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答题技巧1、“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答案】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前两句中描写了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分别写了小桥、流水、村
2、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答: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试题规律总结可以运用总分或分总的方式来解答这类问题。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意
3、境特征)的画面(图景)”的方式加以总结。用散文化的句子描绘一下题干要求的诗句,即把凝炼的诗句“泡开用。”2、“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 江 行 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蓝天照到水面,好象天已到尽头。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
4、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 【答案】本诗的后四句融情于景,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试题规律总结此类试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是点明手法,即融(寓)情于景;第二步是答“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此类答题的方式来答;第三步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3、首句(联)写景的作用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 【答案】(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
5、在焕然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映衬诗人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点明了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照应了题目,为全诗作铺垫,为诗歌后面抒发乐观旷达的情怀作铺垫。试题规律总结运用“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这类试题的答题方式作答。点明环境,为全诗作铺垫,为诗歌后面抒发某种情感作铺垫。(如果和题目照应,也要写上)综合以上两点,其实就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4、尾句(联)写景的作用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
6、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 【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寄寓了更加浓厚的思乡深情。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试题规律总结运用“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这类试题的答题方式作答。点明艺术效果,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和诗歌的题目以及开篇有相照应之处,也要点出来。5、以乐景写哀情绝 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 【答案】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试题规律总结此类题参照“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答题模式即可,只不过第一步要写成“以乐景写哀情”。小结: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类试题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把景物描写能用现代散文诗的语言重新予以描绘,有助于读者进入诗歌意境,切身体会诗歌景物描写中所传达出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