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306∕T 73-2021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鱼类资源(昭通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4007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0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306∕T 73-2021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鱼类资源(昭通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DB5306∕T 73-2021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鱼类资源(昭通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DB5306∕T 73-2021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鱼类资源(昭通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DB5306∕T 73-2021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鱼类资源(昭通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DB5306∕T 73-2021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鱼类资源(昭通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B5306/T 73-2021ICS 65.020B 50DB5306昭通市地方标准DB5306/T 73-2021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鱼类资源2021-09-24 发布2021-10-08 实施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306/T 73-2021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提出。本文件由昭通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江上游珍稀

2、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西南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艾祖军、贾仕鹏、张春霖、刘建虎、卢群、唐永忠、赵祖权、张友钊、浦仕海、刘丽、崔冬健、宋盛红。DB5306/T 73-20211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鱼类资源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鱼类生物多样性监测 鱼类资源部分的术语、监测原则和监测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管护机构组织的鱼类生物多样性监测。其它监测或科学研究采样地点和采样程序不受本文件限制,但应提交比较符合本文件质量要求的监测数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

3、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应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鱼卵 embryo从精卵结合至孵化出膜时期的鱼类胚胎。3.2早期资源 early resources鱼类早期生活史,包括涵盖鱼类胚胎、仔鱼、稚鱼各发育阶段的卵苗。3.3粘性卵 sticky egg产在浅水草滩或激流浅滩水体,卵粒表面具有粘性,分别粘附在水生植物叶面或卵石表面的鱼卵。3.4

4、漂流性卵 drifting egg卵周隙较大,卵粒比重略大于水、流水中漂浮,遇静水沉降的鱼类胚胎。DB5306/T 73-202123.5标准长 standard length鱼体吻端至最后一根尾椎骨末端(或尾鳍起点基部切线)的投影距离。3.6渔获物 catch一个监测样区内采集的所有鱼类样本。3.7食性 feeding habits鱼类摄食的习性。3.8食谱 recipe鱼类消化管中食物的种类。3.9食物组成 diet composition鱼类消化道中食物的成分、数量和质量比例。3.10环境 DNA environmental DNA鱼类代谢或脱落的生物质残片中含有的 DNA 片段。3.1

5、1声学探测 Sonar detection运用鱼探仪等声呐仪器扫描水体,进行鱼类密度及数量、规格等参数采集的方法。4 监测原则4.1 必要性原则在保护区内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应制定调查方案并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减轻非必要监测活动对保护区干扰。4.2 持续性原则监测工作应满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的需要,并能对重要保护对象及栖息地管理起到指导及预警作用。监测对象、方法、时间和频次一经确定,应长期保持不变。4.3 保护性原则对保护物种和产卵场的监测尽量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监测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生态系统的扰动。DB5306/T 73-202135 监测方法5.1 监测准备5.1.1 监测目标掌握

6、监测区域鱼类物种多样性、群落和种群结构、早期资源补充、地理分布,为分析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重要物种及栖息地的影响,以及评价鱼类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供基础数据。5.1.2 明确监测对象生物多样性监测对象中指标物种的选择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a)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b) 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物种;c) 长江上游特有种;d) 位于营养层级顶端的捕食性鱼类;e) 生活史型特殊、水文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产漂流性卵的物种;f) 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且易受非法捕捞伤害的物种;g) 外来物种。5.1.3 制定监测计划5.1.3.1 监测计划应包括:监测目标、监测内容、要素和指标,监测时间和频次,样本

7、量和取样方法,检测和分析方法,数据分析和报告,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5.1.3.2 监测计划制定后报送保护区云南管护局并征得同意后方可实施。生物多样性监测实施前应报备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公安机构及保护区周边社区河长协作体系。5.1.3.3 监测计划一经制定非不可抗拒因素不可擅自增加监测指标和采样数量。5.1.3.4 生物多样性监测实施前应制作醒目可移动标识牌或标识旗。标识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监测名称、实施单位等。5.1.4 监测人员监测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a)监测人员组成中必须有一人以上熟练掌握采集方法;b)必须有一人以上具备鱼类形态解剖及分类学知识;c)必须有一人以上具备水质、水文、水生生物监测

8、及样本前端处理技能;d)必须有一人以上熟知保护区水域环境条件及地形;e)监测组成员必须包括一名以上保护区管护人员或巡护员。5.1.5 仪器设备和计量控制准备好鱼类资源监测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见附录 A。 检查并调试相关仪器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对长期放置的仪器进行精度校正。5.2 监测断面或样点设置DB5306/T 73-202145.2.1 常态监测断面的设置应考虑地下伏流的阻断效应形成的鱼类组成差异。5.2.2 赤水河干流云南段鱼类监测断面应不少于 3 个;二级支流监测断面应不少于 2 个;三级支流监测断面应不少于 1 个。5.2.3 研究性采样以及工程建设项目跟踪监测断面设

9、置不受限制,但应尽量覆盖或靠近已有的固定监测断面,以便监测数据的比较分析。5.3 鱼类早期资源调查5.3.1 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该方法适用于河流通畅性完整,上下游无阻断的河段。监测对象为产漂流性卵的物种,方法如下:a)定量及定性采集 按照 HJ 710.7 的规定执行;b)采集断面 采集点从左岸至对岸 5 个点。在水深3m 的样点,每个采集点采集表、中、底 3 个样,相应的采集深度分别为该点水深的 0.2、0.5、0.8 倍;在 1m水深3m 的样点,进行表层和底层采样;在水深1m 的样点,只进行表层采集。每次采集的时间定为 10min,采集记录表见附录 B;c)样本处理将采到的鱼类早

10、期资源以及所有悬浮物和碎屑等一起过滤并筛捡。对观察到的鱼卵、鱼苗用吸管吸取并转移至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计数后逐个培养至稚鱼期(鳞片及鳍条出现) ,根据鳞式、鳍式、口位、眼、须、头部色素图案等特征进行种类鉴定,并做好记录,记录表见附录 C。分别记录各断面每个样本内各种鱼类卵苗的数量及其发育期见附录 D。对于种类鉴定有疑问的样本,用无水乙醇保存,进行分子鉴定。5.3.2 产黏性卵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调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a)主动采集。在水流较缓的水域,利用抄网等网具,在鱼类产卵场及仔鱼、稚鱼的栖息地进行采集。对以水草为产卵基质的种类,可在标定样方后将水草取出,挑取黏附在水草上的黏性卵;对以浅水卵石为产卵

11、基质的种类,可标定样方后搬动卵石观察并摘取粘附在表面的卵粒;b)引诱采集。可以通过设置底层网、人工鱼巢采集鱼卵,并按照 HJ710.7 的规定执行。对于鲤、鲫等产卵于水生植物的鱼类,用水草或棕榈丝扎成束放置在静水或水流较缓的区域,以吸引鱼类产卵;对于在底质筑巢的鱼类,放置人工鱼礁吸引鱼类产卵;c)其他采集或观察方式。在水质清澈、流速较小、鱼类相对密集的水域,也可以投放水下机器人或高清水下摄像器材拍摄鱼类活动及底质构成。5.4 鱼类物种多样性调查5.4.1 采样基本方法DB5306/T 73-20215在河流沿岸带、高山溪流、洞穴水体等区域以流刺网、抄网、撒网、地笼、饵钓等采样方法,收集鱼类样本

12、。5.4.2 样本处置与处理5.4.2.1 采集现场必须布设醒目监测标识。样本测量及处置现场必须布设警戒线或警戒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破坏样本或拍摄影像。5.4.2.2 样品处置。采集的鱼类样本经麻醉剂处理后就地在阴凉通风处进行生物学测量并记录,测量过程中通过充氧、换水、降温等操作保持鱼类活体状态。每个种类都拍照并留存图像资料,并注明采样信息。测量后的个体除选择一定的代表性样本保留外,其它个体置入装有清洁水的容器待其恢复体力后及时放归采集水体。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鱼类除受伤或死亡个体外应全部放归水体。5.4.2.3 标本保存。鱼类体表冲洗干净,进行编号、登记和记录,并系好布标签。将背鳍

13、、胸鳍、臀鳍和尾鳍适当展开,在 10%福尔马林溶液中平铺浸泡 15 分钟,待各鳍形态固定后,放入5%福尔马林液中浸泡保存。个体较大者在在处理前须在腹腔中及皮下注入适量(以不引起腹部明显膨胀为宜)福尔马林以固定内脏器官及肌肉。除须进一步进行生物学检测等特殊需求外,采集的鱼类标本应全部交由保护区相应县市管护站保存。因特殊需要异地保存标本的,标本保存机构应向保护区相应管护站报备保存的标本生物学信息。5.4.2.4 分子材料保存。剪取适量右侧背部肌肉或右侧偶鳍保存组织材料。取材过程中避免互相污染,每取一个样品后须对器材进行消毒。对剪取的组织和鱼体进行编号,并置于 95%分析纯乙醇密封保存。5.4.2.

14、5 鱼类食性材料收集及分析按照 HJ 710.7 的规定执行。5.4.3 环境数据记录鱼类采集时应填写环境数据记录表见附录 E。5.5 声呐水声学调查5.5.1 监测方法运用回声探测仪监测鱼类数量与分布,分为走航式和固定式两种:a)走航式:将声呐探测设备的数字换能器固定在船舷,探头放于水面以下 0.5m。利用导航定位仪确定探测船的坐标位置并记录航行路线。根据探测水域长度、深度、宽度和监测要求可采用平行式走航探测,比如“Z”和“弓”字形路线,也可采用直线式走航探测,记录表见附录H;b)固定式:用于监测鱼类通过某一断面的数量和活动规律。根据监测要求和水域形状,选择断面,固定式探测以有横跨河道桥梁中

15、点为宜。探头完全放于水下一定的深度,确保探头发射声波面与水面平行。按照 1 次/秒频率进行连续脉冲探测和声学数据采集。5.5.2 声学数据的预处理DB5306/T 73-20216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风浪天气、船舶颠簸以及遇到特殊水底时,船底气泡和水底信号等外部因素均可能影响探测结果,应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予以校正。5.6 环境 DNA 监测监测方法如下:a)采样断面设置 每个监测断面设置左右两个监测点,采集水下 0-2m 水样。断面选择位于鱼类重要生境区域, 断面间距应考虑不同水温条件下原生质完全降解速率以及平均流速, 在 20水温条件下以不超过 2h 流程为宜,不同季节随着水温升高或降低以

16、及流速变化适当增加或减少断面间距;b)样本采集 每个监测断面采集水样 1L,采集水样需在 2 小时内进行处理,利用砂芯抽滤装置,放置 0.45m 硝酸纤维素滤膜进行现场抽滤,过滤获得的 eDNA 样品,于液氮中野外保存运输,实验室内超低温冰箱保存。为了避免采集水样被其它样本污染,采集工具(采水器)采用一次性容器(1L 塑料矿泉水瓶) 、 抽滤瓶及操作工具在每次抽滤前需要进行三次 (采样点水源) 清洗; 每个样点抽滤的 eDNA样品采用环氧树脂指管瓶密封;采样及抽滤全程必须穿戴一次性手套,抽滤获得的样本的折叠及装瓶必须使用解剖镊操作,以防止沾染的其它样本污染抽滤水样;c)通过基因库比对得出的结果

17、需要结合物种系统演化及分布范围进行二次筛选,剔除本水域不可能分布的鱼类物种。6 监测内容和指标监测内容和指标见表 1。表1 监测内容和指标监测内容监测指标主要监测方法鱼类早期资源产卵时空特征;产卵规模;幼苗数量及密度卵苗发生量调查、产卵基质调查鱼类资源调查物种组成及资源量种类组成和分布;鱼类生物量渔获物调查、水声学调查、标记重捕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群丰度指数、香农指数、物种完整性指数渔获物调查、区系分析种群特征食性、 食物饱满度、 性腺发育及成熟度系数、 年龄、性比、体长和体重、生物量等。渔获物调查、标记重捕法遗传结构变异位点、等位基因数、遗传分化指数等。遗传结构分析栖息地调查河床基质、水位、流速

18、、水温、透明度、pH 等理化因子。资料调查和现场测量,按HJ/T 91 规定执行7 监测时间和频次7.1 监测时间根据监测对象的繁殖季节确定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的时间,早期资源监测通常每年进行一次,从繁殖季节开始持续到繁殖季节结束。如果所调查的鱼类产卵场上游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施,DB5306/T 73-20217应考虑工程运行引起的水文、水温情势改变对鱼类造成的延迟影响,合理安排监测时间。上游电站泄洪或暴雨时段,水位发生较大涨幅时禁止所有采样活动。7.2 监测频次根据监测目标和监测对象确定监测时间和频次,尽量保持不同监测样点时间和条件的同步性。一般每年春、秋两季或枯水期、丰水期各进行 1 次监测

19、,或者根据鱼类生物学特点及水文条件的变化规律每年进行 4 次监测,分别在四个季节开展。监测时间和频次一经确定,应保持稳定,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发生地质、气象、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环境风险事件的后的应急监测频次不受本规程限制。8 断面设置断面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监测断面应具有水域生态系统的代表性,监测数据能够反映区域河流鱼类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共性,断面应尽可能布设在鱼类三场及洄游通道附近;b)监测断面应尽可能布置在交通便利、有(民居)电源的河段,便于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搬运以及样本前端及时处理;c)监测断面应尽可能布置在相对开阔的河滩谷地,便于监测人员操作方便;d)监测断面设置完成后应记

20、录监测断面坐标、高程,并在邻近陆域竖立醒目标识。监测断面一经设置,非必要尽量不变更,保持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比较性。9 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9.1 样本来源采获的样本均需明确记录采集地、采集时间和捕捞网具。对于来源有疑问的样本必须进一步调查与核实,来源地未明确的标本不得纳入监测数据库。9.2 样本的代表性避免因样本的人为选择导致结果偏离真实情况,对同一时间、同一渔具、同一物种的材料必须全部收取。野外调查的时间尽量包含各个季节。9.3 数据记录监测者应严格按照记录表格规范地填写各项监测数据。鱼类标本、栖息地等可视化内容应注重数码影像的采集。纸质原始记录及数据整理过程都需要建立档案并存档,并进行必要

21、的电子备份。9.4 数据审核及管理监测负责人不定期地对数据进行检查。数据录入计算机后由输入者自行复查一次,年度总DB5306/T 73-20218结前对全年数据再次复查,保证数据源的准确性。监测负责人应及时向保护区科研监测中心提交监测数据。数据的时效性不得跨年度。保护区管理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管理。管理人员负责数据存档、整理等工作,做好建档工作,归档材料缺失等问题要及时解决或反馈给监测负责人。10 安全管理乘船或下水、河滩作业期间,操作人员应穿戴救生衣具,禁止穿拖鞋或高跟鞋作业;非必要禁止夜间作业;每次作业人员至少二人以上,其中至少有一人会游泳。禁止酒后监测作业。参加生物多样性

22、监测的人员在监测期间必须购买人身意外险。非必要监测人员不得进入地下伏流。11 监测报告编制鱼类监测报告的组成包括前言、监测区域概况、监测方法、监测区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域分布、种群动态、面临的威胁、对策建议等。DB5306/T 73-20219附 录 A(规范性)鱼类监测所需的主要仪器和设备鱼类监测所需的主要仪器和设备见表 A.1。表 A.1 鱼类监测所需的主要仪器和设备表监测内容仪器设备用途渔获物调查解剖剪解剖鱼类标本镊子处理鱼类鳞片标本水桶装渔获物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标本无水乙醇浸泡分子样本自封袋存放浸泡标本或解剖材料组织管存放分子材料或解剖材料标本瓶存放浸泡标本解剖镜监测鳞片量鱼板测量鱼类标

23、本的体长电子秤测量鱼类标本的体重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弶网采集漂流性鱼卵和仔鱼圆锥网采集漂流性鱼卵和仔鱼底层网采集沉黏性鱼卵和仔鱼解剖镜监测鱼卵和仔鱼的发育期、性腺发育期手抄网等渔具采集鱼类无水乙醇浸泡分子样本声呐调查鱼探仪声呐探测标记重捕调查打标设备标记重捕标记材料标记重捕检测设备标记重捕遗传多样性分析PCR 仪DNA 扩增栖息地调查流速仪测量流速GPS 定位仪记录采样点的经纬度深水温度计测量水温透明度盘多普勒剖面仪水质分析仪数据记录标签纸标签布标签笔铅笔记录数据,做标签油性记号笔做标签记录本记录数据工作平台船水上作业监测平台(小型河流非必备)DB5306/T 73-202110附 录 B(资料性

24、)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断面采集记录表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断面采集记录表见表 B.1表 B.1 鱼类监测所需的主要仪器和设备表采样河流:采样日期:断面名称:采样时天气和水文状况描述:断面采样位点ABCDE水层编号采样位点坐标位点水深(m)0.2水深(m)采样网距水面深度(m)网口倾角()标签号采样时间0.5水深(m)采样网距水面深度(m)网口倾角()标签号采样时间8水深(m)采样网距水面深度(m)网口倾角()标签号采样时间注:A:右岸边采样点;B:右岸边采样点至江中 1/2;C:江中;D:江中至左岸采样点对岸 1/2;E:右;岸边采样点对岸;网口倾角:采样时网口与河流横断面的夹角。DB5306/T 73

25、-202111附 录 C(资料性)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培养记录表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培养记录表见表 C.1表 C.1 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培养记录表采样地点:采样河流:采集人:记录人:采样时间(年月日时: 分钟)样本编号卵径水文状况:水位涨(落);透明度cm;水温天气情况:监测日期监测时间发育期胚长(mm)肌节数色素分布其他特征描述培养水温备注注:一卵一表,不够可另加页DB5306/T 73-202112附 录 D(资料性)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仔鱼采集记录表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仔鱼采集记录表见表 D.1表 D.1 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 仔鱼采集记录表采集日期:采集人:记录人:编号采集时间

26、采集点网型持续时间(min)网口流速(m/s)距岸距离(m)水深(cm)倾角()鱼卵数仔鱼数稚鱼数经纬度注:Y:圆锥网; Q 弶网;倾角:与水面垂直线的夹角。DB5306/T 73-202113附 录 E(资料性)环境数据记录表环境数据记录表见表 E .1表 E.1 环境数据记录表日期采集地记录人参加人员采集地编号水体名称和位置天气晴/多云/雨(小/中/大)/大风/雾过去一周是否下雨是/否备注北纬东经海拔(m)生境信息水体类型溪流/地下水出口/江河干流/支流/小型支流周边生境类型森林/农田/草地/沼泽/灌丛/裸地/民居建成区其他(描述)优势植被类型原始/次生/被干扰植被盖度()生境现状完全无干

27、扰/自然状态/被干扰/污染/被破坏干扰类型工作人员/游客/当地村民/畜群/其他:干扰程度水体长度(m)水体宽度(m)水深(m)透明度(cm)水温()pH 值溶氧量(mg/l)水体气味无/酸/腥臭/恶臭/其他:水体颜色透明/浑浊/乳白色/绿色/其他:水面漂浮物干净/树叶/泡沫/浮渣/垃圾/死鱼/其他:底质泥(软/硬)/树枝叶/细砂/粗砂/卵石/大石流速(m/s)描述河道特征描述左岸坡度右岸坡度蜿蜒程度直/略弯/蜿蜒/急弯其他(描述)植被信息物种类别水生植被陆生植被标本采集编号沉水漂浮浮叶挺水遮蔽植物优势种常见种其他:DB5306/T 73-202114附 录 F(资料性)渔获物统计记录表渔获物统

28、计记录表见表 F.1表 F.1 渔获物统计记录表采集时间记录人采集人采集人数采集地鉴定人采集地编号经纬度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累计时间采样网次采集方法/工具标本序号种类体长(mm)数量(尾)总重(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总计备注:DB5306/T 73-202115附录G(资料性)鱼类生物学数据记录表鱼类生物学数据记录表见表 G.1表 G.1鱼类生物学数据记录表采集时间采集人解剖人采集地采集地点编号记录人序号种类标本号健康状况体长(mm)体重(g)空壳重(g)性别成熟度性腺重(g)充塞度分子材料备注123456789101112注:健康状况指鱼类是否畸形、是否受伤、是否感染寄生虫等情况。DB5306/T 73-202116附录H(资料性)回声探测仪记录表回声探测仪记录表见 H.1表 H.1 回声探测仪记录表记录人:编号:序号时间地点起点经纬度终点经纬度深度(m)宽度(m)尾数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环保科技/生态保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