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T 2732-2020 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四川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42799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7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T 2732-2020 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51∕T 2732-2020 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51∕T 2732-2020 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51∕T 2732-2020 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51∕T 2732-2020 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40 CCS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7322020 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20201217 发布 202101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1/T 27322020 I 目 次 目 次 .I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判标准 .1 5 改造原则 .1 6 改造目标 .2 7 类型划分 .2 8 改造措施 .3 9 作业设计 .6 10 作业施工 .6 11 档案管理 .6 附 录 A (规范性) 杉木生长过程表 .7 附 录 B (规范性) 杉木立地指数表 .8

2、 附 录 C (规范性) 杉木低产林小班现状调查与改造设计表 .9 附 录 D (资料性) 杉木低产林改造主要伴生树种表 .10 附 录 E (资料性) 杉木林分合理密度表 .11 DB51/T 2732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晨、黄振、郭洪英、罗建勋、辜云杰、张小平、武华卫、宋鹏。 本文件首次发布。 DB51/T 27322020 1 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

3、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低产林的评判标准、改造原则、改造目标、低产林类型划分、改造措施、作业设计、作业施工、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境内杉木低产林的改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LY/T 1384 杉木速生丰产林 LY/

4、T 1560 低产用材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 1690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杉木低产林 受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 导致林木树高、 胸径或林分蓄积量显著低于相同或相似立地条件下平均经营水平的杉木人工林。 3.2 杉木低产林改造 依据杉木低产林的成因, 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将低产林改造为结构合理、密度适宜、 高产、优质、高效林分的经营活动。 4 评判标准 杉木林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定为低产林: a)林木生长缓慢甚至停滞,树高、胸径、蓄积较相同或相似立地条件林分的平均水平低 30%以上,生长过程见附录 A; b)林分的郁闭度过低或过高

5、,郁闭度低于 0.4 或郁闭度高于 0.9; c)林分密度过大,高出合理密度范围最大值 10%以上; d)林分中枯立木和濒死木总株数占比超单位面积株数的 40%。 5 改造原则 DB51/T 27322020 2 坚持适地适树适品种,因林施策,改地适树,改树适地;坚持技术措施科学合理,经济可行;坚持选用优良品种、乡土树种,优化树种结构;坚持人工促进为主。 6 改造目标 改造后,低产林分转变为密度合理,径级合理,林木生长旺盛,树高、胸径和蓄积量达到相应立地指数水平,参照附录B,无病虫害的纯林或具有混交林相的林分。 7 类型划分 7.1 林地调查评价 在进行杉木低产林改造前必须对林地进行调查,分析

6、低产原因,确定低产林类型,选择适宜的改造措施。 7.1.1 调查方法 采用标准地或样带抽样调查法, 根据改造林分大小设置1块5块面积为 (20m30m) (30m40m)的典型标准地或宽20 m的样带(小班1hm2,设置1块;1.01hm2小班5hm2,设置3块;小班5 hm2,设置5块),进行典型标准地或样带调查。抽样面积不低于改造小班面积的2%。 7.1.2 调查内容 调查标准地内立地条件、树种组成、年龄结构、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单株树高、单株胸径、单株冠幅、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蓄积量、受害木株数、主要病虫害、林分管理水平等因子,并分析评价,填写附录C。 7.2 低产林类型划分 7.

7、2.1 立地限制型 因立地条件差导致的杉木植株生长缓慢、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的林分。 7.2.2 品种不适型 因栽植所选品种不当,未能适地适树的林分。 7.2.3 连栽退化型 因多代连栽造成土壤酸化加重、土壤肥力下降,严重制约了林木生长的林分。 7.2.4 经营不当型 因造林密度过大、未及时抚育间伐,或抚育质量不高、管理不及时等经营不当形成的林分。 7.2.5 灾害受损型 因受严重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干旱、风、雪、洪涝等自然灾害等或人畜危害影响,难以恢复正常生长的林分。 7.2.6 综合制约型 DB51/T 27322020 3 因受立地因素、品种因素、连栽因素、经营因素和灾害因素其中两种

8、及以上的因素形成的林分。 8 改造措施 8.1 基本要求 根据杉木低产林类型确定改造措施。 8.2 立地限制型 8.2.1 改造对象 适用于品种合适、经营管理到位,因立地条件差、土壤肥力差,造成林木生长缓慢、单位面积蓄积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相同或相似林龄的低产林。 8.2.2 恳复 坡度小于10的杉木林,低改的第1年初冬时应全垦深挖一次,深度40 cm50 cm,清除凸出石头、树桩等杂物,耙平后环山定点挖穴,穴深40 cm50 cm。宜在每年的春季、夏季、秋季,结合追肥进行浅锄,深度5 cm10 cm。第3年再深挖一次,垦复2次至3次。 坡度大于10的杉木林,可按行距开水平环山带,带宽不低于2

9、m,外高内低,按株距定点挖穴,穴深40 cm50 cm。坡度过大或条件不允许时,应采用穴垦,穴深40 cm50 cm。以后每年夏季宜结合追肥进行浅锄,深度5 cm10 cm。第3年再穴垦一次,穴垦2次至3次。 8.2.3 施肥 8.2.3.1 施基肥 宜以腐熟的厩肥、堆肥或菜、茶类的饼肥等农家肥为主,第一次施基肥宜在春季施入冬季垦复的穴中。杉木林龄小于10年生时,单株施基肥10 kg20 kg;杉木林龄大于10年生时,单株施基肥15 kg25kg。施入基肥后,回填表土还穴并压实。以后每年施基肥宜在秋分浅锄时挖大穴进行,施基肥3次5次。 8.2.3.2 施追肥 以树干为中心,半径1m1.5m,对

10、植株进行环施方式追肥,结合浅锄把肥料翻入土中。春季3月4月, 追肥以400 kg/hm2600 kg/hm2氮肥 (N) 为主, 配合无机复合肥 (有效含量285, N:P:K=8:8:12) ,600 kg/hm21050 kg/hm2。夏季6月,结合除草追肥,以60 kg/hm290 kg/hm2磷肥(P2O5)、50 kg/hm290 kg/hm2钾肥(K2O)为主,宜添加75 kg/hm2105 kg/hm2氮肥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树木的生长。 8.2.4 密度控制 根据立地条件现状、现有株数和林分所处年龄阶段合理密度而定,杉木纯林密度应控制在900株/hm22250株/hm2,杉木混交

11、林密度控制在600株/hm22250株/hm2。调整后林分郁闭度不小于0.6。密度控制参照附录E。 对于林分密度过高或郁闭度0.9的林分,应疏伐抚育,间密留稀,留优去劣。林木分级和伐后要求按照GB/T 15781的规定执行。 8.3 品种不适型 DB51/T 27322020 4 8.3.1 改造对象 适用于立地条件好、经营管理及时到位、未多代连栽,仅因栽植品种不适造成林木生长缓慢,林分单位面积的生物量或蓄积量严重低于相同或相似立地的杉木林分。以下区域或地带的林分不适合皆伐: 生态重要等级为1级及生态脆弱性等级为1、2级区域内的林分; 主要公路、铁路等交通要道两侧风光带的林分; 水库、河流附近

12、的水源涵养林。 8.3.2 皆伐改造 8.3.2.1 基本要求 宜在秋冬季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块状皆伐。同一年度改造的小班,一次连片作业面积应在0.1hm2 1.0hm2,若改造小班面积大于1hm2,可分期逐步皆伐并及时更新。更新造林按GB/T 15776规定。 8.3.2.2 整地 皆伐后,及时清理采伐剩余物、灌木和杂草,深翻表土10 cm15 cm。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整地方式和整地规格。以穴状整地或带状整地为主。 8.3.2.3 造林 更新造林所用种苗应选择来源于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认)定的良种。若更新营造的乡土树种无良种可用,应选择壮苗。造林密度、造林时间、造林方法和土肥管理执行LY/

13、T 1384的规定。 8.3.2.4 幼林抚育 可采用全面抚育、带状抚育或块状抚育进行幼林管理。造林后前3年每年2次,第4年1至2次。 8.3.3 非皆伐改造 针对不适用皆伐改造的低产林,可采用块状或带状间伐,补植其他品种或树种,逐步更新林分品种或树种结构。 8.4 连栽退化型 8.4.1 改造对象 适用于立地条件好、品种合适、经营管理措施到位,因连续栽培杉木造成土壤酸化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明显,林木生长严重缓慢的低产林。 8.4.2 土壤改良 在春季,结合浅锄对林分撒施生石灰900 kg/hm21500 kg/hm2,也可穴施有机肥10 kg/株20 kg/株,调节土壤酸碱,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14、 春季和夏季也可追施无机肥增加土壤肥力,参照8.2.3.2执行。 8.4.3 调整树种结构 采取抽杉补其它树种进行调整林分树种组成,形成杉木混交林。补植树种选择亮叶桦、鹅掌楸、檫木、柳杉等树种,改造后其它树种占比达不超50%。伴生树种见附录D。 根据林分现实际情况和立地条件,逐步调整树种结构,一次性间伐强度按株数算不应超30%。 DB51/T 27322020 5 8.4.4 轮作造林 皆伐杉木连栽退化低产林,轮作柳杉、毛竹、檫木、楠木等树种。轮作树种可参照附录D。更新造林按GB/T 15776规定。 8.5 经营不当型 8.5.1 改造对象 适用于立地条件好、品种合适,因经营管理不及时、不到

15、位造成的林分密度大、郁闭度高、林木分化严重的低产林。 8.5.2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采取3年5次的模式, 即前两年每年2次,第三年1次。以松土除草抚育为主, 第一次在5月底6月初,第二次在8月底9月初。 8.5.3 除萌间伐 抚育管护时, 应及时清除萌条,并持续到幼林完全郁闭。 林龄在6a8a生时,对林分采取透光伐抚育一次;林龄在12a16a生时,对林分采取生长伐一次;林龄在20a生左右时,可以再次间伐一次。每次间伐强度按间伐株数不超30%为宜,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不低于0.6,相关要求执行 GB/T 15781相关规定。 8.5.4 密度控制 参照8.2.4执行。 8.5.5 施肥 参照8.2.

16、3.2执行。 8.6 灾害受损型 8.6.1 改造对象 适用于立地条件好、品种合适、经营管理到位,因受严重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干旱、风、雪、洪涝等自然灾害或人畜破坏等影响,难以恢复正常生长的低产林。 8.6.2 补植补造 8.6.2.1 清林 清理受损林地内的受害木、枯立木、凋落枝丫等林分杂物,保证林分卫生健康。 8.6.2.2 树种选择 根据林分现状选择速生树种,杉木、柳杉、亮叶桦、檫木等。所选树种应能与杉木互利共生、相容生长,并具备一定耐荫能力的乡土阔叶树种,通过补植改造形成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混交林。伴生树种见附录C。 8.6.2.3 补植方式 根据林地内林木分布现状,可采取均匀补植、块

17、状补植、带状补植或零星补植等方法。 DB51/T 27322020 6 补植补造操作要求按 GB/T 15781 相关规定执行。 8.6.2.4 密度控制 参照8.2.4执行。 8.6.3 皆伐改造 参照8.3.2执行。 8.7 综合制约型 8.7.1 改造对象 适用于生长气候适宜于杉木生长,因立地条件差、品种选择不适、多茬连栽、经营管理不当、遭受自然灾害等两种或数种因素并存导致的杉木低产林。 8.7.2 改造措施 综合运用8.2、8.3、8.4、8.5、8.6相关措施进行改造。 9 作业设计 按照LY/T 1690的规定执行。 10 作业施工 按照GB/T 15781的规定执行。 11 档案

18、管理 按照GB/T 15781的规定执行。 DB51/T 27322020 7 附 录 A (规范性) 杉木生长过程表 杉木生长过程表见表A.1。 表A.1 杉木生长过程表 龄 阶 胸径(cm) 树高(m) 形 数 材 积(m3) 株数(亩) 生长率% 速生 中生 慢生 速生 中生 慢生 速生 中生 慢生 速生 中生 慢生 速生 中生 慢生 速生 中生 慢生 8 4.6 4.0 4.1 3.4 0.657 0.676 0.0045 0.0029 370 427 10 6.8 6.0 4.1 5.5 4.8 3.3 0.612 0.628 0.676 0.0122 0.2285 0.0029 2

19、49 283 417 35.3 39 12 8.9 7.9 5.4 7.0 6.1 4.2 0.582 0.597 0.641 0.0253 0.0178 0.0062 189 213 315 25.48 25.77 25.76 14 10.8 9.5 6.5 8.4 7.2 4.9 0.561 0.576 0.620 0.0432 0.0294 0.0101 155 177 260 18.25 16.3 16.36 16 12.5 10.9 7.4 9.8 8.2 5.4 0.545 0.561 0.606 0.0655 0.0429 0.0141 134 154 228 14.36 12.

20、68 10.49 18 14 12.0 8.3 11.0 8.9 5.9 0.533 0.551 0.593 0.0903 0.0555 0.0189 119 139 203 10.77 8.25 9.43 20 15.4 13.1 9.0 12.2 9.6 6.3 0.523 0.542 0.585 0.1189 0.0702 0.0234 108 127 187 9.34 7.53 0.80 22 16.6 13.9 9.6 13.2 10.1 6.6 0.516 0.536 0.578 0.1473 0.0822 0.0276 100 120 175 7.10 5.02 4.98 24

21、17.8 14.7 10.1 14.2 10.6 6.9 0.509 0.531 0.573 0.1797 0.0955 0.0317 93 113 166 6.6 4.73 4.39 26 18.8 15.4 10.6 15.1 11.1 7.2 0.503 0.526 0.568 0.2107 0.1088 0.0361 88 108 158 5.32 4.26 4.10 28 19.7 16.0 11.0 15.9 11.4 7.4 0.498 0.522 0.564 0.2414 0.1198 0.0396 84 104 152 4.53 2.91 2.88 30 20.5 16.5

22、11.4 16.6 11.7 7.6 0.494 0.520 0.560 0.2707 0.1300 0.0435 81 101 147 3.77 2.57 2.83 32 21.3 17.0 11.7 17.2 12.0 7.7 0.491 0.517 0.558 0.3007 0.1408 0.0462 78 98 143 3.32 2.47 1.71 34 22.0 17.5 12.1 17.8 12.3 7.9 0.488 0.514 0.555 0.3298 0.1520 0.0504 75 95 138 3.06 2.42 2.69 36 22.3 17.9 12.3 18.4 1

23、2.5 8.0 0.485 0.512 0.557 0.3578 0.1611 0.0526 73 93 136 2.71 1.72 1.28 38 23.2 18.2 12.6 18.9 12.7 8.2 0.482 0.510 0.550 0.3854 0.1686 0.0563 71 91 133 2.4 1.46 2.22 DB51/T 27322020 8 附 录 B (规范性) 杉木立地指数表 杉木立地指数表见表B.1。 表B.1 杉木立地指数表 龄阶 (年) 立地指数(m)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树高(m) 4 0 0 0.5 1.2 1.9

24、2.6 3.4 4.3 4.8 5.2 6 0.4 1.3 2.2 3.2 4.1 5.0 5.9 6.8 7.8 8.2 8 1.9 3.0 4.1 5.2 6.3 7.4 8.5 9.6 10.7 11.2 10 3.3 4.4 5.7 7.0 8.3 9.6 10.8 12.1 13.4 14.0 12 4.3 5.8 7.2 8.6 10.0 11.5 12.9 14.4 15.8 16.5 14 5.2 6.8 8.4 10.0 11.6 13.2 14.7 16.4 18.0 18.8 16 5.9 7.6 9.4 11.1 12.9 14.6 16.4 18.1 19.9 20.

25、7 18 6.4 8.3 10.2 12.1 14.0 15.9 17.8 19.7 21.6 22.5 20 7.0 9.0 11.0 13.0 15.0 17.0 19.0 21.0 23.0 24.0 22 7.4 9.5 11.6 13.8 15.9 18.0 20.1 22.2 24.4 25.4 24 7.8 10.0 12.2 14.4 16.7 18.9 21.1 23.3 25.5 26.4 26 8.1 10.4 12.7 15.0 17.4 19.7 22.0 24.3 26.6 27.8 28 8.3 10.7 13.1 15.6 18.0 20.4 22.8 25.3

26、 27.7 28.9 30 8.6 11.0 13.5 16.0 18.5 21.0 28.5 26.0 28.5 29.8 32 8.7 11.3 13.9 16.5 19.0 21.7 24.2 26.8 29.4 30.7 34 8.9 11.5 14.2 16.9 19.5 22.2 24.8 27.5 30.2 31.5 36 9.0 11.7 14.5 17.2 19.9 22.7 25.4 28.1 30.8 32.2 38 9.1 11.9 14.7 17.5 20.3 23.1 25.9 28.7 31.5 32.9 40 9.2 12.1 15.0 17.8 20.7 23

27、.5 26.4 29.3 32.1 33.5 DB51/T 27322020 9 附 录 C (规范性) 杉木低产林小班现状调查与改造设计表 杉木低产林小班现状调查与改造设计表见表C.1。 表C.1 杉木低产林小班现状调查与改造设计表 经营单位(乡镇) 林班号(村) 小班号 图幅号 小班面积/hm2 标准地编号 林分现状 起源 林种 经营目标 林分组成 主要树种 林层 林龄 每公顷株数 郁闭度 植被覆盖度 林木分布状况 树种 生长指标 平均树高/m 平均胸径/cm 蓄积/(m3/hm2) 主要病虫害 受害株数/hm2 死亡濒死木株数/hm2 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树种 优良母树株数/hm2 幼树(

28、苗)株数/hm2 其他说明a 立地条件 地貌类型 海拔/m 坡位 坡度 坡向 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cm pH值 土壤质地 地下水位/m 侵蚀类型 侵蚀强度等级 类型与成因 低产林主要成因 低产林分评价b 改造设计 改造年度 改造面积/hm2 改造方式 改造方法 补植树种 补植株数 保留树种 保留株数 间伐树种 间伐株数 间伐蓄积/m3 其他措施设计c a除表中林分现状所列因子外,对评判低产林或改造设计有指示参考的说明。 b根据低产林评判标准进行林分评价。 c根据改造方式、方法确定的其他改造措施。 DB51/T 27322020 10 附 录 D (资料性) 杉木低产林改造主要伴生树种表 杉木低

29、产林改造主要伴生树种表见表D.1。 表D.1 杉木低产林改造主要伴生树种表 序号 树种名称 种拉丁名称 1 楠木 Phoebe zhennan 2 润楠 Machilus nanmu 3 檫木 Sassafras tzumu 4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5 青冈 Cyclobalanopsis glauca 6 槲栎 Quercus aliena 7 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 8 亮叶桦 Betula luminifera 9 木荷 Schima superba 10 山茶 Camellia japonica 11 川泡桐 Paulownia fa

30、rgesii 12 灯台树 Cornus controversa 13 漆树 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14 香椿 Toona sinensis 15 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16 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17 甜槠(丝栗) castanopsis eyrei 18 槭树 Acer davidii 19 柳杉 Cryptomeria fortunei 20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21 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DB51/T 27322020 11 附 录 E (资料性) 杉木林分合理密度表 杉木林分合理密度表见表E.1。 表E.1 杉木林分合理密度表 林龄/年 林分合理密度(株/hm2) 杉木纯林 杉针混交林 杉阔混交林 10 16502250 15002250 11551800 11-20 13501650 12001500 10801155 21-25 9001350 7501200 63010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