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
6.1 平方根(1)(总第1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 非负性。
(2)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3)了解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关系求某些非负数 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出新知,加强概念形成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2)通过对平方根概念及性质的探究,提高数学数感和符号感,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2)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难点: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尤其是对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教师组织教学
二、 教学
情景引入
1、问题:学校要举行庆国庆美术作品比赛,小东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解:∵52=25
∴正方形画框的边长为5分米
2、小东还要准备一些面积如下的正方形画布,请你帮他把这些正方形的边长都算出来:
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3、指导理解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即x2=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
读作:“根号a”, a叫做被开方数。规定:0 的算术平方根是0
4、练习
填空题
①、 a的算术平方根(a≥0)表示为_______.
②、32 = 9, 则9的____________是3, 表示为 ______.
③、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表示为 ________.
判断题
(1)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2)36的算术平方根是 -6 ;
(3)0的算术平方根是0; (4)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
5、例题教学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 (2) (3)0.0001
解:(1)∵ 102=100,∴ 100的算术平方根为10, 即10。
(2)∵,∴的算术平方根为,即。
(3)∵0.012=0.0001,∴0.0001的算术平方根为0.01,即0.01
6、练习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 0.0025; (2) 81; (3) 3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 (4)
7、探究
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正数x叫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x= ,0 的算术平方根是 0
①、被开方数a可以取任何数吗?
②、是什么数?
8、练习:下列各式是否有意义,为什么?
三、总结
a、知道什么叫算术平方根及表示方法
b、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c、算术平方根成立的条件
四、作业: 47页------1
6.1 平方根(2)(总第1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理解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能用夹值法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
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感受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一类新数。教学重难点:
重点: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的思想。
难点: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
二、教学
1、探究
⑴、你能用两个面积为1 dm2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 dm2的大正方形吗?
⑵、你能知道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边长吗?
解: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x2 = 2
由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得:
所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2、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呢?
∵1<2<4
∴
∴
∴在1 和2 之间
3、试一试:请你来估计、、分别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4、有多大呢?
∵12=1,22=4 ∴
……
5、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精确到0.001).
6、解决章引言中提出的问题
你知道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入轨道正常运行的
速度在什么范围吗?这时它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v1(单位:m/s)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v2(单位:m/s).v1 、v2的大小满足=gr,=2gr,其中 g=9.8m/s,R是地球半径,r=6.4×106m.怎样求v1 、v2呢?你会表示v1 、v2吗?
解:
因此,第一宇宙速度 大约是7.9×103 ,第二宇宙速度大约是1.1×104
7、探究规律
利用计算器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用规律
你能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吗?并利用刚才的得到规律说出、、的近似值.
你能否根据的值说出是多少?
8、讨论
估计大小:
①、与10 ②、12与
三、归纳小结
举例说明如何估算算术平方根的大小
6.1 平方根(3)(总第18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继续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
难点:能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
复习
1、什么是算术平方根。
2、下列各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与 -
:表示16的算术平方根
-:表示25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
二、教学
例题讲解
例1、
比较大小: 与0.5
解:∵ 5>4
∴ >2
∴ -1>2-1
∴-1>1
∴>0.5
例2、
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 cm2为的长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剪出一块面积为300 cm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她不知能否裁得出来,正在发愁.小明见了说:“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解:设剪出的长方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x cm和2x cm,则有3x∙2x=300 ,
6x2=300 ,
x2=50
x=
故长方形纸片的长为 3cm,宽为2cm
因为 50>49,得>7 ,所以3>3×7=21,比原正方形的边长更长,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小丽不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
三、练习
教科书第44页练习 第2题。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作业
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
6.1 平方根(4)(总第19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
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开平方运算和乘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
二、教学
1、对平方根概念的理解
①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由于(±3)2 = 9,
所以这个数是3或-3.
②、根据上面的研究过程填表:
●如果我们把±1、±4、±6、±7、±分别叫做1、16、36、49、的平方根,你能类比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给出平方根的概念吗?
③、平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这就是说,如果x2=a,那么x 叫做a的平方根.
例如:3和-3是 9的平方根,
简记: ±3是9的平方根
2、认识开平方运算
①填空
②、两图中的运算有什么关系呢?
3.例题解析
例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例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的平方根是7;
(2)2是4的平方根;
(3)-5是25的平方根;
(4)64的平方根是 ;
(5)-16的平方根是-4.
4.归纳数的平方根的特征
正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0的平方根是多少?---0的平方根就是0
负数有平方根吗?---负数没有平方根.
5.平方根的表示
我们已经学过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你能表示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吗?
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可以表示用表示;
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可以用符号-表示,
正数a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
读作“正、负根号a ”.
6.例题解析
例3 判断下列各式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2)±=±2、(3)-=±2
例4 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求它们的值:
6.思考
如果知道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就可以立即写出它的负的平方根,为什么?
三、归纳小结
你能总结一下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吗?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 习题6.1第3题
6.1 平方根(5)(总第20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继续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理解开平方运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关平方根运算。
难点:有关平方根运算
教学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
复习:1、什么是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即x2=a,x=
2、什么是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这就是说,如果x2=a ,那么x 叫做a的平方根
即x2=a, x=±
二、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②、是的一个平方根。
③、(-4)2的平方根是-4。
④、0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都是0。
2、
3、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1)x2=25 (2) x2-81=0 (3) 25x2=36
4、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h与下落时间的关系是h=4.9t2。有一物体从120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少时间?
5、五、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多少倍?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呢?n倍呢?
三、拓广探索
四、任意找一个正数,比如1234,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再对得到的算术平方根进行开平方……如此进行下去,你有什么发现?
五、作业
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1)x2=144 (2) x2-121=0
(3)x2+1=37 (4) x2-5=0
6.2 立方根(1)(总第2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三条性质,体会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立方根的概念.通过学生探究,发现归纳出立方根的三条性质,并运用概念和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准确归纳概念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立方根的性质,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的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会用三次根号表示数的立方根,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难点: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认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 教师组织教学
二、 教学
1、问题 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 m3的正方体形状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分析:设这种包装箱的边长为 x m,
则x3 =___ ,这就是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27.因为33 =27,所以x = . 即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为____ m
2、认真阅读课本第49页至第50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1)、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________或_______方根,即如果x3=a,那么______ 叫做_______的立方根.
(2)、类似于平方根,一个数a的立方根,用符号“_______”表示,读作“___________”,其中a是 ________,3是________(根指数3不能省略,若省略表示平方根).
3、练习
(1)、表示27的________, =______;
(1)、表示-27的________, =______;
4、探究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看看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因为______=8 ,所以8的立方根是______;
因为______=0.064,所以0.064的立方根是_____;
因为______=0,所以0的立方根是________;
因为______=-8,所以-8的立方根是_____;
归纳 正数的立方根是_____数;负数的立方根是_____数;0的立方根是_____.
5、探究 完成下面的空白部分:
因为 =____ , =_______;
所以 =
因为=_____, =______ ;
所以 = .
结论:一般地,=
6、求下列各式的值:
7、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有一个是______.
(2)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开方的结果.
区别:(1)定义不同:“如果一个数的______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______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
(2)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______个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个______个立方根;一个负数_______平方根,一个负数有______个立方根
(3)表示法不同: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______,a的立方根表示为______.
(4)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不同: 中的被开方数a是______数; 中的被开方数可以是任何数.
8、归纳小结
(1)、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______或______方根,即如果x3=a,那么_____叫做____的立方根.表示为x=______;
(2)、正数的立方根是_____数;负数的立方根是_____数;0的立方根是_____;
(3)、=
(4)、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三、练习
1、下列说法对不对?
(1)-4 没有立方根( );
(2)1 的立方根是±1( );
(3) 的立方根是 ( );
(4)-5的立方根是 ( );
2、求下列各式的值:
四、作业
P52第3题
6.2 立方根(2)(总第2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概念和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准确归纳概念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立方根的性质,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难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教学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
二、教学
1、新课引入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2、认真阅读课本第50页至第51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50的立方根记作
问题:有多大呢?
3、练习:比较3, 4,的大小
4、用计算器求立方根
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和求平方根的步骤相同,只是根指数不同.
操作步骤:输入 → 被开方数 → = → 根据显示写出立方根.
5、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并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说出, ,的近似值.
三、归纳小结
1、估算一个数的立方根采用逼近法;
2、当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时,立方根的小数点只向_____移动_____位;
当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时,立方根的小数点只向_____移动_____位。
四、作业
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1)(x+1)3=64
(2)2x3=250
(3)x3 – 2=6
(4)x3+5=32
6.3 实数(1)(总第2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整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注重主动参与与探索,同时注重有理数与实数的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主动参与意识与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
难点: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
新课引入 :探究 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我们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____ 小数或者 小数的形式
二、教学
●认真阅读课本第53页至第54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______小数或者 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_______数.
2、我们知道,很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________________小数又叫做无理数.
3、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统称为实数
●练习
1、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
A、0 B、-3.5 C、 D、
●实数的分类
1、实数可以这样分类:
2、实数也可以这样分类:
●练一练
1、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如 , , 是正无理数,- ,- ,-是负 数.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正有理数{ … }
负有理数{ … }
正无理数{ … }
负无理数{ …}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
如图,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 可以看出的长是这个圆的 ,所以O1点对应的数是 .
结论:每一个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可以用______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
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______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 .
●练一练
1.如图,以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______,与负半轴的交点就表示________.
2与3题略
●规纳小结
1、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
2、实数的分类
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 ___ 的.
4、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
●强化训练
1、若无理数a满足:1<a<4,请写出两个你熟
悉的无理数: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
(2)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 )
(3)负数没有立方根;( )
(4)- 是17的平方根( )
6.3 实数(2)(总第2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掌握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② 掌握实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运算律、运算性质,引出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 运算律、运算性质,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加以巩固,适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建立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和运算在实数范围里也成立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在这种数的 扩充中所体现的一致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不断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 会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② 会进行实数的加减法运算; ③ 会进行实数的近似计算。
难点:认识和理解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和运算在实数中仍适用的这种扩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
二、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能熟练进行实数运算
三、研读课文
1、认真阅读课本第54至56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思考:的相反数是___.-π的相反数是____.0的相反数是____;
∣ ∣=____,∣-π∣= ____ ∣0∣=____
2、结论: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
①、数a的相反数是____,这里表示任意一个______.
②、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0的绝对值是 ____.
3、例题教学
(1)分别写出 ,π,-3.14的相反数;
(2)指出-,1- 分别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3)求 的绝对值
(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求这个数
4、练习
(1)、填表(求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2)、求下列各式中的实数x。
例2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例3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四、归纳小结
五、强化训练
O1
π
-2
-1
3
4
2
1
0
6.3 实数练习课(总第2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掌握实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数的练习,加深对实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数的练习。
难点:实数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
复习: 实数的分类
1、实数可以这样分类:
2、实数也可以这样分类:
二、练习指导
1、P57第2题: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中
,3.14159265,,-8,,0.6,0,,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2、P57第3题: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7,1.4-
3、P57第6题: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3.146 (2),1.732 (3)-3 , (4),
4、P57第7题:回答问题
(1)有没有最小的正整数?有没有最小的整数?
(2)有没有最小的有理数?有没有最小的无理数?
(3)有没有最小的正实数?有没有最小的实数?
5、P57第8题:如图,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一个小重物,让这个小重物来回自由摆动,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t(单位:s)与细线长度L(单位:m)之间满足关系t=2。当细线长度为0.5 m时,小重物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6、P61第9题:已知(x-1)2=4, 求x的值。
7、P61第10题:已知<2,x是整数,求x的值。
8、P62第14题:填空
(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的 ;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的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的 ;
(2)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的 ;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的 ;
三、作业
计算下列各题
(1)(x+3)2=16 (2) 2(x+3)2=98 (3)x3 – 7=20 (4)x3+5=13
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