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第一章
内容
女西装结构制图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女西服结构制图的基础知识。理解结构制图 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女西服制图能力,为女西服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科学求实的学风和严禁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三开身女西服的结构制图步骤;各个部位的计算公式;尺寸放松量。
教学难点
腋下省、胸腰省与口袋的关系;领子的制图方法;前领圈画成方形的原因。
学时安排
理论
实训
0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记录学生出缺席及课前准备情况。
二、 复习、新课导入
1、四开身上衣基本结构制图。
2、上衣部位线条名称。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三、 讲授新课
第一章 三开身上衣结构制图
第一节 女西服
(一)、女西服款式特点及外形
此款式为单排扣平驳领女西服,门襟两粒扣,平下摆;腰节处收省,前身两只有盖开袋;后片背中缝分割,衣袖为圆装袖,肩部有垫肩;袖口开袖衩。
(二) 、尺寸加放
因为西服为合体型服装,所以胸围的放松量不宜太大。
一般在12-14CM之间。
(三) 、成品规格
部位
衣长
胸围
肩宽
袖长
领围
前腰节
AH
规格
66
96
40
56
36
40
48
单位:cm
(四) 、结构制图
1、 前后片框架
前衣片
(1)止口线:与布边平行。
(2)底边线:与止口线垂直。
(3)上平线:②~③等于衣长72cm。
(4)落肩线:③~④B/20=5.3cm。
(5)胸围线(袖窿深线):④~⑤B/6+2=19.7cm。
(6)腰节线:③~⑥等于前腰节长42cm。
(7)领口深线:③~⑦取定数8cm,由款式而定。
(8)搭门线:①~⑧搭门宽1.7cm。
(9)领口宽线:⑧~⑨B/10-0.5=10.1cm。
(10)前肩宽:⑧~⑩S/2+0.7=23cm。
(11)前胸宽:⑧~B/6+1.5=19.2cm。
(12)前胸宽:⑧~B/3-2(前后差)+1(省量)=34.3。
(13)摆缝翘高线:~一般取定数4.5cm。
后衣片
胸围线,底边线按前衣片延长,上平线按前片提高2.3cm(由体型定),腰节线按前片提高0.8cm。
(1)背缝基础线:与底边垂直。
(2)落肩线:由上平线量下B/20-0.5=4.8cm。
(3)领口深线:由上平线量下,定数2.3cm。
(4)领口宽线:~ B0.8/10=8.5。
(5)肩斜线:按前肩斜线长Δ+0.7cm计算。
(6)后背宽:~ B/6+2.5=20.2cm。
(7)后胸围大:在胸围线上,由 劈进0.5量起,B/6+2(前后差)=19.7cm。
2、 前后片内部结构
前衣片
(1)止口线:与步边平行。
(2)底边线:与止口线垂直。
(3)上平线:等于衣长66cm。
(4)落肩线:B/20=4.8cm。
(5)胸围线:B/6+2=18cm。
(6)腰节线:等于前腰节长39cm。
(7)领口深线:定数7.5cm,或根据款式定。
(8)搭门线:搭门宽2.3cm.。
(9)领口宽线:B0.9/10=8.6cm.。
(10)前肩宽:S/2+0.7=20.7cm,与肩颈点相连为斜线。
(11)前胸宽:B/6+1.5=17.5cm,在袖窿深的2/3处量出。
(12)前胸围大B/3-1.8(前后差)+1.3(省量)=31.5cm,作一直线与胸围线垂直,在胸围线上提高4.2cm。
(13)袖窿弧线:用弧线画顺。
(14)摆缝线:按前胸围大在腰节处抬高1cm凹进1cm,下摆放出1.5cm(15)起翘1cm,用弧线画顺。
(16)底边弧线:由下摆放出处至止口线,用弧线画顺。
(17)扣眼位:在搭门线上,第一扣眼位由腰节线抬高2.5cm,末眼位在腰节线以下 前腰节长/5=7.8cm。
(18)腰省:距搭门线B/10+1=10.6cm,与搭门线平行。在腰节线上省大1.5cm,上省尖距胸围线5cm,下省尖按袋口底下0.5cm。
(19)袋位:高低按末眼位,后端起翘0.7cm,前袋口由腰省位出2cm,袋口大B/10+4=13.6cm,袋盖宽:4.7cm。
(20)胁省:上端取袖窿宽的2/5,省大1.3cm,下端省尖由袋口后端进2cm,低下袋口1cm,在腰节线处省大2cm。
后衣片
胸围线按前衣片延长,底边下按前衣片起翘线延长,上平线、腰节线按前衣片提高1cm,前后片摆缝基础线相距1cm。
(1)背中基础线:与底边线垂直。
(2)落肩线:由上平线量下,B/20-0.5=4.3cm。
(3)领口深线:定数2.3cm,由上平线量下。
(4)领口宽线:~ B0.8/10=7.7cm。
(5)后肩斜线:由肩颈点量出,按前肩斜线长△+0.7cm计算,与落肩线相交。
(6)后背宽:在袖窿深的1/2处,由 进0.3cm量起,B/6+2.5=18.5cm,
作一直线与平行。
(7)后胸围大:由进1cm量起,B/6+1.8=17.8cm,与后背宽在同一直线。
(8)背中弧线:按背中基础线,在背宽处劈进1cm,腰节线处劈进2cm,底边处劈进1.5cm,用弧线画顺。
(9)领口弧线:由领口宽的1/3起至肩颈点,用弧线画顺。
(10)袖窿弧线:由肩端点起经背宽点,连至前衣片胸围线提高处,由后背宽放出1cm,用弧线与前袖窿弧线连接画顺。
(11)摆缝线:由胸围线提高处,经后胸围大,腰节线处凹进2cm,底边线处放出0.5cm用弧线画顺。
3、 袖子制图
袖片制图步骤参考女春秋衫袖,袖口处有袖衩,后袖缝线在袖口处无偏袖量。
(1)前袖缝基础线:与布边平行。
(2)袖口线:与①垂直。
(3)上平线:②~③等于袖长58.5cm。
(4)袖肥大:①~④B/5-0.3=20.9cm。
(5)袖斜线:由③与④的交点作一直线,与①相交。
(6)袖山深线:由①与⑤的点作一直线, 与①垂直。
(7)袖肘线:袖山深线的3/4至袖口线的中点移上1cm,作一直线与①垂直。
(8)后袖山劈势:在上平线③上由④偏进1cm与⑥和④的交点连接。
(9)袖肘线:在上平线③上取袖肥大的1/2,过中点作一直线与与①平行。
(10)大袖片前缝基础线: 距①3cm为前偏袖量,在①外侧作一直线与①平行。
(11)小袖片前袖缝基础线:距①3cm为前偏袖量,在①内侧作一直线与①平行。
(12)袖口大:在袖口线②处,前端提高1cm,后端降低1cm,由①起作斜线,量出袖口大B/10+4=14.6cm。
(13)后袖缝基础线:将袖口大和④与⑥的交点相连。
框架制图 结构制图
4、 领子制图
女西服领一般为翻驳式开门领,通常不测量领大规格,按胸围尺寸在前衣片领口上配领。领的裁配方法很多,本教材使用的裁配方法如下。
配领制图规格
部位
胸围
肩宽
前腰节长
领座高
翻领宽
后领弧长
驳头宽
规格
96
40
39
3
4
8.4
8
后领弧长“〇”可按后横开领大B 0.8/10+0.7计算或直接测量。
(二) 配领制图步骤
(1)领口深线:定数7.5cm,由款式定。
(2)领口宽线:B0.9/10=8.6 cm。
(3)翻驳点:在止口线上由前腰节线提高2.5cm,或由款式定。
(4)基点:延长肩斜线,距颈侧点2cm(领座高的2/3左右)。
(5)驳口线:连接翻驳点至基点,并延长为驳口线。
(6)取直开领的1/2与搭门线和直开领的交点连接并延长,为领口斜线,斜线上取1.3cm与颈侧点相连。
(7)作驳口线的垂直线与领口斜线相交,驳头宽为8cm。(8)驳头宽点与反驳点相连,中间胖出0.5cm左右为驳头止口弧线。
(8)在肩斜线上做一直线,距驳口线3cm(根据领做高定)。并为驳口线平行。从肩斜线量起,长度为后领弧长。
(9)从肩斜线起,再画一条线,长度等于后领弧长,两线相距2cm(2cm
为翻领松度,等于翻领宽/2)。
(10)过其端点作一直角,画出后领中心线。领做高为3cm,翻领宽为4cm。
(11)取驳角大4cm,领角大3.5cm,领嘴大4cm,将领角与后领中心相连,中间凹进0.7cm为领外口线。
(三)计算公式
(1)后领宽=领座高+翻领宽。
(2)前横开领=B0.9/10。
(3)后横开领=B0.8/10。
(4)后领弧长≈后开领+0.7cm.。
(5)翻领松度=翻领宽/2。
(五) 制图要领说明
前领圈画成方形的原因:
方形领圈在西服中比较常见,因为西服领一般都能遮住领圈弧线,不会影响领圈的外观效果,同时又能使工艺制作达到精准和方便的目的(方角形领圈的角点恰好成为装领的定位标记),使装领时领片与领圈的错位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方角型领圈能增加外观上的平角度,因为角型领圈便于领里和领面的串口错位,以减少串口的厚度,因此西服领领圈画成方角形有利于服装外观效果的完美。
(六) 小结
课内实训作品(作业练习)
实训名称
女西服制图
作品要求
工具
素描纸、铅笔、比例尺、曲线板、橡皮擦等
规格
4K素描纸(缩比1:3)
要求
1、 结构制图完整、排版美观、干净、整洁
2、 制图比例准确、尺寸标注完整
3、 轮廓线清晰、线条流畅、接线圆顺
4、 结构制图方法正确
作品重点及难点
1、 口袋与省道部位的关系
2、 领圈与领子的匹配
3、 袖子造型的确定
4、 弧线精准、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