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T 1920-2014 胶粘剂中卤代烃的检测 电子捕获法(四川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43080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8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T 1920-2014 胶粘剂中卤代烃的检测 电子捕获法(四川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51∕T 1920-2014 胶粘剂中卤代烃的检测 电子捕获法(四川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51∕T 1920-2014 胶粘剂中卤代烃的检测 电子捕获法(四川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51∕T 1920-2014 胶粘剂中卤代烃的检测 电子捕获法(四川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51∕T 1920-2014 胶粘剂中卤代烃的检测 电子捕获法(四川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75.160.20 E 3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9202014 胶粘剂中卤代烃的检测 电子捕获法 2014 - 12 - 22 发布 2015 - 01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1/T 19202014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原理 . 1 4 试剂与材料 . 1 5 仪器设备 . 1 6 色谱分析条件 . 2 7 测试步骤 . 2 8 计算 . 3 9 精密度 . 3 DB51/T 1920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

2、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归口, 由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高梦翼、谭诗珂、凌小芳、胡伟、罗秀超、葛华志、司成敏、杨建、冷波。DB51/T 19202014 1 胶粘剂中卤代烃的检测 电子捕获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胶粘剂中卤代烃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溶剂型胶粘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583-200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

3、有害物质限量 GB 19340-2003 鞋和箱包用胶粘剂 3 原理 试样经稀释后直接注入气相色谱仪中, 在色谱柱中不同的物质与固定相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而被气流(载气,流动相)以不同的速率带动,使得不同的组分在不同的时间(保留时间)从柱的末端流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经毛细管色谱柱与其他组分完全分离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内标法定量。 4 试剂与材料 4.1 载气:氮气,纯度999.995%。 4.2 辅助气体(隔垫吹扫和尾吹气):与载气具有相同性质的氮气。 4.3 内标物: 试样中不存在的化合物, 且该化合物能够与色谱图上其他成分完全分离, 纯度至少

4、为 99%(质量分数)或已知纯度。例如:三溴甲烷、溴丙烷、二溴丙烷等。 4.4 校准化合物: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纯度至少为 99%(质量分数)或已知纯度。 4.5 稀释溶剂:适于稀释试样的有机溶剂,不含任何干扰测试的物质,纯度至少为 99%(质量分数)或已知纯度。例如:乙酸乙酯、正己烷等。 5 仪器设备 5.1 气相色谱仪,具有以下配置: 5.1.1 分流装置的进样口,并且汽化室内衬可更换。 5.1.2 程序升温控制器。 5.1.3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5.2 进样器:容量至少应为进样量的两倍。 DB51/T 19202014 2 5.3 配样瓶

5、:约 10mL 玻璃瓶,具有可密封的瓶盖。 5.4 天平:精度 0.1mg。 6 色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DB-5;30m0.5m0.53mm 进样口温度:250; 柱温:初始温度40保持15min,再以8/min升至150保持2min,然后以50/min升至250保持2 min; 检测器温度:280; 载气流速:2.0mL/min 分流比:分流进样,分流比可调; 进样量1L。 注:也可根据所用气相色谱仪的型号、性能及待测试样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7 测试步骤 所有试验进行二次平行测定。 7.1 色谱仪参数优化 按6给出的参考色谱条件,每次都应使用已知的校准化合物对仪器进行最优

6、化处理,使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分离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进样量和分流比应相匹配,以免超出色谱柱的容量,并在仪器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内。 7.2 定性分析 7.2.1 按 7.1 的规定使仪器参数最优化。 7.2.2 被测化合物保留时间的测定 将0.1L含4.4所示被测化合物的标准混合溶液注入色谱仪,记录各被测化合物的保留时间。 7.2.3 定性分析 称取约0.5g的样品,用适量的稀释剂(4.5)稀释试样,用进样器(5.2)取0.1L混合均匀的试样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并与经7.2.2测定的标准被测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对比确定是否存在被测化合物。 7.3 校准 7.3.1 校准样品的配制:分别称取一定

7、量(精确至 0.1mg)4.4 所示的校准化合物于样品瓶(5.3)中,称取的质量与待测样品中所含的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应在同一数量级, 再称取与待测化合物相近数量级的内标物(4.3)与同一样品瓶中,用稀释溶剂(4.5)稀释混合物(其稀释浓度应在仪器检测器线性范围内,若超出应加大稀释倍数或逐级多次稀释),密封样品瓶并摇匀。 7.3.2 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 DB51/T 19202014 3 在与测试试样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按7.1的规定优化仪器参数,将适量的校准化合物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按式(1)分别计算每种被测化合物的相对校正因子: ciisisciiAmAmR =. (1) 式中: Ri化

8、合物i的相对校正因子; mci校准混合物中化合物i的质量,单位为克(g); Ais内标物的峰面积; mis校准混合物中内标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Aci化合物i的峰面积。 测定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4 试样的测定 7.4.1 试样的配制:称取试样约 0.5g(精确到 0.1mg)以及与被测化合物相同数量级的内标物(4.3)与配样瓶(5.3)中,加入适量稀释溶剂(4.5)于同一配样瓶中稀释试样,密封配样瓶并摇匀。 7.4.2 按校准时的最优化条件设定仪器参数。 7.4.3 将 0.1L 按 7.4.1 配制的试样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然后按式(2)分别计算试样中所含被测化合物(

9、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的含量。 100issiis=AmRAmii . (2) 式中: i试样中被测化合物i的质量分数,% mis 内标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Ai 被测化合物i的峰面积; Ri 被测化合物i的相对校正因子; ms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Ais 内标物的峰面积。 检出限:二氯甲烷 0.005 g/kg,1,2-二氯乙烷 0.002 g/kg,三氯乙烯 0.00003 g/kg,0.00001 g/kg。 8 计算 按式(3)计算试样中卤代烃含量卤代烃: 卤代烃=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 (3) 9 精密度 9.1 重复性 同一操作者两次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应小于5%。 9.2 再现性 DB51/T 19202014 4 不同实验室间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应小于10%。 _ DB51/T 1920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电力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