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冯谖客孟尝君--教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433886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谖客孟尝君--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冯谖客孟尝君--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一、《战国策》简介 对《战国策》其实同学们并不陌生,许多寓言故事,比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亡羊补牢、未为迟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安步当车、不遗余力、不翼而飞、侧目而视 、反璞归真 、汗马功劳 、挥汗成雨 、门庭若市等等。这些成语都有着一个寓言故事,有着深刻的哲理,已经凝结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中国微缩文化。传统文化,很多都渗透在这些成语中。之所以学习这些古典著作,就是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是成为中国文化人的基本素养。 在现代生活中也有时尚的文化,如赵本山小品文化,忽悠、缘分啊、谢谢啊、那是相当……,时间将来检验其文化的久远性。而我们传统文学可以说已经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的,成为经典的语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外国人要学习中文,难学的就是这些文化,一个成语包含的文化内容之广泛深刻。我们学习外语也是,真正学好外语的人,一定是通过那个国家的文化的。希望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样一些经典原典的阅读。 (一)《战国策》成书过程 《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又一部国别体杂史著作。记载了从周贞王14年(前455年),止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部分历史。约成书于秦代,其文章大都出自战国中晚期各国史官之手。由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未编订之前也称《国策》《国事》《长书》等。 (二)《战国策》主要内容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记叙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各国有关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史实。主要记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体现了纵横家思想: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 (三)《战国策》主要思想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 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 如苏秦始以连横之策劝说秦王并吞天下,后又以合纵之说劝赵王联合六国抗素。他游秦失败归来时,受到全家人的蔑视;后富贵还乡,父母妻嫂都无比恭敬。于是他感慨道:嗟夫,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另一方面,由于策士以一种比较自由、可以择君而辅之的身份,在当时的政治与外交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士”的宽松政策 :合则留,不合则去;择木而栖。“士”的分类:武士(国家的武装力量、侠士、力士), 文士(道德型、智慧型、隐士), 低级官吏。“士”的重要地位: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士贵耳,王者不贵; 所在国重,所去国轻。争士手段:官、爵、禄、奖、养。《战国策》主要取材于策士著作,故书中对士的个人尊严和个人作用,给予强有力的肯定。 (三)《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第一、选材和结构上,是围绕某一个人物的游说、谋策、议论为中心来组织材料,结构篇章。 《战国策》的篇章长短不一,且短篇比较多。但每篇都又一个论说或急需的中心议题或事题。多数篇章采用对话或问答的形式,因此《战国策》重在记言,但有些叙事也精彩。情节起伏曲折,结构较完整,选材也体现着向中心人物集中的倾向,为纪传体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二,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追名逐利的苏秦,善于讽谏的邹忌,食客中的能士冯谖,以及荆轲,赵太后等等。《战国策》主要靠人物言行的描写来刻画性格和形象。其优秀篇章性格化的语言和传神的行为都表现得相当出色。开始用曲折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形象和内在精神。另外还追求“奇策异智”和奇行异举,追求“奇”,更注重人物个性的开掘,使得一些人物描写带有夸张性和传奇色彩,也不乏想像和虚构之词。著名的“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偏离的史书,更近于文学) 第三,最突出的是其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战国策》运笔灵活自如,文辞活泼流畅,生动形象。《战国策》说理论事善于运用铺排、夸张、渲染的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比喻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文章纵横驰骋,流畅明快,感情充沛,气势恢弘,体现了纵横家的语言特色。对后代散文和辞赋发展及文风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三教九流”这词的意义曾经是坡为高雅的。“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释、道三种教派。儒,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的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做宗教了。释,指东汉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其为印度释迦牟尼所创而简称为释。道,是东汉时创立的一种宗教,讲究炼丹修道,寻求长生不老之法。河南嵩阳书院里有一尊三神像,在一个头上雕出了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面孔。“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墨、道、法、杂、农、阴阳、纵横等学术流派。后来,人们把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统称之为“三教九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人们又把它作为贬义词,泛指那些在江湖上从事各种行当的人。 二、《冯谖客孟尝君》赏析 (一)题解 本文选自《战国策 齐策》,标题是后人所加。 孟尝君: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养士之风,士成为社会上一种特殊势力。最著名的养士者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以上号称战国四公子),秦国吕不韦等,都广招门客至数千人,(《吕氏春秋》)极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中名气最大,姓田名文,是齐国的贵族,齐缗王时为相。田文的父亲在齐宣王的时候受封于薛地(今山东滕县东南),田文沿袭,孟尝君为封号。 孟尝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门客、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3000个食客,冯谖就是孟尝君门客中的一位。题目的意思:冯谖在孟尝君处做门客。 鸡鸣狗盗的故事 3000门客中,有许多门客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但孟尝君的好客喜贤的名声传遍了列国,秦昭王打算请孟尝君到秦国做丞相。于是派泾阳君到齐国去,以此君换彼君,要齐国把孟尝君送给秦国为相。借齐王十个胆子,也不敢收下这位在秦国横着走路的泾阳君。于是将泾阳君好生招待了一番,让孟尝君跟着泾阳君一起到秦国去。一路之上,一向以好士闻名的孟尝君有心结纳,和泾阳君成了要好朋友。 来到秦国,昭王一见孟尝君,顿时觉得名符其实,要命他为首相。这样一来,原来的首相就红了眼啦,派人去糊弄昭王,说孟尝君身为齐国人而为秦相,定要不利于秦国,而且像他这样的人材如果放回齐国,也会助齐国与秦做对。 昭王觉得很有道理,不但闭口不提聘相之事,反倒把孟尝君软禁了起来。 前面已经说过,泾阳君与孟尝君私交甚好,他知道了昭王的意图,便把真实情形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魂飞魄散,连忙托泾阳君去昭王宠妾燕姬处为自己说情。燕姬看在泾阳君的面子上,答应为孟尝君说情,但是要求孟尝君以白狐裘为报答。这千年白狐裘,世上只有一件,孟尝君一到秦国,就已经送给昭王做见面礼了,这时如何拿得出第二件? 正在愁苦之际,孟尝君三千宾客中的下席之一挺身而出,前往秦宫内库盗裘。这位下客学着狗叫,迷惑了守库人,果然将白狐裘盗回。 孟尝君大喜过望,连忙请泾阳君拿着去贿赂燕姬。果然枕头风强过龙卷风,燕姬趁着陪昭王喝酒的机会,四两拨千斤,哄得昭王同意放孟尝君归国了。 第二天,孟尝君拿到了通行证,立即马不停蹄地上了路,一路上可谓分秒必争,赶到函谷关出秦境的时候,已是半夜,照规矩是要清早鸡鸣之时才能开关放行的。孟尝君恨不得身上长翅飞将出去,急得在关下团团乱转。 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又一位下客忽然引颈高歌,学起了鸡打鸣的声音。一鸣之下,顿时关里关外的公鸡都跟着鸣个不停。睡得晕头转向的卫兵分不清东西南北,以为天快亮了,立即开门放行。孟尝君立刻脚底抹油,带着人马逃出了秦国。 果然,孟尝君一行刚走,反悔的秦王就已经派了追兵而来。被气得直瞪眼的秦昭王这时不得不认输,叹道:“孟尝君手下能人辈出,就连鸡鸣狗盗之辈都齐全,难怪他能有那样神出鬼没的本领。” (二)内容介绍 疏通文字,了解大意,分层理解 1、“求食”(1、2) 冯谖言行怪异:投靠门下,无好无能,得寸进尺,索求无度 冯谖的作为:无耻?奇人?引起注意? 孟尝君面对冯谖的各种要求:宽大能容 人物对比:冯谖与孟尝君的话语似乎重叠,但穿插以左右逐渐憎怒,造成二静一动的剧场效果。 2、“焚券”前奏(3) 冯谖:“能” “无能”,但“能”为孟尝君效力 孟尝君“怪之”:可见他对冯谖没有印象,也不了解门客的长短,使各展所长 果然有效:“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冯谖有心问:“以何市而反?”说明冯谖已洞察孟尝君所欠缺的,暗示孟尝君,只是孟尝君浑然不觉。 孟尝君随口回答:“视吾家所寡有者。”可见他不清楚急需什么。 3、焚券市义设一窟(4、5、6) 冯谖:矫命焚券,市义而归,洋洋得意 孟尝君:以礼相见,但“先生休矣!”容人而不知人,也不知为自己留后路。 孟尝君“乃今见之”,后知后觉 冯谖果然“有能”,且忠心耿耿 4、设第二窟复相,再设第三窟请宗庙固(7、8) 孟尝君若要长久安乐,仅凭小小薛邑之地是不够的。 田婴、田文父子相齐,识尽齐国虚实 冯谖鼓动如簧之舌,再孟尝君免相时,邀魏(梁)礼聘孟尝君,旨在借助魏国哄抬身价,逼得齐国恢复孟尝君的相位 战国策士的计谋本色:深谋远虑,不是复相就能高枕无忧 冯谖直指封建制度的核心……宗庙 在薛地设立宗庙,因为宗庙不可废,孟尝君这样既能保有相位,薛地也免于攻击。 5、对人物的概括评价,总结冯谖对孟尝君的贡献(9) 全文回顾 为什么冯谖一上场行为举止异于常人? 引起孟尝君的注意,检验孟尝君对“士”的态度。 “士为知己者死”(战国策士的信条):即使孟尝君对“市义”反应冷淡,后又被免相,冯谖依旧不离不弃。 孟尝君的才智,能力远比不上冯谖,但是他宰相肚里能撑船,谦逊容人。 冯谖客孟尝君(续) 正式讲课之前: 1、关于所提建议。 作业太多,有压力才有动力,对于“中间人”的作用。 很难满足所有同学的要求,多包涵。 2、庄子秋水的赏析。 注意要全面地理解文章必须看书。 爱迪生:“天才是靠1%的灵感和99%的努力”,这段话是被断章取义的,原话应是“天才是靠1%的灵感和99%的努力,而1%的灵感往往比99%的努力更重要”。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为什么要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文本阅读,人物的言行归纳人物性格,对我们而言不是语文作业,而是有着实际的意义,这就是教你怎样去认识身边的人了解身边的事。 心理学书籍,是抽象的概念,而文学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的心理性格形成却是活生生的教材。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是体现了我们自身性格的,我们之所以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一方面是维护自身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约束自身言行磨砺自己的性格。 学生回答、讨论两个人物形象。 1、主要人物冯谖的性格 冯谖:“奇人奇计”,足智多谋,深思远虑 (其他:潇洒无稽,报效知己) 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围绕文中弹铗、市义以及孟的罢相、复相等事件来讨论冯谖的性格形象。 冯谖“无好”“无能”,但却三次弹铗要求门客中的上等待遇,这是一奇;冯谖奇收债却毁债,这是一奇;以匹夫之力恢复并巩固了孟尝君的相位,这又是一奇。作者以冯谖的奇行异举表现出了他超众的智慧和“奇士”的独特性格。 弹铗而歌,藏才不露——表现出装愚守拙,巧于试探;署记自荐,收债于薛地,矫命焚券,市义复命——具有高人一筹的见识,用心深远;为孟复相以及立宗庙于薛等经营三窟——足智多谋,战国策士的计谋本色。 冯谖的谋略   自我介绍:无好无能   待遇要求:倚柱弹铗(食肉、坐车、养家)   锋芒初露:收债于薛(矫命市义)   巧营三窟:游说梁王、请立宗庙 孟尝君死后,其不肖子们争相继位,齐、魏兴兵,满门灭绝。冯谖既痛心又无奈,于是西出函谷,最终落脚在秦国腹地、渭水之滨一个叫天府镇的地方,从此潜心教书,不染政事。 2、次要人物孟尝君性格 对待冯谖:    无好无能:笑而受之    倚柱弹铗:食以鱼,为之驾,养其亲    冯谖愿意为之收债:诚恳道歉    矫命市义:虽然“不说”,也只说“诺,先生休矣” 性格复杂:有政治远见,也堪称慧眼识人,具有宽人责己,礼贤下士的品德。 孟尝君的领导才能   战国四公子中,信陵君虽然仗义,但是能为大哥,却做不得小弟;春申君早年有雄韬伟略,无奈迷恋妇人,终死于门客之手,家族夷灭;平原君最为平庸无能,空有好客之名,实不能赏识、利用人才。   孟尝君最具领导才能。既能做大哥,又能做小弟,俨然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黑社会团伙的头目。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王安石认为,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 (四)艺术特色 1、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有趣 描述冯谖奇才的过程。冯谖无能而贪求——市义——民迎君道中,实现市义之效——重返相位——立宗庙于薛。 本文人物形象是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步展现的。 “三次弹铗“初步显示了冯谖超群的个性和洒脱的风姿,但他是否真正具有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才能,还是随着收债市义、经营三窟的情节展开而得到验证的。这样使得人物性格、精神、风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现。 2、欲扬先抑,层层深入 将写冯谖的大才,却写冯谖的无才无德。本文开篇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足的小人。而后再写他令人折服,充分显示出作者艺术构思的巧妙。 3、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的运用 如“三次弹铗”就是生动而形象的细节描绘,“收债市义”中写孟尝君“衣冠而见之”,“孟尝君不说”等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另外,文章还采用了陪衬的手法:孟尝君及其手下人对冯谖态度的映衬,从不同侧面丰满了冯谖的形象。同时还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等也是本文的特色。   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