业黑河学院美术系课程教案教 学 内 容 (包括课程讲授内容、单元小结、作业布置等)第七章 大篆临摹一、教学内容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的石刻,是目前可见的最早的石刻书迹之一,被称作“石刻之祖”。用笔圆劲挺拔,凝炼厚重,结体圆中寓方,茂密奇崛,布局上则开阔戍疏,少装饰感,而多毛笔书写的意味。唐韩愈有石鼓歌赞赏其书法,张怀瓘称其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云:”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彩”。清末吴昌硕则一生都浸淫石鼓,取得了巨大成就。1、石鼓文临摹点画藏头护尾,具有小篆的书写特点,两头浑圆,中节略瘦,显得流畅有笔意。行笔略涩,力求圆劲朴实却又自然。结构参合

34、金文和小篆的结体,是大篆向小篆过渡的作品。稳中寓险,平中见奇,颇具匠心。尤其是方圆互用,柔中见刚的辩证法原则有一种近乎完美的美。章法的疏朗开阔.具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息。二、小结:1、石鼓文是介于小篆与大篆之间的书体 2、近代吴昌硕是学石鼓文的成功者,值得借鉴三、作业:1、掌握石鼓文的特点 2、每日一页作业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教 案课程名称: 篆书临摹 授课年级: 2013级 授课专业: 书法学 授课班级: 2班 授课教师: 韩邦山 职 称: 副教授 黑河学院美术系课程教案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考试课程名称 篆书临摹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书法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主

35、要学习篆书临摹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主要包括篆书发展史、篆书笔法、篆书结构规律等。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在实践中加强书法临摹的能力。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篆书的书写技巧,为将来进行篆书创作奠定较好的书写基础。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书法创作的能力,丰富创作经验。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篆书临摹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作实践经验参考书目1. 大学书法篆书临摹教程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委会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0年2.中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年3.书法教程、书法教程参考资料欧阳中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教学目的1、篆书的基本知识2、大篆的结体规律,不同风格大篆用笔方法3、要求掌握小篆的笔法、结体基本规律、章法。4、能准确的临摹教 学重 点难 点1、大篆、小篆的笔法、结体基本规律2、准确的临摹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与实践相结合2、多媒体教学课程授课计划周次(起讫时间)学时主要内容第五周2013.9.1620 12篆书理论第六周2013.9.23-2712小篆临摹实践第七周2013.9.710.412小篆临摹实践第八周2013.10。7-1112小篆临摹实践第九周2013.10.14-1812小篆临摹实践第十周2013.10.21-2512大篆临摹实践第十一周2013.10.2811.112大篆临摹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