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市民音乐的崛起》的课后总结.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374983 上传时间:2024-04-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民音乐的崛起》的课后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市民音乐的崛起》的课后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市民音乐的崛起》的课后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市民音乐的崛起的课后总结市民音乐的崛起的课后总结市民音乐是我最为喜欢的一节课,所以这一篇来写课后总结。一、 什么是市民阶层宋代自建立之日起,社会逐渐稳定、经济不断发展,工商业空前繁荣,都市发展尤为迅速,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层。二、 什么是市民音乐 “市民之乐”,指的是在城市中供城市居民消遣、娱乐的音乐。宋代市民文化的蓬勃发居,促使音乐的主流由宫廷转向民间。戏曲艺术得以确立和发展,从而替代了原来的歌舞艺术。各类丰富多姿的音乐艺术形式争奇斗艳,标志着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宋代音乐文化向着普及面更广、综合性更强的艺术形式发展。三、 市民音乐的历史意义市民音乐不仅

2、仅是简单的历史音乐形式,而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一个时代的象征。市民音乐就是整个宋代的标志,宋代的兴起,繁荣富强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娱乐形式,在娱乐的形势下出现了皇室娱乐传到了民间,让市民能够享受到皇室的娱乐。这很好的说明了当时的时局安稳,平定。市民音乐的繁荣是宋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由此,宋代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转型期。四、 市民音乐的形成为了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各种各样的市民文化层出不穷。琳琅满目、世俗情趣浓厚的音乐形式,活跃在城镇中的瓦子勾栏、艺场酒楼等娱乐场所之中。 以娱乐为主的商业集中点“瓦子”(又称“瓦舍”、“瓦肆”)和瓦子中民间艺人表演的场子“勾栏”,其规模之大、

3、数量之多、容纳人数之广,在宋代笔记东京梦华录中可略窥一班;在汴京,“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可容数干人。”除了瓦子勾栏之外,茶坊、酒肆、歌馆及寺庙中的音乐活动也极为活跃。它们为各种技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在瓦子勾栏中,民间艺人的表演艺术形式种类繁多、技艺精熟。主要形式有:小唱、嘌唱、诸官调、杂剧、舞旋、影戏、说诨活、杂扮、叫果子等。其中,宋杂剧在瓦舍勾栏的社会艺术活动中吸收各种技艺而发展自身,成为一门颇具特色、遍布城乡的戏曲艺术。另外,勾栏中也汇聚了很多优秀的艺人,如小唱艺人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等人。他们日益娴熟的技艺使得众多市民为此着迷,往往“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东

4、京梦华录)。还有一些流浪艺人“路歧人”,在街头巷尾表演技艺,表演一些器乐合奏或类似鼓词、道情这样的说唱形式。 南宋民间还出现了一些艺人的行会组织书会和社会。书会是指专门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其成员主要由一些失意文人组成。他们常被称为“书会先生”或“书会才人”。社会是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术组成的行会组织。比如绯绿社(杂剧社)、遏云社(唱赚)、同文社(耍词)、清音社(清音)、绘革社(影戏)、律华社(吟叫)。这些行会组织对提高当时民间艺术的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五、 市民音乐的艺术形式在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构成的中国传统音乐中,民间音乐可谓最具活力的艺术

5、形式,它以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和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自身鲜活而通俗的艺术表演,满足着不同社群阶层的审美需求。六、 市民音乐的崛起市民音乐在宋代的兴起,与市民音乐的艺人主体一一民间艺人性质的转变有关。唐代以前的乐人主要依附于宫廷、贵族和官宦之家,用于官府的乐工须人乐籍,乐工的人身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到了北宋,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官府的乐人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具有相当的自由独立性,这一点,对于市民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武林旧事中说道,当时城市艺人成立了各种专业组织一一社会,有绯绿社(杂剧)、遏云社(唱赚)、清音社(清乐)。都城纪胜中也提到叫声社、遏云社、清乐社等

6、乐人的组织。一个“社会”多至三百多人,少也有百余人,他们在勾栏或其他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出,靠演出收入维持生活。所以,可以认为,在中国音乐史上,音乐活动的急剧商业化是从宋代开始的,这与当时整个社会的商品经济总趋势是一致的。乐人虽然走上自由的职业化道路,但他们的社会地位一直是比较低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末。古代社会的“乐人”与现代社会的“歌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是,正是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乐人使中国古代中世纪城市的通俗音乐走向了繁荣和兴盛。自宋代市民音乐兴起,其音乐形式就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繁荣景象。据东京梦华录卷五记载,北宋徽宗时汴梁瓦子中的技艺有说书、讲史、小说、小唱、嘌唱、杂剧、杂技、鼓乐、舞旋

7、、诸宫调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杂技、体育类节目,如筋骨、上索、求杖、踢弄、绰刀、相扑、蛮牌、弄虫蚁等。南宋时期,有关音乐舞蹈类的技艺记载更加详细,有叫声、唱令曲小词、叫果子、村田乐、女杵歌、耍令、耍曲、崖词、陶真、清乐、细乐、唱赚、复赚、渤海乐、舞番乐、鼓板等等,其中有些显然是从少数民族地区或国外传人的。这些节目虽并非全都与音乐有关,但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出市民文化的繁荣景象,而市民音乐是市民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也可见市民音乐的兴盛。由以上这些通俗的音乐名称我们可以看出市民音乐的特点,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宋代宫廷雅乐之古板、严肃、空泛形成鲜明的对比。宋吴处厚的青箱杂记说:“今世乐艺,亦有两般格调。若朝庙供应,则忌粗野嘲哲;至于村歌社舞,则又喜焉”。正因为市民音乐有如此特点,所以在它兴起之后就蓬蓬勃勃地发展了起来,逐渐超越宫廷音乐而成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声乐器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