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聋校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369475 上传时间:2024-04-2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聋校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聋校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聋校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聋校数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聋校数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小数混合运算式题。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书籍条件和问题,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二)教学重点1、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2、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三)教学难点1、 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2、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四)课时安排25教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第56页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2、和练习十一的第14题。教学要求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教具和学具教具: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 复习1、口算:12+0.12= 7.2-0.2= 5-0.6= 2.80.14= 41.72= 3.74+6.26=24= 200.2= 3.50.35= 2.95+0.05=812.5= 1.2+2.8-3.99=(二)新授1、 学习例1:(1) 243+167师: 什么是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学

3、生试算后订正。小结:应先算乘法,同时加号两边的乘法可同时脱式计算。(2) 25+1246师: 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顺序是怎样的?(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或减)法。)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学生试算后订正。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3) 12.4- 6.51.30.5师: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学生试算后订正。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三)巩固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四)作业练习十一的第14题。第二课

4、时教学内容教学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第57页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58题。教学要求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小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教具和学具教具: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 复习1、 计算 35.6-51.73 6.75+2.521.2 3.61.2+0.55 1.82.58+2.41.42(二)新授1、学习例2:(1)2.4(4-0.5)-3.7师: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含有哪些符号?在有小括号的式题里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试算后订正。

5、小结: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按照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4.3+2.7)5.2-12.8师: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学生试算后订正。强调: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按照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最后算加减。(三)巩固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四)作业练习十一的第58题。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四步混合运算式题,第5758页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912题。教学要求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1)0. 72(1.26+2

6、.34)1.2;(2)(4.29+3.31)8.84 (二)新授1、学习例3:(1)562.80.38-1.94师: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562.80.38”为同一级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试算后订正。小结: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2)20.9+10.5(5.2-4.5)0.5师: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含有哪些符号?在有小括号的式题里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试算后订正。小结: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按照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最后算加减。(三)巩固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四)作业练习十一的第912题。第四课时教学内

7、容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318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下列各式,要求学生用“”、“”进行判断:4.845.2 0.81.32.1 0.870.30.8490.58.5 1.568 0.51.20.6 5.41.80.3 0.420.0672、计算3.20.9+0.32; 9.58.8+0.0295;二、指导练习1、第13、14、15题的要求是看谁算得对又快。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计算,比一比谁的运算顺序掌握得好,谁的计算灵活,结果又准确。2、第16题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更综合算式时,要求学生先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弄清计算

8、步骤,尤其是如何在综合算式中使用小括号。两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或除),求积(或商)时,这两数的和(或差)则须添加小括号,以不改变运算顺序。列式时,还要让学生多比较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能力。3、第17、18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些题在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往往把小括号弄丢了。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三、作业练习十一第1318题。第五课时教学内容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923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35+2.1= 8.4-1.6= 2.4-0.48= 1.925=15.44= 5.6+

9、1.3= 5.35+2.15=2、口头列式:(1)637加上86与19的积,再减去1.375,差是多少?(2)从7.2与64的积里,减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3)53.2减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二、指导练习1、第20、22题的要求是看谁算得对又快。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计算,比一比谁的运算顺序掌握得好,谁的计算灵活,结果又准确。2、第21题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更综合算式时,要求学生先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弄清计算步骤,尤其是如何在综合算式中使用小括号。两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或除),求积(或商)时,这两数的和(或差)则须添加小括号,以不改变

10、运算顺序。列式时,还要让学生多比较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能力。3、第23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在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往往把小括号弄丢了。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三、作业练习十一第1923题。第六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连乘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第63页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二的第15题。教学要求(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一)提问题,再列出算式。1一个商店有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2每箱热水瓶有12个,

11、每个卖11元,_?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以上各题都用乘法计算?(因为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二、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启发学生说出例1和复习题之间的联系,教师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连乘应用题(板书)教学例11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提问:题中已经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已知条件: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11元,所求问题是: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划出线段图(板书)2理清解题思路(1)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说出三个已知条件在线段图里

12、是怎样表示的?问题是怎样表示的?(2)教师启发学生,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怎样解答,互相订正引导学生回答:根据每箱12个和每个卖11元,可以先求出“一箱卖多少元?”板书:每箱卖多少元?1112132(元)有了一箱的价钱,就可以求5箱用多少钱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1325660(元)3想一想:怎样列综合算式?111251325660(元)三、巩固发展练习:做教科书第63页做一做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较差学生,并给予适当提示。订正时,要求学生说明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要说明理由和两种方法的结果是否相同。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的第15题。第七课时教学内

13、容教学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第64页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二的第69题。教学要求(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的能力。2知道用一种解法检查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一)提问题,再列出算式。1百货商店运来25包袜子,每包10双,_?2每包有10双袜子

14、,每双卖6.5元,_?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以上各题都用乘法计算?(因为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二、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例2百货商店运来25包袜子,每包10双,每双袜子卖6.5元。这些袜子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启发学生说出例2和复习题之间的联系,教师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连乘应用题(板书)教学例21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提问:题中已经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已知条件:25包袜子,每包10双,每包袜子卖6.5元,所求问题是: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划出线段图(板书)2理清解题思路(1)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说出三

15、个已知条件在线段图里是怎样表示的?问题是怎样表示的?(2)教师启发学生,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怎样解答,互相订正引导学生回答:根据每包10双和每双卖6.5元,可以先求出“每包卖多少元?”板书:每包卖多少元?6.51065(元)有了每包的价钱,就可以求25包用多少钱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65251625(元)根据共有25包和每包10双,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双袜子”板书:25包有多少双?1025250(双)知道了一共有多少双,再根据每双袜子卖6.5元,可以求一共卖多少元?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6.52501625(元)答:一共可以卖1625元。3明确解题方法第一种解法: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6、需要知道两个条件:每包多少双?有几包?有几包题中已知,每包多少元,没有直接给出,根据每双6.5元,每包几双可以求出每包多少元。第二种解法: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两个条件:每双多少元?有多少双,每双多少元题中已知,有多少双没有直接给出,根据每包几双,有25包可以求出。指名学生列出综合算式6.510256.5(1025)65256.52501625(元)1625(元)引导学生明确在6.51025中6.510表示什么?6.51025表示什么?明确在6.5(1025)中1025表示什么?6.5(1025)表示什么?为什么第二种方法要加小括号?(在理解思路的基础上,确定解题方法和步骤,进一步加深

17、学生对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理解)三、巩固发展做教科书第64页做一做。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较差学生,并给予适当提示订正时,要求学生说明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要说明理由和两种方法的结果是否相同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二中的第69题。第八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第1014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计算。1一间教室有6扇窗子,9间教室有多少窗子?(54扇)2一扇窗子安8块玻璃,54扇窗子,安多少块玻璃?(432块)3一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间教室有6扇窗子,安多少玻璃?(48块)4一

18、间教室安48块玻璃,9间教室安多少块玻璃?(432块)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明理由(1)我校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0人,每人向“希望工程”捐款5元,四年级学生一共捐款多少元?A3540B5403C5(403)(2)水果店卖出8箱苹果,每箱10千克,卖出的香蕉是苹果的3倍,卖出香蕉多少千克?A1083B8103C10(83)二、指导练习1、第10题是复习和巩固整、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再计算。2、做11、12题是应用题,也都是连乘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3、做13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4、第14题

19、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三、作业练习十二第1014题。第九课时教学内容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第1520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把条件补充完整再解答建筑工地运来两车水泥,_,每袋50千克,一共运来水泥多少千克?(启发学生要想求“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泥”,除已知每袋50千克,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3思考题:学校买了4盒乒乓球,每盒5袋,_?(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再解答出来。)运用多层次变式练习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20、二、指导练习1、第15题是复习和巩固整、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再计算。2、做1720题是应用题,也都是连乘应用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三、作业练习十二第1520题。第十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连除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第68页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6题。教学要求(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连除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激疑诱趣1、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

21、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1532 15(32)452 15690(人) 90(人)答:一共90人。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3。例3: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教师导入: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出示例3: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1)

22、自由提问,思考讨论。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分步列式如何解答?(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教师提法问:谁能解决第个问题?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9023 453 15(人) (三)巩固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四)全课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连除应用题)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了连除应用题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

23、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五) 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6题。第十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两种解法,第69页例4,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712题。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教学过程:(一)复习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

24、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1、学习例4出示例4:自然教育里有24只昆虫标本,摆在两个架子上,每架6盒,平均每盒放几只?(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要求平均每盒放几只?必须先求出什么?分步列式如何解答?(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教师提法问:谁能解决第个问题?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第一种解法:要求平均每盒放几只?必须先平均每个架子放几只?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有24只昆虫标本要放在两

25、个架子上,要求平均每个架子放几只,也就是把24只昆虫标本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个架子上放12只,又知道每架摆6盒,就能求出平均每盒放几只了。板书:平均每个架子放几只? 综合算式:242624212(只) 126平均每盒放几只? 2(只) 1262(只)第二种解法:已知平均摆在两个架子上,每架摆6盒,要求每盒有多少只,可以先算出一共摆几盒,再算每盒有多少只。板书:一共摆几盒? 综合算式: 24(62)6212(盒) 2412平均每盒放几只? 2(只)24122(只)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

26、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三)巩固完成“做一做”。(四)作业练习十三的第712题。第十二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1319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订正: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一共多少层?240380(本) 4312(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平均每层放多少本?80420(本) 240 1220(本)24034 240(43)804 240122

27、0(本) 20(本) 答:平均每层放20本(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二、指导练习1、第13题,复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做14、15、19题是应用题,也都是连除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3、第1618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三、作业练习十三第1319题。第十三课时教学内容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2027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分析过程

28、,列综合算式不计算。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生,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生做纸花多少朵?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2、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对比练习。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引导学生发现:连除应用题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二、指导练习1、第20题是口算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速度。2、做2127题是应用题,有连乘、也有连除应用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

29、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三、作业练习十三第2027题。第十四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归一应用题,第74页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4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教学过程(一)联系生

30、活,激趣引入。(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师问:我要卖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 数量 单价)

31、(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二)尝试讨论,学习新知。1出示例5: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1)请学生自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3)教师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 (5)按照刚才的思路解题。a每个书架多少元?75 3 25(元)b买

32、5个要用多少元?25 5 125(元)教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订正:7535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请回头检验这道题。教师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三)巩固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四)作业练习十四的第14题。第十五、十六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四第514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2、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二、指导练习1、 第5题是口算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速度。2、第6、11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

33、,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3、第79、12、13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4、 第10题是巩固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5、第14题是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三、作业练习十四第514题。第十七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第75页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014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

34、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二)新授1、学习例6出示例6: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重点讨论:线段图应该怎样改?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学生独立解题。a每个书架多少元?75 3 25(元)b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2

35、00 25 8(个)共同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给753加上小括号?200 (75 3)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2、教师提问:比较例5、例6,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相同(给出了总数量和份数),都有“照这样计算”的语句,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从解题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是多少、单价、速度等),教师点题,出示课题:归一应用题。(三)巩固完成“做一做”。(四)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白

36、的问题吗?(五)作业练习十四的第1518题。第十八、十九课时教学内容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四第1929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并说出为什么?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A300 5 720 B720 (300 5)C720 5 300 D720 300 5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A300 5 15 B300 (15 5) C300 5 152、请同学们自己试做下面两道题。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

37、米?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订正:a每小时行多少千米?70 2 35(千米)b7小时行多少千米?35 7 245(千米) 70 2 7a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250 5 50(千克)b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1750 50 35(时) 1750 (250 5)请学生分别说说各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3、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二、指导练习1、第19题是口算题,要求学生要有一

38、定的速度。2、第2022、24、25、28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3、第23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4、第26、27题是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5、第29题,填写表中的空格,要求根据宇宙飞船3秒航行36千米这两个条件来填。实际是例5、例6的综合练习。填路程属于第一种,填时间属于第二种。学生填完后可问一问是根据什么填空的,再看一看他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三、作业练习十四第1929题。第二十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第

39、80页第12题,完成练习十五第14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 复习1、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100-4.246.5+15.4; 24.5+(12.5 +4.97)-27.82、 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16.2除以3.5减去1.7的差,商是多少?(2)2.3加上4.8的和乘以1.4,积是多少?二、指导练习1、第1、4题是复习巩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看清题目,搞清运算顺序。2、第2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3、第3题,左图是变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右图是以框图形式出现的混合运算。这些练习形

40、式以后将会多次出现,可以让学生写出算式,并进行对比,逐步弄懂这些练习形式的含义。三、作业练习十五第14题。第二十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第80页第3题,完成练习十五第58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连乘、连除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鞋店里有5个货架,每个货架有4层,每层放6双鞋,一共放多少双鞋?(用两种方法解答。)2、把120双鞋放在货架上,每层放6双,每个货架有4层,需要多少个货架?(用两种方法解答。)二、指导练习1、第5、6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2、第7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3、第8题有两个小题,为连乘、连除应用题,并都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题中均告诉“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即有2个年级,各有3个班。学生可能在理解时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诮做适当指导。三、作业练习十五第58题。第二十二课时教学内容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五第914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连乘、连除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100-4.246.5+15.4; 24.5+(12.5 +4.97)-27.82、4辆卡车5次运货50吨,平均每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