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429255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一)备课时间: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上午)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1-1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 本节的主要考点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主要考查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015年的高考仍会围绕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设置知识陷阱,同时又隐含对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水解等知识的考查。一、重点、难点难点一、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应用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时的注意事项:1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出非标准状况,如

2、常温常压下等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给出在标准状况3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个粒子(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3、18O2等特殊物质4一些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如金刚石、石墨、SiO2、CH4、P4、H2O2、CO2、CnH2n2等5较复杂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如Na2O2与H2O或CO2的反应、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Al与NaOH的溶液反应、电解CuSO4溶液等难点二、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应用1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2 推论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

3、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程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 “结论”和“规律”。 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和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三、其他发言人 1、XXX:对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需注意:关注试题中的关键词,留心有无“陷阱”。 2、XXX:给出物质的体积,一看条件是

4、否为标准状况,二看状态是否为气体,对于气体还需注意是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还是其他气体。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二)备课时间: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1、2节)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1-2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本节的主要考点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配制,主要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求所需固体量或液体量、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分析。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是高中生必备的计算技能,溶液的配制也是必须掌握的定量实验,预测今后高考中还会继续出现该内容的选择题或实验题。一、重点、难点难点一、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难点二、溶液

5、配制中的误差分析可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以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为例)mVc/(mol/L)称量时,所用天平的砝码有残缺减小不变偏小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流出减小不变偏小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减小不变偏小溶液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并定容不变减小偏大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再加水不变增大偏小定容时,俯视读刻度数不变减小偏大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数不变增大偏小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不变不变无影响称量时间过长减小不变偏小用滤纸称NaOH减小不变偏小称量时所用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增大不变偏大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

6、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程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 “结论”和“规律”。 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和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三、其他发言人 1、XXX:在进行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三者之间的转换时,不要死记公式,要利用密度的桥梁作用进行推理 2、XXX:误差分析时,要根据实验操作,弄清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再具体分析;高三化学集体备

7、课记录(四)备课时间: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1、2节)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2-2 离子反应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本节主要知识有: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主要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物质判断与鉴别。离子反应是高考的热点,每年必考,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主要涉及化学式的拆分,电荷的配平,产物是否合理等,离子共存的命题趋势主要为增加限制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无色透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把实验问题与离子反应知识融合,在有关物质推断中融入更多有关离子反应知识应是今后高考的新趋势。一、重点、

8、难点难点一、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1一查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二查是否守恒(质量、电荷、得失电子)3三查化学式拆分、化学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四查是否忽略隐含离子反应5五查阴、阳离子配比是否正确6六查反应物用量与其反应是否一致7七查加入试剂顺序与其反应是否一致8八查反应产物与其反应是否一致难点二、离子共存1一色溶液颜色:若限定无色溶液,则Cu2、Fe3、Fe2、MnO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2二性溶液的酸、碱性(1)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SO、S2、CH3COO等)均不能大量存在;(2)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Al3、Fe3等)均不能大量存在;(3)酸式弱酸

9、根离子(如HCO、HSO、HS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3三特殊三种特殊情况(1)AlO与HCO不能大量共存:AlOHCOH2O=Al(OH)3CO;(2)“NO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SO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3)NH与CH3COO、CO,Mg2与HCO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4四反应四种反应类型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1)复分解反应:如Ba2与SO、NH与OH、H与CH3COO等;(2)氧化还原反应:如Fe3与I、NO(H)与Fe

10、2、MnO(H)与Br等;(3)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如Al3与HCO、Al3与AlO等;(4)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程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 “结论”和“规律”。 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和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

11、。三、其他发言人1、XXX:书写酸式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可采用定“1”的方法,即将量相对少的物质定为1 mol,另一物质溶液中的离子可任意取整数值,如往足量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定Ca(OH)2为1 mol,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CO=CaCO3COH2O.往足量澄清石灰水中逐滴加入NaHCO3溶液(定NaHCO3为1 mol)离子方程式为HCOCa2OH=CaCO3H2O。2、XXX:判断离子共存问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条件的应用,如“在酸性溶液中”,“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在水电离出的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倘若

12、只分析选项中给出的离子之间能否共存,就会造成错误解答。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五)备课时间:2014年8月28日(星期四1、2节)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2-3 氧化还原反应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 本节主要考点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以电子转移为中心的有关计算主要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电子转移的数目、简单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主干知识,是高考不可回避的热点,今后还会推出更新的题型,要特别关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高科技成果中的应用一、重点、难点难点一、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1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按照金属活动

13、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原子的还原性强,排在后面的金属元素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强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则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3依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情况(反应条件、剧烈程度等)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反应条件越低,性质越强;若氧化产物价态不同,则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4依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1)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2)在电解过程中,氧化性越强的金属阳离子优先在阴极放电,还原性越强的非金属阴离子优先在阳

14、极放电难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1守恒规律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得失电子总数相等2强弱规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3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难易规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时,优先与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发生反应5价态规律元素处于

15、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其中一种性质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程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 “结论”和“规律”。 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和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三、其

16、他发言人1、XXX:电子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基本方法,其关系是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2、XXX: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只与得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六)备课时间:2014年9月4日(星期四1、2节)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3-1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 本节重点知识为: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的性质与用途通常以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钠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有较多联系如从纯碱到侯氏制碱法;

17、苏打、小苏打、食盐、烧碱、Na2O2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都是高考联系实际命题的好素材一、 重点、难点难点一、Na2O2的化学性质1Na2O2与H2O、CO2的反应:2Na2O22H2O = 4NaOHO2;2Na2O22CO2 = 2Na2CO3O2(1)表现氧化性、还原性:Na2O2与H2O、CO2反应均有O2生成,在反应中Na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H2O、CO2在此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2)物质的量的关系:2 mol的Na2O2不论与H2O还是与CO2反应均生成1 mol的O2,转移2 mol电子,消耗2 mol H2O或2 mol CO2.(3)先后规律:Na2O

18、2与水蒸气、CO2混合气体反应时,Na2O2可视为首先与CO2反应生成Na2CO3,CO2反应完后,剩余的Na2O2再与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2Na2O2的强氧化性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一些还原性物质(1) Na2O2SO2 = Na2SO4;(2) Na2O2投入FeCl2的溶液中,可将Fe2氧化成Fe3,生成Fe(OH)3沉淀;(3) Na2O2投入Na2SO3溶液中,可将SO氧化成SO.(4) Na2O2因有氧化性,所以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难点二: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关的计算1Na2CO3、NaHCO3的鉴别(1)若为固体:可利用加热法,加热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

19、固体是NaHCO3.(2)若为溶液:可利用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也可利用气体法,滴加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开始无气泡产生的是Na2CO3.2Na2CO3、NaHCO3和盐酸的反应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为分步反应:Na2CO3HCl = NaHCO3NaCl,NaHCO3HCl = NaClH2OCO2.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 = NaClCO2H2O.(1)放出CO2的速率: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快(2)Na2CO3溶液与盐酸互滴的现象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无气泡产

20、生,而向盐酸中滴加Na2CO3溶液开始就有气泡产生(3)CO2生成量的比较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CO2相等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等量的盐酸与足量的Na2CO3、NaHCO3分别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一定量的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的量与受热分解后的残留物与酸反应产生的CO2量相等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程

21、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 “结论”和“规律”。 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和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三、其他发言人1、XXX: 凡分子组成符号(CO)m(H2)n的物质,W 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的Na2O2后,Na2O2固体增重必为W g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无机物: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有机物:CH4O(甲醇)、CH2O(甲醛)、CH3COOH(乙酸)

22、、HCOOCH3(甲酸甲酯)、C6H12O6(葡萄糖)等2、XXX:对化学实验的考查有两大趋势:一是将经典装置及反应原理进行适当调整,设计新的实验问题二是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实验的整合;Na2O2与H2O、CO2的反应是很好的设计探究性实验的素材,主要探究产物的生成与检验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七)备课时间: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1、2节)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3-2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 本节的重点知识有:铝、氧化铝、氢氧化铝、明矾的性质及用途主要考查Al的性质,Al2O3、Al(OH)3的两性及Al3、AlO-、Al

23、(OH)3之间的转化预测2015年高考仍会突出在铝与碱的反应,Al2O3、Al(OH)3的两性等基础知识上,还可能涉及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如明矾净水、含铝药品、食品的摄入等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一、重点、难点难点一、铝与强酸、强碱反应有关量的问题分析依据:2Al6HCl = 2AlCl33H2,2Al2NaOH2H2O = 2NaAlO23H2.1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11.2足量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13.3当生成H2相等时,消耗铝单质一定相等,消耗HCl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4一定量的铝分别和一定量的盐酸和

24、NaOH溶液反应,若产生H2的体积比为,则必定是:Al与HCl反应时,Al过量而HCl不足;Al与NaOH溶液反应时,Al不足而NaOH溶液过量难点二,“铝三角”及其应用1“铝三角”是指Al3、Al(OH)3和AlO 相互转化的三角关系(如下图)相关反应Al(OH)3OH = AlO2H2OAl(OH)33H= Al33H2OAl33OH= Al(OH)3Al34OH= AlO2H2OAlOHH2O = Al(OH)3AlO4H= Al32H2OAl33AlO6H2O = 4Al(OH)32应用(1)制取Al(OH)3.Al33NH3H2O = Al(OH)33NH;AlOCO22H2O =

25、Al(OH)3HCO(2)离子共存问题Al3与HS、S2、AlO、HCO、CO等因水解相互促进而不能大量共存;AlO与NH、Al3、Fe3等也不能大量共存(3)分离除杂如除去Mg2中的Al3.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程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 “结论”和“规律”。 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和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

26、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三、其他发言人1、XXX:金属与酸或碱反应的实质是金属失电子,金属失去的电子数等于生成H2中的氢原子数,常用的方法有守恒法和平均值法(即求混合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2、XXX:铝盐、镁盐的混合物与强碱的反应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前几年高考考查较多对于产物的探究从未考查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趋势应该更加注重在探究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八)备课时间: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1、2节)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3-3 铁及其重

27、要化合物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 本节的重点知识有铁的性质、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铁盐的性质等主要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Fe2、Fe3的还原性、氧化性,Fe3和Fe2的检验,Fe(OH)3胶体、Fe(OH)2的制备也是常考的内容预测2015年高考还会以铁及铁的化合物为载体,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考查同时铁的腐蚀、饮用水的净化等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也是今后高考的趋势一、重点、难点难点一、“铁三角”的转化及应用1FeFe2铁与氧化性比较弱的非金属(如S、I2),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H2SO4),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如CuSO4溶液),FeCl3溶液反应,都可实现这种转化例如:

28、FeCuSO4 = CuFeSO4;Fe2FeCl3 = 3FeCl2;Fe2H = Fe2H2。2Fe2Fe比较活泼的金属(如Al、Zn)、CO、H2、C等能从亚铁化合物中置换出铁来例如:FeCl2Zn = ZnCl2Fe;FeOH2 = FeH2O.3FeFe3铁与强氧化剂,如Cl2、H2O2、KMnO4(H)、HNO3、浓H2SO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都会实现这种转化例如:2Fe3Cl22FeCl3.4Fe3Fe 可通过较强还原剂实现,如Al、Zn、CO、H2等例如:Fe2O33CO2=Fe3CO2;Fe2O32Al2FeAl2O3;2FeCl33Zn=2Fe3ZnCl2.5Fe2Fe3亚铁

29、盐与强氧化剂反应,如Cl2、Br2、HNO3、浓硫酸、H2O2、KMnO4(H)等例如:2FeCl2Cl2=2FeCl3.难点二、Fe2和Fe3的检验1溶液的颜色:含有Fe2的溶液显浅绿色;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2用KSCN溶液和氯水(1)流程:(2)有关反应:Fe33SCN = Fe(SCN)3(红色); 2Fe2Cl2 = 2Fe32Cl3用NaOH溶液(1)流程:(2)有关反应:Fe33OH = Fe(OH)3(红褐色) Fe22OH = Fe(OH)2(白色沉淀);4Fe(OH)2O22H2O = 4Fe(OH)3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

30、较丰富。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程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 “结论”和“规律”。 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和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三、其他发言人1、XXX:应用“铁三角”关系,可以解决相关问题:(1) 判断离子共存Fe2、Fe3均水解,与HCO、AlO、CO等因水解相互促进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Fe3与S2、I、HS、SO

31、,Fe2与NO(H)、ClO、MnO(H)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2) 除杂方法;Fe2(Fe3):加Fe粉过滤;FeCl3(FeCl2):加氯水或H2O2; FeCl2(CuCl2):加Fe粉,过滤2、XXX:检验Fe2和Fe3最常用的方法是加KSCN溶液,溶液较稀时,利用观察颜色和加NaOH溶液的方法都不宜检验Fe2和Fe3的存在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九)备课时间:2014年9月15日 (星期四1、2节)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3-4 镁、铜和金属材料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 本节重要知识有合金的性质,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主要

32、考查合金的概念及性质,铜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往往结合电化学一起考查,由于金属材料、铜及其化合物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近几年高考的考查有“升温的趋势”、预测2015年高考还会继续考查一、重点、难点难点一、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大到小,还原性由强到弱阳离子得电子能力由小到大,氧化性由弱到强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和O2反应常温易被氧化常温能被氧化常温干燥空气中不易被氧化加热时能被氧化不能被氧化和H2O反应常温置换出氢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置换出氢不能置换出水中的氢金属

33、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和O2反应常温易被氧化常温能被氧化常温干燥空气中不易被氧化加热时能被氧化不能被氧化和H2O反应常温置换出氢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置换出氢不能置换出水中的氢难点二、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铜(1) 物理性质:紫红色,不能被磁铁吸引(2) 化学性质2氧化铜的重要性质(1)黑色固体,不溶于水(2)属于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如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 = CuCl2H2O.3 氢氧化铜的重要性质:(1)蓝色固体,不溶于水(2)氢氧化铜属于二元弱碱,能和酸(如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OH)22HCl=CuCl22H2O.

34、(3)氢氧化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OH2O.(4)氢氧化铜具有弱氧化性,新制Cu(OH)2悬浊液能和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反应4CuSO45H2O:CuSO45H2O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胆矾(1)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45H2O),可作为水的检验依据;(2)CuSO4和石灰乳的混合液即为无机农药波尔多液,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可以用来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5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铜锈的主要成分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

35、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程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 “结论”和“规律”。 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和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三、其他发言人1、XXX:金属活动性顺序在中学化学应用较多(1)可以比较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及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2)判断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和盐溶液反应的可能性;(3)判断金属的冶炼方法;(4)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及金属的防护等2、XXX: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36、,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探究合金中的各种成分,主要考查对物质进行分离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十)备课时间: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1、2节)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硅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 本节主要考点有Si、SiO2、Na2SiO3、H2SiO3的性质和用途及SiO2的结构主要考查知识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硅、二氧化硅、硅酸盐的用途,二是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三是硅及其化合物的制备由于许多高科技领域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都与硅有关,预测明年的高考,硅及其化

37、合物知识仍是命题热点,考查形式会以硅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与基本理论,和其他元素及化合物相联系综合考查.一、重点、难点难点一、碳、硅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性1一般情况,非金属元素单质熔沸点低,硬度小,但硅、金刚石熔沸点高,硬度大,其中金刚石为硬度最大的物质2一般情况,非金属元素单质为绝缘体,但硅为半导体,石墨为电的良导体3一般情况,较强氧化剂较强还原剂 = 较弱氧化剂较弱还原剂,而碳却能还原出比它更强的还原剂:SiO22CSi2CO,FeOCFeCO.4硅为非金属,却可以和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氢气:Si2NaOHH2O = Na2SiO32H2.5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Si4HF = SiF42H2

38、.6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SiO24HF = SiF42H2O.7一般情况,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弱酸较强酸盐虽然酸性:H2CO3H2SiO3,却能发生如下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8一般情况,非常活泼金属(Na、K等)才能够置换出水中的氢,但CH2O(g)COH2.9SiO2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难点二、二氧化碳与碱和盐的反应1与碱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1)反应原理:2NaOHCO2 = Na2CO3H2O;NaOHCO2 = NaHCO3(2)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2与盐溶液的反应(1)CO2Na2CO3H2O = 2NaHCO3(2)CO2(少量)Ca(ClO)2H2O =

39、CaCO32HClO(3)CO2Na2SiO3H2O = H2SiO3Na2CO3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程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 “结论”和“规律”。 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和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三、其他发言人1、XXX:把多元弱酸的酸酐通入其正盐溶液中,可以继续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式盐如:CO2Na2CO3H2O = 2NaHCO3;SO2Na2SO3H2O = 2NaHSO3;H2SNa2S = 2NaHS.2、XXX:Mg与CO2反应是中学教材中涉及的内容,SO2、SiO2都为酸性氧化物,与金属Mg也应发生类似的反应,此类探究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迁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