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T∕T 1040-2016 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pdf

上传人:kip25****3.com 文档编号:136975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T∕T 1040-2016 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JT∕T 1040-2016 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JT∕T 1040-2016 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JT∕T 1040-2016 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JT∕T 1040-2016 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JT IT 1040-2016 目次前言.E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1 3. 1 术语和定义.1 3 2符号和缩略语.2 4 分类方法.2 4 1 总则.24 2 物质的分类方法.3 4.3 混合物的分类方法.5 5 评价程序.8 5.1 物质的评价程序.8 5.2 混合物的评价程序.8 附录A(资料性附录)相加公式使用范例. . . 10 JT/T 1040-2016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技术内容参照IMO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2014版)第2.9章、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第六修订版)第4

2、章制定。II 本标准由交通运输航海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海事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薇、林燕、周江宁、张春龙、管永义、季山、宋明、薛福德。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包装形式进行海运的环境有害物质的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本标准适用于以包装形式进行海运的环境有害物质本标准不适用于可能对水环境以外造成影响的水污染物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化学品 生物富集 流水式鱼类试验/ 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 呼

3、吸计量法试验/ 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 改进的 试验()/ 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 消减试验/ 化学品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 化学品 海水中的生物降解性 摇瓶法试验/ 化学品 大型溞繁殖试验/ 化学品 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 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 密闭瓶法试验/ 化学品 分配系数(正辛醇 水) 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 化学品 分配系数(正辛醇 水) 摇瓶法试验/ 化学品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 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 二氧化碳产生试验/ 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 改进的 筛选试验/ 化学品 生物富集 半静态式鱼类试验/ 化学品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 规则)联合国全球

4、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物质 自然状态或生产所得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使产品保持稳定状态所必需的添加剂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 不包括可被分离、不影响该物质的稳定性、不改变其成分条件的溶剂/ JT IT 1040-2016 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包装形式进行海运的环境有害物质的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本标准适用于以包装形式进行海运的环境有害物质。本标准不适用于可能对水环境以外造成影响的水污染物。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

5、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800 化学品生物富集流水式鱼类试验GB/T 21801 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呼吸计量法试验GB/T 21802 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改进的MIT!试验(I ) GB/T 21803 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DOC消减试验GB/T 21805 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试验GB/T 21815. 1化学品海水中的生物降解性摇瓶法试验GB/T 21828 化学品大型渥繁殖试验GB/T 21830 化学品溃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GB/T 21831 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密闭瓶法试验GB/T 21852 化学品分配系

6、数(正辛醇一水)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GB/T 21853 化学品分配系数(正辛醇一水)摇瓶法试验GB/T 21854 化学品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GB/T 21856 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产生试验GB/T 21857 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改进的OECD筛选试验GB/T 21858 化学品生物富集半静态式鱼类试验GB/T 27861 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试验IMO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ntern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 code) (IMDG规则)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

7、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 GHS) 3术语、定义、符号和编略语3. 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1 物质substance自然状态或生产所得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使产品保持稳定状态所必需的添加剂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不包括可被分离、不影响该物质的稳定性、不改变其成分条件的溶剂。.混合物 配制品 由具有不同溶解性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单个物质混合而成的制品.环境有害物质 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液体或固体物质以及此类物质的溶液和混合物.急性水生毒性(急毒) 物质本身的性质可对在水中短时间接触该物质的生物体造成伤害简称

8、为急毒.慢性水生毒性(慢毒) 物质本身的性质可对在水中接触该物质的生物体造成有害影响接触时间根据生物体的生命周期确定简称为慢毒.生物富集(生物积聚) 物质经由所有接触途径(如空气、水、沉淀物/ 泥土和食物等)被生物体吸收、转化和排出的净结果也称生物积聚/ 定义 . .降解 有机分子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并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盐类的过程. 符号和缩略语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生物积聚系数(生物富集系数) 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 引起 受试生物效应的有效物质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 ) 引起 受试生物效应的有效物质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 ) 依据生长抑制率所得的 单位为毫克每升(/ )() 正

9、辛醇 水分配系数 可造成 (半数)受试生物死亡的水中物质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 )() 或 无可见影响的浓度(无可观察效应浓度) 分类方法. 总则. 按照 规则的要求符合急毒 、慢毒 或慢毒 且未划分到其他危险类别的物质和混合物为环境有害物质 环境有害物质的联合国编号及正确运输名称为:) 对环境有害物质固体的未另列明的) 对环境有害物质液体的未另列明的/ . 海运环境有害物质应在正确运输名称后标明该物质的技术名称. 以下分类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物质和混合物 但在某些情况下金属或溶解性差的无机化合物的分类需要特别的指导见 附件 . 物质的分类方法. 分类基本要素分类基本要素包括:) 急毒) 慢毒)

10、生物积聚) 降解. 基本要素判定方法. 急毒. 判定方法为:) 按 / 或等效方法测定的鱼类 ) 按 / 或等效方法测定的甲壳纲类 ) 按 / 或等效方法测定的藻类 或 . 判定时可选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方法. 慢毒. 判定方法为:) 按 / 或等效方法测定的鱼类 或 ) 按 / 或等效方法测定的甲壳纲类 或 ) 按 / 或等效方法测定的藻类 . 判定时可选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方法. 生物积聚. 判定方法为:) 按 / 或 / 测定的 ) 按 / 或 / 测定的 . 判定时优先使用测定的 . 降解. 降解包括生物性降解和非生物性降解. 确定快速生物降解可采用 / 、/ 、/ 、/ 、/ 、/ (淡水环

11、境)或 / . (海水环境)进行测定 若无这方面的数据则 / 比率不小于 . 也可作为快速降解指标. 非生物降解如水解、初级降解(非生物和生物的)、非水介质中的降解和已证实的在环境中的快速降解都可以被考虑定义为可快速降解有关可降解性数据的解释见 的第. 章和附件. 物质若满足以下衡准则被认为在环境中可快速降解:) 在 的快速生物降解试验中按照基于溶解的有机碳的试验和基于氧气消耗或二氧化碳产生的试验要求物质生物降解水平在从生物降解开始之日算起 内达到试验的通过水平(和理论最大量的 )除非确定该物质是复杂的由结构类似的多成分构成的物质 在这种情况下如有充分理由可不要求 的窗口条件而采用 的通过水平

12、见 的第. 章和附件 第 . . . . / ) 若仅有 和 数据时/ 的比值为不小于 . ) 如果有其他的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表明该物质或混合物在水生环境中能在 的周期内降解水平(生物的和/ 或非生物的)达到 以上.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急毒类别仅依据急毒数据(、或 )划分见表 . 物质的慢毒 或慢毒 的分类采用分级的方法 即首先判定现有的慢毒数据是否可作长期水生危害性分类若无充足慢毒数据应结合急毒数据以及降解性和生物积聚数据进行判定见表 表 危害水生环境的物质分类类别单位为毫克每升分 类类 别指 标条 件急性水生危害性急毒 (鱼类) (甲壳纲动物) 或 (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长期水生危害性

13、有充足慢毒数据的不可快速降解物质 有充足慢毒数据的可快速降解物质 没有充足慢毒数据的物质慢毒 慢毒 慢毒 慢毒 慢毒 慢毒 慢性 或 (鱼类). 慢性 或 (甲壳纲动物). 慢性 或 (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 慢性 或 (鱼类)慢性 或 (甲壳纲动物)慢性 或 (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慢性 或 (鱼类). 慢性 或 (甲壳纲动物). 慢性 或 (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 慢性 或 (鱼类). 慢性 或 (甲壳纲动物). 慢性 或 (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 (鱼类) (甲壳纲动物) 或 (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 且该物质不可快速降解和/ 或实验确定 (无 数据则需 或 ) (鱼类) / 表 (续)分

14、类类 别指 标条 件长期水生危害性 没有充足慢毒数据的物质慢毒 (甲壳纲动物) 或 (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 / 或高于水溶性时混合物无需进行急毒水生危害性分类. 慢毒分类当混合物作为整体已知其充足的慢毒数据(或 )这些数据可用于混合物的慢毒分类:) 若测试的混合物 或 / 时: ) 若根据已知的数据得出该混合物的所有相关成分均为可快速降解的则按照表 (有充足慢毒数据的可快速降解物质)将混合物分类为慢毒 或慢毒 ) 其他情况下则按照表 (有充足慢毒数据的不可快速降解物质)将混合物分类为慢毒 或慢毒 / ) 若显示测试的混合物 、 / 或高于水溶性时则无须进行长期水生危害性分类. 基于搭桥原则的分

15、类. 使用条件若尚未对混合物整体进行试验确定其水生环境危害性但有充分的足以定性该混合物危害性的其各成分和经过测试的类似混合物数据时应按照搭桥原则来分类 分类过程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数据而无须做新的动物试验. 稀释的混合物. . 新的混合物通过用一种稀释剂稀释另一种经过危害性分类的混合物或物质形成而稀释剂的水生危害性分类等同于或低于最小毒性的原成分且不影响其他成分的水生危害性则新的混合物应等同于原混合物或物质进行分类. 新的混合物通过用水或其他完全无毒物质稀释另一种经过危害性分类的混合物或物质形成新的混合物的毒性应通过原混合物或物质进行计算. 以批次计的混合物经过测试的一个批次的混合物其水生危

16、害的分类应假定在本质上与同一制造商生产的或在其控制下生产的另一批次未经测试的混合物相当 若有理由相信存在重要差异以致未经测试的另一批次混合物水生危害分类已经改变则应进行新的分类. 浓缩的混合物已被分类为最严格类别(急毒 和慢毒 )的混合物若被进一步浓缩浓缩后的混合物应按原混合物相同的类别来进行分类而无须进行额外的试验. 同一毒性类别的混合物三种成分完全相同的混合物(、 和 )混合物 和混合物 经过测试属同一毒性类别而混合物 未经测试但含有与混合物 和混合物 相同的毒性活性成分且其毒性活性成分的浓度介于混合物 和混合物 的浓度之间则混合物 应与 和 属同一类别. 实质相似的混合物两种混合物:(

17、)和( ) 若成分 的浓度在两种混合物中相同且在( )混合物中成分 的浓度等于( )混合物中成分 的浓度 和 的水生危害数据已知且基本相同即它们属于相同的危害类别并且不会影响 的水生危害性 若已根据测试数据对其中一种混合物进行分类则另一混合物可归入同一危害类别. 使用相加公式的分类. 使用条件混合物由已经分类的成分(如急毒、慢毒 或慢毒)和有充足可用毒性试验数据的成分组成 当混合物中有充足可用毒性数据的成分超过一种时这些成分的综合毒性应根据毒性数据的性质使用相加公式计算出来混合物使用相加公式计算时宜用每种物质的相同物种(如鱼类甲壳纲动物或藻类)毒性数据来计算然后使用获得的最高毒性(最小数值)

18、若不能获得每种成分的相同物种毒性数据可使用所选成分毒性分类所对应的毒性值即较高的毒性(对有机体最敏感) 所得的数据按表 进行分类. 急毒的分类急毒的相加公式见式()(使用范例参见附录 ) 计算出来的毒性结果应用来划定该部分合物的急毒水生危害类别然后再用于求和法的计算() ()()/ 式中: 成分 的浓度以质量百分比()计() 成分 的 或 单位为毫克每升(/ ) 所含成分含量 到 成分的数目 的范围从 到 () 具有试验数据这部分混合物的 (). 慢毒的分类慢毒的相加公式见式() 计算出来的等效毒性将根据表 中快速降解物质的分类指标用来划定该部分混合物的长期水生危害类别然后再用于求和法的计算

19、. ()式中: 快速降解成分 的浓度以质量百分比()计 不可快速降解成分 的浓度以质量百分比()计 可快速降解成分 的 (或其他承认的慢毒测量标准)单位为毫克每升(/ ) 不可快速降解成分 的 (或其他承认的慢毒测量标准)单位为毫克每升(/ ) 混合物有测试数据部分的等效 . 使用已分类成分求和法的分类. 分类程序对混合物应按照较严格的分类优先于不甚严格的分类程序进行 列入慢毒 的分类优先于列入慢毒 的分类若分类的结果是慢毒 则分类程序结束. 急毒的分类应考虑混合物中所有为急毒 的成分 若成分浓度之和不小于 则混合物为急毒 分类程序结束 表 为基于已分类成分的求和法的混合物的急毒分类表 基于已

20、分类成分的求和法的混合物的急毒分类已分类成分浓度之和分 类急毒 急毒 注: 的要求见 . . . . 慢毒的分类应考虑混合物中所有为慢毒 的成分若成分浓度之和不小于 则混合物为慢毒 分类程序结束 若混合物未被分类为慢毒 应考虑将该混合物分类为慢毒 若混合物中已分类慢毒 成分之和的 倍加上已分类慢毒 的成分之和大于或等于 该混合物应为慢毒 表 为基于已分类成分的求和法的混合物的慢毒分类表 基于已分类成分的求和法的混合物的慢毒分类已分类成分浓度之和分 类慢毒 慢毒 ( 慢毒 ) 慢毒 慢毒 . 乘法因数乘法因数()适用于分类为急毒 或者慢毒 类的物质当使用求和法计算含有该类成分混合物的水生毒性分类

21、时使用乘法因数 这些成分所使用的放大因子由毒性值来确定见表 毒性低于 / 的急毒 的成分和/ 或毒性低于. / (不可快速降/ 解)及低于. / (可快速降解)的慢毒 的成分可显著影响混合物的毒性在使用求和分类法中应给予更大的权重表 混合物中高毒成分的乘法因数急毒 ()慢毒 不可快速降解成分可快速降解成分. (). . . (). . . . (). . . . (). . . . (). . 甲壳纲( ). 藻类( 或 ) 注:混合物成分的急毒或慢性毒性数据 一般分别以 或 (/ )和 或 (/ )表示. 按照相加公式计算该混合物的急毒计算结果如下:) 鱼类: . / ) 甲壳纲: . /

22、) 藻类: 或 . / . 以鱼类的计算为例按照式()计算结果如下:( )(). (). / / JT/T 1040-2016 3.1.2 混合物mix阳皿自己制晶mix阻四由具有不同溶解性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单个物质混合而成的制品。3.1.3 环境有害物质en世ron皿.entallyh皿ardo田substan四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液体或固体物质以及此类物质的溶液和混合物。3.1.4 急性水生毒性(急毒)acute aq1四世Ctoxicity 物质本身的性质,可对在水中短时间接触该物质的生物体造成伤害,简称为急毒。3. 1.5 慢性水生毒性(慢毒)chronic aq皿tictox王city物

23、质本身的性质,可对在水中接触该物质的生物体造成有害影响,接触时间根据生物体的生命周期确定,简称为慢毒。3. 1.6 生物富集(生物积聚)bioaccumulation 物质经由所有接触途径(如空气、水、沉淀物泥土和食物等),被生物体吸收、转化和排出的净结果,也称生物积聚。 GB/T 21800-2008,定义2.13.1.7 降解degradation 有机分子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并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盐类的过程。3.2 符号和缩暗语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CF-一一生物积聚系数(生物富集系数);BOD一一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EC/LC. 引起x%受试生物效应的有效物质浓度

24、,单位为毫克每升(mg/L);EC50一一引起50%受试生物效应的有效物质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田在L);ErC囚一一依据生长抑制率所得的EC50,单位为毫克每升(吨L);K阳(P-)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C50一一可造成50%(半数)受试生物死亡的水中物质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L( E) C50 LC50或EC白;NOEC无可见影响的浓度(无可观察效应浓度)。4分类方法4.1 总则4. 1. 1 按照IMDG规则的要求,符合急毒1、慢毒1或慢毒2,且未划分到其他危险类别的物质和混合物为环境有害物质。环境有害物质的联合国编号及正确运输名称为:a) UN 3077 对环境有害物质,固体

25、的,未另列明的;b) UN 3082对环境有害物质,液体的,未另列明的。2 JT IT 1040-2016 4.1.2海运环境有害物质应在正确运输名称后标明该物质的技术名称。4.1.3 以下分类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物质和混合物。但在某些情况下,金属或溶解性差的无机化合物的分类需要特别的指导,见GHS附件10。4.2 物质的分类方法4.2. 1 分类基本要素分类基本要素包括:a) 急毒;b) 慢毒;c) 生物积聚;d) 降解。4.2.2基本要素判定方法4.2.2.1 急毒4.2.2. 1. 1 判定方法为:a) 按GB/T27861或等效方法测定的鱼类96hLC50; b) 按GB/T21830或等

26、效方法测定的甲壳纲类48hEC,a; c) 按GB/T21805或等效方法测定的藻类72h或96hErC,., 4. 2.2. 1.2 判定时可选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方法。4.2.2.2 慢毒4.2.2.2.1 判定方法为:a) 按GB/T21854或等效方法测定的鱼类NOEC或EC,;b) 按GB/T21828或等效方法测定的甲壳纲类NOEC或EC,;c) 按GB/T21805或等效方法测定的藻类ErC目。4.2.2.2.2 判定时可选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方法。4.2.2.3 生物积聚4.2.2.3.1 判定方法为:a) 按GB/T21800或GB/T21858测定的BCF;b) 按GB/T2185

27、3或GB/T21852测定的K-4.2.2.3.2 判定时优先使用测定的BCF。4.2.2.4 降解4.2.2.4.1 降解包括生物性降解和非生物性降解。4.2.2.4.2 确定快速生物降解,可采用GB/T21803、GB/T21856、GB/T21802、GB/T21831、GB/T21857、GB/T21801(淡水环境)或GB/T21815. 1 (海水环境)进行测定。若无这方面的数据,如jBOD,! COD比率不小于0.5也可作为快速降解指标。4.2.2.4.3 非生物降解,如水解、初级降解(非生物和生物的)、非水介质中的降解和已证实的在环境中的快速降解都可以被考虑定义为可快速降解,有

28、关可降解性数据的解释见GHS的第4.1章和附件9。4.2.2.4.4 物质若满足以下衡准,则被认为在环境中可快速降解:a) 在28d的快速生物降解试验中,按照基于溶解的有机碳的试验和基于氧气消耗或工氧化碳产生的试验要求,物质生物降解水平在从生物降解开始之日算起10d内达到试验的通过水平(70%和理论最大量的60%),除非确定该物质是复杂的由结构类似的多成分构成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如有充分理由,可不要求10d的窗口条件而采用28d的通过水平,见GHS的第4.1章和附件9第A9.4. 2. 2. 3, 3 JT/T 1040-2016 b) 若仅有BOD,和COD数据时,BOD5/COD的比值为

29、不小于0.5。c) 如果有其他的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表明,该物质或混合物在水生环境中能在28d的周期内降解水平(生物的和或非生物的)达到70%以上。4.2.3 物质的分类4.2.3.1 物质的急毒类别仅依据急毒数据(EC50,LC50或ErC50)划分,见表lo4.2.3.2物质的慢毒1或慢毒2的分类采用分级的方法。即首先判定现有的慢毒数据是否可作长期水生危害性分类,若无充足慢毒数据,应结合急毒数据以及降解性和生物积聚数据进行判定,见表1。表1危富水生环境的物质分类类别单位为毫克每升分类类! 指标条件96h LCso (鱼类),;J 急性水生危害性急毒148h EC,.(甲壳纲动物),;J 72

30、h或%hErC”(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1 慢性NOEC或I,(鱼类),;Q.1 慢毒1慢性NOEC或E(甲壳纲动物),;Q.1 有充足慢毒慢性NOEC或E(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0.1 数据的不可快速降解物质慢性NOEC或EC,(鱼类),;1 慢毒2慢性NOEC或EC,(甲壳纲动物),;J 慢性NOEC或E(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J 慢性NOEC或I.(鱼类),;Q.01 慢毒1慢性NOEC或EC,(甲壳纲动物),;Q.01 长期水生有充足慢毒慢性NOEC或E(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Q.01 危害性数据的可快速降解物质慢性NOEC或EC,(鱼类),;0.1 慢毒2慢性NOEC或EC,

31、(甲壳纲动物),;Q.1 慢性NOEC或EC,(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Q.1 96h LCso (鱼类),;1 48h EC,.(甲壳纲动物),;J 没有充足慢慢毒172h或%hErCso(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1 毒数据的物质且该物质不可快速降解,幸W或实验确定BCF;,500(元BCF数据,则需lgK”或lgP帽;,4)慢毒296hLC到(鱼类)I I,.,;1Q 4 JT IT 1040-2016 表1(续)分类类别指标条件48h EC,.(甲壳纲动物)1 EC., ,s,10 长期水生没有充足慢72h或%hErC”(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1 500(没有BCF数据,需lgK”或lgP

32、,”?4),d 在对物质作急毒1和或慢毒1分类时,应同时指出求和法使用的适当的乘法因数(见4.3.5.4)。b 如果藻类毒性Er乌=EC,(生长率)下降到下一种最敏感物种的100倍水平之下,而且导致仅以该效应为基础的分类,那么应当考虑这种毒性是杏代表对水生植物的毒性。如果能够证明不是如此,那么应使用专业判断来确定是否应当进行分类。分类应以ErC,.为基础。在未规定EC,.基准,而且没有记录ErC,.的情况下,分类应以可得的最低EC,.为基础o 断定不可快速降解的依据,是本身不具备生物降解能力,或有其他证据证明不可快速降解。在不掌握有意义的降解性数据的情况下,不论是试验确定的还是估计的数据,物质

33、均应视为不可快速降解。d 生物积聚以试验得到的BCF?500为基础,如没有该数值,那么以lgK”?4为基础。lgK”测定数值优先于估计数值,BCF测定数值优先于lgK”数值。4.3 混合物的分类方法4.3.1 层次分析法依据所能获得的混合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步骤如下:a) 基于己测定数据的分类;b) 基于搭桥原则的分类:c) 使用“相加公式”和或“已分类成分的求和”。4.3.2 基于巴测定数据的分类4.3.2. 1 使用条件当混合物作为整体已通过试验确定其水生毒性,应按照4.2对该混合物进行分类。在没有充分的混合物整体急毒或慢毒数据的情况下,应使用基于搭桥原则

34、的分类方法或“相加公式”和或“已分类成分的求和”的分类方法。4.3.2.2 急毒分类当混合物作为整体已通过试验确定了急毒数据(LC50或EC,.)时,这些数据可用于混合物的急毒分类。当L(E)C50 ,e;tmg/L时,混合物划为急毒1。当L(E) C,. lmg/L或高于水溶性时,混合物无需进行急毒水生危害性分类。4.3.2.3 慢毒分类当混合物作为整体已知其充足的慢毒数据(EC,或NOEC),这些数据可用于混合物的慢毒分类:a) 若测试的混合物EC,或NOEC,e;lmg/L时:1) 若根据已知的数据得出该混合物的所有相关成分均为可快速降解的,则按照表1(有充足慢毒数据的可快速降解物质)将

35、混合物分类为慢毒1或慢毒2;2) 其他情况下,则按照表1(有充足慢毒数据的不可快速降解物质)将混合物分类为慢毒1或慢毒2.5 JT/T 1040-2016 b) 若显示测试的混合物EC,l、NOEClmg/L或高于水溶性时,则无须进行长期水生危害性分类。4.3.3 基于搭桥原则的分类4.3.3. 1 使用条件若尚未对混合物整体进行试验确定其水生环境危害性,但有充分的足以定性该混合物危害性的其各成分和经过测试的类似混合物数据时,应按照搭桥原则来分类。分类过程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数据,而无须做新的动物试验。4.3.3.2稀释的混合物4.3.3.2. 1 新的混合物通过用一种稀释剂稀释另一种经过危

36、害性分类的混合物或物质形成,而稀释剂的水生危害性分类等同于或低于最小毒性的原成分,且不影响其他成分的水生危害性,则新的混合物应等同于原混合物或物质进行分类。4.3.3.2.2新的混合物通过用水或其他完全无毒物质稀释另一种经过危害性分类的混合物或物质形成,新的混合物的毒性应通过原混合物或物质进行计算。4.3.3.3 以批次计的混合物经过测试的一个批次的混合物,其水生危害的分类应假定在本质上与同一制造商生产的或在其控制下生产的另一批次未经测试的混合物相当。若有理由相信存在重要差异,以致未经测试的另一批次混合物水生危害分类已经改变,则应进行新的分类。4.3.3.4 浓缩的混合物已被分类为最严格类别(

37、急毒1和慢毒l)的混合物若被进一步浓缩,浓缩后的混合物应按原混合物相同的类别来进行分类,而无须进行额外的试验。4.3.3.5 同一毒性类别的混合物三种成分完全相同的混合物(A、B和町,混合物A和混合物B经过测试,属同一毒性类别,而混合物C未经测试,但含有与混合物A和混合物B相同的毒性活性成分,且其毒性活性成分的浓度介于混合物A和混合物B的浓度之间,则混合物C应与A和B属同一类别。4.3.3.6 实质相似的混合物两种混合物:(A+B)和(C+B)。若成分B的浓度在两种混合物中相同,且在(A+B)混合物中成分A的浓度等于(C+B)混合物中成分C的浓度,A和C的水生危害数据已知且基本相同,即它们属于

38、相同的危害类别,并且不会影响B的水生危害性。若己根据测试数据对其中一种混合物进行分类,则另一混合物可归人同一危害类别。4.3.4 使用相加公式的分类4.3.4. 1 使用条件混合物由已经分类的成分(如急毒1、慢毒1或慢毒2)和有充足可用毒性试验数据的成分组成。当混合物中有充足可用毒性数据的成分超过一种时,这些成分的综合毒性应根据毒性数据的性质,使用相加公式计算出来。混合物使用相加公式计算时,宜用每种物质的相同物种(如鱼类,甲壳纲动物或藻类)毒性数据来计算,然后使用获得的最高毒性(最小数值)。若不能获得每种成分的相同物种毒性数据,可使用所选成分毒性分类所对应的毒性值,即较高的毒性(对有机体最敏感

39、)。所得的数据按表l进行分类。4.3.4.2 急毒的分类急毒的相加公式见式(1)(使用范例参见附录A)。计算出来的毒性结果,应用来划定该部分合物的急毒水生危害类别,然后再用于求和法的计算。LC, -=-= L ( 1 ) L(E)C50m L(E)C50, 6 JT IT 1040-2016 式中:c,成分i的浓度,以质量百分比(%)计;L(E)C抽一一成分i的LC50或EC”,单位为毫克每升(田岳L);n一一所含成分含量,1到n成分的数目,i的范围从1到n;L(E)C白皿具有试验数据这部分混合物的L(E)C如4.3.4.3 慢毒的分类慢毒的相加公式见式(2)。计算出来的等效毒性将根据表1中快

40、速降解物质的分类指标,用来划定该部分混合物的长期水生危害类别,然后再用于求和法的计算。I F牛、FC C C, 一一一一一立一.+ r 2) qNOECm NOEC. 0. 1 x NOEC, 式中:c.一一快速降解成分的浓度,以质量百分比(%)计;c, 不可快速降解成分b的浓度,以质量百分比(%)计:NOEC. 可快速降解成分的NOEC(或其他承认的慢毒测量标准),单位为毫克每升(mg/L);NOEC,不可快速降解成分b的NOEC(或其他承认的慢毒测量标准),单位为毫克每升(mg/L);EqNOECm一一混合物有测试数据部分的等效NOEC。4.3.5 使用巴分类成分求和法的分类4.3.5.

41、1 分类程序对混合物应按照较严格的分类优先于不甚严格的分类程序进行。列入慢毒1的分类优先于列入慢毒2的分类,若分类的结果是慢毒1,则分类程序结束。4.3.5.2 急毒的分类应考虑混合物中所有为急毒1的成分。若成分浓度之和不小于25%,则混合物为急毒1,分类程序结束。表2为基于已分类成分的求和法的混合物的急毒分类。表2基于巴分类成分的求和法的混合物的急毒分类已分类成分浓度之和急毒1xM;.25% 注: M的要求见4.3.5.4.4.3.5.3 慢毒的分类分类急毒1应考虑混合物中所有为慢毒1的成分,若成分浓度之和不小于25%,则混合物为慢毒1,分类程序结束。若混合物未被分类为慢毒1,应考虑将该混合

42、物分类为慢毒2.若混合物中己分类慢毒l成分之和的10倍加上己分类慢毒2的成分之和大于或等于25%,该混合物应为慢毒2。表3为基于己分类成分的求和法的混合物的慢毒分类。表3基于已分类成分的求和法的混合物的慢毒分类已分类成分浓度之和慢毒lxM昌259也(MxlO x慢毒1)慢毒2;.25%4.3.5.4乘法因数乘法困数(M)适用于分类为急毒1或者慢毒1类的物质。分类慢毒1慢毒2当使用求和法计算含有该类成分混合物的水生毒性分类时使用乘法因数。这些成分所使用的放大因子由毒性值来确定,见表4.毒性低于1mg/L的急毒1的成分和或毒性低于0.1mg/L(不可快速降7 JT/T 1040-2016 解)及低

43、于0.01mg/L(可快速降解)的慢毒1的成分可显著影响混合物的毒性,在使用求和分类法中应给予更大的权重。表4混合物中高毒成分的乘法国数M 急毒L(E)C,M 慢毒NOEC不可快速可快速降解降解成分成分0.1 L(E)c,a I 0.01 NOEC,;,O I I 0. 01 L(E) C, ,;,Q.1 10 0.001 NOEC,;,0.01 10 I 。001 L(E) C,. ,;,o. 01 100 0.000 I NOEC,;,0.001 100 10 0.四泊IL(E)乌,;,Q.0011m 0.00001 NOEC,;,O.JO I I 000 100 O.CXXJOI L(E

44、)乌,;,Q.CXXJ11 10m 。回到001100 Astrol 24 甲壳纲(48hEC.”) Belamid 0.65 Coronil 100 Astrol 33 藻类(72h或96hErC,.) Belamid 43 Coro旧l100 注混合物成分的急毒或慢性毒性数据。一般分别以LC,或EC.”(mg/L)和NOEC或EC,(mg/L)表示。A.2 按照相加公式计算该混合物的急毒,计算结果如下:a) 鱼类:96hLC50 4. 08mg/L; b) 甲壳纲:48hEC50 3. llmg/L; c) 藻类:72h或96hErC50 59.5mg/L0 A.3 以鱼类的计算为例,按照式(1)计算结果如下:(20 +20 +60) 20 . 20. 6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L(E) c,m - 0. 9 T 12 T 100 L( E) C50m = 4. 08mg/L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产品/包装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