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T 1360-2016 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38196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8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 1360-2016 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41∕T 1360-2016 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41∕T 1360-2016 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41∕T 1360-2016 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41∕T 1360-2016 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2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3602016 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规程 2016 - 12 - 29 发布 2017 - 03 - 29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1/T 1360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信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金平、段仁周、祁玉良、刘祥臣、李玉峰、周国勤、尹志刚。DB41/T 13602016 1 豫南稻

2、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豫南稻茬小麦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1 小麦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893 优质小麦 弱筋小

3、麦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1428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产高效 每 667 m2小麦产量比一般生产大田提高 5%以上(400 kg600 kg)或产值提高 10%以上,质量符合 GB 1351 和 GB/T 17893 的规定,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 4 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4.1 壮苗指标 4.1.1 冬前 主茎叶龄 56 叶,单株一级分蘖 23 个,不缺位,其中有 12 个大分蘖达 3 叶以上;单株次生根56 条,越冬前后幼穗分化达二棱期。 4.1.2 返青期 主茎叶龄7叶左右,单株分蘖4个以上,次

4、生根8条以上 DB41/T 13602016 2 4.1.3 拔节期 主茎叶龄9叶左右,幼穗分化至药隔分化期。 4.2 群体动态指标 667 m2基本苗沿淮及其以北1820万,淮南2022万,越冬期群体6070万,春季群体茎蘖高峰在8090万,最高群体不超过100万,成熟期667 m2成穗3543万。 4.3 产量结构指标 多穗型品种每667 m2成穗数3943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0 g以上;中大穗型品种每667 m2成穗数3337万,穗粒数38粒以上,千粒重42 g以上。 5 播前准备 5.1 品种选用 选用的品种应为在该生态区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 适宜该生

5、态区种植的有较强的抗耐病虫害和湿渍害能力的小麦品种, 种子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淮北半冬性、 弱春性品种均可,淮南以弱春性品种为主。 冬性偏强或春性偏强的品种不宜选用, 半冬性至弱春性品种比较适宜豫南稻茬或旱茬麦区种植。 5.2 种子处理 5.2.1 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种衣剂或拌种剂,按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参见附录 A。 5.2.2 条锈病、纹枯病、腥黑穗病等多种病害重发区,可选用 2%戊唑醇干拌剂或湿拌剂、2.5%氟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 5.2.3 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区,可用吡虫啉农药拌种;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选用 40%辛硫磷乳油进行药剂拌种。 5.2

6、.4 多种病虫混发区,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 5.3 整地 在水稻收割前1015天,开挖边沟、腰沟,排除田间明水,水稻秸秆粉碎还田,秸秆长度7 cm以下。第一遍采取深耕,耕深25 cm以上,第二遍浅犁,耕深20 cm25 cm。然后机旋或机耙,将耕层土壤整碎整平、上虚下实、无明显坷垃。 6 播种 6.1 播种期 该区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至11月5日,从北往南播期逐渐推迟。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至11月5日,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至10月30日。 6.2 播种量 DB41/T 13602016 3 适播期内,早茬地一般每667 m2播量10 kg12

7、 kg;中晚茬地每667 m2播量12 kg14 kg。因灾延误播期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每667 m2播量条播最多不能超过20 kg;机械撒播不超过20 kg,人工撒播不超过25 kg。 6.3 播种方式 6.3.1 机械条播:条播行距 20 cm25 cm,播深 2 cm4 cm,并做到播深适宜、深浅一致、播种均匀、苗量合理。秸秆还田的,可先采取旋耕灭茬,再机条播。 6.3.2 撒播:采取机械撒播、人工撒播或套播的种植方式。撒播或套播应撒种均匀,播后浅耙盖籽,适当镇压。 6.4 开沟、做厢 播种时可预留好厢面,窄厢深沟,否则起不到排明降暗除渍的作用。大力推广机械开沟。田内沟于播种后进行机械开沟

8、或人工开挖,首先开腰沟,再开边沟,最后开厢沟。宜每2.5 m3 m开挖一条厢沟,沟深25 cm30 cm;田块长超过70 m的应加挖腰沟,沟深30 cm40 cm,边沟深不低于40 cm,做到边沟深于腰沟,腰沟深于厢沟;田外排水沟在前作收获前15天机械或人工清理开挖,逐渐加深,沟深1 m左右。确保内外沟配套、沟沟相通,排灌通畅,雨止田干。 7 田间管理 7.1 出苗至越冬期 7.1.1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 缺苗断垄麦田应及早催芽补种, 或在分蘖期疏密补稀, 带土挖穴浇水移栽,保证成活。 7.1.2 11 月中下旬进行中耕或化学除草。用 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进行化

9、学除草。用量及方法参见附录 A。 7.1.3 对底肥不足或有脱肥症状的麦田,应趁雨雪追进行追肥,每 667 m2增施尿素 8 kg10 kg。撒播麦田应适当增加追肥量,一般每 667 m2施尿素 10 kg12 kg。 7.1.4 清沟排渍防旱。冬前要做好清沟排水、防旱工作,做到沟沟相通,排灌通畅,达到雨止田干,最大限度降低麦田渍害。清理四沟(厢沟、边沟、腰沟、田外排水沟),四沟配套,防渍、防旱、防冻。 7.2 返青抽穗期 7.2.1 分类管理 对于每667 m2群体大于80万头的麦田,返青期和起身期不施肥,到拔节期趁下雨或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尿素7.5 kg10 kg。 对于每667

10、 m2群体小于60万头的麦田,结合浇返青水或趁雨每667 m2追施尿素8 kg10 kg左右,根据肥力,酌情增减。 7.2.2 病虫草害防治。 7.2.2.1 防治策略 重点防治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蚜虫等。特别是条锈病,应采取“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策略,控制蔓延危害。对冬前未除草的,杂草二叶至分蘖期,进行化学除草。 7.2.2.2 防法方法 DB41/T 13602016 4 小麦纹枯病: 起身至拔节期,当发病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5%丙环唑乳油进行防治,隔710天再施一次药。 蚜虫:当蚜虫百株虫量达到2

11、00头以上时,可用3% 啶虫脒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麦蜘蛛:当平均每33 cm行长小麦有200头时,可用20%甲氰菊酯乳油,或10% 浏阳霉素乳油进行防治。具体施药方法参见附录A。 7.2.3 清理四沟 经常疏通“四沟”,做到沟直低平,沟沟相通,雨止田干,排水畅通 7.2.4 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危害 春季在寒流来临前,采取浇水、喷洒防冻剂、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熏烟等措施进行预防。一旦发生冻害,应尽早采取浇水或趁雨施肥等补救措施,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7 kg10 kg。 7.3 抽穗期成熟期 7. 3.1 防治病虫害 7.3.1.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为条锈病、白粉病

12、、赤霉病、红蜘蛛和蚜虫。 7.3.1.2 防治方法 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5%丙环唑乳油,或30%戊唑醇悬浮剂,进行防治,间隔710天再防治一次。 小麦赤霉病: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进行防治。 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3天以上连阴雨或空气湿度较大天气,在第一次用药后,隔57天再防治1次。 小麦蚜虫:当穗蚜百株达800头以上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3% 啶虫咪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进行防治。 施药方法见附录A 。 7.3.2 清理四沟 经常疏通“四沟”,做到沟直低平,沟沟相通,雨止田干,排灌畅通。 7

13、.3.3 一喷三防 于抽穗扬花初期进行。每667 m2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 g100 g+25%多菌灵200 g250 g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g+3%啶虫脒乳油20 mL30 mL+磷酸二氢钾200 g+尿素1 kg,兑水50 kg喷雾,可防病治虫 衰。抽穗扬花期若遇3天以上连阴雨或空气湿度较大天气时,隔57天再防治1次,一般防治23次。收获 小麦腊熟末期至完熟期时,应及时收获。 DB41/T 13602016 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表A.1。 表A.1 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种类 使用药剂 使用方法 使用剂量 安全使用期 地下害虫 50

14、%辛硫磷乳油 拌种 20 mL/10 kg 播种期 5%毒死蜱颗粒剂 土壤撒施 100 g/667 m2150 g/667 m2 纹枯病 2.5% 灭菌唑悬浮种衣剂 包衣 20 mL/10 kg 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包衣 10 mL/10 kg20 mL/10 kg 2 %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包衣 10 g/10 kg20 g/10 kg 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拌种 10 g/10 kg 喷雾 2000 倍 返青、拔节期 25% 丙环唑 乳油 喷雾 2000 倍 白粉病 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喷雾 2000 倍 抽穗前后,收获前 20 天停止使用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喷雾 1000 倍 25% 丙环唑 乳油 喷雾 2000 倍 43% 戊唑醇悬浮剂悬浮剂 喷雾 4000 倍 锈病 40% 氟硅唑乳油 喷雾 4000 倍 发病初期,收获前 20 天停止使用 25% 腈菌唑可湿性粉剂 喷雾 2000 倍 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喷雾 2000 倍 43% 戊唑醇悬浮剂 喷雾 4000 倍 赤霉病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喷雾 800 倍 扬花末期,收获前 20 天停止使用 25%氰烯菌酯悬浮剂 喷雾 100 g/667 m2 蚜虫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喷雾 2000 倍 收获前 20 天停止使用 3% 啶虫脒乳油 喷雾 2000 倍 5% 氯氰菊

16、酯乳油 喷雾 3000 倍 收获前 7 天停止使用 2.5% 溴氰菊酯乳油 喷雾 2000 倍 红蜘蛛 10% 浏阳霉素乳油 喷雾 2000 倍 拔节至抽穗期,收获前 20 天停止使用 15% 哒满灵乳油 喷雾 15 mL/667 m220 mL/667 m2 20% 甲氰菊酯乳油 喷雾 3000 倍 禾本科杂草 6.9% 精噁唑禾草灵浓乳剂 喷雾 60 mL/667 m270 mL/667 m2 杂草二叶分蘖期 3%甲基二磺隆悬浮剂 喷雾 30 mL/667m240 mL/667 m2 阔叶杂草 40 唑草酮干悬乳剂 喷雾 4 g5 g+水 40 kg/667 m2 返青期 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喷雾 50 mL/667 m260 mL/667 m2 10% 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喷雾 10 mL/667 m215 mL/667 m2 20% 二甲四氯水剂 喷雾 250 mL/667 m2300 mL/667 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