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学前教育专业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中,教师专业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极为重要,对其进行相关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一、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从2001年开始,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的幼儿教育改革将教育价值取向推至更多的关注幼儿自身的经验,强调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重视每个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要求是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2、、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对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与行为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转变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8 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下为
3、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标准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领域中应当具有观察幼儿.的能力,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问题己成为幼儿教育实践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行为是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事实上,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发现、评估和引导既体现着教师行为的改变,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教师观察行为的改善成为改进教师行为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观察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及了解幼儿
4、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其次,观察能力是有效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是区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专家型教师不会冲动地做出教学决策,而是客观冷静、全面深入地观察和倾听幼儿,然后依据观察到的信息理性地做出判断和行动。最后,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观察是教师用以搜集幼儿资料、分析教育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和改进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有关
5、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实践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专业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的双重缺失,导致教师观察的专业品性不足,既不能真实反映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又不能为教师做出适宜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幼儿园对教师的观察记录只有量的规定并无质的要求,也没有发挥观察记录应有的反思与交流的功能,使得教师观察记录因没有讨论和反思而流于形式,以致于教师将观察记录视为额外的负担,而非对自己工作有益的做法?。 如此观察失去了 龄听童声、解读童心的意义,使以儿童为本的先进教育观念在现实中遭遇困境。目前国内对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讨论相对不足。幼儿园
6、教师的观察行为的现状究竟如何,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把视点投向幼儿园教师,试图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观察行为的探讨,呈现其观察行为的现状及总结出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问题 确立研究问题是一项研究的开端,研究问题确立的恰当与否对研究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对个案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进行考察, 了解教师对观察的认识,观察的过程与结果,观察应用的基本情况,探究影响教师观察行为的因素,研究者确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作
7、为研究最终的结论依据。 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学前教育领域一个微观的研究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必然依托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实际,因此,真实的实践情境将是进-步形成具体研究问题的依据。 问题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情况。 1.教师对观察含义有何认识? 2.教师对观察价值有何认识? 3.教师在观察中的困难是什么? 问题二,教师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1.教师是在什么情境下进行观察? 2.教师观察时的行为表现如何? 3.教师观察后的反应是什么? 问题三,教师观察后的表现 1.教师观察后如何思考与分析? 2.教师如何利用观察信息跟家长交流? 3.教师如何利用观察所得改进教学? 问题四,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
8、教师自身的因素 (1)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观察意识? (2)教师的信念对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3)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其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2.幼儿方面的因素 (1)幼儿的突发状况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2)幼儿的问题行为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3)幼儿的兴趣需要是否影响教师观察? 3.幼儿园方面的因素 (1)幼儿园是否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2)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了哪些资源? 4.家长方面的因素 (1)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否影响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2)家长对教师观察结果的看法如何? 四、研究意义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根据D .Medley0979)的
9、观点,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历史教师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切入点。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效教学的研究由研究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转向着重研究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但并不能决定学生的学。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反应,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在本研究中,教师观察行为是将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的教师行为,它关注的是教师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的理解及应对。在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基础上展开对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研究,是对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的有益补充,通过透视幼儿的表现来增进教师对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认
10、知及调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探讨的焦点问题。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于幼儿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往教育理论界已有相当丰富的论述,而对于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探讨稍显薄弱,这种缺失有碍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将细致考察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致力于探讨如何改进教师观察行为,相信这能对丰富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有利于引起幼儿园教师对观察幼儿的重视,激发幼儿园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思考。教师对教育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仔细地观察,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
11、工作,改变视而不见 见惯不惊的麻木状态,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教师从个案幼儿园的观察现状中吸取经验,促进高效的教师观察,提高教师观察能力,使幼儿在教师观察中获得更多发展;同时也对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对一项研究而言,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一般来说,量的方法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而质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量的研究从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出发,收集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而质的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i本研究的问题幼儿园教师观察
12、行为属于微观层面对教师观察的认识、运用等现象的研究,研究关注的是教师对观察幼儿的看法、做法以及是何种因素在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教师观察行为的理解及其意义建构的探究,符合质化研究的要求。因此,为了探究幼儿园教师怎样看待观察行为,教师如何观察幼儿,教师如何应用对幼儿的观察及什么在影响着教师的观察行为等描述性、解释性问题,本研究釆用质的研究取向。 抽样指的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有关的人、时间、地点、事件、行为、意义等进行选择的行为。丨本项研究的被研究现象是发生在当下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之相对应,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场景中发生观察行为的教师。受研究时间、地点和经
13、费所限,为了能够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研究者选择了一所公立幼儿园的教师为样本。由于本次研究关注的是对教师观察行为获得比较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解,因此研究对象的数量比较小,研究主要釆用了分层目的型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式。 分层目的型抽样,是指研究者首先将研究现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目的在于了解研究现象中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进而对研究现象的整体异质性进行探究。就本研究现象教师观察行为而言,任职年限不同会使得教师形成不同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经验的累积会造成教师行为成熟度和自动化程度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抽样上分别选取了
14、3年以下、3-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各个教龄层次的教师。其次,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在观察的内容上会有所区别。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目 录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观察 2.教师观察行为 3.幼儿园教育活动 (二)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维度 3.观察的类型 4.观察的过程 5.观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内容 3.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4.改进策略 三、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考察 (一)教师
15、对观察的认识 1.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途径 2.教师的观察是旁观者清 3.观察儿童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师观察了什么 1.观察幼儿的兴趣 2.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 3.读懂孩子的需求 (三)教师如何观察 1.调动一切感官搜集信息 2.记录,让教学看得见 (四)教师观察的结果 1.积极正面回应幼儿 2.搭建鹰架帮助幼儿发展 3.及时与家长沟通 4.反思与教学行为的改善 (五)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观察 1.幼儿意外状况容易引起教师关注 2.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余力观察幼儿 3.教师的主观倾向影响教师观察 4.幼儿园支持教师观察 5.幼儿教育工作本身影响教师观察 四、对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的结
16、果 (一)教师观察行为的特征 1.教师对观察认识具有模糊性 2.教师观察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3.教师观察的记录停留在感官层面 4.观察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观察方法掌握能力 2.教师的知识经验储备 3.幼儿对教师观察的影响 4.幼儿园对教师观察行为的支持 五、建议 (一)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观察技能 1.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优化观察记录方式,提高i己录的准确性 3.明确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确保纪录与评价的客观性 (二)加强学习,改善教师知识结构 1.通过反思促进知识的发展 2.阅读专业书刊 (三)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
17、供支持性环境 1.改善管理制度 2.提供技术性支持 3.形成重视教师观察的氛围 (四)教师为观察争取有利条件 1.检视自己的工作习惯 2.减少可能的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开题报告中心是围绕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展开,包括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儿童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一、研究课题 一个华德福幼儿的家庭生活 二、研究概述 华德福教育被誉为世界四大教育理念之一。事实上,自 2002 年起,华德福教育开始被国人在杂志期刊上介绍,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华德福教育,其在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教育模式,其也愈来愈受到
18、教育界特别是学前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内很多关于华德福教育的探讨应运而生。 幼儿在园学习效果的维持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家庭环境,家园合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华德福幼儿园,这一点尤其突出。比起主流学校,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对其家长有很多建议,比如不能给孩子看电视、玩电脑,不能穿有卡通形象的衣物等等,这与我国主流思想下的家庭教育现状背道而驰。目前国内关于华德福教育的研究和文章并不多,关注华德福家庭的几乎没有。然而,对于华德福幼儿家庭生活的探讨不论是对于入读华德福的家庭还是非华德福家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旨在通过叙事研究描述一个主流社会的家庭在入
19、华德福后产生的一系列碰撞、冲突的过程。家庭生活具体是怎样进行的?是否与华德福理念一致?为什么一致或不一致?即,通过对比华德福理念下家庭生活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来探讨华德福教育理念。在细枝末节的家庭琐事中呈现幼儿及其家长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并对此进行探讨,试图对其他接受主流学校教育的幼儿家长提供一些思考和参考。 本文把家庭生活基本上分为外在有形部分和内在无形部分两类,共十四项。通过连续多日的观察及访谈,从外在有形部分来讲,该幼儿的饮食以有机食品为主;幼儿承担固定的家务;玩耍的范围从客厅到自己的卧室;家居简洁素雅;光线明亮;穿衣以纯色无卡通为主;玩具以塑料的乐高玩具为主;有少量卡通玩具和电动玩具
20、,会用电脑打游戏、画画;书籍有百余本,从绘本到百科全书;客厅有电视机但并不看;一般晚上八点半睡觉,睡前自己洗漱,家长讲故事;短期旅游主要是在家附近的公园及周边,也有跨省跨国游,家长多选择环境优美的地方,并会邀请幼儿同伴同往。 可以看到,该家庭在玩耍空间、颜色、光线、睡觉四个维度非常符合华理念,而前三个维度其实并不是与华德福有关,是家长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得到了华德福理念的支持;在衣服、食物方面有较高的认同度;在书籍、电子产品方面不太明朗或者持有自己的看法;在爱的氛围营造上父母做的较好,但是父亲有时候会不耐烦;在原则、规则上妈妈一般比较坚持、有耐心,爸爸有时候会妥协;在节奏上,该家庭基本上能保证规
21、律的作息时间,节假日外出有时难以保证。总之,该家庭某些做法符合华德福理念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受接触华德福影响而认同,而是之前就有了,不符合华德福的做法的原因一是受外界影响较大;二是对某部分理念不是很清晰;三是保留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当然,家长不一定要认同华德福的理念,但是在认同基础上的家园合作对幼儿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这就需要家长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慎重选择。 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华德福, 建议主流教育的家长们在做决定之前,先去模仿着做一些事情,观察幼儿的变化,这比起盲目的接受或排斥都是更为实际、有用。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幼儿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地方。我国古谚
22、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也深刻地挑明了母亲延伸至家长、抚养着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 brenner)创建的生态系统理论 (Bioecological Thoory) 也论证了家庭系统是儿童早期学习的最接近的系统,也指出建立良好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在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1起着不了估量的作用,孩子的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研究早已表明,4岁时幼儿智力的发展已经达到其成人的 50%。家庭教育问题自古
23、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被作为一种学科来研究,也只是近年来的事情。 时至今日,无论是父母,还是教育界专家,都无法轻视家庭教育对幼儿乃至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性。本人在求学过程中接触到不少孩子及其家长,常常惊诧的发现孩子的某些行为和问题与其父母存在一致性,并对于父母的担忧,孩子的不快乐感到无奈,其实很多问题并不难解决。这让我常常陷入深思,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需要的?如果这些父母能像那些个父母那样多好啊。 学术界从探讨学校教育模式扩大到分析家庭教育来探索和研究教育,家庭教育甚至于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儿阶段。有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的前六年,其智商已达到其成人后的 90%左右
24、。而在幼儿阶段,家庭不可替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着作为广大的读者所认可,成为畅销书籍。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多,如家庭教养方式但目前绝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家庭的某一方面研究对孩子某一方面的影响,如父母气质类型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仅与其父母的气质类型有关,还与其父母与幼儿相处的方方面面有关。从这点来讲,把幼儿置入一个整体的家庭环境来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家庭生活值得分析。但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遇到华德福。我有了更多的体会。 四、选题意义 在社会化转型期,各种社
25、会问题频发的拷问下,探究华德福的家庭生活理念有其积极的意义。 五、研究方法 叙事研究:什么是叙事研究?叙事,叙:记叙,事:事情、故事,简单来讲叙事就是讲事情、讲故事。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关注人们生活中的事情、事件,体现出对人们生活世界和人类内心的体验的关注。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对人们的生活世界进行描述,并根据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对事件、事件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叙事研究最早应用于文学作品中,由于其摒弃了纯思辨的科学化研究方式,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关注到社会弱势群体获得了广泛的采用。20世纪50年代已从社会学中独立出来。20世纪8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最初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
26、内兴起,90年代末引起了我国教育者的关注。 选取缘由:本研究旨在了解一个普通家庭在孩子入读华德福之后经历的一系列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碰撞、转变过程。华德福教育是一种非主流的教育,选择入读华德福的家庭必将经历一些特别、或者另类的东西,为什么选择华德福?在实践华德福理念过程中遭遇哪些碰撞、困惑?怎么解决的?这些疑惑都不能以纯思辨的客观推论得出而是必须回到该家庭的主观经验中去获得,去理解他们选择以及实践华德福理念的过程。而过程中的碰撞、纠结到最终的解决的过程都是本文意欲获取的。对于事件的理解则涉及到叙述者所处的场域、叙说事件有关的人、过去所发生的相关事件的起因、开端、结束、影响等。而叙事研究就是这样一种
27、可以达成本文目标的方法。 获取资料的方式:陈向明(2001)非常强调质的研究的主体间性的理解角度,即研究角度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理解后者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取向,重视研究者与每一位研究对象的互动,研究者主要讲述的是自己参与了的故事,既是现场参与又要客观地描述发生的事件,并对其行为进行分析、解释。本文以观察记录、描述为主,辅助以访谈、文献资料的方式来获取资料。 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研究者是现场文本的一部分,参与了部分故事,但是研究者又要抽离出研究者的角色,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看待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并对其进行快速地编码、整理。既要参与,又不能过多参与,影响研
28、究对象之间的互动情况。在相对自然的状态下观察家庭生活里的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就要求研究者以参与现场的身份去客观地还原记录并分析、解释各行为。 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Fontana Frey(1994)在关于质的研究的伦理问题时指出不论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到被研究者,然后才是我们自己的研究,最后才是我们自己:被研究者第一,研究第二,研究者第三。尊重和保护被研究者是该研究得以进行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研究参与者的权利,以下提出本研究的相关伦理议题和处理方法。 六、总结与建议 分别对该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符合和不符合华德福理念的部分以及不符合的原因,并给出建议。另外,就华德
29、福与非华德福家庭的不同做以简单探讨。本部分文字呈现的内在思路是华德福理念的应然状态该家庭在此方面的实际操作状态归因分析建议。 七、论文提纲 1 绪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及其文献综述 1.3.1 华德福学校及其文献综述 1.3.2 家庭生活及其文献综述 2 研究方法及过程 2.1 研究方法 2.1.1 方法介绍 2.1.2 研究对象 2.2 研究过程 3 故事文本及文本汇总 3.1 该幼儿家庭一日生活扫描及文本汇总 3.1.1 该幼儿家庭一日生活扫描 3.1.2 该幼儿家庭一日生活事例文本汇总 3.2 该幼儿家庭
30、生活关键事例扫描及文本汇总 3.2.1 该幼儿家庭生活关键事例扫描 3.2.2 该幼儿家庭生活关键事例文本汇总 4 分析、总结及建议 4.1 分析 4.1.1 该家庭的一日常规分析 4.1.2 该家庭的家庭生活分析 4.2 总结与建议 4.2.1 家庭生活分类各项总结与建议 5 反思 5.1 对研究对象的反思 5.2 对研究方法的反思 5.3 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5.4 对研究结果的反思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为了提高论文质量,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力。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行政管理专业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与选题有
31、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附主要参考文献。)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
32、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
33、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
34、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
35、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
36、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7、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长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成为长期 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 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政府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
38、竞争、平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 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 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002)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参考文献: 1.美阿瑟.奥沙利文著苏晓燕等译,2003,城市经济学M,中信
39、出版社; 2.毕宝德,1991,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毕宝德,1994,中国地产市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柴强,1993,各国(地区)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柴强,2001,房地产制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曹建海,2002,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7.陈顺清,2000,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M,科学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9.何银虎,1999,中国土地管理与开发经营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报告Ml,1998,上海三联书店; 11.万曾炜等,1
40、997,土地经济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 12.万曾炜等,2001,透视浦东思索浦东M,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邹兆平,1990,外国与港台土地管理制度M,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 巧.施源,2002(ll),规划导向型的土地开发供应计划J,城市规划; 16.周树志,1999(4),论公共政策范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刘溶沧,1999(l),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J,财贸经济; 18.马风光,2001(2),市场经济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术经济; 19.吴未,2003(3),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公
41、众参与J,中国土地; 20.刘浩葛吉琦,2002(9),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问题J,国土经济; 21.谭术魁彭补拙,2003(l),对我国若干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的比较J,中国房地产; 22.谭刚,2001(5),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突破一一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J,特区理论与实践; 23.董坷,1999(3),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下的城市土地利用J,城市规划汇刊; 24.张文彪,2002(8),美国的土地管理及其借鉴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5.魏景明,2002(11),美国的土地管理与利用J,中国土地; 26.束雷,2002(2),英国土地利用与管理J,中国土地; 27.王
42、国强,2002(4),中日土地利用管理比较研究J1,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8.欧阳安蛟,2001(4),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 29.万曾炜,1997(2),论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J1,上海经济研究; 30.万曾炜,1997(l),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分析J,浦东开发; 31,徐永倡等,1997(8),切实加强浦东新区土地的宏观管理J,浦东开发; 32,芒棘,1997(9),完善新区土地市场体系浦东实施土地租赁办法J1,浦东开发; 33.陶建强,1998(l),土地开发模式与浦东新区的形成和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 34.钱芝平,1998(3),加强
43、浦东新区国有土地资产运营管理的建议J1,浦东开发; 二、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首先分析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指出文章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合介绍与简要评述。第二部分是介绍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与手段。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关的理论基础有产权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市场理论、土地资源配置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主要包括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三种手段。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国外经验的介绍及其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个方面介绍国外经验。其中,市场机制方面主要介
44、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美、日、加等国土地交易的制度和做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政府调控主要从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购储备制度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做法。最后,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做法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启示,即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调控系统。论文的第四、五、六章是文章的重点,第四章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特点,第五章在介绍周口地区土地调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周口土地资源管理调控存在的问题。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第六章在构建周口地区上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分析其构成要素、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最后根据周口地区的城市发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土地
45、资源合理利用与制度创新的几点探索性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2.3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1.3论文的思路结构与创新之处 1.3.1论文的思路与结构 1.3.2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调控系统 2.1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产权理论 2.1.2地租地价理论 2.1.3土地市场理论 2.1.4土地资源配置理论 2.1.5公共政策理论 2.2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系统及手段 2.2.1市场机制 2.2.2政府调控 2.2.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2.4公众参与 第三章土地资源调控
46、管理的国际经验 3.1市场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国际经验 3.1.1国外实施市场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实践 3.1.2国外经验对我国建立土地市场调控机制的启示 3.2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国际经验. 3.2.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国际经验 3.2.2土地征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 3.2.3国际经验对我国城市政府调控土地资源的启示 第四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1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4.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4.2.1农业用地迅速减少 4.2.2可预征地空间减小 4.2.3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很快 4.2.4土地闲置量较大. 4.2.5土地批租总量逐渐由粗放转向集约 4.2.6土地批租方式出现多样化
47、第五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 5.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 5.1.1地区管理系统 5.1.2开发公司管理系统 5.2土地资源调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5.2.1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足 5.2.2土地调控管理制度、体制不完善 第六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与措施 6.1构建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优化管理模式 6.1.1周口地区土土地资源利用优化模型的选择 6.1.2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目标函数 6.1.3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优化方案 6.2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创新. 6.2.1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6.2.2根据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土地功能分区 6.2.3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机制 6.2.4逐步实现全部土地有偿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